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2025年物理中考复习项目一 声、光、热模块一 基础知识再夯实 任务一 声现象聚焦中考01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3.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核心知识点02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 波 的形式进行传播,真空不能 传声。声速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及声源到听者的距离 有关。音色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声源的材料与结构有关。知识点3 声的利用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指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物理学中,噪声指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知识点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噪声定义噪声强度物理学中,用分贝(填单位名称)来衡量噪声的强度。控制噪声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控制噪声。考点攻坚03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2023·濮阳)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 共同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带一路 ”的团结与繁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不同艺术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 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答案:A。【点拨与解答】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 故A正确 ; 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一般不同 , 可据音色区别不同艺术家的发出的声音 , 故B错误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歌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故C错误 ; 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故 D错误 。故选A。考点2 声音的特性【例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吹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D.男孩在“变声期”时,主要变的是说话的音色。【点拨与解答】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变声期”的男孩声音变低沉,主要变的是音调。答案:A。考点3 声的利用【例3】(2023·丽水)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答案:D。【点拨与解答】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可以了解工件的质量问题,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用次声波预报海啸可以提前预知灾害的来临,做好应对准备,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引起污渍的共振,使其脱离眼镜,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例4】(2022·沈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教室周围植树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点拨与解答】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分别分析解答:植树和安装隔音板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4 噪声的控制答案:C。靶向突破04●通关必练1.(2023·广州)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使用扩音器时,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用B超检查身体时,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D.中考时,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2. (2024·长沙)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A.传播速度 B.响度C.音调 D.音色B3. (2022·安徽六安)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通过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4. (2022·湖南湘潭)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禁止鸣笛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学校周围植树D●提分训练5.(多选)如图a所示是儿童公园用金属管做的传音筒,现有甲、乙、丙三个声音(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波形图如图b所示)分别从同三根金属管一端喇叭传到另一端的喇叭(每一根金属管路径长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声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声D.甲声音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BD课堂实战05●基础过关1.(2024·山东)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B.使噪声变成乐音C.阻断噪声的传播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A2. (2024·丹东)艺术节上,我们远远地就能分辨出是二胡声还是古筝声,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C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3. (2024· 深圳)2024年6月10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划龙舟是传统的习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端午节赛龙舟时,赛事激烈,财财同学的欢呼声越来越大,这个“越来越大”是指( C )A.音色 B.音调C.响度 D.速度4.下列例子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A.汽车修理师傅通过听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C.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D.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C5.(多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如图乙所示,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AD6.(2024·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振动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7. (2023·河南)如图所示为我国晋代顾恺之所绘《斫(zhuó)琴图》的局部,展示了古代乐师调整琴弦长度的情景。调整琴弦的长度,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音调。弹奏时,更用力地拨弦则是为了改变乐音的响调(以上两空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8.(2022·济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套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子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且右端的瓶子音调最高。9.(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是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的效果,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10.如图所示为《小儿垂钓》的配图,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1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拨动塑料尺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3)实验涉及的物理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以下实验中也用到了该方法的是A。A.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B.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C.托里拆利实验(4)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怎样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太慢,产生的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1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距离前方山崖430 m处时鸣笛,继续行驶2.5 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1)2.5 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2)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3)汽车行驶的速度。答:(1)2.5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850m;(2)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山崖的 距离为420m;(3)汽车的速度为4m/s。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