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专项素养综合练(三) 探究实践类型一 提出问题1.(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乳山期末) 某生物兴趣小组 想要探究“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下面的问题中不适合他 们探究的是 ( )A.反应速度与年龄有关吗B.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C.反应速度与训练次数有关吗D.反应速度与身体状况有关吗D解析 题述四个选项的变量分别是年龄、性别、训练次 数、身体状况。这四个变量中身体状况不好衡量,因此,D选 项不适合他们探究。类型二 设计探究方案2.(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张店柳泉中学期中)生物小 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当设 计的实验变量是 ( )A.生长状况不同的蝌蚪 B.甲状腺激素C.不同的温度 D.不同的饵料B解析 要想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 该设置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3.(核心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张店期末)关于“探究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不需要设置重复组B.对照组的酒精浓度应该为0.1%C.本实验的变量是水蚤心率D.观察水蚤心率时要用到显微镜和计时器D解析 为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本实验需设置重复 组,A错误;对照组的酒精浓度是0(即清水),B错误;本实验的变 量是酒精浓度,C错误;水蚤的心脏很小,必须放在显微镜下观 察,因此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心跳,用计时器计时,D正确。类型三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4.(核心素养·探究实践)(2024山东城阳期末)如表是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的相关数据,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C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0.5% 1% 10% 20%心率(次/分) 210 270 300 180 138 0(死亡)A.不同酒精浓度下应该选择多只大小和健康状况一致的水蚤B.同一浓度下应该对多次的实验结果取平均值C.实验结果表明,酒精浓度越高,水蚤心率越低D.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解析 实验结果表明,随酒精浓度升高,水蚤心率先上升后下 降,当酒精浓度过高时,水蚤死亡,C错误。5.(跨数学·曲线图)(2023山东泰安中考)微塑料污染是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之一。研究人员选用大小、生长状况等均相同的幼鲫鱼,分组饲养在不同浓度微塑料水体中,在相同条件下养殖60天后,记录体长及体重的增长量,计算增幅平均值,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浓度微塑料水体中应饲养数量相同的多条鲫鱼B.微塑料浓度为0的一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微塑料浓度高于0.18克/升时,鲫鱼体长不再增长D.一定浓度范围内, 微塑料浓度越高,对鲫鱼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C解析 微塑料浓度高于0.18克/升时,体长增幅下降,但鲫鱼体 长仍然在增长,C错误。(共14张PPT)专项素养综合练(六) 跨学科试题类型一 跨语文学科1.(跨语文·古文)(2024山东临清三模)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 《千金要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 在看来,这正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杀死病原体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C解析 “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说的是为了预防 一些疾病,不应该随地吐痰。现在看来,这正是传染病预防措 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跨学科解读 本题结合古文知识考查生物学中传染病的预 防,需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知识选出正确答案。2.(跨语文·文学名著)(2020山东德州中考)根据《水浒传》中 塑造的武大郎人物形象的特征,可以推测出他可能 ( )A.幼年期体内缺乏生长激素B.幼年期体内缺乏甲状腺激素C.成年期体内缺乏生长激素D.成年期体内缺乏甲状腺激素A解析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因此推 测他可能患有侏儒症。 侏儒症的病因是幼年时期体内生长 激素分泌不足。跨学科解读 本题需要在对文学作品《水浒传》中武大郎 的人物形象清晰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生物学中激素调节的 知识进行解答。类型二 跨数学学科3.(跨数学·计算)(2023山东广饶期中)如图是探究实验“测定 反应速度” 中某同学拇指和食指在开始和结束时的位置。 能够反映该同学反应速度的刻度值(单位:cm)是 ( ) A.1 B.4 C.3 D.5B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开始时拇指的位置是0~1,结束时拇指 和食指的位置是4~5,能够反映该同学反应速度的刻度值是4-0=4。跨学科解读 本题需在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 计算。4.(跨数学·柱状图)(2024山东诸城期末)研究者想要探究不同 乳酸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类发酵的效果,结果如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 DA.乳酸是发酵的产物B.不添加菌株组是对照组C.四组淀粉起始浓度应相同D.菌株A分解淀粉能力最强解析 由题图可知,相同条件下,菌株B组淀粉浓度最低,说明 菌株B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跨学科解读 本题需借助数学知识读懂柱状图,然后结合生 物学知识解答。5.(跨物理·凸透镜成像)(2023山东淄川期末)小雨跟同学制作 了一个可变焦的水透镜,利用物理实验室的光具座及配件来 模拟人的眼球成像过程(如图)。 (1)可变焦水透镜上的注射器模拟的是眼球的睫状体,对水透 镜模拟的 起调节作用。光具座上的“F光源”模拟 外界物体,光屏模拟眼球的 。(2)将“F光源”向左移动,是模拟看远处的物体,此时应 (选填“推”“拉”或“不动”)注射器,才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物像。(注:向内推注射器水透镜曲度变大,向外拉则反之)(3)在光屏上呈现的物像是倒立的,但是我们形成的视觉影像 却是正立的。这是因为眼球获取的图像信息要经过 的加工处理才能形成视觉。晶状体视网膜拉大脑(4)有同学认为该模型可进一步完善,他在“F光源”和水透 镜之间安装了一个废弃的显微镜光圈,来模拟眼球的 。