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科学 第02章 月考--好题精选【温州月考】在学习完模型的建立后,小明和小红尝试完成项目任务:建构分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变化。以下是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据此回答以下题目:驱动问题:如何利用水分子模型解释水的物态变化。任务一:制作水分子模型资料:水的化学式为H2O,氢原子直径为0.53×10-10m,氧原子直径为0.74×10-10m。材料:①直径2cm白色圆片若干;②直径2cm黑色圆片若干;③直径2.8cm白色圆片若干;④直径2.8cm黑色圆片若干;⑤直径8cm白色圆片若干;⑥直径8cm黑色圆片若干。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水分子模型 能区分原子种类、并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能区分原子种类、不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不能区分原子种类且不符合原子实际比例任务二:利用建构的分子模型解释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1)为使其制作的水分子模型达到优秀,其选材为 。A.①② B.④⑤ C.①④ D.②⑥(2)请结合资料建构水分子模型,并在图中画出水结冰时冰的模型。(3)从微观角度解释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因此该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答案】(1)C;(2);(3)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物理变化。【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氢原子直径:氧原子直径=0.53×10﹣10m:0.74×10﹣10m≈5:7,则应选直径为2cm、2.8cm的圆片,并且为了能区分原子种类,应选择不同颜色的圆片,并符合原子实际比例,故可以选择①直径2cm白色圆片若干,④直径2.8cm黑色圆片若干,故选:C;(2)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即冰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则水结冰时冰的模型为;(3)水结成冰,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则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结成冰的实质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因此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C;(2);(3)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物理变化。【金华月考】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钠 11 12 11 23镁 12 12 12 24小光: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理由是 。(2)从上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 (至少提出两条)。【答案】(1)小伟;氢原子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2)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一原子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解析】(1)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结论不正确,因为根据图表中数据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答案为:小伟;氢原子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2)①从氢、碳、氧、钠、镁原子的质子数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②从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析可得出结论: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从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2,镁原子的中子数也为析可得出结论:不同种的原子,中子数可能相同;④从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氢原子)没有中子分析可得出结论:原子中可能不含有中子;⑤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析可得出结论:不同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答案为: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答案为:(1)小伟;氢原子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2)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一原子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杭州月考】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kg。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亚硝酸盐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选填“会”或“不会”)持续增加,原因是 。【答案】(1)+3;(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更快;(3)低温和密封;(4)不会;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解析】(1)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x+(﹣2)×2=﹣1,则x=+3。(2)根据表中的数据、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分析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3)由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应低温和密封保存.(4)根据题意,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但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故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增加.故答案为:(1)+3;(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更快;(3)低温和密封;(4)不会;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台州月考】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mg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与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的质量为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 。【答案】(1)53;(2)A;(3)25mg;2kg;不能;成人每天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人体甲状腺中碘未达到饱和。【解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为“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所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故答案为:53;(2)A、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3)【问题分析】利用图示中加碘盐的碘的含量可知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50mg÷2=25mg(标签所示一千克食盐的含碘量是20~50mg);因为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因该食盐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2kg这种食盐才能达到碘的饱和;故答案为:25mg;2kg;【结论】日常食用这种食盐不会起到防辐射作用,因为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故答案为:不能;因为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人体甲状腺中碘未达到饱和。