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常见的酸和碱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常见的酸和碱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资源简介

10.2常见的酸和碱 练习
一、选择题
1.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C. D.
2.因三种物质都含有钙元素,图中转化关系被称为“钙三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可用于工业制备二氧化碳
B.反应②属于放热反应
C.反应③说明氢氧化钙应密封保存
D.三种化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aCO3
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食盐
C.测溶液的pH D.溶解食盐
4.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OH
B.由b点推测,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一定是20 ml
C.若向c点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蓝色
D.a到c的过程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先增大后不变
5.化珍朵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烧杯②中溶液颜色变浅或消失
B.一段时间后,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增加
C.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将浓盐酸改为浓硫酸,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6.水果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是一种有机酸,其水溶液呈酸性。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溶液与Cu(OH)2反应后呈蓝色 B.属于氧化物
C.相对分子质量为192 g D.柠檬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4
7.测定体液的pH可帮我们了解身体的健康情况。下图是某同学部分体液的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图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胃液
B.pH试纸可以精确测得图中体液的pH
C.患者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大量饮水后胃液pH变大
8.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 B.溶解性:CO2>H2
C.加水后温度:稀硫酸>浓硫酸 D.硬度:黄铜>纯铜
9.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 B.测溶液pH
C.过滤液体 D.稀释浓硫酸
10.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NaOH做食品干燥剂 B.用白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
C.用液氮保存生物样品 D.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11.规范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测溶液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
12.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测定稀硫酸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 B.读数
C.稀释 D.测
二、实验题
13.学德浩同学利用稀盐酸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是试管 (填字母)。
(2)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4)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实验时也能产生相似现象,是因为二者溶液中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14.室外的铁制栏杆在多雨季节易生锈,小谢同学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5天后,发现只有装置C中的铁丝生锈了。
(1)装置A中生石灰(CaO)的作用是吸水,请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与 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实验室可以用稀盐酸来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请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15.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如图)。请根据实验Ⅰ、Ⅱ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反映了 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则表明了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 ;写出实验Ⅱ中锌片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按照实验Ⅰ和Ⅱ的设计思路,请你再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二氧化锰、稀盐酸等试剂开展气体制备及性质探究主题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写出A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图B装置制备氧气是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3)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从A~F中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
(4)将干燥的CO2通入充满氮气的装置G,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 (填“x”或“y”)处,并与w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D A B C D A
题号 11 12
答案 D D
1.C
【详解】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滴加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泡产生,氢氧化钠反应完再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气泡,故选C。
2.D
【详解】A、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用于工业制备二氧化碳,故正确;
B、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故正确;
C、③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说明氢氧化钙应密封保存,防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正确;
D、氧化钙CaO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氢氧化钙Ca(OH)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值越大,分母越大值越小,故这三种物质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aO,故错误;
故选D。
3.A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示操作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示中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图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示操作错误;
D、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点溶液的pH>7,显碱性,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故错误;
B、根据图示,初始溶液额pH>7,显碱性,为氢氧化钠溶液,该过程为将稀硫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横坐标表示加入稀硫酸的体积,b点溶液的pH=7(此时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为10mL),溶液显中性,对应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由于不知道两种溶液的浓度,无法确定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故错误;
C、c点溶液的pH<7,显酸性,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钠,若向c点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故错误;
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点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氢氧根离子不断被消耗,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b点)时,溶质只有硫酸钠,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为2:1,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的pH<7,显酸性,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和氢离子,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不变(为2:1),所以a到c的过程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先增大后不变,故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烧杯②中时,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被消耗,且氯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一段时间后,烧杯②中溶液颜色变浅或消失,不符合题意;
B、由A的分析可知,一段时间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会运动到烧杯②中,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导致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浓盐酸和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稀溶液没有直接接触,一段时间后,烧杯②中溶液颜色变浅或消失,可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烧杯②中时,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导致烧杯②中溶液颜色变浅或消失,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将浓盐酸改为浓硫酸,不能观察到相同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柠檬酸的水溶液呈酸性,与Cu(OH)2反应属于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铜盐,因此溶液呈蓝色,故A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柠檬酸(C6H8O7)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则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7=192,故C错误;
D、柠檬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6×12):(8×1)=72:8=9:1,故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胰液pH=8.0,小肠液pH=7.3,均大于7,显碱性;胃液pH=1.3,唾液pH=6.8,均小于7,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所以如图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胃液,故说法正确;
B、pH试纸测得的pH值是一个整数,不会测出小数,故说法错误;
C、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显弱碱性,能中和胃酸(盐酸),故说法正确;
D、人大量饮水后,胃液中的盐酸会被稀释,酸性减弱,故胃液的pH会变大,故说法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选项A正确;
B、CO2的溶解度(约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远大于H2(约0.018体积),选项B正确;
C、浓硫酸稀释时会剧烈放热,加水后温度会显著升高,而稀硫酸加水后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浓硫酸加水后的温度应高于稀硫酸,选项C不正确;
D、黄铜是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金属铜,选项D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使用托盘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因为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且易潮解,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例如烧杯)中进行称量,故A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B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壁,故C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A、氢氧化钠(NaOH)具有强腐蚀性,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选项A错误;
B、白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从而去除水垢,选项B正确;
C、液氮沸点低(-196℃),可快速冷冻生物样品,防止变质,选项C正确;
D、氢氧化钙[Ca(OH)2]呈碱性,可中和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D正确。
故选A。
11.D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瓶塞要倒放,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测定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防止污染原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3.(1)AD
(2)
(3)能
(4)H+
【详解】(1)A中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可产生气泡;
B中铜和盐酸不反应;
C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产生气泡;
D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
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是AD;
(2)C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A中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可产生气泡,说明镁排在氢前;
B中铜和盐酸不反应,说明铜排在氢后;
故该实验能证明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4)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实验时也能产生相似现象,是因为二者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H+。
14.(1)CaO+H2O=Ca(OH)2
(2)氧气/O2
(3)Fe2O3+6HCl=2FeCl3+3H2O
【详解】(1)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装置B中的铁丝只与水接触,煮沸的凉开水中没有氧气,铁丝不生锈,而装置C中的铁丝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铁丝生锈,由此可知与氧气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3)铁锈中的氧化铁和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15.(1) 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 锌比铁活泼 Zn+2HCl=ZnCl2+H2↑
(2)取相同表面积的铝片加入不同浓度的同种酸中
【详解】(1)实验Ⅰ中两试管中酸的浓度相同,酸的种类不同,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稀硫酸反应产生微弱的气泡,反映了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两试管中酸的浓度相同,参加反应的金属不同,稀盐酸与锌片反应可生成大量气泡,与铁片反应可生成少量气泡,实验Ⅱ则表明了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锌比铁活泼;实验Ⅱ中锌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2)取相同表面积的铝片加入不同浓度的同种酸中,酸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16.(1)锥形瓶
(2) 不可行
(3)AFC
(4)x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
(2)A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装置中,由于产生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则不能制备氧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目的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C,则顺序为:AFC。
(4)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则可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x处,与w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