瞳孔解析 (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水透镜模拟眼球的晶状体,光具 座上的“F光源”模拟外界物体,光屏模拟眼球的视网膜。 (2)人体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 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 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因此,将“F光源”向左移动,是模拟 看远处的物体,此时应拉注射器,使水透镜曲度变小,才能在 光屏上出现清晰物像。(3)在光屏上呈现的物像是倒立的,但 是我们形成的视觉影像却是正立的。这是因为眼球获取的 图像信息要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才能形成视觉。(4)显微镜的光圈有大有小,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这 就相当于眼的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跨学科解读 本题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来考查眼球 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实践。(共23张PPT)专项素养综合练(二) 传染病与免疫类型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1.(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牟平期中)19世纪晚期,德国 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 入健康牛乙体内,将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 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炭疽的病原体是 ( )A.牛甲 B.牛乙 C.细菌S D.细菌RC解析 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 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将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 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细菌S使健康的牛患病, 因此炭疽的病原体是细菌S。2.(2024山东寿光期末改编)下列疾病与其病原体对应不正确 的是 ( )A.禽流感——病毒 B.肺结核——细菌C.艾滋病——寄生虫 D.足癣——真菌C解析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不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C错误。3.(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巨野期末改编) 一只雌蚊在吸食丝虫病患者甲血液(其中含有病原体)以后,又吸食乙的血液,使乙患上丝虫病,则甲、患病前的乙和雌蚊分别是 ( )A.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B.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D.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途径B解析 甲为丝虫病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乙在 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属于易感人群。雌蚊是传播病原 体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播途径。4.(2024四川巴中中考) 使用“公筷公勺”能有效降低细菌和 病毒的传播风险,使用“公筷公勺”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 的哪一种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提高免疫力 D.保护易感人群B解析 使用“公筷公勺”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 播途径。类型二 免疫5.(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 某种链球菌表面的物质甲和心脏瓣膜上的某物质相似。该链球菌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物质甲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物质乙, 物质乙在抵御该菌时,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起某种心脏病。物质甲和物质乙分别是 ( )A.抗体和抗原 B.抗原和溶菌酶C.溶菌酶和抗体 D.抗原和抗体D解析 链球菌表面的物质甲引起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物质乙, 物质乙可以抵御链球菌,由此可推测物质甲与物质乙分别是 抗原和抗体。6.(2024山东莱西期中)下列选择中,不属于人体第一道免疫 防线的是 ( )A.皮肤有助于防止病菌侵入人体B.消化道黏膜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C.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D.呼吸道黏膜可以黏附细菌形成痰液排出体外C解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 二道防线。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属于第二道防线。7.(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24山东青岛实验中学期末)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B.皮肤、黏膜的阻挡和清扫作用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B解析 “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鱼、虾引起的过敏反 应”“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皮 肤、黏膜的阻挡和清扫作用”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 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是第一道防线,属 于非特异性免疫。8.(2023山东高密三模改编)1885年巴斯德从感染了狂犬病的 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新鲜脊髓,一部分悬挂在一个无菌烧瓶 中干燥处理。巴斯德一方面将新鲜脊髓研磨后与蒸馏水混 合,注入健康狗的体内,狗很快发病死亡;另一方面将干燥后 的脊髓研磨后与蒸馏水混合注入健康狗的体内,狗健康地活 了下来。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新鲜脊髓内含有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B.干燥处理可使病毒毒性减弱或失去活性C.该实验无法证明干燥后的脊髓能刺激狗产生抗体D.