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面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不断蒸发到空气中去了,符合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这一特点,属于蒸发现象。
2.(2025三上·永康期末)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  )。
A.沸腾前后温度都一直升高
B.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后温度不变
C.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后温度下降
【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之前,水不断吸收热量,根据热传递原理,水的内能增加,其温度会持续升高。例如,我们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在水还没有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会发现温度计示数不断上升。 当水达到沸点后开始沸腾,此时水继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在沸腾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吸收的热量用于完成这种物态变化(汽化),而不是用来升高温度。比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水沸腾时,无论怎么继续加热,只要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100℃ 。
3.(2025三上·永康期末)在棒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我们依次会观察到(  )。
A.冰→冰水混合→水 B.冰→水→水蒸气 C.冰→水→冰水混合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棒冰是固态的冰,当对棒冰加热时,棒冰吸收热量开始熔化。在开始熔化阶段,棒冰的一部分开始由固态变为液态,此时呈现出固态的冰和液态的水共存的状态,即冰水混合状态。随着继续吸收热量,棒冰全部熔化成液态的水,所以依次会观察到冰→冰水混合→水,A选项正确。
4.(2025三上·永康期末)在50毫升水中加入2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有食盐没有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得还不够快
B.搅拌得还不够充分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
【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的量是一定的。在 50 毫升水中加入 20 克食盐,杯底有食盐没有溶解,说明在当前温度下,50 毫升水中已经达到了食盐的溶解限度,不能再继续溶解更多的食盐了,C 选项正确。
5.(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根据测量的温度范围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确保测量的温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测量时的放置: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对于液体的测量,要将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因为容器的底和壁的温度可能与液体的温度不同,会影响测量结果。 读数: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仰视或俯视读数都会产生误差。
6.(2025三上·永康期末)吹足气的气球可以被拧成如右图的形状,这是利用了空气(  )的特点。
A.很轻 B.透明 C.没有固定的形状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会充满所能到达的空间。当把空气充入气球后,气球内的空气会占据一定空间,并且由于空气没有固定形状,所以可以通过外力改变气球的形状,也就是改变了气球内空气的形状,这正是利用了空气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C选项正确。
7.(2025三上·永康期末)如果在图中的杯子底部戳一个小孔,然后对准小孔吹气,下面三种可能产生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会占据杯子更多的空间,杯子里的水位会上升
B.空气会占据杯子更多的空间,杯子里的水位会下降
C.水会占据杯子更多的空间,杯子里的水位会下降
【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当在杯子底部戳一个小孔,然后对准小孔吹气时,吹入的空气进入杯子中。因为空气会占据一定的空间,随着不断地向杯子里吹气,进入杯子的空气越来越多,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而杯子的空间是有限的,杯子中原本有水,空气占据了更多空间后,水就会被挤压,从而导致水从杯子中流出,使得杯子里的水位下降。
8.(2025三上·永康期末)空间站内一个小小的瓶子就储存了足够三名宇航员使用一个月的空气,这主要利用了空气的(  )特性。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容易被压缩,这是关键特性。由于空气分子间距离较大,在一定压力下,空气可以被压缩,使得大量的空气能够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内。在空间站的小瓶子中,通过压缩空气,原本占据较大空间的足够三名宇航员使用一个月的空气就可以被储存到小小的瓶子里,正是利用了空气容易被压缩这一特性,B选项正确。
9.(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  )。
A.充气前后的皮球放在电子称上,电子称示数不一样
B.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充气和没充气的皮球天平不平衡
C.将气球充满气后放入水中,气球能浮在水面上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将气球充满气后放入水中,气球能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气球受到水的浮力,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所以气球能浮在水面上,此现象主要体现的是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浮力的作用,而不是空气有质量,不能证明空气有质量,C选项符合题意。
10.(2025三上·永康期末)太空中没有空气。太空是一个高真空、微重力的环境。月球上也是这样的环境。所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们可以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在月球上生活
B.风旗在月球上不会飘动
C.我们可以在月球上做“热气球”实验
