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专题过关检测练1.正常条件下某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W可分两个阶段,如曲线1所示,Oa段表示离子W进入细胞壁,而没有通过膜进入细胞质,ab段表示离子W以恒定的速率持续进入细胞质,bc段表示将其移至蒸馏水中产生的结果。限制代谢作用,得到的结果如曲线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与c时刻相比,b时刻细胞吸水能力较强B.离子W进入该植物细胞细胞质需要通道蛋白协助C.bc段出现的原因是离子W快速流出细胞壁D.曲线2中限制代谢作用的处理可能是加入呼吸抑制剂2.(创新考·结合数学模型)考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小组在适宜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中,测量并绘制出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0→t1,水分子运输速率减慢,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下降B.t1→t2,细胞持续吸水,t2时刻的细胞液浓度大于t0时刻C.图中的t2时刻,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若降低实验环境的温度,到达最大P值所需时间会变长3.(新情境·反渗透)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原理如图。反渗透技术在生活和工业水处理中已有广泛应用,如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医用和工业用水的生产、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工业废水处理、食品加工浓缩、气体分离等。下列关于反渗透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状态下的渗透装置,达到渗透平衡时,若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高度差,则一定存在浓度差B.若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C.反渗透技术可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高压泵应该安装在稀溶液侧D.海水淡化时,反渗透膜的成分与结构会影响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和水通量4.箭头所指结构为细胞膜,图示从左到右依次显示了细胞内囊泡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B.图中囊泡是由内质网形成的,并完成细胞分泌过程C.囊泡中运输的物质可以是生物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物质D.细胞可通过图示方式实现细胞膜的物质更新5.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是由相关基因突变导致CFTR蛋白功能异常引起的。如图表示CFTR蛋白参与氯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率会加快B.氯离子跨膜运输所借助的CFTR蛋白属于通道蛋白C.转运过程中,CFTR蛋白会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D.除图中所示水的运输方式外,水还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6.(新情境·菌紫红质)菌紫红质是噬盐厌氧细菌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该蛋白中含有可以吸收光能的视黄醛基团。缺氧时,在光的作用下,噬盐厌氧细菌能够通过菌紫红质产生外高内低的氢离子浓度梯度,这种浓度梯度可被另一种膜蛋白用于ATP的合成。菌紫红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视黄醛基团吸收光会引起菌紫红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噬盐厌氧细菌合成ATP的膜蛋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C.H+进出噬盐厌氧细菌的运输方式不同D.缺氧时,膜蛋白上合成的ATP可用于叶绿体中有机物的合成7.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通过基团移位的方式运输葡萄糖,过程如图所示。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通过酶Ⅰ的作用将HPr激活,而膜外环境中的葡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中酶Ⅱc结合,接着被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形成磷酸糖,最后释放到细胞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酶Ⅱc是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转运过程中其结构会发生变化B.酶Ⅱc横跨细胞膜的部分,疏水性氨基酸占比较低C.细胞中的线粒体越多,该过程转运葡萄糖的速度越快D.图示转运葡萄糖方式与神经元静息状态下K+运出细胞方式相同8.心肌细胞收缩需要细胞质基质中具有较高浓度的Ca2+,兴奋在心肌细胞膜上传导的机制与神经元相同,相关离子运输情况如图所示。地高辛作为强心剂能抑制心肌细胞Na+-K+泵的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1具有ATP水解酶活性B.心肌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C.Ca2+通过结构2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能量直接来自ATPD.地高辛作为强心剂使细胞质基质中具有较多的Ca2+,以增强心肌收缩力9.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由膜和物质本身的属性来决定。如图所示,a、b、c为三种主动运输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方式均需要能量,但直接能量来源各不相同B.a中物质()跨膜运输的能量由物质()的浓度差提供C.b方式运输物质时,载体蛋白磷酸化后结构和活性都将改变D.由图判断c方式转运物质时,转运蛋白构象不改变10.