3.1人须有自尊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人须有自尊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3.1人须有自尊 练习
一、单选题
1.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④只要不被发现,偶尔做一次坏事也没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下列行为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张某在工作之余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积极服务社会
B.小梁经常通宵玩手机,还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网络消息
C.小青想把纸屑随手扔掉,但最终还是扔进了垃圾桶
D.看到环卫工人在旁边扫地,小丽捂住口鼻嫌弃地走过去
3.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下列推导正确的有( )
①我非常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他人评价都是正确的,要虚心接受
②我的学习态度与学霸相比有很大差距→自我分析总是主观片面的
③我是班长,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并改进自身管理方式→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④我长得矮,但我性格很开朗→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下列行为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张某在工作之余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积极服务社会
B.小梁经常通宵玩手机,还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网络消息
C.小青本想把纸屑随手扔掉,但最终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
D.看到环卫工人在旁边扫地,小丽捂住口鼻嫌弃地走过去
5.下列行为属于真正具有自尊品质的是( )
①江梦南,虽听力有障碍,但是经过努力拼搏考上了清华大学
②小新宅在家里玩游戏
③假期远途旅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④丽丽在博物馆当志愿者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小刚的皮肤黝黑,个子也不高,但他热爱运动,总是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体育活动,他常对自己说:“我很黑很矮,但我也很棒!”这说明他( )
A.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
B.内心很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C.和别人盲目攀比,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D.过于肯定自己,容易产生骄傲心理
7.里约残奥会、东京残奥会、杭州亚残运会,26岁的文晓燕一次次创造新的纪录,如今依然在突破极限。她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自己“还有突破的空间”,还需要不断学习。她的这种自尊的态度( )
A.表明认可自己就会让自己陷入狭小的天地
B.告诉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C.说明她不为名利所惑
D.告诉我们真正的自尊,来自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和进取
8.自尊是一种良好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自尊的人( )
①能认可自己②知廉耻、明是非
③不爱慕虚荣④能克服所有困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同学的做法符合自尊的表现是( )
①小强每天进入校园做到仪表整洁
②小峰拒绝了好友考试时传递答案的要求
③小涛总以各种中理由为自己不完成作业开脱
④小刚上学迟到,向值日生谎报自己所在班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一位名人说:“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尊包括( )
①自我尊重②集体尊重③社会尊重④赢得他人的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这是因为( )
①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④尊重他人就要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对自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自尊就是自我满足
B.自尊就是不允许别人批评自己
C.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D.自尊的人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13.分析下侧漫画,生活中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对孩子说,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家长的这些行为( )
①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创伤
②可能会削弱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③一定会让孩子成为自尊自信自强的人
④可能会造成孩子无心上进的自卑心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小明在日记中写道:“我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有很多好朋友,我感觉自己非常棒。”这体现了自尊的人( )
A.能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B.能珍视他人的劳动和付出
C.能够直面问题和挑战
D.自豪与快乐主要是他人给予的
15.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下列关于自尊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B.尊重他人是自我尊重的需要
C.自尊的人不能抛弃虚荣心 D.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16.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下面是小林的生活经历,你能告诉他,哪些是自尊的表现吗( )
①语文课上只有小林的答案最有新意,同学为他鼓掌,他想:他们都不如我
②小林护送盲人过马路,周围的人投来赞许的目光,他感到很高兴
③升入初中后,小林开始注意容貌和衣着上的修饰、举止文雅
④当小林的建议没有被老师采纳后,从此觉得脸上无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列中学生的表现体现自尊的是( )
①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②注意在容貌上和衣着上修饰自己,注意在言行上约束自己
③对自己不当的行为感到惭愧
④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在“自尊自爱,绽放光彩”的主题班会中,同学们纷纷发言。以下是小海的分享:“我是个热心肠的人,生活中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为此,我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社团,去敬老院、去社区……用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去美好。”小海的分享说明( )
①自尊的人能肯定自己的价值
②自尊的人能扬长避短
③自尊的人能积极地表现自己
④自尊的人能正确看待自我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19.在学校的科技比赛中,小航代表本组进行成果展示,最终小航所在的小组获得第一名。得奖后,小航对班上同学说:“如果没有我,我们小组就不可能得第一名。”小航的言行( )
A.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值得学习
B.是有自尊的体现,向他看齐
C.过分追求表面荣耀,需要改正
D.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为他点赞
20.下列行为中,能体现自尊自爱的是( )
A.小刚遇到困难,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B.小红为了减肥,每天只吃一点食物
C.小明考试作弊,怕被老师发现
D.小强对同学的批评不以为然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 小辉是学校的法制宣传志愿者,他常常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请你对他收集到的生活案例进行思考,探索我们成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 小凯是个七年级的学生,他在班里学习成绩不错,但是有个坏毛病,就是爱给同学起绰号。比如,因为同学小宇有点胖,他就给小宇起了个“胖猪”的绰号;因为同学小丽皮肤黑,他就叫小丽“黑妹”。同学们都很反感他这样做,可他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还说这是和同学们关系好的表现。
(1)小凯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凯的同学,你会怎么做?
