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3节 微专题二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课件 练习,共2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第3节 微专题二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课件 练习,共2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微专题二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第1章 第3节
<<<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减弱,元素的金属性也减弱。
(3)根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较活泼的金属能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Zn+Cu2+
===Zn2++Cu,则金属性:Zn>Cu。
(5)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如氧化性:Cu2+>Fe2+,则金属性:Cu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越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根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
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或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活泼的非金属能将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Cl2+2Br-===2Cl-+Br2,则非金属性:Cl>Br。
(4)根据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判断
非金属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如还原性:Cl-I。
1.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是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例如:与酸反应时,1 mol Al失电子数比1 mol Mg多,但Al的金属性比Mg弱。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与Al为同周期元素,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铝原子最外层有3
个电子,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铝强
B.Na与Mg为同周期元素,且Mg的核电荷数比Na的大,所以钠的金属
性比镁强
C.NaOH为强碱,而Al(OH)3具有两性,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铝强
D.Zn+2Fe3+===Zn2++2Fe2+,所以Zn的金属性比Fe强

Zn+Fe2+===Zn2++Fe才能说明金属性:Zn>Fe。
选项 事实 结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 金属性:Na>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金属性:Ca>Mg
C 氧化性:HClO>H2CO3 非金属性:Cl>C
D 热稳定性强弱:HBr>HI 非金属性:Br>I
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Na、Mg位于同周期,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金属性:Na>Mg,故A正确;
Ca、Mg位于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a(OH)2>
Mg(OH)2,金属性:Ca>Mg,故B正确;
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与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C错误;
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D正确。
4.(2024·青岛高一期中)不能作为卤族元素(氯、溴、碘)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依据的是
A.单质的氧化性
B.氢卤酸的酸性
C.卤化氢的热稳定性
D.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A不符合题意;
氢卤酸的酸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符合题意;
HCl、HBr、HI的热稳定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有关,C不符合题意;
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与非金属性强弱有关,D不符合题意。
5.X、Y代表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不能说明非金属性X比Y强的是
A.Y的简单阴离子Y-的还原性强于X的简单阴离子X-
B.X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比Y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
C.X的单质X2能将Y的阴离子Y-氧化成Y2
D.X、Y的单质分别与Fe化合,产物中前者Fe为+3价,后者Fe为+2价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Y-的还原性强于X-,则非金属性:X>Y,A不符合题意;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不能通过比较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判断非金属性强弱,B符合题意;
X的单质X2能将Y的阴离子Y-氧化成Y2,说明氧化性:X2>Y2,非金属性:X>Y,C不符合题意;
X、Y的单质分别与Fe化合,产物中前者Fe为+3价,后者Fe为+2价,说明X得电子能力比Y强,D不符合题意。
6.(2023·天津南开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还原性:S2->Cl-
B.酸性:HCl>H2S
C.稳定性:HCl>H2S
D.酸性:HClO4>H2SO4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还原性:S2->Cl-,则
S的非金属性比Cl弱,A不符合题意;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HCl>H2S,则非金属性:Cl>S,C不符合题意;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酸性:HClO4>H2SO4,可推出非金属性:Cl>S,D不符合题意。
7.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物的酸性强
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从KX的溶液中置换出X的单质

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且X、Y为同主族元素,则Y的非金属性强,A项错误;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则Y的非金属性强,B项错误;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则X的非金属性强,C项正确;
Y的单质能从KX的溶液中置换出X的单质,则Y的非金属性强,D项错误。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下列实验:
Ⅰ.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相同条件下,将钠、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填元素符号,下同)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Na
Al
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Na>Mg>Al,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Na;生成1 mol氢气需要得到
2 mol电子,2 mol钠失去2 mol电子,1 mol镁失去2 mol电子,而 mol
铝失去2 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Al。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强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强弱时,要
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NH3·H2O不是
Ⅱ.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________ (填“KMnO4”或“MnO2”),写出B中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KMnO4
5Cl2↑+8H2O
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即可证明。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
变蓝
防止倒吸
2Mn+10Cl-+16H+=== 2Mn2++