新鲜脊髓内含有狂犬病的病原体A解析 由题干可知,感染了狂犬病的兔子的新鲜脊髓中有狂 犬病病毒,能够使狗死亡,但无法得知新鲜脊髓中是否含有针 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9.(跨数学·曲线图)(2024山东新泰期中)乙肝疫苗(灭活病原 体制作)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清除后, 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下面为人体注射乙肝疫苗 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 是 ( ) B解析 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前,体内没有抗体,因此抗体数量是 0;注射乙肝疫苗后,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抗体,抗体逐渐增多,当抗体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抗原被抗体 清除,因此抗原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为0;抗原被清除后,抗体 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B符合题意。跨学科解读 理解接种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数量变化, 并能用数学曲线图的形式表达出来。类型三 传染病、免疫综合10.(科普阅读题)(2024四川南充中考改编)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若未能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长达2个月至3个月的咳嗽症状,故而得名“百日咳”。这种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目前,我国预防百日咳主要的措施是接种百白破疫苗。(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百日咳杆菌是百日咳的 。给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属于 免疫。(2)已知百日咳由呼吸道飞沫传播, 请据此提出一条预防措 施: 。(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百白破疫苗属于 , 能刺 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由此获得的免疫类型属于 。病原体计划 戴口罩(或经常开窗通风或对空气进行消毒等) 抗原特异性免疫解析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百日咳杆菌是百日咳的病原 体。给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属于计划免疫。(2)百日咳由呼 吸道飞沫传播,故预防百日咳的措施有:戴口罩、经常开窗通 风、对空气进行消毒等。(3)接种的百白破疫苗属于抗原,能 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11.(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23湖南益阳中考)分析以下材料, 回答有关问题。2013年春季我国多地出现甲流疫情,该病是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由甲型流感病毒所致,主要通过飞沫、接触等传播,已上 市的多款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流感均有效。专家建议:在人 群密集的地方,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平时勤洗手、勤通 风,保持社交距离;流感季到来前接种流感疫苗;感染后自我 隔离,避免交叉感染。(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 。病原体(2)材料中专家建议的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哪些措施 (填字母)。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3)专家建议在流感季到来前接种疫苗,因为人体注射疫苗后 会刺激体内的 产生抗体。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 已产生的抗体就能与流感病毒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或促进 吞噬细胞将其清除。该过程属于人体的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4)某同学已接种了流感疫苗,下一个流感季到来前仍要接种 流感疫苗。为什么 。ABC淋巴细胞特异性抗体具有专一性,流感病毒容易变异解析 (1)病原体是指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所以,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2)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平时勤洗手、 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这些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流感季 到来前接种流感疫苗”,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感染后自我 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这属于控制传染源。故选ABC。(3) 人体注射疫苗后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当流感 病毒侵入人体后,已产生的抗体就能与流感病毒结合使其失 去致病性,或促进吞噬细胞将其清除。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 疫。(4)抗体具有专一性,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某同学已接种 了流感疫苗,下一个流感季到来前仍要接种流感疫苗。(共20张PPT)专项素养综合练(七) 跨学科实践活动类型一 模型制作类1.(跨学科·模型制作类)(2023山东罗庄二模)生活处处有探究,构建模型更直观。如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生活材料做的眼球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塑料壳模拟的是无色透明的角膜B.弹簧模拟的是睫状体,气球B模拟的是玻璃体C.近视的成因之一是气球A模拟的结构曲度过大D.白色铁丝模拟的是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其上含有视觉感 受器D解析 由题图可知,白色铁丝模拟的是巩膜,红色铁丝模拟的 是脉络膜,黄色铁丝模拟的是具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跨学科解读 此题结合模型制作,考查生物学知识中的眼的结构,引导学生尝试跨学科实践,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类型二 发酵食品制作类2.(跨学科·发酵食品制作类)(2024山东莒南二模) 学习发酵知识后,一位同学试着按如下步骤制作酸奶: ①容器煮沸;②牛奶煮开后冷却至35 ℃左右;③加入两勺酸奶,搅拌均匀;④密封,保温发酵。下列关于这位同学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对容器进行消毒B.