【答案】B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而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不存在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情况,所以风旗在月球上不会飘动,B选项正确。
11.(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列温度计的读法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解答】温度计读数时应该平视,仰视、俯视读数都不准确,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读数。
12.(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图是某一天中三个城镇的气温和降水量记录表。分析数据,下雪的城镇是(  ) 。
天气特征 城镇甲 城镇乙 城镇丙
气温 14℃ -4℃ -15℃
降水量 15毫米 15毫米 0毫米
A.城镇甲 B.城镇乙 C.城镇丙
【答案】B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城镇乙的气温是-4℃,低于0℃,此时具备了水可以凝结成固态的温度条件,且降水量为15毫米,在这种低温且有降水的情况下,有可能下雪,B选项正确。
13.(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在清晨正对着太阳观看日出的时候,发现旁边烟囱的烟往左边飘,此时的风向是(  )。
A.北风 B.南风 C.西风
【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清晨正对着太阳观看日出,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此时小科面向东方。 此时发现旁边烟囱的烟往左边飘,当面向东方时,左边是北方,这意味着烟是往北方飘的。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烟往北方飘,说明风是从南方吹来的,从南方吹来的风就是南风。
14.(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列选项中, (  )不会形成降雨。
A.层云 B.堆积的云 C.羽毛状的云
【答案】C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羽毛状的云通常是卷云,卷云是高云的一种,高度较高,温度很低,云体由微小的冰晶组成,且云层较薄,所含的水汽较少。由于卷云的这些特点,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降雨,它更多是天气变化的一种预示。所以羽毛状的云通常不会形成降雨。
15.(2025三上·永康期末)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关于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是气象员凭经验对天气变化作出的预测
B.气象员作出天气预报时,要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C.天气预报都是准确无误的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气象员作出天气预报时,要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不同,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其气候特点会影响当地的天气变化规律。同时,当地当前的天气状况,如是否有锋面活动、高低压系统的影响等,也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所以气象员在预报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B选项正确。
16.(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学习《水》单元,做了混合与分离的相关实验。
(1)请在图乙的框中写出相应实验器材的名称。
(2)小科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图甲1号烧杯里某种物质的液体,那么这种液体是 (  )。
A.食盐水溶液 B.沙子+水 C.清水
(3)小科适宜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某种物质的液体,那么这种液体是(  )。
A.食盐水溶液 B.沙子+水 C.清水
(4)小科要想知道一瓶海水里面是否真的溶解了盐,应该用(  )。
A.图甲的方法 B.图乙的方法 C.两种方法都可以
(5)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加热使用酒精灯的内焰
B.可以用其他点燃着的酒精灯点酒精灯
C.加热完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还要再盖一次
(6)小科发现,整个蒸发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让液态的   变成气态的   ,它的   发生了变化,但是   产生新物质。
【答案】(1)蒸发皿;酒精灯
(2)B
(3)A
(4)B
(5)C
(6)水;水蒸气;形态;没有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图乙为蒸发装置,从上到下分别是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和三脚架。
(2)沙子不溶于水,沙子和水的混合物中,沙子是不溶性固体,水是液体,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性的沙子留在滤纸上,而水通过滤纸进入下面的承接容器中,从而实现沙子和水的分离,所以B选项符合。
(3)食盐水溶液是由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食盐是溶于水的,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通过对食盐水溶液进行蒸发,水会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而食盐会留在蒸发皿中,从而实现食盐和水的分离,所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水溶液,A选项正确。
(4)蒸发是通过加热使溶剂变为气态挥发出去,从而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海水进行蒸发操作,随着水分不断蒸发,当水分蒸干后,如果有白色晶体等物质残留,就可以证明海水中确实溶解了盐,所以蒸发可以用来判断海水中是否溶解了盐,B选项正确。
(5)加热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还要再盖一次。第一次盖灭是使火焰熄灭,由于灯帽内的空气被消耗,气压减小,第二次盖灭是为了平衡灯帽内外的气压,防止下次使用时灯帽难以打开,所以C选项正确。
(6)在整个蒸发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让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它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产生新物质。
