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枣核》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8.《枣核》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三下《枣核》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枣核》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充满奇幻色彩的民间故事。故事围绕枣核这一神奇的人物展开,他身材虽小却机智勇敢,帮助乡亲们从县官手里夺回牲口。语文要素聚焦于“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与独特魅力。文章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细致的动作、语言描写,塑造了枣核这一鲜明形象,为学生学习如何刻画人物提供了范例。作者巧妙运用夸张等手法,使故事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故事充满兴趣,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故事基本内容。但在把握故事细节、深入体会人物特点以及生动完整地复述故事方面,仍需教师引导。他们在分析故事表现手法和人物形象时,可能难以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妙之处,语言运用的丰富性和连贯性也有待提升。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民间故事独特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对民间文学的热爱。
语言运用:自主认识“核、妻”等1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多音字“折、涨、嚷”。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能借助阅读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学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提升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生动性。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的行为,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复述故事和对故事进行创意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个性化思考与表达。
审美创造:欣赏故事中奇妙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与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能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创造性地展现对故事的理解。
思政元素: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正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面对困难、机智解决问题的品质,感受民间故事所传递的正能量。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自主学习生字词,正确认读多音字。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了解枣核的神奇之处和主要事迹。能够借助相关方法梳理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 难点:深入理解枣核的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中的表现手法。能够生动、具体地复述故事,突出故事的趣味性,并在复述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故事相关的图片、动画片段、课文朗读音频;制作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准备小奖品,如卡通贴纸、民俗书签;AI学习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收集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内容是一个孩子在院子里发现神奇种子,种下后收获了特别的果实,引出“核”字,进而引出课题《枣核》。
2.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能猜到这个故事和什么有关吗?枣核在故事里会有怎样神奇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动画视频,营造充满奇幻色彩的氛围,自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故事中枣核的好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学生自主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圈出生字词,尝试自主认读。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后,开展“词语大冒险”游戏巩固生字词读音,重点强调多音字“折”在“折腾”“打折”等多音字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3.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直观演示等方法理解“衙役、善罢甘休”等词语。如通过展示县衙场景图片理解“衙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生字词的积极性和效率,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 默读课文,思考:“故事里都有谁?围绕枣核发生了哪些事?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故事里有枣核、爹娘、乡亲们、县官和衙役。主要讲述了枣核出生后帮助乡亲们夺回被县官牵走的牲口的故事。
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枣核出生;枣核帮乡亲们牵回牲口;枣核智斗县官。
3. 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课件展示简单的故事框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情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枣核的行动、语言以及他人的反应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默读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情节,帮助学生清晰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感受人物
1. 分小组朗读枣核智斗县官的段落,思考:“从枣核的言行中,你能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体会枣核的机智勇敢,感受作者通过描写枣核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的人物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描写枣核动作、语言的词语和句子,如“蹦到、吆喝、解、牵”等,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更生动地展现枣核的形象。同时,利用AI工具语音助手,让学生模仿枣核的语气朗读相关语句,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分小组朗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感受枣核的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AI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五)复述练习,深化理解
1. 借助思维导图和关键词,教师示范复述枣核智斗县官的精彩部分,突出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 学生自己练习复述,同桌之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和纠正。
3. 指名学生上台复述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复述是否完整、有条理,是否突出了枣核的人物特点和故事的趣味性。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借助AI写作辅助工具,如智能故事大纲生成器,梳理复述思路,丰富复述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练习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复述中深入理解故事,AI工具助力学生提升复述水平。
(六)拓展延伸,体会道理
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 引导学生明白面对困难要勇敢机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AI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课堂总结
1. 引导回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枣核》这个有趣的民间故事,谁能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总结:“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奇妙,也让我们认识了勇敢机智的枣核。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多阅读民间故事,感受其中的智慧和魅力。”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强化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热爱和良好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
枣核
阶段 主要情节 人物特点
出生 爹娘生了枣核, 他很勤快 勤快
斗县官 帮乡亲牵回牲口,智斗县官 机智、勇敢
道理:勇敢机智面对困难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动画视频、展示图片等,将抽象的故事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借助AI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手段,使学习内容更生动、学习过程更高效。
注重语文素养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了对语文要素的学习,学生对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复述故事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
对故事主要情节的梳理让学生对故事有了清晰的认识。
2. 不足之处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组织不够有序,讨论效率不高,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低的情况。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较少。
3. 改进措施
下次教学前,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指导,明确小组分工和讨论规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讨论效率。
丰富评价方式,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优化教学设计,更加精准地把控课堂时间,为每个教学环节预留合理的时间;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避免过度依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