加酸奶后搅拌,有利于充分发酵C.步骤③是为了加入乳酸菌菌种D.步骤④密封是为了防止牛奶溢出D跨学科解读 以牛奶、乳酸菌为材料,选择恰当的容器,按照 发酵技术的操作规范和程序制作酸奶,并理解乳酸菌发酵的 环境条件、营养来源和产物。解析 步骤④密封是为了给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3.(跨学科·发酵食品制作类)(2024山东五莲期中改编)人们常 用泡菜坛(图1)腌制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 用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酸性风味;有些杂菌却会导致泡菜中 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对人体可能有不利影响。酸性环境有 利于抑制杂菌繁殖、分解亚硝酸盐。探究小组检测了泡菜 中乳酸菌的数量和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 A.泡菜坛应加水密封,主要是防止杂菌污染B.前3天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导致乳酸菌数量上升C.发酵第3天乳酸菌较多,此时的泡菜适于食用D.由图2曲线可知,乳酸菌数量先上升后下降答案 D解析 泡菜坛应加水密封,主要目的是形成无氧条件,A错误; 前3天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其数量增加,B错误;在腌制过程 中的第3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不宜食 用,C错误。跨学科解读 按照发酵技术的操作规范和程序制作泡菜,测 定泡菜的亚硝酸盐浓度,分析亚硝酸盐浓度与腌制时间的关 系。4.(跨学科·发酵食品制作类)(2022山东烟台中考)“葡”香金 秋,“萄”醉烟台。烟台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葡萄酒城,2021年9月烟台蓬莱国际葡萄酒节隆重开幕,引起了同学们对葡萄酒酿造的浓厚兴趣。巴斯德社团的同学们到卡斯特酒庄进行探究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1)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新鲜葡萄 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如图1),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 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2)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 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 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 (填“自养”或“异养”)。它的细胞中有[ ] ,属于真核生物。(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杀死原有的杂菌异养1细胞核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检 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4)探究原理: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酒精体积分数和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不断发生变化(如 图2)。分析曲线可知,在发酵前期的0~96小时内,酵母菌数量 的变化趋势是 ;发酵后期的酵母菌数量逐渐减少,分析其原因:一是酒精浓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二是 。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逐渐增多葡萄糖浓度降低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解析 (1)实验使用的玻璃瓶要提前高温处理,目的是杀死原 有的杂菌。(2)酵母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 叫异养。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酵母菌有成形的1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3)酵母菌在发酵 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排出 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 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4)分析图2可知,0~9 6小时,代表酵母菌数量的曲线呈现上升趋势,所以酵母菌数 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多。发酵后期酵母菌数量逐渐减少,原因为:一是酒精浓度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二是葡 萄糖浓度降低,酵母菌能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生长繁殖受到 抑制。跨学科解读 此题结合食品制作工艺,考查生物学知识中的 发酵技术,引导学生尝试跨学科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 学知识。5.(跨学科·发酵食品制作类)(2024山东临沂中考)在食品发酵 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如何自制甜美的饮品,是同学们最喜欢的 实践活动。在自主报名的基础上,老师将学生分成三个项目 组:酸奶项目组、米酒项目组、葡萄酒项目组。根据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1)项目实施:①项目原理。各项目组使用的菌种均在 条件下,将葡 萄糖分解产生乳酸或酒精,酸奶项目组使用的菌种区别于其 他两组菌种的生殖方式是 。无氧分裂生殖②制作流程及分析。A.制作培养基,三个项目分别使用牛奶、糯米和葡萄作为培 养基材料;B.各项目组对设计的装置进行高温消毒并冷却;C.项目组各自将牛奶煮沸后冷却、糯米蒸熟后冷却、洗净 晾干的葡萄榨成汁液后,分别放入甲、乙、丙装置内;D.甲装置加入适量酸奶并均匀搅拌;乙装置加入糯米与酒曲, 均匀搅拌、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丙装置加入酵母菌并均匀 搅拌;E.按照图示方式密封后,均放置在30 ℃恒温箱中。流程分析:A步骤的目的是 ;E步骤,将装置均置入30 ℃的恒温箱中,原因是 。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③结果及分析。(略)(2)反思与总结:①酸奶的制作可使用 的酸奶替代乳酸菌,更方便,味 道更好;市售②乙、丙装置设置橡皮管排气口,可及时排出产生的气体,并 方便检测气体成分,检测的方式是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解析 (1)①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 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 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各项目组 使用的菌种均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或酒 精。