由装置图可知,浓盐酸和B中物质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制得Cl2,KMnO4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可生成Cl2,因此B中应加入KMnO4。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_________
___________,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改进后C中(C溶液足
有白色胶
状沉淀生成
饱和NaHCO3
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盐酸和CaCO3反应生成CO2,C中是Na2SiO3溶液,CO2进入C中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H2SiO3,所以C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将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可除去CO2中的HCl。微专题二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减弱,元素的金属性也减弱。
(3)根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较活泼的金属能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Zn+Cu2+Zn2++Cu,则金属性:Zn>Cu。
(5)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如氧化性:Cu2+>Fe2+,则金属性:Cu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越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根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
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或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活泼的非金属能将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Cl2+2Br-2Cl-+Br2,则非金属性:Cl>Br。
(4)根据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判断
非金属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如还原性:Cl-I。
1.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是(  )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与Al为同周期元素,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铝强
B.Na与Mg为同周期元素,且Mg的核电荷数比Na的大,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镁强
C.NaOH为强碱,而Al(OH)3具有两性,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铝强
D.Zn+2Fe3+Zn2++2Fe2+,所以Zn的金属性比Fe强
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
选项 事实 结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 金属性:Na>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金属性:Ca>Mg
C 氧化性:HClO>H2CO3 非金属性:Cl>C
D 热稳定性强弱:HBr>HI 非金属性:Br>I
4.(2024·青岛高一期中)不能作为卤族元素(氯、溴、碘)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依据的是(  )
A.单质的氧化性
B.氢卤酸的酸性
C.卤化氢的热稳定性
D.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5.X、Y代表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不能说明非金属性X比Y强的是(  )
A.Y的简单阴离子Y-的还原性强于X的简单阴离子X-
B.X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比Y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
C.X的单质X2能将Y的阴离子Y-氧化成Y2
D.X、Y的单质分别与Fe化合,产物中前者Fe为+3价,后者Fe为+2价
6.(2023·天津南开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还原性:S2->Cl-
B.酸性:HCl>H2S
C.稳定性:HCl>H2S
D.酸性:HClO4>H2SO4
7.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从KX的溶液中置换出X的单质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下列实验:
Ⅰ.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相同条件下,将钠、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填元素符号,下同)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强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Ⅱ.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    (填“KMnO4”或“MnO2”),写出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即可证明。干燥管D的作用是          。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 
      ,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改进后C中(C溶液足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精析
跟踪训练
1.B [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例如:与酸反应时,1 mol Al失电子数比1 mol Mg多,但Al的金属性比Mg弱。]
2.D [Zn+Fe2+Zn2++Fe才能说明金属性:Zn>Fe。]
3.C [Na、Mg位于同周期,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金属性:Na>Mg,故A正确;Ca、Mg位于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a(OH)2>Mg(OH)2,金属性:Ca>Mg,故B正确;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与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C错误;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D正确。]
4.B 5.B 6.B
7.C [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且X、Y为同主族元素,则Y的非金属性强,A项错误;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则Y的非金属性强,B项错误;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则X的非金属性强,C项正确;Y的单质能从KX的溶液中置换出X的单质,则Y的非金属性强,D项错误。]
8.(1)Na Al (2)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强弱时,要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NH3·H2O不是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3)KMnO4 2Mn+10Cl-+16H+2Mn2++5Cl2↑+8H2O 变蓝 防止倒吸 (4)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饱和NaHCO3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解析 (1)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Na>Mg>Al,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Na;生成1 mol氢气需要得到2 mol电子,2 mol钠失去2 mol电子,1 mol镁失去2 mol电子,而 mol铝失去2 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Al。(3)由装置图可知,浓盐酸和B中物质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制得Cl2,KMnO4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可生成Cl2,因此B中应加入KMnO4。(4)盐酸和CaCO3反应生成CO2,C中是Na2SiO3溶液,CO2进入C中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H2SiO3,所以C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将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可除去CO2中的HC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