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年广东省韶关市 浈江区高三模拟演练测验试题语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头键期。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墓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令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取材于2021年01月27日《光明日报》)材料二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录了脱贫路上村庄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2020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有19部,2019年则有26部,作为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片,《武汉日夜》上映6天,累计票房已突破2021万。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选择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纪录片往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官的历史文化。央视播出的2020年至2021年的跨年之作《我在故官600年》成功引爆荧屏,和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大量使用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历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它代表中国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摘编自《2020纪录片:新时代,影像志的新表达》材料三: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四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既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传统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是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还是纪录片互联网上线达259部,都显示了2020年纪录片的昂扬姿态B.《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了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做到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情趣地传播文化。C.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飞吧,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D.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纪录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在作为新闻宣传主阵地的网络空间中,中国纪录片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B.正因为借助纪录片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中医、茶文化广受世界瞩目。C.如果要给海外观众拍摄一部能体现中国神秘瑰丽特点的文史纪录片,故官肯定是不可忽视的拍摄选择对象,D.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相册,代表着中国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大,纪录片人理应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使命。3.材料三指出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调整策略方法范畴的一项是( )纪录片《熊猫淘淘》将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淘淘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纪录片《我们的男孩》围绕一场跨国医疗救助事件展开寻访,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娓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谊,中国自主拍摄的纪录片《第三极》,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购,在其覆盖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网络上滚动播出。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精心打造的系列纪录片《光阴的故事》,着力塑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同记忆,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相关报道,根据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中意两国知名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纪录片别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连结。该片首次以4K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現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画家厨师胡玲1.经营二百多年的醉翁酒楼,传到老秦这已是第七代了。老秦年迈,希望儿子子墨能接管酒楼生意,可子墨喜舞文弄墨,心要做个逍遥画家,不愿与锅碗岔打交道。2.有一天,子墨离家来到江南桐城,期盼有朝一日能见到他最崇拜的画家陈非凡,聆听他的教诲。