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 殖,酵母菌还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乳酸菌是细菌。因此,酸奶 项目组使用的菌种区别于其他两组菌种的生殖方式是分裂 生殖。②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 养物质和生存空间。所以,A步骤的目的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E步骤,将装置均置入30 ℃的恒温 箱中,原因是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2)① 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市售的酸奶中含有大量乳酸菌,故可使 用市售的酸奶替代乳酸菌,更方便,味道更好。②检测气体成 分的方式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跨学科解读 以牛奶、乳酸菌、糯米、葡萄汁、酵母菌等 为材料,选择恰当的容器,按照发酵技术的操作规范和程序制 作酸奶、米酒和葡萄酒,并探究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的环境 条件、营养来源和产物,尝试进行跨学科实践。(共20张PPT)专项素养综合练(一)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类型一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跨物理·凸透镜成像)(2023山东牟平期末)如图为生物小组 同学制作的眼球成像模型,左边的白纸板和中间的双凸透镜 分别相当于眼球的 ( )A.4和5 B.6和8 C.8和5 D.9和6C解析 在该模型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5晶状体,白纸板相 当于眼球的8视网膜,C正确。跨学科解读 结合物理中凸透镜成像知识考查眼球结构及 成像过程。2.(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河口期末)司机对信号灯的 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脉络膜含有大量色素,使眼球内部形成一个“暗室”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 璃体、视网膜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D.角膜上有大量血管,有为眼球提供营养的作用D解析 脉络膜内含丰富的血管,可为视网膜提供营养, D错 误。3.(教材变式·P6图片变式)(2023山东市中二模)下列有关耳与 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听觉形成于内耳B.听觉感受器位于a,能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C.用尖锐器具挖耳朵,容易损伤听觉感受器,造成耳聋D.听觉形成的大致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 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D解析 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A错误;听觉感 受器位于c耳蜗内,B错误;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容易戳伤外 耳道和鼓膜,C错误。4.(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威海期末)当你“打呵欠” 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说的话,主要是“打呵欠”影响了 ( )A.听小骨的振动 B.鼓膜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B解析 鼓膜一般是感受到压力改变时才能振动,在“打哈 欠”时,一些气流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影响鼓膜振动,所 以“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类型二 神经系统的组成5.(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岱岳期末)下列有关神经系 统组成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C.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神经是由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膜构成的A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6.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口齿不清、 动作不协调等现象,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痹了 ( )A.大脑、小脑 B.大脑、脑干C.小脑、大脑 D.小脑、脑干A解析 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 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醉酒的人出现口齿不清、动作 不协调等现象,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痹了大脑和小脑。类型三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7.(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兰陵三模)某工人师傅在工 作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受伤。用针扎手指,结果无痛觉产 生,但有缩手反射发生,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 系统的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从反射弧的角 度去分析,工人师傅损伤的结构最可能是 ( ) A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用针扎手指,结果无痛觉产生,但有缩手反射发生,说 明反射弧是完整的。但是神经冲动经过乙传入神经到丙神 经中枢后,不能将神经冲动经过甲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中的痛觉中枢不能产生痛觉,说明甲上行传导束受 损。8.(2022湖北荆州中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望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C.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反射弧的 传入神经受损D.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 平衡的能力受影响D解析 侏儒症是由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A错误; 望梅止渴是人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B错误;手指被针扎到,感 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 损,C错误。9.