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九课《勇敢的鄂伦春》、《依拉拉》、《娃哈哈》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九课《勇敢的鄂伦春》、《依拉拉》、《娃哈哈》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勇敢的鄂伦春》
第九课
(湘教版)一年级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
能用自然的声音、自豪的情绪演唱《勇敢的鄂伦春》,并能加入简单的 动作进行歌表演。
能用齐唱、独唱等演唱形式参与表现歌曲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及民俗特点,体会歌曲表 现出的鄂伦春族人民不畏严寒、无比自豪的情绪与情感。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边律动边唱《火车开啦》进入教室,每唱完一遍就停下来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并请小导游介绍一下民族特色,看谁会的歌曲多!
1.请同学们聆听范唱,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歌。
动作表现
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有广阔的绿色森林和很多珍稀的野生动物。那里生活着一个善良淳朴、勇敢坚强的民族,他们热爱这片美丽的森林,日夜 巡逻于山林间,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就是“森林之王”——鄂伦春人。
背景简介
2.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鄂伦春族。
随乐参与表现
(1)请同学们思考怎样编创可以表现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巡逻、守护山林的动作。
(2)现在老师来优化歌曲表演动作,请同学们进行模仿学习。
(3)请同学们随乐进行集体表演。
(4)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表演。
(5)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
学唱歌曲
2.现在我们进行接龙演唱歌谱。
1.老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唱歌曲
(1)请同学们结合科尔文手势,来唱一唱 1 、2 、5 三个音。
(2)老师弹奏歌曲旋律,请同学们听辨每句的最后一个音并说出来。
(3)我们来接龙演唱旋律,老师开头,你们唱每句的最后一个音。
学唱歌曲
(4)教师请一位同学接龙演唱,看看音准如何呀。
(5)下面老师与同学们接龙唱,你们唱每一句的最后两个小节。
(6)请同学们尝试完整演唱旋律。
学唱歌曲
按节奏读歌词,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
(1)请同学们看歌词,老师示范一下,你们将不认识的字标拼音,并了解词意。
学唱歌曲
按节奏读歌词,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
请同学们拍击节奏,老师按节奏读一下歌词。
学唱歌曲
按节奏读歌词,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刚刚的样子边拍击节奏,边读歌词。
学唱歌词
(1)下面老师唱一句,同学们跟唱一句,边唱边做动作,有一处一字多音和一处一音多字的地方要唱准奥。
(2)请同学们分组合作表现上台展示
综合表现
1. 讲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和齐唱。
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齐唱歌曲
请男同学独唱、女同学独唱依次演唱展示。
创设情境
鄂伦春之旅结束了,下一站我们去新疆旅游,,请同学们做“开火车”的律动动作做好准备。
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感受两首歌曲风格。
依拉拉
娃哈哈
歌曲学唱
请同学们跟范唱哼唱两首歌曲
歌曲学唱
现在,请同学们后背挺直,口腔打开,让我们带着兴奋的情绪,有力度、有气势地演唱这两首歌曲吧!
歌曲创编
请同学们为两首歌曲按喜好加入动作创编,一会上台展示吧!
情境表现
将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用唱歌, 一组跳舞。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音乐中学习少数民族的音乐与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多练习一下!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第九课教学设计
课题 《勇敢的鄂伦春》 单元 第九课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教学单元的主题是“歌表演”,教材针对三首作品提供了三种不同的 “歌表演”形式。《勇敢的鄂伦春》建议用集体表演的形式演唱,《依拉拉》建 议采用问(领唱)、答(齐唱)加即兴表演的形式演唱,《娃哈哈》则建议用唱、 跳以及铃鼓、沙锤等简易乐器伴奏的形式进行歌表演。这是三首作品表现形 式上的编排参考,教师还可以更深层次挖掘,将前面介绍过的民俗文化风情 自然融入对应民族的歌表演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更加纯正、深刻的审美体验。
学习 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自豪的情绪演唱《勇敢的鄂伦春》,并能加入简单的 动作进行歌表演。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及民俗特点,体会歌曲表 现出的鄂伦春族人民不畏严寒、无比自豪的情绪与情感。 3. 能用齐唱、独唱等演唱形式参与表现歌曲。
重点 以歌表演形式表现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难点 以歌表演形式表现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游戏内容:复习藏族民歌《小鹿,小鹿》和鄂温克族童谣《梅花鹿》。 游戏方式:教师带领学生边律动边唱《火车开啦》进入教室,每唱完一 遍就停下来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并请小导游介绍一下民族特色。 (设计意图:本课在“民族文化之旅”的情境中展开教学,结构化地关 联已学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重温各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 铺垫。) 二、动作表现 1.学生聆听范唱,导入鄂伦春族。 2.简要介绍鄂伦春族。(可以采用微视频的方式介绍) 师: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有广阔的绿色森林和很多珍稀的野生动物。那里生活着一个善良淳朴、勇敢坚强的民族,他们热爱这片美丽的森林,日夜 巡逻于山林间,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就是“森林之王”——鄂伦春人。 3.随乐参与表现。 教学步骤: (1)启发学生编创表现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巡逻、守护山林的动作。 (2)在学生自主创编的基础上,教师优化歌曲表演动作,学生模仿学习。 (3)随乐进行集体表演。 (4)小组合作表演或学生单独进行随乐表演。 (5)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随乐参与动作表现,可以熟悉歌曲旋律,为后面歌曲学 唱做好铺垫。鼓励学生自主编创动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教师 在学生创编基础上优化动作,则能使动作表现更艺术化,更具美感。)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教学步骤: (1)结合科尔文手势,练习唱准 1 、2 、5 三个音。 (2)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听辨每句的最后一个音(将三个音编上序号, 学生举手示意所听到音的序号)。 (3)师生接龙演唱旋律,学生唱每句的最后一个音。 (4)教师与某一个学生接龙演唱,检查学生的音准情况,并指导学生唱 准音。 (5)教师与全体学生接龙唱,学生唱每一句的最后两个小节。 (6)学生尝试完整演唱旋律。 3.按节奏读歌词,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 教学步骤: (1)出示歌词,教师读歌词,将学生不认识的字标拼音,学生学习生字 读音,并了解词意。 (2)出示歌谱节奏,学生拍击节奏,教师按节奏读歌词。 (3)学生边拍边按节奏读歌词。 (4)单个抽查学生拍击与读歌词情况,看是否准确。 4.学唱歌词。 教学步骤: (1)教师逐句带唱,边唱边做动作参与表现,提示学生有一处一字多音 和一处一音多字的地方要唱准。 (2)学生齐唱歌曲。 (3)学生小组合作表现或单独演唱表现歌曲。 四 、综合表现 1. 讲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和齐唱。 独唱:一个人演唱称独唱,如男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童声独唱。 齐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旋律称齐唱。 2.全班同学齐唱歌曲。 3.全班同学齐唱歌曲,并做歌表演的动作。 4.小组齐唱表演歌曲。 5.男声独唱、女声独唱演唱展示。 五 、结束全课 游戏方式: 创设下一站去新疆旅游的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在《火车开啦》的音乐声 中,做“开火车”的律动动作离开教室。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