17.(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学习了《空气》单元,亲手制作了“热气球”。
(1)做“热气球”时,一般要选择(  )的塑料袋,实验效果会更好。
A.轻、薄、大 B.轻、薄、小 C.重、厚、大
(2)加热时,手贴塑料袋的外壁,能感受到塑料袋里的空气(  )。
A.逐渐变热 B.逐渐变冷 C.温度不变
(3)塑料袋里的空气膨胀后,手上拎塑料袋的力量在慢慢   (填“变大”或“变小”) 。
(4)热空气的空气微粒的间隙   (填“变大”或“变小”),所以相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   (填“重”或“轻”),塑料袋会   (填“上升”或“下降”)。
(5) “热气球”升空后过一段时间会掉下来,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袋子破了
B.袋子里的空气没了
C.袋子里的空气不热了
(6)下列生活现象反映的原理与热气球不一样的是(  )。
A.蒸包子的笼屉即使叠得很高,包子也能蒸熟
B.厨房的油烟机一般安装在燃气灶的上方
C.滑翔伞飞到天上
【答案】(1)A
(2)A
(3)变小
(4)变大;轻;上升
(5)C
(6)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1)做 “热气球” 时,选择轻、薄、大的塑料袋,“轻” 可以使塑料袋本身的重量较小,不会对热气球的上升产生较大的阻碍;“薄” 有利于空气快速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使空气受热膨胀;“大” 则能容纳更多的热空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的空气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从而更有利于热气球上升,所以A选项正确。
(2)当对 “热气球”进行加热时,热源的热量传递给塑料袋内的空气,使空气吸收热量。根据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手贴在塑料袋的外壁,由于塑料袋内的空气在吸收热量后温度逐渐升高,而手的温度相对较低,热空气的热量会通过塑料袋传递到手,所以能感受到塑料袋里的空气逐渐变热 。
(3)塑料袋里的空气膨胀后,手上拎塑料袋的力量在慢慢变小。
(4)热空气温度高,空气颗粒间距大,体积大,所以相同体积的热空气相对冷空气来说密度更小,塑料袋会上升。
(5)“热气球” 能够升空是因为袋内的热空气密度小于外界冷空气密度,从而产生向上的浮力。当 “热气球” 升空后过一段时间,袋内的热空气会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热空气逐渐冷却,温度降低,空气微粒间隙变小,密度增大,当热空气与外界冷空气密度接近时,浮力减小,不足以支撑 “热气球” 的重量,“热气球” 就会掉下来,这是最可能的原因,所以C选项正确。
(6)滑翔伞能飞到天上,主要是依靠滑翔伞的特殊形状和空气流动产生的升力。滑翔伞展开后,其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表面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表面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力差即升力,使滑翔伞能够在空中飞行,这与热气球利用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升的原理不同,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18.(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学习了《天气》单元,自制了简易雨量器并进行了降水量的测量。
(1)做简易雨量器时,刻度条的零刻度线应该在(  )所示的位置。
A. B. C.
(2)在学校模拟测量降水量时,小科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填序号)。
①取出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读数。
②将自制的雨量器水平放置在水槽中。
③记录测量出来的降水量。
④在雨量器和水槽上连续洒水两分钟。
⑤假设测量的是一天内的降水量,确定这一天的降水量等级。
(3)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洒水模拟的是   ,两分钟模拟的是   ,水槽模拟的是   。
(4)小科读取雨量器的读数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雨量器中的雨水倒入量筒,读出毫升数
B.读数时雨量器要平放,视线与液面持平
C.读数时将雨量器拿在手中,视线与液面持平
(5)小科所在的a组和另一个b组分别用如下图所示的容器自制雨量器,当他们同时同地测量降水量时,发现(  )。
A.a组的容器收集到的雨量高
B.b组的容器收集到的雨量高
C.两个组容器收集到的雨量一样高
(6)小科用自制雨量器课外收集了一天的降雨,这些降雨在简易雨量器中的高度是8毫米,用量筒测得有24毫升。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  )。
A.8毫米 B.24毫升 C.都可以
【答案】(1)A
(2)②④①③⑤
(3)降雨;一段时间;地面
(4)B
(5)C
(6)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雨量器
【解析】【分析】(1)因为测量降水量是测量容器中从无到有积聚的雨水的高度,零刻度线代表起始的位置,也就是容器底部没有雨水时的位置,从这个位置开始测量积聚的雨水高度才能准确反映降水量。
(2)②将自制的雨量器水平放置在水槽中:先把雨量器放置好,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水平放置是基本要求。 ④在雨量器和水槽上连续洒水两分钟:模拟降雨过程,让雨量器收集 “雨水”。 ①取出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读数:洒水结束后,取出雨量器再次水平放置,等待液面稳定,这样读出的数值才准确。②将自制的雨量器水平放置在水槽中:先把雨量器放置好,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水平放置是基本要求。 ④在雨量器和水槽上连续洒水两分钟:模拟降雨过程,让雨量器收集 “雨水”。 ①取出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读数:洒水结束后,取出雨量器再次水平放置,等待液面稳定,这样读出的数值才准确。所以顺序为②④①③⑤。
(3)洒水模拟的是降雨。因为在实际的天气现象中,降雨是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过程,而实验中洒水让水落入雨量器,就如同现实中的降雨过程。 两分钟模拟的是一段时间。在实际测量降水量时,是统计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这里的两分钟就是设定的一个模拟时间段,来模拟统计一定时间内的降水情况。 水槽模拟的是地面。在现实中,降雨会落到地面上,而实验中水槽承接了除了被雨量器收集之外的水,就如同地面承接了降雨一样,所以水槽模拟的是地面。
(4)读数时雨量器要平放,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视线与液面持平,遵循了正确的读数方法,若视线不与液面持平,俯视或仰视都会导致读数偏差,B选项正确。
