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中的作用(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举例说明协同进化01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02学习目标03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男男资料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达尔文推测,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情境导入情境导入讨论:1、达尔文作出上述推测的理由是什么?2、如果后来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是否说明达尔文的推测是误的?兰花的生殖离不开传粉昆虫。如果没有与这种兰花结构相适应的传粉昆虫(靠细长的口器获取花距底部的花蜜),这种兰花就难以完成传粉受精,这个物种也就不存在了。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达尔文的推测就仅仅是一种猜测。不能被证实,不等于这样的昆虫一定不存在,因此并不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测一定是错误的。协同进化0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02目录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03协同进化11、概念(1)不同物种之间:(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①种间互助②种间斗争2.类型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作用对象作用结果注意: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同种生物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②一种生物灭绝导致另一种生物数量激增,不属于协同进化。协同进化(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小丑鱼海葵保护吸引其它的鱼类靠近,增加捕食的机会根瘤菌(固氮菌)豆科植物有机物含氮物质——种间互助协同进化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收割理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协同进化原始地球有氧进化变化最初协同 进化环境变化生物进化产生氧气无氧原始大气光合生物出现好氧生物厌氧生物生物和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变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协同进化3、协同进化的意义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协同进化0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02目录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0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微生物个体的基因。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圈中生态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协同进化1.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2.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异的不定向性蛋白质多样性无机环境的多样性根本 原因组 成导致直接原因组成直接 选择决定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46亿年前 地球形成30多亿年前 生命的起源5.4亿年前 前寒武纪2.45亿年前6600万年前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化石34亿年前的古细胞化石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距今35亿年)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30多亿年前)生命的起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核生物,海洋中种类不多的蓝藻和细菌,单细胞生物,简单的两极生态系统:生产者和分解者。13亿年前真核生物的红藻化石前寒武纪地层的水母化石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有性生殖出现,实现基因重组,增强变异多样,进化明显加快,多细胞生物种类增多。(至5.4亿年前)前寒武纪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海洋中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鹦鹉螺等爆发式地迅速形成。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复杂稳定。(寒武纪大爆发,至5.0亿年前)早古生代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984年7月1日,当时还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的侯先光,在云南澄江帽天山西面山坡上发现了纳罗虫化石。纳罗虫是海底爬行泥食性无脊椎动物。随后,包括林桥利虫、云南鳃虾、日射水母贝以及帽天山虫等又陆续被发现,距今5.18亿年前的“澄江生物群”就这样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澄江生物群生态复原图纳罗虫化石及复原图(寒武纪大爆发,至5.0亿年前)早古生代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水生、简单、低等大约在4亿年前,由于造山运动使海洋缩小,陆地扩大,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主要是蕨类。随后才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原始的两栖类。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的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陆生、复杂、高等(至2.45亿年前)晚古生代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叠纪生物复苏,开始出现海生爬行动物,脊椎动物得到进一步发展;侏罗纪是恐龙的天下,发现始祖鸟、中华龙鸟等,昆虫类也开始繁盛;白垩纪末期也是恐龙的灭绝时期,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中生代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极大,末期已现现代类型生物群的雏形。(至6600万年前)中生代生物新生代少女化石和复原图化石复原图(至今)新生代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人 人类也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大约3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一支离开森林,告别树栖生活,走上了向现代人类进化的漫漫长路。在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人类凭借非凡的大脑、灵巧的双手和群体的力量,已经拥有了其他生物无可比拟的生存优势,并且对其他物种的进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少物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走向绝灭。我们须臾不能忘记的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受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协同进化0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02目录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0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4)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5)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过程。(6)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学说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观点1: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2)观点2:基因突变并不都是中性的,有些基因突变反映在个体的性状上,与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有差异,因此,不能否认自然选择的作用。(3)观点3: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4)影响广泛的观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2.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课堂小测1.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判断下列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解析: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最初没有消费者,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错误;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正确。D课堂小测2.根据斯坦利提出的“收割理论”,在捕食者控制范围内,当某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而超过某个阈值时,该物种就会受到捕食者的捕食,从而使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当该种群数量下降到某个阈值时,捕食者会转而捕食其他数量大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捕食者具有食物种类多样的特点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难以协同进化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避免出现一种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解析:因为捕食者会根据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变化而转换捕食对象,这就意味着捕食者具有食物种类多样的特点,A正确;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是可以协同进化的。她被捕食者为了躲避捕食者进化出一些防御手段,捕食者为了更好捕食也会进化出相应的能力等,B错误;由于捕食者会捕食数量多的种群,这就避免了某个种群过度繁殖而影响其他种群,从而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正确;捕食者控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能够避免某一种生物数量过多而占绝对优势,使得各种生物都能有生存空间等,D正确。B课堂小测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型C.协同进化并不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杂食性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型,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易生存,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B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协同进化并不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还可以通过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等来实现,C正确;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D错误。D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