22.【人格平等,学会尊重】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了取笔,希望卖铅笔的人一不要介意。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们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去集的社会场合,一位西装革履的推销商人迎上这位商人,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位商人为止。”
(1)这位商人为什么得到他人的感激?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学会尊重他人?
(3)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自尊的人?
23.【易混易错】—学习要细心,查漏又补缺
材料一 校园里两位同学走路的时候说笑打闹,结果一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被同学谴责,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材料二 公园里,一名同学拿着一袋瓜子,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还把瓜子皮扔的满地都是,引得路人侧目,最后,又被罚款。
(1)两个情景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自尊自爱?
(3)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对我们有哪些要求?
24.七年(1)班的小敏同学每天都要晨读名言警句,下面是她刚刚读到的:
名言警句一:不认识他自己的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名言警句二:不可逆转的是时间,不可侮辱的是人格。
(1)名言警句一体现了自尊包括哪两个方面?
(2)名言警句二表明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应当怎样做?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C A D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A C B A D C A
1.A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的要求。
①②③:行己有耻是指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它要求我们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行己有耻要求我们做到慎独,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自尊的人的表现与要求。
C:“虽然一度想随意扔纸屑,但最终选择扔进垃圾桶”体现小青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是有羞耻心的表现,符合自尊的要求,故C说法正确;
A:“积极服务社会”体现张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没有做到行己有耻,故A不符合题意;
B:“通宵玩手机”不利于身心健康,“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网络消息”没有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做到行己有耻,故B说法错误;
D:“捂住口鼻嫌弃地走过去”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没有做到行己有耻,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自己、自尊。
①:他人评价有可能是错误的,故①说法错误;
②:自我分析可能是主观片面的,也可能是客观的,故②说法错误;
③:我是班长,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并改进自身管理方式,说明我能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故③说法正确;
④:我长得矮,但我性格很开朗,说明我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优点,故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做自尊的人。
C:根据所学,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分析选项,小青本想把纸屑随手扔掉,但最终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说明小青做到了行己有耻,是有自尊的人,故C符合题意;
A:是止于至善的表现,故A不符合题意;
B:是不能做到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表现,没有做到行己有耻,缺乏羞耻心,故B说法错误;
D: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没有做到行己有耻,缺乏羞耻心,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尊的认识和理解。
①:江梦南虽听力有障碍,但通过自身努力拼搏考上清华大学,体现了她不向命运低头,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肯定,是具有自尊品质的表现,故①符合题意;
④:丽丽在博物馆当志愿者,体现了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具有自尊品质的行为,故④符合题意;
②:小新宅在家里玩游戏,没有其他积极意义和价值的体现,不能直接体现出具有自尊品质,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假期远途旅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种休闲和体验生活的方式,本身并不能直接说明具有自尊品质,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自尊的表现。
A:“我很黑很矮,但我也很棒!”说明小刚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故A说法正确;
B:小刚的表现不是自卑,故B说法错误;
C:小刚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故C说法错误;
D:小刚是客观认识自己,没有过于肯定自己,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D
【详解】本题考查人须有自尊。
D: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三次重大比赛中,文晓燕一次次创造新的纪录,体现文晓燕不断提升自己,这种自尊的态度告诉我们真正的自尊,来自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和进取,故D说法正确;
A:欣赏自己是欣赏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激励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进,不会让自己陷入狭小的天地,故A说法错误;
B:题干未能体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能体现不为名利所惑,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A
【详解】本题考查自尊的人的表现。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能更好的克服困难,“所有”说法绝对,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9.A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尊的认识。
①②: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分析选项,每天进入校园做到仪表整洁、拒绝了好友考试时传递答案的要求,这些都属于自尊的表现,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总以各种中理由为自己不完成作业开脱,这是对自己学习不负责任,故③说法错误;
④:向值日生谎报自己所在班级,这是不诚信的表现,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C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尊的认识。
①④:依据教材知识,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③:集体尊重和社会尊重不属于自尊,故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A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①②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自尊的人,要求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是因为尊重是相互的,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体现的是尊重他人的做法,与题目要求的原因不符,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尊的理解。
C:依据教材知识,自尊是指自己尊重自己,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故C说法正确;
A:自尊并不是自我满足,故A说法错误;
B:我们要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故B说法错误;
D:自尊的人通常会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这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形象,但不是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本题考查自尊自信自强。
①②④:漫画中,家长望子成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束缚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是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失去自己的思考和主见,削弱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一定会,说法绝对化,这样不利于让孩子成为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尊的认识。
A:依据教材知识,结合题文内容中小明自己的认识可知,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故A说法正确;
BC:题文主旨强调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并未体现珍视他人的劳动和直面问题挑战,故BC不符合题意;