(识图分析题·结构图)(2023湖南湘潭中考)正常人体内的氧 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处于动态平衡,这与机体的调节过程有 关。当流经主动脉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时,主动脉中 的感受器感知这一变化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 神经传到②,最终使③和④收缩和舒张的频率加快,从而提高 排出二氧化碳的效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中的①为感受器B.反射弧中的③和④属于效应器C.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②位于大脑皮层D.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C解析 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②位于脑干。10.(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威海期末)2023年5月30日 神舟十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在电视机前观看发射过程的人 们心情激动,新陈代谢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 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请结合眼球结构示意图 (图一)和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排尿模式图(图二),回答下列问 题。 (1)电视机发出的光线经过图一中[ ]等的折射在[ ]上形成 物像,通过视神经将图像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刻 处理这些信息,形成 ,这时才能看到电视机中的画面。(2)神舟十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心情激动,神经系统高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由 共同调节。(3)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流入膀胱, 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刺激①③视觉 系统和激素神经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到达脊髓后会经⑨上行传导束传到[ ] 产生尿意。一般成年人能有意识控制排尿,这说 明控制排尿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参与下才 能实现。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所以常尿床。请写出婴儿 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 。(4)排尿反射能够完成,说明脊髓有 功能。在排尿前能 产生尿意,说明脊髓还具有 功能。A大脑皮层大脑皮层⑤→⑦→B→⑧→⑥反射传导解析 (1)电视机发出的光线经过图一中①晶状体等的折射 在③视网膜上形成物像,通过视神经将图像信息传给大脑的 特定区域,大脑立刻处理这些信息,形成视觉,这时才能看到 电视机中的画面。(2)人体生命活动由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 调节。(3)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 感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到达脊髓后会经⑨上行传导束 传到A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控制排尿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 级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实现。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 善,所以常尿床,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是:⑤感受器→⑦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⑧传出神经→⑥效应器。(4)排尿反射 能够完成,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在排尿前能产生尿意,说明 脊髓还具有传导功能。(共17张PPT)专项素养综合练(五) 识图分析类型一 结构图1.(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24山东东阿一模)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不仅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还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CA.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图中的3会缩小B.10内的平滑肌可以调节4的曲度C.结构8含丰富血管,能给7提供营养D.结构8内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解析 7脉络膜含丰富血管,能给8视网膜提供营养。2.(2023山东新泰期中)据图分析,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 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 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 结构依次是 ( ) AA.④①⑦⑧ B.④①⑤③ C.⑧⑥⑤④ D.④⑤⑧⑦解析 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郭,③是外耳道,④是鼓膜,⑤ 是咽鼓管,⑥是鼓室,⑦是耳蜗,⑧听觉神经。④鼓膜遇到巨 大声响容易被震破,此时应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①听小骨把 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⑦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 激产生神经冲动;⑧是听觉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3.(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24山东临沭期中)结合图示分析,关 于细菌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能独立生活B.所有的细菌都有结构④和⑥,④有保护作用C.用放大镜可观察细菌结构,①是线粒体DD.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繁殖可以防止食品腐败解析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A错误;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④荚 膜和⑥鞭毛,B错误;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在高倍显微镜 下才可看清,①是DNA,C错误。类型二 概念图4.