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 g酒精和10 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20 g
B.100 g干冰完全升华成100 g气体
C.酒精燃烧后,什么都没有了
D.2 g氢气和2 g氧气混合得4 g气体
3.下列对“C+O2 CO2”这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碳能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一事实
B.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结合形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C.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在该反应中,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1∶ 1∶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4~5题。
INCLUDEPICTURE"DX54.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54.TIF" \* MERGEFORMATINET
在18世纪末,为探究水的组成,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发现水蒸气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实验课上,同学们也可以做电解水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为了增强导电性,小明误将氯化钠当成硫酸钠加入水中,结果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电解水实验中,误将氯化钠当成硫酸钠加入水中,会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2NaOH+H2↑+X↑,则X的化学式为(  )
A.HCl B.Cl2
C.NH3 D.SO2
5.关于拉瓦锡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管质量增加是因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B.该实验推翻了水是一种“元素”的错误观点
C.出口处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不可能是一氧化碳
D.实验中水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Mg+O22MgO B.2H2+O22H2O
C.2KMnO4===K2MnO4+MnO2+O2 D.4Fe+3O22Fe2O3
7.肼(N2H4)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之一,如图为肼燃烧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DX55.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55.TIF" \* MERGEFORMATINET
A.甲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
8.采用惰性电极,以水和氧气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过氧化氢的装置如图所示。忽略环境因素的干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保持H2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C.化学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个数不变
D.电解法制备过氧化氢总的化学方程式为O2+H2OH2O2
INCLUDEPICTURE"DX55A.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55A.TIF" \* MERGEFORMATINET (第8题)   INCLUDEPICTURE"9HRJ-41.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9HRJ-41.TIF" \* MERGEFORMATINET (第9题)
9.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生成物B与反应物BC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2 g A2和80 g 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为(  )
A.64 g B.18 g
C.80 g D.9 g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电解水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加热水过程中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D.铁和硫酸铜反应可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也可以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1.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DX56.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56.TIF" \* MERGEFORMATINET
A.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3∶17
C.物质丙可能为单质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剩余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DX57.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57.TIF" \* MERGEFORMATINET
A.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逸出
B.O~t1反应未开始是因为未达到固体反应的温度
C.t1~t2反应过程中固体成分有3种
D.t2以后,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于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制取氧气进行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自然界中氧气的来源
(1)氧循环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循环,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_____(填字母)。
A.煤炭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的呼吸
【任务二】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2)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氮气从液态变为气态,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航天航空工业中氧气的制取
INCLUDEPICTURE"DX58.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58.TIF" \* MERGEFORMATINET
通过分析上述制取氧气的方法,科学家设计了如图所示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既补充了航天员需要的氧气又解决了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若在氧气生成系统中,运用的是电解水的方法制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流程中,理论上进入氧气生成系统发生电解的水与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的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_。
14.(7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INCLUDEPICTURE"DX59.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59.TIF" \* MERGEFORMATINET 甲  INCLUDEPICTURE"DX60.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60.TIF" \* MERGEFORMATINET 乙  INCLUDEPICTURE"DX61.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61.TIF" \* MERGEFORMATINET 丙 INCLUDEPICTURE"DX62.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62.TIF" \* MERGEFORMATINET 丁
(1)实验一,如图甲所示,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所称的质量为m1,然后倾斜锥形瓶使硫酸铜溶液与铁丝接触,一段儿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到天平上,所称的质量为m2,m1、m2的关系是________(填字母)。
A.m1>m2 B.m1C.m1=m2 D.无法确定
(2)实验二,如图乙所示,小气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如图丙所示,稀盐酸(HCl)与碳酸钠粉末(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若将本实验中托盘天平左盘上的装置替换成图丁所示装置,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仍然不平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分)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原料合成氮肥硝酸铵(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DX63.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DX63.TIF" \* MERGEFORMATINET
(1)步骤①利用了物质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所发生的反应为4NO+2H2O+3X===4HNO3,则X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标出步骤⑤所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16.(6分)已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的同学们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二改+3.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二改+3.tif" \* MERGEFORMATINET
图1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夹紧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2)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放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________,点燃酒精灯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黑色固体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拓展交流】(5)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二改+4.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版安徽\\二改+4.tif" \* MERGEFORMATINET
图2
(7)若实验中所需氧气是用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的,某同学绘制了固体中氧元素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他绘制的曲线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时间/s 0 t1 t2 t3 t4
质量/g 31.6 31.3 30.8 29.2 28.3
17.(5分)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某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31.6 g高锰酸钾进行加热,反应一段儿时间后停止加热。称量不同时间剩余固体质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1)计算31.6 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理论产生的氧气质量与实际产生的氧气质量比较,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答案
一、1.C 2.C 3.D 4.B 5.D 6.A 7.D 8.C
9.B 10.A 11.C 12.D 
二、13.(1)B (2)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合理即可)
(3)2H2O2H2↑+O2↑ (4)2∶1
14.(1)C (2)先膨胀后变瘪;平衡压强和密封装置;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3)2HCl+Na2CO3===2NaCl+H2O+CO2↑;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膨胀,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合理即可)
15.(1)物理 (2)4NH3+5O24NO+6H2O
(3)O2 (4)H4O3
16.(1)反应物中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不能确定蔗糖是否含有氧元素
(2)干燥的小烧杯中有水雾
(3)氧气;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C+O2CO2
(5)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造成干扰
(6)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
(7)不正确
17.(1)解:设31.6 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31.6 g            x
= x=3.2 g
答:31.6 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3.2 g。
(2)锰酸钾受热分解也生成了氧气(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