(不定项)(教考衔接:必修1第4章第1节拓展应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估测某植物叶片细胞液的平均浓度,取被检测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片细胞和外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说明叶片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片细胞吸水能力增大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片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D.若使用KNO3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糖溶液进行实验,会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11.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大量的Na+进入植物根部细胞,会抑制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值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碱蓬等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如图1是耐盐植物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其根细胞生物膜借助质子泵(H+-ATP酶)使两侧H+形成电化学梯度,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各种离子的运输,体现了细胞膜 的功能。 (2)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据图1分析,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 上的质子泵转运H+来维持。这种H+的分布特点为SOS1和NHX两种转运蛋白运输Na+提供了动力,帮助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和液泡内,从而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Na+、H+通过NHX反向进出液泡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质子泵的作用有 。 (3)图2是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甘氨酸甜菜碱(GB)影响玉米Na+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盐胁迫下,GB可通过 提高玉米的耐盐性。 图2题组二1.某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检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先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然后按照浓度梯度从小到大依次进行质壁分离的观察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蔗糖浓度对应的观察实验都是一个自身对照实验B.配制蔗糖溶液时,浓度范围可以任意设置,但梯度一定要小C.当洋葱内表皮细胞在某一蔗糖浓度下发生了质壁分离,剩余观察实验无需再做D.若将实验材料换成外表皮细胞,则视野的亮度应相对调亮2.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反渗透技术在生活和工业水处理中已有广泛应用,如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医用和工业用水的生产、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工业废水处理、食品加工浓缩、气体分离等。下列关于反渗透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状态下的渗透装置,达到渗透平衡时,若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高度差,则一定存在浓度差B.若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C.反渗透技术可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高压泵应该安装在稀溶液侧D.海水淡化时,反渗透膜的成分与结构会影响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和水通量3.现有普通植物和耐盐碱植物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了渗透作用的原理来进行辨别。小组成员用0.3 g·mL-1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了两组植物细胞,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择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作为KNO3溶液的处理对象B.Ⅰ组植物为普通植物,B点开始有离子进入植物细胞C.Ⅱ组植物细胞在3 h后可能因离子和水不断进入细胞而胀裂D.Ⅰ组植物细胞处于C点状态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4.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小于甲组5.不同植物的耐寒性有较大差异,某同学在学习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内容后,试图从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角度来解释植物耐寒的机理。他选取了常温和4 ℃低温处理24 h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和葫芦藓叶片制成临时装片,用引流法将细胞浸润在0.3 g/mL蔗糖溶液中,记录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比较项目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葫芦藓叶片常温 4 ℃ 常温 4 ℃初始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分、秒 1'20″ 2'46″ 2'33″ 3'50″处理一段相同时间后细胞质壁分离占比 100% 35% 100% 30%处理一段相同时间后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比值 41% 80% 40% 87%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葫芦藓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低温处理的植物细胞失水速率变慢,质壁分离程度变低C.