(5)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在同时同地测量降水量时,不管使用什么形状、粗细的容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降下的雨水总量是相同的 。虽然不同粗细的容器收集到的雨水体积可能不同,但雨量器测量的是雨水积聚的深度,而不是体积。
(6)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它表示的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上的水层深度,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雨水在雨量器中的积聚高度。 在该情境中,简易雨量器中雨水的高度是 8 毫米,这就代表了这一天的降水量。而毫升是体积单位,24 毫升是所收集到的雨水的体积,不是降水量的表示方式。
19.(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表是小科课后探究加快糖果溶解的实验记录表。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水温 25℃ 25℃ 50℃ 50℃ 50℃
是否搅拌 否 是 否 是 否
颗粒大小 粗 粗 粗 细 细
(1)小科选择了A 组和B组进行研究,他探究的是(  )对糖果溶解快慢的影响。
A.水温 B.是否搅拌 C.颗粒大小
(2)小科还想探究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他应该选择   组和   组进行研究。
(3)推测一下五组实验溶解最快的是   组。
(4)下列物品不能用来进行上述实验的物质是(  )。
A.小苏打 B.面粉 C.味精
(5)实验后,小科把多余的糖果和朋友们分着吃了,他们用下列方法能吃得最快的是(  )。
A.用舌头搅拌 B.含在嘴里不动 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答案】(1)B
(2)B;D
(3)D
(4)B
(5)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1)在对比实验中,研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这一个因素。小科选择了A 组和B组进行研究,他探究的是是否搅拌对糖果溶解快慢的影响。
(2)小科还想探究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他应该选择C组和E组进行研究。 在探究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他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相同,只改变颗粒大小这一变量。
(3)五组实验中,溶解最快的是D组,温度高且进行搅拌。
(4)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等,它不溶于水,放入水中会形成悬浊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溶解,不能通过上述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 “溶解快慢” 的相关实验,因为它不存在溶解快慢的问题,而是分散的情况,所以面粉不能用来进行上述实验。
(5)咬碎糖果可以将糖果分成很多小块,大大增加了糖果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再加上用舌头搅拌,能使糖果与唾液更充分、更快速地混合,加速糖果的溶解,所以这种方法能让糖果吃得最快。
20.(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打算用吸管和注射器制作一个“喷泉”。
(1)当自由推拉注射器时,管口的地方会产生风,这是因为空气   。
(2)将注射器吸进空气,用手指堵住管口,再用力推压注射器,这时空气的体积变小,是因为空气   。
(3)按照装置2所示方式,仅让吸管B插入水中。反复推拉注射器,瓶子里的水会(  )。
A.水位上升 B.冒气泡 C.从A管流出
(4)要让装置产生“喷泉”,应该选择装置   (填数字)。
(5)喷泉的产生说明了空气   。
【答案】(1)流动
(2)能被压缩
(3)B
(4)3
(5)能够占据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对流
【解析】【分析】(1)当自由推拉注射器时,注射器内的空气会被推出或吸入,使得管口处空气的流动速度发生变化。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当推拉注射器时,管口处空气流速变大,此时管口处的气压小于周围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周围的空气会向管口流动,从而形成风。
(2)空气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并不是紧密排列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空隙。当用力推压注射器时,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也就是空隙变小,从而使得空气所占据的空间变小,所以空气具有可压缩性。
(3)因为推注射器时瓶内气压增大,空气会通过吸管B排出,在水中就会表现为冒气泡,所以 B 选项正确。
(4)要让装置产生“喷泉”,应该选择装置3,A管插入水中,B管进空气。
(5) 喷泉的产生说明了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21.(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表是某天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
哈尔滨 北京 上海 金华 广州 成都
-25℃ 22-33℃ 26-32℃ 23-32℃ 26-32℃ 20-26℃
(1)小科通过天气预报可以知道金华当天的天气状况是   ,最高气温是   。
(2)这一天上海和   的天气状况是一样的。
(3)通过学习,小科知道使用气温计时,正确读数非常重要。请根据提供的温度,帮助小科把下列气温计液柱的的对应位置涂黑。
(4)有了天气预报,小科就可以了解天气变化,提前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工作。天气预报的数据收集离不开测量仪器的使用,请将以下测量仪器和它们对应的用途用线连起来。
【答案】(1)晴天;32℃
(2)广州
(3)略
(4)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科长,金华当天的气温是晴天,最高气温32℃。
(2)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这一天上海和广州的天气状况是一样的,都是多云。
(3)先找到气温计的刻度,确定好零刻度线的位置,然后根据所给温度的数值,在相应的刻度处将液柱的位置涂黑就可以啦。
(4)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的,气温计是用来测量气温的,风速仪是用来测量风速的。
1 / 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面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 B. C.