两年后的一天,子墨在新闻里看到陈非凡举办“夕阳美”画展的消息,欣喜若狂,奔赴现场。子墨看到所展画作画的均为老人,画中的老人瘦骨嶙峋,满面沧桑,皱纹毕现,视觉冲击力、画面震撼力强大。3.画展期间记者问陈先生,这次展出的作品为什么全画老人 陈非凡说,我喜欢画老人,他们的每条皱纹里都饱含着智慧,每根白发里都藏着故事。记者又问,展品里,你最喜欢哪 陈非凡说,我最喜欢《父亲》这幅作品。记者要他谈谈《父亲》的创作过程。陈非凡对记者说,父亲离世前,我从未觉得他有多重要,但离开我们后,才发现我这辈子依靠的大山轰然倒塌了。那几天,我什么也没做,就是画我的父亲。每画一幅都是一挥而就,原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内心,植入骨髓。从那时起,我开始画老人,画我认识的每一位老人,我要留住他们在世间的模样。又有记者问,能谈谈您的创作心得吗 陈非凡说,画画时,心中有温度,画出来的作品必然是鲜活的。4陈非凡的话如同子弹,重重击中子墨的心脏,子墨突然呆住了。这话父亲说过,他太熟悉了。当时子墨对父亲说,做不好菜,无法接管酒楼生意。父亲对他说,做菜时,心中有温度,做出来的菜一定是上乘的。5.子墨盯着《父亲》中的老人,大脑一片空白。蓦然间,他似乎看到了父亲的影子飞入画中,与画上老人重合为一,慈祥地朝他笑着。子墨想起了父亲。孩童时,父亲做面点时,把面粉涂在他脸上,他顶着一张“花猫脸”在酒楼上蹿下跳,逗得客人哈哈大笑。念书了,冬天从学校回来,冷得浑身发抖,父亲把他拉到后厨的炉火旁,端给他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莲藕汤,他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浑身温暖舒坦。读大学初次离家时,父亲打包一盒酒楼的卤鸡爪给他,在火车上吃的时候引得邻坐的小孩直流厂水。6.子墨默默走出展厅,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听到他的声音,母亲泣不成声。他叫父亲接电话时,母亲哭得更厉害了。母亲说,你爹每天关在房间里摆弄他做菜的炊具,一句话也不说…7.子墨突然有了新的决定。他回到家后,看到醉翁酒楼大门紧闭。母亲说,你爹年事已高,实在无力撑起酒楼,关门了8.子墨说,妈,你把钥匙给我。干什么 开门做菜。很快三菜一汤端出来了。子墨拉着摆弄炊具的爹说,爹尝尝我做的菜。老人家每道菜都尝了尝,露出意外的神色问,这是你做的 子墨说,是的,我从小在酒楼长大,耳濡目染,味道差不了。他认真地看着父亲说,爹,从明天起,咱们的酒楼重新开张。父亲问,当真 不做画家了 子墨说,做菜不耽误画画,画画也不误做菜。9.子墨接过炊具,醉翁酒楼重新营业。10.子墨潜心钻研厨艺,他发现画画和做菜是相通的,他把画画的技巧运用到厨艺中。画画讲究色彩搭配,菜也要做得好看有菜色。工笔画下笔时讲究细致,不拖泥带水,切菜配菜也要细致利索。画面不能画得太满,留白才有韵味,做菜也一样,无须太多调料,最简单的烹饪手法,才能保留食物的原味。画画崇尚写意,洒脱自由,炒菜也要行云流水,不拘泥于形式.….11.子墨自创了一套做良心菜的方法。食材只取最新鲜的,每天清早赶往乡下,买农民刚从田地里摘来的蔬菜。取消酒楼的点菜环节,他买到什么做什么,食客就吃什么。酒楼每天最多接待五客人,客人来吃饭必须提前预定。12.母亲觉得子墨这样做恐怕要关门。他说,出色的画家惜墨如金,出色的厨师视菜如命,世间之事宁少勿溢,多了肯定要应付。在子墨的打理下,醉翁酒楼名声大震,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酒楼。13.有食客听闻子墨以前是画家,好奇问他,老板,为何不见你画画 子墨一笑说,画在心中,画在菜中,好菜如画。(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听陈非凡创作《父亲》的过程,内心受到触动,为他下文情感的转变做了铺垫。B.陈非凡的创作心得与老秦的做菜心得如出一辙,让子墨从《父亲》中看到了自己的父亲。C.母亲电话里的哭泣及老秦每日的沉默,表现了老秦夫妇对儿子要做画家的不满和埋怨。D.子墨接管酒楼后,潜心钻研厨艺,将画画的技巧运用到厨艺中,酒楼被他经营得很好。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说如何开头,是一门艺术。第①自然段,作者概述了醉翁酒楼的历史,自然地引出老秦与儿子的冲突,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策⑤自然段以联想的手法由实而虚地再现了子墨人生中与父亲有关的温馨场面,暗示了老秦是一位出色的厨师,也渲染了父子亲情。“画在心中,画在菜中,好菜如画”,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做菜与画画的相似之处,体现了子墨对绘画的独特感悟。作品通过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描绘出子墨的成长,揭示了人应该成为有温度,脚踏实地热爱生活的人的哲理。在陈先生的画展上,记者有多次提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9.小小说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同时,小说还是一种“闪光的艺术”。请你从小说基本要素出发,谈谈本文最突出的“闪光点”体现在哪里 并阐释你的理由。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 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书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材料二太宗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不从辄应便悉此事即行。“然征每谏我不从,发言辄即不应,何也 ”对曰:帝日:“但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得耶 "征曰:“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臣面从陛下方始谏,此即'退有后,岂是稷、契事尧、舜之意耶 ”帝大笑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后以目疾频表逊位。太宗言'“朕拔卿于讎虏之中,任公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也,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日: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卿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材料三然则贤者竟不可知乎 日:易知也。