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推论:植物细胞通过增加细胞液浓度适应低温环境D.耐寒植物细胞在低温环境下,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提高自身的耐寒性6.由通道蛋白形成的离子通道包括电压门通道和配体门通道。在电压门通道中,带电荷的蛋白质结构域会随膜电位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移动,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或关闭。在配体门通道中,细胞内外的某些小分子配体与通道蛋白结合,继而引起通道蛋白开启与关闭。图1中A、B、C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图2中A、B、C通道处于开启状态,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图1中A处膜内外电位差大于图2中A处膜内外电位差A.离子通道A属于电压门通道,离子通道B、C属于配体门通道B.离子通过配体门通道运输需要与通道蛋白发生结合,并引起通道蛋白构象改变C.电压门通道的离子转运会降低膜内外的电位差,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D.通过离子通道转运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7.人耳的耳蜗像一个螺旋环绕形成的管道,从切面看,可观察到该管道内包含三个腔,分别为前庭阶、蜗管和鼓阶,蜗管中充满内淋巴液,其K+浓度比血浆高,内淋巴液的高K+浓度有助于听觉的形成。如图表示内淋巴液中高K+浓度的维持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Cl-浓度比纤维细胞低,Na+浓度比纤维细胞高B.K+从基底细胞运往中间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C.Na+-K+-2Cl-同向转运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患者常用呋塞米(Na+-K+-2Cl-同向转运体抑制剂)治疗,该药物过量注射可能引起暂时性耳聋8.(不定项)植物细胞急性收缩后,通过调节使细胞体积膨胀称为调节性体积增加(RVI)。RVI期间,Cl-/HC通过转运蛋白1∶1反向运输,Na+与某离子X也是1∶1反向运输,调节过程中膜电位没有发生变化。将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中,分别用NKCC抑制剂处理后测定细胞体积的变化(图2),用DIDS处理测定细胞外pH的变化(图3),HC增加会升高溶液pH,而H+反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KCC是Cl-/HC转运蛋白的激活剂B.NKCC是将Na+、K+、Cl-以1∶1∶1的比例共转运进细胞的转运蛋白C.在图2实验中,高渗溶液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过程D.若DIDS是Cl-/HC转运蛋白的抑制剂,推测图1中X是H+9.(不定项)龙胆花处于低温(16 ℃)下30 min内发生闭合,而转移至正常生长温度(22 ℃),光照条件下30 min内重新开放。花冠近轴表皮细胞的膨压(原生质体对细胞壁的压力)增大能促进龙胆花的开放,水通道蛋白在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相关机理如图所示。实验发现,龙胆花由低温转移至正常生长温度,给予光照的同时向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钙螯合剂(可与Ca2+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龙胆花重新开放受到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分子进出龙胆花花冠近轴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除图中所示方式外还有自由扩散B.据图可知,被激活的GsCPK16能促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该过程会改变水通道蛋白的构象,使水通道蛋白运输水的能力减弱C.水通道蛋白运输水能力的改变,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据图推测,光刺激可加速龙胆花重新开放的机理是光刺激利于细胞吸收Ca2+,激活GsCPK16,促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花冠近轴表皮细胞吸水增多,膨压增大10.如图是光下气孔开启的机理:光照下保卫细胞液泡中的离子积累。由光合作用生成的ATP驱动H+泵,向质膜外泵出H+,建立膜内外的H+浓度梯度,在H+电化学势能的驱动下,K+经K+通道、Cl-经Cl-/H+共向传递体进入保卫细胞。另外,光合作用生成苹果酸。K+、Cl-和苹果酸进入液泡,降低保卫细胞的水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活化H+-ATP酶将H+转运至细胞外的过程中,光的作用是直接提供能量B.H+出细胞和Cl-入细胞的通过膜的方式相同C.干旱季节,可对农作物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类调节剂如水杨酸等,抑制气孔开放,减少蒸腾作用D.图中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11.(不定项)土壤中的铁多以不溶于水的复合物(Fe3+)形式存在,植物根细胞能够吸收的Fe2+在土壤中的含量极低。某些植物根表皮细胞通过质子泵分泌H+,降低土壤pH,以提高Fe3+的溶解性,并通过特定的阴离子通道分泌柠檬酸和苹果酸等螯合剂(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环状络合物,也称络合剂)与Fe3+结合。分布于根表皮细胞细胞膜表面的三价铁还原酶利用NAD(P)H还原螯合状态的Fe3+,产生Fe2+,同时加大了细胞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进而驱动Fe2+转运蛋白对Fe2+的吸收,具体过程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A.铁属于微量元素,Fe2+通过Fe2+转运蛋白进入根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B.编码三价铁还原酶的基因发生突变,直接影响的是根细胞对Fe2+的吸收C.Fe2+转运蛋白转运Fe2+的速率与细胞膜外H+和Fe2+的浓度呈正相关D.三价铁还原酶和Fe2+转运蛋白的数量可能受植物自身铁离子数量的调控专题过关检测练1.正常条件下某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W可分两个阶段,如曲线1所示,Oa段表示离子W进入细胞壁,而没有通过膜进入细胞质,ab段表示离子W以恒定的速率持续进入细胞质,bc段表示将其移至蒸馏水中产生的结果。