2.(2025三上·永康期末)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  )。
A.沸腾前后温度都一直升高
B.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后温度不变
C.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后温度下降
3.(2025三上·永康期末)在棒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我们依次会观察到(  )。
A.冰→冰水混合→水 B.冰→水→水蒸气 C.冰→水→冰水混合
4.(2025三上·永康期末)在50毫升水中加入2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有食盐没有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得还不够快
B.搅拌得还不够充分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
5.(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6.(2025三上·永康期末)吹足气的气球可以被拧成如右图的形状,这是利用了空气(  )的特点。
A.很轻 B.透明 C.没有固定的形状
7.(2025三上·永康期末)如果在图中的杯子底部戳一个小孔,然后对准小孔吹气,下面三种可能产生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会占据杯子更多的空间,杯子里的水位会上升
B.空气会占据杯子更多的空间,杯子里的水位会下降
C.水会占据杯子更多的空间,杯子里的水位会下降
8.(2025三上·永康期末)空间站内一个小小的瓶子就储存了足够三名宇航员使用一个月的空气,这主要利用了空气的(  )特性。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9.(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  )。
A.充气前后的皮球放在电子称上,电子称示数不一样
B.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充气和没充气的皮球天平不平衡
C.将气球充满气后放入水中,气球能浮在水面上
10.(2025三上·永康期末)太空中没有空气。太空是一个高真空、微重力的环境。月球上也是这样的环境。所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们可以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在月球上生活
B.风旗在月球上不会飘动
C.我们可以在月球上做“热气球”实验
11.(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列温度计的读法正确的是(  )。
A.
B.
C.
12.(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图是某一天中三个城镇的气温和降水量记录表。分析数据,下雪的城镇是(  ) 。
天气特征 城镇甲 城镇乙 城镇丙
气温 14℃ -4℃ -15℃
降水量 15毫米 15毫米 0毫米
A.城镇甲 B.城镇乙 C.城镇丙
13.(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在清晨正对着太阳观看日出的时候,发现旁边烟囱的烟往左边飘,此时的风向是(  )。
A.北风 B.南风 C.西风
14.(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列选项中, (  )不会形成降雨。
A.层云 B.堆积的云 C.羽毛状的云
15.(2025三上·永康期末)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关于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是气象员凭经验对天气变化作出的预测
B.气象员作出天气预报时,要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C.天气预报都是准确无误的
16.(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学习《水》单元,做了混合与分离的相关实验。
(1)请在图乙的框中写出相应实验器材的名称。
(2)小科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图甲1号烧杯里某种物质的液体,那么这种液体是 (  )。
A.食盐水溶液 B.沙子+水 C.清水
(3)小科适宜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某种物质的液体,那么这种液体是(  )。
A.食盐水溶液 B.沙子+水 C.清水
(4)小科要想知道一瓶海水里面是否真的溶解了盐,应该用(  )。
A.图甲的方法 B.图乙的方法 C.两种方法都可以
(5)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加热使用酒精灯的内焰
B.可以用其他点燃着的酒精灯点酒精灯
C.加热完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还要再盖一次
(6)小科发现,整个蒸发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让液态的   变成气态的   ,它的   发生了变化,但是   产生新物质。
17.(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学习了《空气》单元,亲手制作了“热气球”。
(1)做“热气球”时,一般要选择(  )的塑料袋,实验效果会更好。
A.轻、薄、大 B.轻、薄、小 C.重、厚、大
(2)加热时,手贴塑料袋的外壁,能感受到塑料袋里的空气(  )。
A.逐渐变热 B.逐渐变冷 C.温度不变
(3)塑料袋里的空气膨胀后,手上拎塑料袋的力量在慢慢   (填“变大”或“变小”) 。
(4)热空气的空气微粒的间隙   (填“变大”或“变小”),所以相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   (填“重”或“轻”),塑料袋会   (填“上升”或“下降”)。
(5) “热气球”升空后过一段时间会掉下来,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袋子破了
B.袋子里的空气没了
C.袋子里的空气不热了
(6)下列生活现象反映的原理与热气球不一样的是(  )。
A.蒸包子的笼屉即使叠得很高,包子也能蒸熟
B.厨房的油烟机一般安装在燃气灶的上方
C.滑翔伞飞到天上
18.(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学习了《天气》单元,自制了简易雨量器并进行了降水量的测量。