(核心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东平期末)如图为神经系统 概念图。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B.③具有感觉、呼吸、心跳等多种神经中枢C.④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D.⑤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最明显的差别B解析 题图中①是周围神经系统,②是脑,③是大脑,④是神 经元,⑤是突起。脑干具有血压、呼吸、心跳等多种神经中 枢,B错误。5.(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24山东沂水期中)某同学根据“细 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整理出如图所示概念关系。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DA.①可表示捕食关系 B.②可表示腐生细菌、真菌C.③可表示二氧化碳和水 D.④可表示氧气和水解析 图中①可表示捕食关系,②表示腐生细菌、真菌,③表 示二氧化碳和水, ④表示粪便、遗体中的有机物被②腐生细 菌、真菌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类型二 曲线图6.(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潍坊模拟)如图表示大鼠皮 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 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BA.温觉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高于冷觉感受器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C.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当温度在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 经放电频率最大,而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放电频率减小, B错误。7.(跨数学·曲线图)(2024山东青州二模改编)用葡萄糖和乳糖 作为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a~e表示生 长时期)以及培养液中葡萄糖和乳糖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BA.大肠杆菌大量繁殖的阶段是b、c、d阶段B.大肠杆菌在培育过程中先后分解葡萄糖和乳糖C.在e阶段,大肠杆菌不再分解乳糖D.抑制大肠杆菌数量增加的因素只有生存空间解析 根据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图可知:b、d阶段大肠杆菌 数量增长较快,是大量繁殖的阶段,A错误。由题图可知,e阶 段乳糖物质相对含量还在下降,说明在e阶段,大肠杆菌依旧 分解乳糖,C错误。抑制大肠杆菌数量增加的因素还有营养 耗尽、代谢废物积累等,D错误。跨学科解读 本题把大肠杆菌的生长以及培养液中葡萄糖 和乳糖的含量变化用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本题需 先看懂曲线图再结合生物学知识解答。8.(健康生活·关注糖尿病)(2023湖南常德中考改编)血糖是指 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正常值为空腹时测得的数值,在3.9~6.1 mmol/L范围内变化都属正常。如图是某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曲线(0点为进食点),请据图分析: (1)此人血糖正常吗 。(2)CD段(饭后1~2 h)出现血糖含量下降,主要原因是 。(3)糖尿病患者采用注射胰岛素方式治疗,请你分析胰岛素只 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 。(4)请你给糖尿病患者提出健康生活建议(答出1点即可): 。正常胰岛素可以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后会被消化分解,失去药效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或饮食结构要合理,不能暴饮暴食;多运动;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预防肥胖等)解析 (1)据图可知:该人空腹时的血糖含量为5 mmol/L左 右,血糖正常。(2)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胰岛分 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 血糖浓度。(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而 失去药效,所以胰岛素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4)给糖尿病患 者的建议: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饮食结构要合理,不能暴饮暴 食;多运动;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预防肥胖等。(共9张PPT)专项素养综合练(四) 填图专项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玻璃体角膜瞳孔晶状体虹膜巩膜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睫状体2.耳的基本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耳蜗咽鼓管3.神经元模式图① ;② ;③ ;④ 。细胞体细胞核突起神经末梢4.缩手反射反射弧模式图① ;② ;③ ;④ ;⑤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细菌结构示意图 1 ;2 ;3 ;4 ;5 ;6 。DNA细胞膜细胞壁荚膜细胞质鞭毛6.真菌结构示意图 ① ;② ;③ ; a ;b ;c ;d ;孢子直立菌丝营养菌丝菌盖菌褶菌柄营养菌丝 1 ;2 ;3 ;4 ;5 。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细胞核细胞质7.病毒结构示意图 ① ;② 。蛋白质(或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项素养综合练(一)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 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项素养综合练(七)跨学科实践活动课件.ppt 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项素养综合练(三)探究实践课件.ppt 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项素养综合练(二)传染病与免疫课件.ppt 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项素养综合练(五)识图分析课件.ppt 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项素养综合练(六)跨学科试题课件.ppt 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项素养综合练(四)填图专项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