限制代谢作用,得到的结果如曲线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与c时刻相比,b时刻细胞吸水能力较强B.离子W进入该植物细胞细胞质需要通道蛋白协助C.bc段出现的原因是离子W快速流出细胞壁D.曲线2中限制代谢作用的处理可能是加入呼吸抑制剂答案 B 2.(创新考·结合数学模型)考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小组在适宜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中,测量并绘制出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0→t1,水分子运输速率减慢,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下降B.t1→t2,细胞持续吸水,t2时刻的细胞液浓度大于t0时刻C.图中的t2时刻,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若降低实验环境的温度,到达最大P值所需时间会变长答案 A 3.(新情境·反渗透)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原理如图。反渗透技术在生活和工业水处理中已有广泛应用,如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医用和工业用水的生产、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工业废水处理、食品加工浓缩、气体分离等。下列关于反渗透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状态下的渗透装置,达到渗透平衡时,若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高度差,则一定存在浓度差B.若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C.反渗透技术可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高压泵应该安装在稀溶液侧D.海水淡化时,反渗透膜的成分与结构会影响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和水通量答案 C 4.箭头所指结构为细胞膜,图示从左到右依次显示了细胞内囊泡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B.图中囊泡是由内质网形成的,并完成细胞分泌过程C.囊泡中运输的物质可以是生物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物质D.细胞可通过图示方式实现细胞膜的物质更新答案 B 5.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是由相关基因突变导致CFTR蛋白功能异常引起的。如图表示CFTR蛋白参与氯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率会加快B.氯离子跨膜运输所借助的CFTR蛋白属于通道蛋白C.转运过程中,CFTR蛋白会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D.除图中所示水的运输方式外,水还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答案 B 6.(新情境·菌紫红质)菌紫红质是噬盐厌氧细菌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该蛋白中含有可以吸收光能的视黄醛基团。缺氧时,在光的作用下,噬盐厌氧细菌能够通过菌紫红质产生外高内低的氢离子浓度梯度,这种浓度梯度可被另一种膜蛋白用于ATP的合成。菌紫红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视黄醛基团吸收光会引起菌紫红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噬盐厌氧细菌合成ATP的膜蛋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C.H+进出噬盐厌氧细菌的运输方式不同D.缺氧时,膜蛋白上合成的ATP可用于叶绿体中有机物的合成答案 D 7.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通过基团移位的方式运输葡萄糖,过程如图所示。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通过酶Ⅰ的作用将HPr激活,而膜外环境中的葡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中酶Ⅱc结合,接着被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形成磷酸糖,最后释放到细胞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酶Ⅱc是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转运过程中其结构会发生变化B.酶Ⅱc横跨细胞膜的部分,疏水性氨基酸占比较低C.细胞中的线粒体越多,该过程转运葡萄糖的速度越快D.图示转运葡萄糖方式与神经元静息状态下K+运出细胞方式相同答案 A 8.心肌细胞收缩需要细胞质基质中具有较高浓度的Ca2+,兴奋在心肌细胞膜上传导的机制与神经元相同,相关离子运输情况如图所示。地高辛作为强心剂能抑制心肌细胞Na+-K+泵的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1具有ATP水解酶活性B.心肌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C.Ca2+通过结构2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能量直接来自ATPD.地高辛作为强心剂使细胞质基质中具有较多的Ca2+,以增强心肌收缩力答案 C 9.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由膜和物质本身的属性来决定。如图所示,a、b、c为三种主动运输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方式均需要能量,但直接能量来源各不相同B.a中物质()跨膜运输的能量由物质()的浓度差提供C.b方式运输物质时,载体蛋白磷酸化后结构和活性都将改变D.由图判断c方式转运物质时,转运蛋白构象不改变答案 D 10.(不定项)(教考衔接:必修1第4章第1节拓展应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估测某植物叶片细胞液的平均浓度,取被检测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片细胞和外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说明叶片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片细胞吸水能力增大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片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D.