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土壤与植物生长 (3)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土壤与植物生长 (3)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3)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4.3 土壤与植物生长 (3)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植物的茎按形态和组成的分类方式;掌握木质茎的结构,理解各结构的功能;知道物质在茎中的运输方式与茎结构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不同形态的茎,提升观察和归纳能力;分析木质茎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点。 3.探究实践:参与观察三年生椴树(或木槿)枝条的实验,学会使用刀片、放大镜、解剖针等工具进行观察,提高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4.态度责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观察中严谨细致;认识到植物茎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植物茎的分类;木质茎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理解形成层使茎加粗的原理;物质在茎中的运输途径与茎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教师:同学们,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制造有机物,那这些物质是怎么运输到植物各个器官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会说通过茎运输。 教师:非常正确!那这些物质在茎里是怎么运输的?茎又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植物的茎。
(二)新课内容(35分钟) 1.茎的分类 教师:(展示杨树、葡萄、草莓、牵牛花、藕等植物的图片)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按形态可以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和变态茎。大家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分别属于哪种茎?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各种茎的特点。 教师:除了按形态分类,茎还可以按组成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大家在生活中能找到哪些草质茎和木质茎的植物呢? 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补充。 2.茎的结构 教师:(展示三年生椴树或木槿枝条,讲解实验步骤)现在我们来观察木质茎的结构。选取一根三年生的枝条,用刀片横切,再用放大镜观察。大家猜猜,木质茎的横切面可能会有哪些部分? 学生:思考并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教师:(学生观察后)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到了树皮、木质部和髓。 教师:非常好。现在用解剖针轻轻扎一下这几个部位,感受质地的软硬,再试试能不能把树皮剥下来。(学生操作) 教师:质地较硬的是哪个部位?质地较软的呢? 学生: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能剥下树皮。 教师:(展示木质茎结构示意图,讲解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树皮最外层是表皮,起保护作用;树皮里的韧皮部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能运输有机物。那形成层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形成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茎加粗。 教师:木质部里有导管和木纤维,导管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教师:髓位于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有什么功能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储存营养。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木制家具和课桌椅等的材料主要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5分钟) 1.茎的分类 按形态: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变态茎 按组成:草质茎、木质茎 2.木质茎的结构与功能 树皮:表皮(保护)、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韧皮纤维韧性强) 形成层:分裂使茎加粗 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 髓:储存营养
板书设计 4.3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3) ——植物的茎 1.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 实验设置:A 组(土壤浸出液)、B 组(蒸馏水) 实验现象:A 组正常生长,B 组矮小、发黄、易倒伏 实验结论:土壤浸出液含植物生长所需无机盐 2.无机盐的作用 氮:合成叶绿素、蛋白质 磷: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开花 钾: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合成和运输 3.缺乏无机盐的症状 缺氮:植株瘦弱、叶片发黄 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异常 缺钾:茎秆软弱、叶片焦枯 4.无土栽培技术 概念:以特定介质固定植株,接触营养液 优点:节水、省肥、高产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验观察,学生对植物茎的分类和结构有了直观的认识,积极参与课堂。但在讲解形成层使茎加粗的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后续可以增加动画演示或更形象的比喻帮助理解。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使用工具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整体而言,学生对知识有一定掌握,但在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