(1)做简易雨量器时,刻度条的零刻度线应该在(  )所示的位置。
A. B. C.
(2)在学校模拟测量降水量时,小科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填序号)。
①取出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读数。
②将自制的雨量器水平放置在水槽中。
③记录测量出来的降水量。
④在雨量器和水槽上连续洒水两分钟。
⑤假设测量的是一天内的降水量,确定这一天的降水量等级。
(3)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洒水模拟的是   ,两分钟模拟的是   ,水槽模拟的是   。
(4)小科读取雨量器的读数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雨量器中的雨水倒入量筒,读出毫升数
B.读数时雨量器要平放,视线与液面持平
C.读数时将雨量器拿在手中,视线与液面持平
(5)小科所在的a组和另一个b组分别用如下图所示的容器自制雨量器,当他们同时同地测量降水量时,发现(  )。
A.a组的容器收集到的雨量高
B.b组的容器收集到的雨量高
C.两个组容器收集到的雨量一样高
(6)小科用自制雨量器课外收集了一天的降雨,这些降雨在简易雨量器中的高度是8毫米,用量筒测得有24毫升。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  )。
A.8毫米 B.24毫升 C.都可以
19.(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表是小科课后探究加快糖果溶解的实验记录表。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水温 25℃ 25℃ 50℃ 50℃ 50℃
是否搅拌 否 是 否 是 否
颗粒大小 粗 粗 粗 细 细
(1)小科选择了A 组和B组进行研究,他探究的是(  )对糖果溶解快慢的影响。
A.水温 B.是否搅拌 C.颗粒大小
(2)小科还想探究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他应该选择   组和   组进行研究。
(3)推测一下五组实验溶解最快的是   组。
(4)下列物品不能用来进行上述实验的物质是(  )。
A.小苏打 B.面粉 C.味精
(5)实验后,小科把多余的糖果和朋友们分着吃了,他们用下列方法能吃得最快的是(  )。
A.用舌头搅拌 B.含在嘴里不动 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20.(2025三上·永康期末)小科打算用吸管和注射器制作一个“喷泉”。
(1)当自由推拉注射器时,管口的地方会产生风,这是因为空气   。
(2)将注射器吸进空气,用手指堵住管口,再用力推压注射器,这时空气的体积变小,是因为空气   。
(3)按照装置2所示方式,仅让吸管B插入水中。反复推拉注射器,瓶子里的水会(  )。
A.水位上升 B.冒气泡 C.从A管流出
(4)要让装置产生“喷泉”,应该选择装置   (填数字)。
(5)喷泉的产生说明了空气   。
21.(2025三上·永康期末)下表是某天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
哈尔滨 北京 上海 金华 广州 成都
-25℃ 22-33℃ 26-32℃ 23-32℃ 26-32℃ 20-26℃
(1)小科通过天气预报可以知道金华当天的天气状况是   ,最高气温是   。
(2)这一天上海和   的天气状况是一样的。
(3)通过学习,小科知道使用气温计时,正确读数非常重要。请根据提供的温度,帮助小科把下列气温计液柱的的对应位置涂黑。
(4)有了天气预报,小科就可以了解天气变化,提前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工作。天气预报的数据收集离不开测量仪器的使用,请将以下测量仪器和它们对应的用途用线连起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不断蒸发到空气中去了,符合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这一特点,属于蒸发现象。
2.【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之前,水不断吸收热量,根据热传递原理,水的内能增加,其温度会持续升高。例如,我们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在水还没有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会发现温度计示数不断上升。 当水达到沸点后开始沸腾,此时水继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在沸腾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吸收的热量用于完成这种物态变化(汽化),而不是用来升高温度。比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水沸腾时,无论怎么继续加热,只要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100℃ 。
3.【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棒冰是固态的冰,当对棒冰加热时,棒冰吸收热量开始熔化。在开始熔化阶段,棒冰的一部分开始由固态变为液态,此时呈现出固态的冰和液态的水共存的状态,即冰水混合状态。随着继续吸收热量,棒冰全部熔化成液态的水,所以依次会观察到冰→冰水混合→水,A选项正确。
4.【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的量是一定的。在 50 毫升水中加入 20 克食盐,杯底有食盐没有溶解,说明在当前温度下,50 毫升水中已经达到了食盐的溶解限度,不能再继续溶解更多的食盐了,C 选项正确。
5.【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根据测量的温度范围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确保测量的温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测量时的放置: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对于液体的测量,要将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因为容器的底和壁的温度可能与液体的温度不同,会影响测量结果。 读数: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仰视或俯视读数都会产生误差。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会充满所能到达的空间。当把空气充入气球后,气球内的空气会占据一定空间,并且由于空气没有固定形状,所以可以通过外力改变气球的形状,也就是改变了气球内空气的形状,这正是利用了空气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C选项正确。
7.【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当在杯子底部戳一个小孔,然后对准小孔吹气时,吹入的空气进入杯子中。因为空气会占据一定的空间,随着不断地向杯子里吹气,进入杯子的空气越来越多,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而杯子的空间是有限的,杯子中原本有水,空气占据了更多空间后,水就会被挤压,从而导致水从杯子中流出,使得杯子里的水位下降。