若使用KNO3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糖溶液进行实验,会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答案 C 11.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大量的Na+进入植物根部细胞,会抑制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值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碱蓬等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如图1是耐盐植物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其根细胞生物膜借助质子泵(H+-ATP酶)使两侧H+形成电化学梯度,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各种离子的运输,体现了细胞膜 的功能。 (2)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据图1分析,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 上的质子泵转运H+来维持。这种H+的分布特点为SOS1和NHX两种转运蛋白运输Na+提供了动力,帮助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和液泡内,从而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Na+、H+通过NHX反向进出液泡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质子泵的作用有 。 (3)图2是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甘氨酸甜菜碱(GB)影响玉米Na+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盐胁迫下,GB可通过 提高玉米的耐盐性。 图2答案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细胞膜和液泡膜 Na+进入液泡为主动运输,H+运出液泡为协助扩散 通过质子泵转运H+形成H+浓度差,为SOS1将Na+运出细胞和NHX将Na+运进液泡提供电化学势能,以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 (3)提高液泡膜NHX活性题组二1.某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检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先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然后按照浓度梯度从小到大依次进行质壁分离的观察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蔗糖浓度对应的观察实验都是一个自身对照实验B.配制蔗糖溶液时,浓度范围可以任意设置,但梯度一定要小C.当洋葱内表皮细胞在某一蔗糖浓度下发生了质壁分离,剩余观察实验无需再做D.若将实验材料换成外表皮细胞,则视野的亮度应相对调亮答案 B 2.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反渗透技术在生活和工业水处理中已有广泛应用,如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医用和工业用水的生产、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工业废水处理、食品加工浓缩、气体分离等。下列关于反渗透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状态下的渗透装置,达到渗透平衡时,若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高度差,则一定存在浓度差B.若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C.反渗透技术可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高压泵应该安装在稀溶液侧D.海水淡化时,反渗透膜的成分与结构会影响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和水通量答案 C 3.现有普通植物和耐盐碱植物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了渗透作用的原理来进行辨别。小组成员用0.3 g·mL-1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了两组植物细胞,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择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作为KNO3溶液的处理对象B.Ⅰ组植物为普通植物,B点开始有离子进入植物细胞C.Ⅱ组植物细胞在3 h后可能因离子和水不断进入细胞而胀裂D.Ⅰ组植物细胞处于C点状态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 D 4.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小于甲组答案 A 5.不同植物的耐寒性有较大差异,某同学在学习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内容后,试图从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角度来解释植物耐寒的机理。他选取了常温和4 ℃低温处理24 h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和葫芦藓叶片制成临时装片,用引流法将细胞浸润在0.3 g/mL蔗糖溶液中,记录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比较项目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葫芦藓叶片常温 4 ℃ 常温 4 ℃初始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分、秒 1'20″ 2'46″ 2'33″ 3'50″处理一段相同时间后细胞质壁分离占比 100% 35% 100% 30%处理一段相同时间后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比值 41% 80% 40% 87%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葫芦藓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低温处理的植物细胞失水速率变慢,质壁分离程度变低C.