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探索地球表面 (1) 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探索地球表面 (1) 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探索地球表面 (1) ——地球的结构和地形 地形图》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4.1 探索地球表面 (1)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组成,了解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认识陆地地形的五种主要类型(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提升归纳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所学地形知识,分析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体会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的观点。 3.探究实践:通过观察不同地形图片、制作山峰模型并绘制等高线,掌握观察、实践操作和绘图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态度责任:激发对地球科学的探索兴趣,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和合理利用地形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陆地地形的类型及特征;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探测方法;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不同地形部位。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教师:同学们,2021 年 3 月 19 日,冰岛法格拉达尔火山喷发,大量岩浆涌出。大家想想,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对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展示火山喷发图片)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岩浆会改变地表形态,可能形成新的岩石等。 教师: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创意。火山喷发与地球内部结构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地球表面,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形等知识。 (二)新课内容(35分钟) 1.地球的结构 教师:(展示地球结构示意图)地球表面由岩石构成,这层岩石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岩石圈。地球被大气包裹,形成大气圈,大气对地球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学生:大气是生物呼吸必需的,能减少太阳辐射伤害,保持温度,影响天气和气候。 教师:非常正确。地球还有水圈,海洋覆盖了近 71% 的地球表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生物圈。大家再看,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谁能说说地壳的特点? 学生:地壳由坚硬岩石组成,呈固态,厚度不均匀,海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教师:没错。那地幔和地核又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幔和地核的相关知识) 2.地形 教师:(展示不同地形图片)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各异,这就是地形。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种类型。大家观察这些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平原的基本特征。 学生:地势平坦宽阔。 教师:很好。那山地呢? 学生: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峻。 教师:完全正确。我们来做个小练习,说说丘陵、盆地、高原的特征。(学生回答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不同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不同影响,比如高原地区利于发展牧业,平原地区利于发展种植业。大家想想,山地地区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有利于发展林业,但不利于交通建设。 3.地形图 教师:(展示山峰模型制作过程图片)我们来制作一个山峰模型,并绘制等高线。(简单讲解制作和绘制方法后,让学生分组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大家制作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用来表示起伏地形。谁能说说等高线有哪些特点? 学生:等高线都是闭合的,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 教师:非常好。还有补充吗? 学生: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海拔,单位是米,一般情况下同一幅图中等高距相等。 教师:完全正确。还有两个重要特点,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除峭壁外,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我们来观察这幅图,判断山顶、鞍部、峭壁等地形部位对应的等高线特点。(引导学生完成相关表格填写)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谁来总结一下? 学生:总结地球的结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形的类型和特征、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教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地球表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后大家可以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地形,思考它们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板书设计 4.1 探索地球表面 (1) ——地球的结构和地形 地形图 1.地球的结构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地壳和地幔顶部 2.地形 类型: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 特征及经济影响 3.地形图 等高线特点 地形部位与等高线关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火山喷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讲解地球内部结构探测方法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后续应采用更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制作山峰模型和绘制等高线的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但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小组未能充分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需优化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