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1.原子结构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化学研究的重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并据此改造或创造物质。本章是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及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会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相关知识应用的思维方法模型。在探究同主族和同周期元素性质规律时,设计实验方案,充分体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海带提碘和海水提溴工艺流程的设计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例1 (2022·山东,3)的半衰期很短,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人工合成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中子数为2B.X、Y互为同位素C.可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D.自然界不存在分子是因其化学键不稳定例2 (2023·全国甲卷,11改编)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W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C.Y单质与W2、X2均可反应D.Z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弱酸例3 (2022·广东,7)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丁>戊>乙B.非金属性:戊>丁>丙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例4 (2023·烟台高一期中) M、X、Y、Z、W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与Y同主族,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内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Y是X的2倍,X、W的单质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的两种金属。回答下列问题:(1)M、X、Z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实验室检验YM2常用的试剂是 。 (2)Z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W的单质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此反应中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写出一个能体现X、W金属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 。 (4)M、Y、Z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能比较Y和Z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填字母)。 A.氢化物酸性Z强于YB.Z的单质能与Y的氢化物反应得到Y的单质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强于Y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强于Y例5 (2023·德州高一期中)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一)甲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l和S元素的非金属性。(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3)C中证明元素非金属性Cl大于S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乙组同学用海带灰提取碘,其流程如图:(4)实验开始时海带需用酒精润湿后放在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灼烧,方案乙中,步骤Y将富集在四氯化碳中的碘单质重新富集在水中的方法为 ,上层液体中含有I-和I,加入H2SO4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步骤Y中,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时若打开玻璃活塞后发现液体流不出,原因可能是 。 答案精析核心素养提升例1 B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X微粒为He,Y微粒为He,据此分析解题。X微粒为He,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可知,该微粒的中子数为4,A错误;X微粒为He,Y微粒为He,二者为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故互为同位素,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O,与的半衰期很短,故不适宜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C错误;自然界中不存在2与2分子并不是因其化学键不稳定,而是由于与的半衰期很短,很容易发生核变化,转化为其他原子,OO的键能与形成该键的核素无关,D错误。]例2 C [分析题干知,W为N,X为O,Y为Mg,Z为S。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W>X,A错误;Y为Mg,X2为O2,W2为N2,Mg与O2、N2均可反应,C正确;Z为S,硫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硫酸,是强酸,D错误。]例3 C [甲~戊是短周期元素,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则可能是硫酸或高氯酸,若是高氯酸,则戊为Cl,甲为N、乙为F、丙为P、丁为S;若是硫酸,则戊为S,甲为C、乙为O、丙为Si、丁为P。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丁>戊>乙,故A正确;根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戊>丁>丙,故B正确;甲的氢化物可能为氨气,也可能为甲烷、乙烷等,若是氨气,则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若是甲烷、乙烷等,则遇氯化氢不反应,没有白烟生成,故C错误;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磷酸,都能与强碱反应,故D正确。]例4 (1)Cl->O2->Al3+ 品红溶液(2) 第4周期Ⅷ族(3)OH-+Al(OH)3[Al(OH)4]- 3∶42Al+3Fe2+2Al3++3Fe(4)O>Cl>S BCD例5 (1)2Mn+10Cl-+16H+2Mn2++5Cl2↑+8H2O(2)除去Cl2中混有的HCl(3)Cl2+H2S2HCl+S↓(4)坩埚 反萃取法 I+5I-+6H+3I2+3H2O(5)没有打开分液漏斗塞子(或没有将分液漏斗塞子上的凹槽对着小孔)解析 实验室用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Cl2中混有HCl,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H2S与Cl2发生置换反应,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大于S,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4)实验开始时海带需用酒精润湿后放在坩埚中进行灼烧,方案乙中,步骤Y将富集在四氯化碳中的碘单质重新富集在水中的方法为反萃取法,上层液体中含有I-和I,加入H2SO4溶液后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5I-+6H+3I2+3H2O。(共28张PPT)第1章<<<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内容索引知识体系构建核心素养提升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构建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3.元素周期律返回核心素养提升化学研究的重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并据此改造或创造物质。本章是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及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会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相关知识应用的思维方法模型。