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目录
mu lu
核心素养目标
01
课堂小结
02
新课讲授
03
课后练习
04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素养: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法治观念: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健全人格: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责任意识: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毕占敏,女,1973年6月生,福建省福州市金色儿童语训康复中心负责人。17年来,毕占敏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帮助2000多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为困难家庭减免学费,承诺决不让孩子因经济原因退学。毕占敏曾获“福建好人”等荣誉。“孩子们能好起来最重要,学费可以先欠着。”类似的话,毕占敏常常说。在这所学校,平均每个月都有10%左右的学生交不起学费。“我们是很多家庭最后的救命稻草,有些孩子家庭困难,我们就只能先赊账,办学初期几乎都是亏损状态。”毕占敏说,尽管入不敷出,但她愿意开着赊账的“口子”。
十几年来,毕占敏还多次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主动对接全国、省、市多家媒体,积极倡导社会关注孤独症等特殊儿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特殊群体,让孤独症及智力障碍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阅读材料,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一、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思考:中国人书写研制氢弹的奇迹表明自强不息具有怎样的作用?
点拨:(1)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尽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我们应如何自强不息的人?
(2)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
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②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二、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做自强不息的人。
思考: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河北大地上”的故事体现了说明敬业乐群具有怎样的意义?这启示我们怎样做到敬业乐群?
点拨:(1)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1981年3月,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李保国和他的团队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
李保国还为群众办夜校,开展技术培训。村民们称他是“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河北大地上,让千山万岭披上了绿装,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
(2)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
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③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二、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2.做敬业乐群的人。
思考:曾伟的事迹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美德?
点拨:(1)扶危济困。
湖北省老河口市村医曾伟,长期扎根基层,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曾伟多次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用,如为偏瘫患者肖某垫付4000余元医药费并治愈其病症;为五保老人梁金生、井六耀等提供免费治疗长达6年,垫付医药费各5万多元。此外,他还经常为乡亲们免费体检、送医送药。
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这一美德有怎样的意义?
(2)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3)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②“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
③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二、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3.做扶危济困的人。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思考:郭朋岐勇救落水老人,体现了他具有怎的美德?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点拨:(1)见义勇为。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郭朋岐,于2023年6月9日,在送货途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时隔三个月,2023年9月7日,郭朋岐再度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跳入深水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事后,落水老人的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郭朋岐,拿出钱表示感谢却被他宛然谢绝。
(2)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①“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
②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二、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4.做见义勇为的人。
猫与蝴蝶是国画经典题材之一。中国人习惯称八九十岁的年纪为耄,七八十岁的年纪为耋。猫谐音“耄”,蝶谐音“耋”,猫蝶相戏,便有了“耄耋之年”的含义,寓意长寿。因此,在古代祝贺长寿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猫与蝶同框的情景。
耄耋之年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意为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孝老”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供养,还包括精神上的慰藉。中国人非常重视亲人之间的情感,这种孝敬老人、爱护亲人的情感真挚纯粹、由心而发。
mào dié
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
②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二、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5.做孝老爱亲的人。
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二、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好
学
好
习
课堂小结
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一、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二、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做自强不息的人。
2.做敬业乐群的人。
3.做扶危济困的人。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4.做见义勇为的人。
5.做孝老爱亲的人。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好
学
好
习
课堂练习
1.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他不遗余力地将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培养新一代“小麦人”,让中国的小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从他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 )
①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②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④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下面应该引以为荣的是( )
①孝亲敬长、忠信礼义
②中饱私囊,贪图安逸
③勤俭持家,兢兢业业
④知恩不报,见利忘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3.下列对“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这句公益广告词,理解正确的是( )
①帮助他人只是为了别人的需要
②彰显了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
③帮助他人能使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与温情
④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快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4.“时代楷模”单杏花,面对国家需求、人民期盼,她勇于担当:面对技术难题,她从不言败,攻坚克难,将12306系统建设发展成全球交易量领先的超大型实时票务系统,为我国铁路智能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单杏花身上彰显的中华美德有( )
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④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5.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这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文明劝导,宣传勤俭节约美德
②加强立法,严惩铺张浪费行为
③珍惜粮食,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④强化监管,制止餐饮食品浪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xie xie guan kan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