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推论:植物细胞通过增加细胞液浓度适应低温环境D.耐寒植物细胞在低温环境下,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提高自身的耐寒性答案 A 6.由通道蛋白形成的离子通道包括电压门通道和配体门通道。在电压门通道中,带电荷的蛋白质结构域会随膜电位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移动,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或关闭。在配体门通道中,细胞内外的某些小分子配体与通道蛋白结合,继而引起通道蛋白开启与关闭。图1中A、B、C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图2中A、B、C通道处于开启状态,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图1中A处膜内外电位差大于图2中A处膜内外电位差A.离子通道A属于电压门通道,离子通道B、C属于配体门通道B.离子通过配体门通道运输需要与通道蛋白发生结合,并引起通道蛋白构象改变C.电压门通道的离子转运会降低膜内外的电位差,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D.通过离子通道转运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答案 B 7.人耳的耳蜗像一个螺旋环绕形成的管道,从切面看,可观察到该管道内包含三个腔,分别为前庭阶、蜗管和鼓阶,蜗管中充满内淋巴液,其K+浓度比血浆高,内淋巴液的高K+浓度有助于听觉的形成。如图表示内淋巴液中高K+浓度的维持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Cl-浓度比纤维细胞低,Na+浓度比纤维细胞高B.K+从基底细胞运往中间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C.Na+-K+-2Cl-同向转运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患者常用呋塞米(Na+-K+-2Cl-同向转运体抑制剂)治疗,该药物过量注射可能引起暂时性耳聋答案 C 8.(不定项)植物细胞急性收缩后,通过调节使细胞体积膨胀称为调节性体积增加(RVI)。RVI期间,Cl-/HC通过转运蛋白1∶1反向运输,Na+与某离子X也是1∶1反向运输,调节过程中膜电位没有发生变化。将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中,分别用NKCC抑制剂处理后测定细胞体积的变化(图2),用DIDS处理测定细胞外pH的变化(图3),HC增加会升高溶液pH,而H+反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KCC是Cl-/HC转运蛋白的激活剂B.NKCC是将Na+、K+、Cl-以1∶1∶1的比例共转运进细胞的转运蛋白C.在图2实验中,高渗溶液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过程D.若DIDS是Cl-/HC转运蛋白的抑制剂,推测图1中X是H+答案 CD 9.(不定项)龙胆花处于低温(16 ℃)下30 min内发生闭合,而转移至正常生长温度(22 ℃),光照条件下30 min内重新开放。花冠近轴表皮细胞的膨压(原生质体对细胞壁的压力)增大能促进龙胆花的开放,水通道蛋白在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相关机理如图所示。实验发现,龙胆花由低温转移至正常生长温度,给予光照的同时向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钙螯合剂(可与Ca2+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龙胆花重新开放受到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分子进出龙胆花花冠近轴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除图中所示方式外还有自由扩散B.据图可知,被激活的GsCPK16能促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该过程会改变水通道蛋白的构象,使水通道蛋白运输水的能力减弱C.水通道蛋白运输水能力的改变,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据图推测,光刺激可加速龙胆花重新开放的机理是光刺激利于细胞吸收Ca2+,激活GsCPK16,促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花冠近轴表皮细胞吸水增多,膨压增大答案 ACD 10.如图是光下气孔开启的机理:光照下保卫细胞液泡中的离子积累。由光合作用生成的ATP驱动H+泵,向质膜外泵出H+,建立膜内外的H+浓度梯度,在H+电化学势能的驱动下,K+经K+通道、Cl-经Cl-/H+共向传递体进入保卫细胞。另外,光合作用生成苹果酸。K+、Cl-和苹果酸进入液泡,降低保卫细胞的水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活化H+-ATP酶将H+转运至细胞外的过程中,光的作用是直接提供能量B.H+出细胞和Cl-入细胞的通过膜的方式相同C.干旱季节,可对农作物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类调节剂如水杨酸等,抑制气孔开放,减少蒸腾作用D.图中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答案 B 11.(不定项)土壤中的铁多以不溶于水的复合物(Fe3+)形式存在,植物根细胞能够吸收的Fe2+在土壤中的含量极低。某些植物根表皮细胞通过质子泵分泌H+,降低土壤pH,以提高Fe3+的溶解性,并通过特定的阴离子通道分泌柠檬酸和苹果酸等螯合剂(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环状络合物,也称络合剂)与Fe3+结合。分布于根表皮细胞细胞膜表面的三价铁还原酶利用NAD(P)H还原螯合状态的Fe3+,产生Fe2+,同时加大了细胞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进而驱动Fe2+转运蛋白对Fe2+的吸收,具体过程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A.铁属于微量元素,Fe2+通过Fe2+转运蛋白进入根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B.编码三价铁还原酶的基因发生突变,直接影响的是根细胞对Fe2+的吸收C.Fe2+转运蛋白转运Fe2+的速率与细胞膜外H+和Fe2+的浓度呈正相关D.三价铁还原酶和Fe2+转运蛋白的数量可能受植物自身铁离子数量的调控答案 A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