在探究同主族和同周期元素性质规律时,设计实验方案,充分体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海带提碘和海水提溴工艺流程的设计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提升例1 (2022·山东,3)的半衰期很短,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人工合成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中子数为2B.X、Y互为同位素C.可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D.自然界不存在分子是因其化学键不稳定√根据质量守恒可知,X微粒为He,Y微粒为He,据此分析解题。X微粒为He,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可知,该微粒的中子数为4,A错误;X微粒为He,Y微粒为He,二者为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故互为同位素,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的半衰期很短,故不适宜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C错误;自然界中不存在O与O的半衰期很短,很容易发生核变化,转化为其他原子,O==O的键能与形成该键的核素无关,D错误。例2 (2023·全国甲卷,11改编)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W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C.Y单质与W2、X2均可反应D.Z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弱酸√分析题干知,W为N,X为O,Y为Mg,Z为S。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W>X,A错误;Y为Mg,X2为O2,W2为N2,Mg与O2、N2均可反应,C正确;Z为S,硫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硫酸,是强酸,D错误。例3 (2022·广东,7)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丁>戊>乙B.非金属性:戊>丁>丙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甲~戊是短周期元素,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则可能是硫酸或高氯酸,若是高氯酸,则戊为Cl,甲为N、乙为F、丙为P、丁为S;若是硫酸,则戊为S,甲为C、乙为O、丙为Si、丁为P。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丁>戊>乙,故A正确;根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戊>丁>丙,故B正确;甲的氢化物可能为氨气,也可能为甲烷、乙烷等,若是氨气,则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若是甲烷、乙烷等,则遇氯化氢不反应,没有白烟生成,故C错误;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磷酸,都能与强碱反应,故D正确。例4 (2023·烟台高一期中) M、X、Y、Z、W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与Y同主族,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内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Y是X的2倍,X、W的单质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的两种金属。回答下列问题:(1)M、X、Z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实验室检验YM2常用的试剂是 。 Cl->O2->Al3+品红溶液M为O ,X为Al,Z为Cl,简单离子分别为O2-、Al3+、Cl-,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Cl->O2->Al3+;Y为S,M为O,实验室检验SO2常用的试剂是品红溶液。(2)Z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第4周期Ⅷ族Z为Cl,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W为F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4周期 Ⅷ 族。(3)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W的单质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此反应中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写出一个能体现X、W金属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 。 OH-+Al(OH)3===[Al(OH)4]-3∶42Al+3Fe2+===2Al3++3FeW为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此反应中铁为还原剂,H2为还原产物,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4)M、Y、Z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能比较Y和Z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填字母)。 A.氢化物酸性Z强于YB.Z的单质能与Y的氢化物反应得到Y的单质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强于Y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强于YO>Cl>SBCD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M、Y、Z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O>Cl>S。氢化物的酸性强弱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Cl2与H2S反应得到S,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B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可以说明非金属性:Cl>S,C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可以说明非金属性:Cl>S,D正确。(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C中证明元素非金属性Cl大于S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例5 (2023·德州高一期中)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一)甲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l和S元素的非金属性。16H+===2Mn2++5Cl2↑+8H2O除去Cl2中混有的HClCl2+H2S===2HCl+S↓2Mn+10Cl-+实验室用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Cl2中混有HCl,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H2S与Cl2发生置换反应,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大于S,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二)乙组同学用海带灰提取碘,其流程如图:(4)实验开始时海带需用酒精润湿后放在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灼烧,方案乙中,步骤Y将富集在四氯化碳中的碘单质重新富集在水中的方法为 ,上层液体中含有I-和坩埚反萃取法I,加入H2SO4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5I-+6H+===3I2+3H2O实验开始时海带需用酒精润湿后放在坩埚中进行灼烧,方案乙中,步骤Y将富集在四氯化碳中的碘单质重新富集在水中的方法为反萃取法,上层液体中含有I-和I,加入H2SO4溶液后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5I-+6H+===3I2+3H2O。(5)步骤Y中,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时若打开玻璃活塞后发现液体流不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凹槽对着小孔)没有打开分液漏斗塞子(或没有将分液漏斗塞子上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docx 第1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