D:自豪与快乐不一定是他人给予,更多是自己的感受,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5.C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尊的认识和理解。
C: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材料中的名言强调了自尊的重要性,自尊的人注重的是自己的内在品质和真实价值,所以自尊的人要抛弃虚荣心,故C说法错误;
A: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一个有自尊的人,会对自己的不恰当行为感到羞耻,从而努力改正,维护自己的尊严,故A说法正确;
B:尊重他人是自我尊重的需要,尊重他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故B说法正确;
D: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它能让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能积极地面对生活,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故D说法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
16.B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尊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自尊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其中①是自负的表现;④是自卑的表现,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对自尊的认识
17.A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尊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步入青春后,我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对自己不当的行为感到惭愧,这是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并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8.D
【详解】本题考查自尊的人的表现与要求的相关知识。
①:小海认识到自己是个热心肠的人,主动参加志愿者社团帮助他人,这体现了他对自己热心助人这一价值的肯定,故①说法正确;
②:题干中小海的分享主要围绕热心助人、积极奉献,没有体现出“避短”相关内容,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小海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社团,去敬老院、社区等地方奉献爱心,这是他积极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美好品质的体现,故③说法正确;
④:题干主要强调小海积极地展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没有突出“正确看待自我”,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9.C
【详解】本题考查自尊的表现的相关知识。
A:肯定自己价值应建立在客观、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小航的说法片面夸大自己,并非值得学习的正确肯定方式,故A说法错误;
B:自尊是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同时也尊重他人,小航的言论没有体现正确的自尊,不能向他看齐,故B说法错误;
C:小航把小组荣誉过度归功于自己,过分追求表面荣耀,这种言行需要改正,故C说法正确;
D:小航这种忽视团队其他成员的言论不会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0.A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尊自爱的正确认识。
A:小刚遇到困难,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有利于困难的解决,做到了自尊自爱,A说法正确;
B:小红为了减肥,每天只吃一点食物的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没有做到自爱,B说法错误;
C:自尊的人要知廉耻,明是非。小明考试作弊是没有诚信表现,没有做到自尊自爱,C说法错误;
D:要正确对待对待同学的批评,不以为然的态度是没有做到自尊自爱的表现,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1.(1)小凯的行为不对。因为小凯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会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破坏同学关系。
(2)如果我是小凯的同学,我会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让他认识到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会伤害同学的自尊心,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建议他向被起绰号的同学道歉,以后尊重每一位同学,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分析】考点考查:自尊的表现、自尊的重要性、如何做自尊的人。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小凯爱给同学起绰号,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认为这是和同学们关系好的表现。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论据②: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论据③: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会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破坏同学关系。
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自尊的要求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爱给同学起绰号→可链接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尊的重要性+如何做自尊的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2.(1)商人做到了尊重他人。
(2)①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不取笑、歧视他人,更不能侮辱他人;
③接纳他人不同的个性和处世风格,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习惯,珍视他人的劳动和付出。
(3)①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要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②学会不断提升自己。真正的自尊,来自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和进取。
③学会尊重他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分析】考点考查:做自尊的人。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商人,需要运用做自尊的人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您和我们一样,都是商人→可链接商人做到了尊重他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做自尊的人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您和我们一样,都是商人→可链接尊重他人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自尊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3.(1)不尊重他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自我约束、肯定自我、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3)自尊自爱,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尊重他人。
【分析】考点考查:尊重他人、自尊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事实,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尊重他人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撞了对面走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被同学谴责,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还把瓜子皮扔的满地都是,引得路人侧目,最后,又被罚款→可链接不尊重他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怎样做到自尊自爱,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3)本题考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24.(1)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
(2)我们要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不做有损人格的事。面对他人的议论或者批评,我们要有平和、豁达的心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他人的侮辱和诋毁,我们应当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分析】考点考查:自尊的含义、维护人格尊严。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自尊的含义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不认识他自己的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自尊包含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做法,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