而称难者,不见所以知之则难,圣人不易知也;及见所以知之,中才而察之。譬犹工匠之作器也,晓之则无难,不晓则无易。贤者易知于作器。世无别,故真贤集于俗士之间。俗士以辩惠之能,据官爵之尊,望显盛之宠,遂专为贤之名。贤者还在间巷之间,贫贱终老,被无验之谤。若此,何时可知乎 然而必欲知之,观善心也。夫贤者,才能末必高也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举是。何以观心 必以言。有善心,则有善言。以言而察行,有善言则有善行矣。言行无非治家亲戚有伦,治国则尊卑有序。无善心者,白黑不分,善恶同伦,政治错乱,法度失平。故心善,无不善也;心不善,无能茜。(节选自王充《论衡·定贤》)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臣以事有A不可B所以C陈论D若不从E辄应F便G恐H此事即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错,同“措”,指施行,成语“举直错枉”中的“错”字意思与此相同。B.太宗,指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庙号,“高祖”“太祖”也是庙号,。C.拔,选拔、提拔,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拔”意思相同。D.“以言而察行”与《劝学》“蟹六跪而二整”中的“而”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询问禽兽簿的情况,啬夫对答如流,文帝想任命啬夫做上林令,但张释之担心天下人会争相施展口舌之能,不讲求实际,故委婉地劝止了文帝。B.秦代因为重用了掌文案的官吏,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烦琐来比高下,但其弊病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形式,而没有怜悯百姓的实质。C.魏征因为眼疾多次上奏章请求让出职位,唐太宗以黄金自比,将魏征比作高明的治炼工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魏征对自己的重要意D.王充认为,如果没有什么方法,即使是圣人也不容易识别贤人,而如果掌握了制作器物的方法,那么识别贤人就会比工匠制造器物还容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②夫贤者,才能未必高也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举是。14.一个人的言论能否反映其为贤者 三则材料对此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古诗,完成小题。花鸭唐·杜甫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稻梁沾汝在②,作意莫先鸣。【注】①时房琯主持军政,被委派平安史之乱,兵败罢相;杜甫上疏救助不果,反而被贬斥。此诗写于此事发生之后。②稻梁鸭饲料,比喻禄位;沾,沾受恩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无泥滓”形容花鸭洁净,“每缓行”形容花鸭娴雅,为突出花鸭的与众不同作铺垫。B.颔联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借物喻人,读者可以从中窥见作者“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C.颈联“休牵众眼惊”是直接劝诫,表现出了作者对花鸭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不同,但两首诗都有丰富的情感内涵。16.本诗末句“作意莫先鸣”表面上态度明确,实际上值得玩味。试分析其中的情感内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燕赵两国最终战败而亡是大势所趋,无力回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手法,通过四个意象,先以声写声,再以形写声来墓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的“鹧鸪”这个意象,常被赋予丰富的情感:或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或用来抒发爱情相思,或用来传递人生失意的深沉感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的《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青绿”是纯写意的,( )。______的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什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冽,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______的展现。“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在春晚古朴大气的舞台背景映衬下,《只此青绿》与900年前的《千里江山图》跨越古今对话,将中华传统之美青山绿水______,从古老的画卷里流淌出来,随如云般的水神舞动。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郁,动而不惊,体现刚柔并济、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______的大国气象。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出其右 酣畅淋漓 娓娓道来 生机盎然B.登峰造极 酣畅淋漓 侃侃而谈 生生不息C.登峰造极 淋漓尽致 娓娓道来 生生不息D.无出其右 淋漓尽致 侃侃而谈 生机盎然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中青峰善嶂,绿水隐现;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隐入画中B.画中绿水隐现,青峰鲁嶂;舞者发警高耸,眉眼锋利;隐入画中,利落甩袖C.画中绿水隐现,青峰鲁嶂:;舞者眉眼锋利,发警高耸;利落甩袖,隐入画中D.画中青峰善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发警高耸;隐入画中,利落甩袖20.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以大熊猫为原型、身穿冰晶外壳的吉祥物冰墩墩在全球圈粉,可谓“一墩难求”这或许可以用“婴儿图式”来解释。科学家曾这样描述惹人喜爱的形象特征:圆眼睛、胖脸颊、高眉骨、小下巴,以及大头小身。