8.【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容易被压缩,这是关键特性。由于空气分子间距离较大,在一定压力下,空气可以被压缩,使得大量的空气能够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内。在空间站的小瓶子中,通过压缩空气,原本占据较大空间的足够三名宇航员使用一个月的空气就可以被储存到小小的瓶子里,正是利用了空气容易被压缩这一特性,B选项正确。
9.【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将气球充满气后放入水中,气球能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气球受到水的浮力,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所以气球能浮在水面上,此现象主要体现的是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浮力的作用,而不是空气有质量,不能证明空气有质量,C选项符合题意。
10.【答案】B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而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不存在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情况,所以风旗在月球上不会飘动,B选项正确。
11.【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解答】温度计读数时应该平视,仰视、俯视读数都不准确,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读数。
12.【答案】B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城镇乙的气温是-4℃,低于0℃,此时具备了水可以凝结成固态的温度条件,且降水量为15毫米,在这种低温且有降水的情况下,有可能下雪,B选项正确。
13.【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清晨正对着太阳观看日出,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此时小科面向东方。 此时发现旁边烟囱的烟往左边飘,当面向东方时,左边是北方,这意味着烟是往北方飘的。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烟往北方飘,说明风是从南方吹来的,从南方吹来的风就是南风。
14.【答案】C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羽毛状的云通常是卷云,卷云是高云的一种,高度较高,温度很低,云体由微小的冰晶组成,且云层较薄,所含的水汽较少。由于卷云的这些特点,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降雨,它更多是天气变化的一种预示。所以羽毛状的云通常不会形成降雨。
15.【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气象员作出天气预报时,要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不同,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其气候特点会影响当地的天气变化规律。同时,当地当前的天气状况,如是否有锋面活动、高低压系统的影响等,也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所以气象员在预报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B选项正确。
16.【答案】(1)蒸发皿;酒精灯
(2)B
(3)A
(4)B
(5)C
(6)水;水蒸气;形态;没有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图乙为蒸发装置,从上到下分别是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和三脚架。
(2)沙子不溶于水,沙子和水的混合物中,沙子是不溶性固体,水是液体,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性的沙子留在滤纸上,而水通过滤纸进入下面的承接容器中,从而实现沙子和水的分离,所以B选项符合。
(3)食盐水溶液是由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食盐是溶于水的,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通过对食盐水溶液进行蒸发,水会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而食盐会留在蒸发皿中,从而实现食盐和水的分离,所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水溶液,A选项正确。
(4)蒸发是通过加热使溶剂变为气态挥发出去,从而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海水进行蒸发操作,随着水分不断蒸发,当水分蒸干后,如果有白色晶体等物质残留,就可以证明海水中确实溶解了盐,所以蒸发可以用来判断海水中是否溶解了盐,B选项正确。
(5)加热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还要再盖一次。第一次盖灭是使火焰熄灭,由于灯帽内的空气被消耗,气压减小,第二次盖灭是为了平衡灯帽内外的气压,防止下次使用时灯帽难以打开,所以C选项正确。
(6)在整个蒸发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让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它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产生新物质。
17.【答案】(1)A
(2)A
(3)变小
(4)变大;轻;上升
(5)C
(6)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1)做 “热气球” 时,选择轻、薄、大的塑料袋,“轻” 可以使塑料袋本身的重量较小,不会对热气球的上升产生较大的阻碍;“薄” 有利于空气快速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使空气受热膨胀;“大” 则能容纳更多的热空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的空气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从而更有利于热气球上升,所以A选项正确。
(2)当对 “热气球”进行加热时,热源的热量传递给塑料袋内的空气,使空气吸收热量。根据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手贴在塑料袋的外壁,由于塑料袋内的空气在吸收热量后温度逐渐升高,而手的温度相对较低,热空气的热量会通过塑料袋传递到手,所以能感受到塑料袋里的空气逐渐变热 。
(3)塑料袋里的空气膨胀后,手上拎塑料袋的力量在慢慢变小。
(4)热空气温度高,空气颗粒间距大,体积大,所以相同体积的热空气相对冷空气来说密度更小,塑料袋会上升。
(5)“热气球” 能够升空是因为袋内的热空气密度小于外界冷空气密度,从而产生向上的浮力。当 “热气球” 升空后过一段时间,袋内的热空气会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热空气逐渐冷却,温度降低,空气微粒间隙变小,密度增大,当热空气与外界冷空气密度接近时,浮力减小,不足以支撑 “热气球” 的重量,“热气球” 就会掉下来,这是最可能的原因,所以C选项正确。