【绍兴月考】实验室有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转化成其对应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全部来源于该金属粉末,氧元素全部来源于氧气),冷却后再称重,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试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1 45.0 84.92 45.0 85.13 45.0 85.0平均值 45.0 m(1)表格中m=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答案】(1)85.0;(2)9:8;(3)27,Al。【解析】(1)通过计算可知,平均值为:85.0g;(2)金属元素质量是45g,所以氧元素质量是85g﹣45g=40g,所以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3)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所以(2x):(3×16)=9:8,所以x=27,为金属元素Al。故答案为:(1)85;(2)9:8;(3)27,Al。【杭州月考】已知在C2H4、C2H4O和C2H4O6 组成的混合物中,经分析发现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M%,则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面对这类的题目,我们可以对抽象的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我们把此混合物放入一容器,那么在此容器中便存在大量构成这三种物质的分子:a个C2H4分子,b个C2H4O分子,c 个C2H4O6 分子。现在我们需取出三个分子,随机的结果有:①一个C2H4分子,一个C2H4O分子,一个C2H4O6 分子;②一个C2H4分子,二个C2H4O分子;③一个C2H4分子,二个C2H4O6 分子……(1)我们来看这三种情况,我们发现,无论怎么组合 (填两种元素名称)的原子个数比为一定值,且这两种元素所占总物质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1﹣M%),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2)拓展:已知在NaHS、MgSO4和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碳、氢;;(2)1﹣1.75a%。【解析】(1)根据它们的化学式 C2H4、C2H4O和C2H4O6 可知,无论怎么组合,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一定值2:4=1:2,即两者质量比为(12×1):(1×2)=6:1;那么两者的质量分数之比为6:1;由于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M%,则碳、氢两种元素所占总物质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1﹣M%,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2)由于Na和H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等于Mg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A(即将“NaH”和Mg都换用“A”来表示,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作24)。其中A、S质量比为24:32=3:4;硫的质量分数为a%,设A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24:32=x:a%,解得: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x=0.75%;氧的质量分数为:1﹣a%﹣0.75a%=1﹣1.75a%。故答案为:(1)碳、氢;;(2)1﹣1.75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科学 第02章 月考--好题精选【温州月考】在学习完模型的建立后,小明和小红尝试完成项目任务:建构分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变化。以下是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据此回答以下题目:驱动问题:如何利用水分子模型解释水的物态变化。任务一:制作水分子模型资料:水的化学式为H2O,氢原子直径为0.53×10-10m,氧原子直径为0.74×10-10m。材料:①直径2cm白色圆片若干;②直径2cm黑色圆片若干;③直径2.8cm白色圆片若干;④直径2.8cm黑色圆片若干;⑤直径8cm白色圆片若干;⑥直径8cm黑色圆片若干。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水分子模型 能区分原子种类、并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能区分原子种类、不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不能区分原子种类且不符合原子实际比例任务二:利用建构的分子模型解释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1)为使其制作的水分子模型达到优秀,其选材为 。A.①② B.④⑤ C.①④ D.②⑥(2)请结合资料建构水分子模型,并在图中画出水结冰时冰的模型。(3)从微观角度解释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因此该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金华月考】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钠 11 12 11 23镁 12 12 12 24小光: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理由是 。(2)从上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 (至少提出两条)。【杭州月考】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kg。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亚硝酸盐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选填“会”或“不会”)持续增加,原因是 。【台州月考】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mg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与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的质量为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 。【绍兴月考】实验室有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转化成其对应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全部来源于该金属粉末,氧元素全部来源于氧气),冷却后再称重,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试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1 45.0 84.92 45.0 85.13 45.0 85.0平均值 45.0 m(1)表格中m=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杭州月考】已知在C2H4、C2H4O和C2H4O6 组成的混合物中,经分析发现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M%,则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面对这类的题目,我们可以对抽象的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我们把此混合物放入一容器,那么在此容器中便存在大量构成这三种物质的分子:a个C2H4分子,b个C2H4O分子,c 个C2H4O6 分子。现在我们需取出三个分子,随机的结果有:①一个C2H4分子,一个C2H4O分子,一个C2H4O6 分子;②一个C2H4分子,二个C2H4O分子;③一个C2H4分子,二个C2H4O6 分子……(1)我们来看这三种情况,我们发现,无论怎么组合 (填两种元素名称)的原子个数比为一定值,且这两种元素所占总物质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1﹣M%),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2)拓展:已知在NaHS、MgSO4和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科学丨第02章 月考好题精选-答案+解析.docx 七下科学丨第02章 月考好题精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