通过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给予关注和照顾。毫无疑问,冰墩墩的外表十分符合“婴儿图式”,而且它脑袋和身子的比例更加夸张,对人类而言,这样的形象也许是种“超常刺激”。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相较于真正的鹅蛋,鹅喜欢把更大、更圆的排球滚回巢穴。对鹅来说,研究表明,超常刺激会激活我们大脑奖赏回路中的伏隔核-它与“快乐源泉”多巴胺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多看看“萌物”。你是不是觉得冰墩墩越看越可爱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使婴儿获得关注和照顾,B.通过这些特征,成年人的大脑能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关注、照顾他们。C.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给予关注和照顾。D.通过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关注、照顾他们,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时尚的浪潮中,多巴胺穿搭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了传统穿搭的沉闷夜空,在年轻人的世界里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这种穿搭风格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征服了无数年轻的心,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时尚潮流。请结合以上材料展开思考,选取合适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年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高三模拟演练测验试题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1. C(A项“昂扬姿态”是材料一的整体评价,非数据直接体现;B项“有情趣地传播文化”是材料一对其他作品的评价;D项“主旋律纪录片”定义片面,材料三强调其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 B(因果倒置,材料一原文为“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传播”。)3. C(属于制播方式调整,但材料三强调“合作式融合”,而C项是单向输出。)4.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作用:通过列举《本草中国》《茶》等纪录片成功案例,具体证明中国纪录片通过优秀内容实现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性,增强说服力。5. 原因分析:题材选择:聚焦丝绸之路起点与终点(长安与罗马),体现东西文明交融,符合国际受众共同关注的全球性主题。叙事视角:采用专家学者体验式拍摄,以人类视角呈现历史与现实的连结,增强代入感。制播融合:中意两国合作制作,实现“合作式制播深度融合”。平台搭建:央视策划,4K超高清呈现,融媒体多渠道传播,体现“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6. C(“不满和埋怨”错误,原文表现的是父母对儿子的思念与无奈。)7. D(文中无环境描写,且矛盾冲突非“尖锐”,而是温情化解。)8. 用意:通过记者提问引出陈非凡的创作理念(“心中有温度”),与后文老秦的做菜心得形成呼应,推动子墨情感转变。借问答揭示《父亲》的创作背景,强化亲情主题,为子墨回忆父亲往事铺垫。9. 闪光点:人物塑造的对比与统一。子墨从追求“逍遥画家”到领悟“做菜如画”,将艺术与生活融合;陈非凡与老秦的“温度”理念相通,体现艺术与厨艺的殊途同归;通过父子矛盾到和解,展现人物成长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层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0. B D E(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不从,辄应便恐此事即行。)11. A(“错”同“措”,但“举直错枉”中意为“放置”,此处为“施行”。)12. D(王充认为贤者易知,关键在于“观善心”。)13. 翻译:①人们说魏征举止粗疏傲慢,我只觉得他可爱,正是因为这一点啊。②贤能的人,才能未必高但心智明达,智力未必多但行为正确。14. 观点概括:材料一:言论需务实,否则易流于空谈(张释之反对啬夫“利口捷给”)。材料二:言论应直谏,不阿谀(魏征“不从辄不应”)。材料三:言论可察心,心善则言善(王充“以言察行”)。(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5. C(“哀其不幸”错误,尾联是委婉劝诫,体现对花鸭的怜惜与自警。)16. 情感内涵:表层:劝花鸭莫先鸣,避免招妒(呼应自身被贬遭遇)。深层:暗含对“直言招祸”的无奈,以及“韬光养晦”的复杂心理(“莫先鸣”似退实进)。(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1)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 示例: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 C(登峰造极:形容宋画之美达到极致;淋漓尽致:表现充分;娓娓道来:形容讲述自然;生生不息:契合“大国气象”。)19. A(按“画—舞者—动作”顺序,且“青峰”在前更合逻辑。)20. 改写: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它以大熊猫为原型,身穿冰晶外壳。冬奥会开幕以来,它全球圈粉,甚至“一墩难求”。21. A(原句主语混乱,A项主语统一为“特征”,逻辑清晰。)22. 补写:① 圆眼睛、胖脸颊等特征② 鹅更喜欢排球③ 激活大脑奖赏回路四、写作(60分)23. 立意参考:创新与个性:多巴胺穿搭打破传统,彰显年轻人追求自我表达的价值。文化包容:时尚潮流反映多元文化交融,需理性看待流行与经典的平衡。审美变迁:从“沉闷”到“绚丽”,探讨社会心理与审美趋势的互动。评分要点: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结合材料分析,语言流畅有文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