(6)滑翔伞能飞到天上,主要是依靠滑翔伞的特殊形状和空气流动产生的升力。滑翔伞展开后,其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表面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表面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力差即升力,使滑翔伞能够在空中飞行,这与热气球利用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升的原理不同,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18.【答案】(1)A
(2)②④①③⑤
(3)降雨;一段时间;地面
(4)B
(5)C
(6)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雨量器
【解析】【分析】(1)因为测量降水量是测量容器中从无到有积聚的雨水的高度,零刻度线代表起始的位置,也就是容器底部没有雨水时的位置,从这个位置开始测量积聚的雨水高度才能准确反映降水量。
(2)②将自制的雨量器水平放置在水槽中:先把雨量器放置好,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水平放置是基本要求。 ④在雨量器和水槽上连续洒水两分钟:模拟降雨过程,让雨量器收集 “雨水”。 ①取出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读数:洒水结束后,取出雨量器再次水平放置,等待液面稳定,这样读出的数值才准确。②将自制的雨量器水平放置在水槽中:先把雨量器放置好,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水平放置是基本要求。 ④在雨量器和水槽上连续洒水两分钟:模拟降雨过程,让雨量器收集 “雨水”。 ①取出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读数:洒水结束后,取出雨量器再次水平放置,等待液面稳定,这样读出的数值才准确。所以顺序为②④①③⑤。
(3)洒水模拟的是降雨。因为在实际的天气现象中,降雨是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过程,而实验中洒水让水落入雨量器,就如同现实中的降雨过程。 两分钟模拟的是一段时间。在实际测量降水量时,是统计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这里的两分钟就是设定的一个模拟时间段,来模拟统计一定时间内的降水情况。 水槽模拟的是地面。在现实中,降雨会落到地面上,而实验中水槽承接了除了被雨量器收集之外的水,就如同地面承接了降雨一样,所以水槽模拟的是地面。
(4)读数时雨量器要平放,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视线与液面持平,遵循了正确的读数方法,若视线不与液面持平,俯视或仰视都会导致读数偏差,B选项正确。
(5)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在同时同地测量降水量时,不管使用什么形状、粗细的容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降下的雨水总量是相同的 。虽然不同粗细的容器收集到的雨水体积可能不同,但雨量器测量的是雨水积聚的深度,而不是体积。
(6)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它表示的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上的水层深度,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雨水在雨量器中的积聚高度。 在该情境中,简易雨量器中雨水的高度是 8 毫米,这就代表了这一天的降水量。而毫升是体积单位,24 毫升是所收集到的雨水的体积,不是降水量的表示方式。
19.【答案】(1)B
(2)B;D
(3)D
(4)B
(5)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1)在对比实验中,研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这一个因素。小科选择了A 组和B组进行研究,他探究的是是否搅拌对糖果溶解快慢的影响。
(2)小科还想探究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他应该选择C组和E组进行研究。 在探究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他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相同,只改变颗粒大小这一变量。
(3)五组实验中,溶解最快的是D组,温度高且进行搅拌。
(4)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等,它不溶于水,放入水中会形成悬浊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溶解,不能通过上述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 “溶解快慢” 的相关实验,因为它不存在溶解快慢的问题,而是分散的情况,所以面粉不能用来进行上述实验。
(5)咬碎糖果可以将糖果分成很多小块,大大增加了糖果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再加上用舌头搅拌,能使糖果与唾液更充分、更快速地混合,加速糖果的溶解,所以这种方法能让糖果吃得最快。
20.【答案】(1)流动
(2)能被压缩
(3)B
(4)3
(5)能够占据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对流
【解析】【分析】(1)当自由推拉注射器时,注射器内的空气会被推出或吸入,使得管口处空气的流动速度发生变化。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当推拉注射器时,管口处空气流速变大,此时管口处的气压小于周围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周围的空气会向管口流动,从而形成风。
(2)空气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并不是紧密排列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空隙。当用力推压注射器时,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也就是空隙变小,从而使得空气所占据的空间变小,所以空气具有可压缩性。
(3)因为推注射器时瓶内气压增大,空气会通过吸管B排出,在水中就会表现为冒气泡,所以 B 选项正确。
(4)要让装置产生“喷泉”,应该选择装置3,A管插入水中,B管进空气。
(5) 喷泉的产生说明了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21.【答案】(1)晴天;32℃
(2)广州
(3)略
(4)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科长,金华当天的气温是晴天,最高气温32℃。
(2)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这一天上海和广州的天气状况是一样的,都是多云。
(3)先找到气温计的刻度,确定好零刻度线的位置,然后根据所给温度的数值,在相应的刻度处将液柱的位置涂黑就可以啦。
(4)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的,气温计是用来测量气温的,风速仪是用来测量风速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