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专题过关检测练题组一1.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手段。如图表示首次使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A和物质B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细胞①②③⑤都能识别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C.细胞②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③结合有利于细胞③的活化D.细胞⑤能在机体被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迅速分泌抗体2.乙型肝炎病毒(HBV)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膜厚7 nm,由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称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③可诱导靶细胞裂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和呈递抗原S蛋白的功能B.细胞②和细胞④都是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时发挥的作用相同C.经N过程形成的细胞⑦,其细胞膜上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D.细胞⑦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能与HBV结合并抑制其侵染细胞3.(创新考·垂体—肾上腺轴与免疫调节)《自然》杂志发表了清华大学研究新发现:脑—脾神经环路直接调控疫苗诱导的抗体免疫应答,这类免疫调节机制简称“脑—脾神经轴”,如图所示。CRH神经元也是掌控垂体—肾上腺轴的上游神经元,其兴奋可导致肾上腺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下丘脑CRH神经元通过血液循环传递信号给脾神经B.据图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C.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升高血糖保证重要器官能量供应,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D.当应激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4.为了探究交感神经在情绪应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人员建立情绪应激的动物模型组和用化学制剂6-OHDA选择性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组,并检测了各组小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皮质激素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不会失活B.单独损毁交感神经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抑制C.交感神经损毁能减弱应激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D.长期的情绪应激易诱发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5.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我”与“非我”的能力,该能力与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有关。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常依赖靶细胞表面的MHC-抗原复合体来对其进行识别和清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自身细胞表面MHC分子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B.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角膜中没有血管与淋巴管,理论上异体间进行角膜移植不会引起免疫排斥D.癌细胞表面的MHC表达水平下降,有利于细胞毒性T细胞快速对其识别和攻击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HIV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经过程①将RNA和逆转录酶输入浆细胞B.抗HIV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过程③阻止HIV增殖C.HI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HIV检测的重要依据D.艾滋病患者易患肿瘤的根本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减弱7.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标志是一种不受控制和功能失调的免疫反应,涉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持续激活和扩增,它们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同时细胞因子风暴还会导致NO的大量释放,NO具有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CRS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全身性炎症,使人体肿胀、疼痛、发热甚至引发休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原体入侵人体,首先需要突破皮肤、黏膜等B.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人体肿胀是因为炎症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C.CRS属于一种过敏反应D.细胞因子风暴引发人体休克的直接原因可能是NO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8.由脂质纳米颗粒包裹流感病毒的mRNA制成的mRNA流感疫苗,可快速进入并激活树突状细胞,从而引起免疫反应。与未修饰的mRNA相比,假尿嘧啶修饰后的mRNA在细胞内不易被核酸酶水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mRNA流感疫苗后,mRNA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B.激活后的树突状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浆细胞分裂、分化C.mRNA流感疫苗翻译出的抗原蛋白与B细胞直接接触即可激活B细胞D.假尿嘧啶修饰的mRNA疫苗作用效果比未修饰的RNA疫苗更强9.尘螨粪便颗粒中含有的Derp1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抗原,该物质是一种蛋白酶,能切割呼吸道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蛋白组分,改变其通透性,从而侵入机体内环境,引起过敏反应。如图表示Derp1接触皮下抗原呈递细胞(APC)后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显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B.首次接触Derp1所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过敏原结合,因此不会引起过敏反应C.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引起过敏症状D.肥大细胞上吸附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10.(不定项)(热门考·B细胞抗原受体)B细胞抗原受体(BCR)是分布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推测记忆B细胞表面也具有BCRB.B细胞也可接收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提供的信号C.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D.不同B细胞表面的BCR可能不同,通常一种BCR只能识别一种抗原题组二1.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所以我们虽然时刻处于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肿瘤患者与免疫系统三道防线共同实现的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有关B.人体内的白细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第三道防线中一般一个B细胞可针对多种病原体D.人体的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机体的调节能力会发生改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的情绪压力会使得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机体更容易罹患癌症B.情绪压力刺激时,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该过程受自主神经支配C.细胞免疫过程中,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D.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都将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3.PD-1在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可抑制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科研人员为探究替雷利珠单抗(一种PD-1抑制剂)对肺癌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免疫代谢相关数值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CD4+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CD8+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健康人 684 430患者免疫治疗前 337 225患者免疫治疗后 350 301A.肺癌细胞可通过增加PD-1的表达逃避CD8+T细胞的清除B.CD8+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其可分裂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CD4+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作用,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泌细胞因子D.肺癌患者免疫监视功能异常,使用替雷利珠单抗主要增强患者的体液免疫4.人类的一对等位基因D和d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DD或Dd为Rh+,dd为Rh-。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D的天然抗体,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可以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体。此抗体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使其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轻度的新生儿溶血可通过新生儿血浆置换来治疗B.母体产生RhD抗体的抗原是来源于自身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C.血型为Rh-妻子与血型为Rh+丈夫(Dd)生育Rh+孩子后,生二胎时应做基因诊断避免新生儿溶血D.Rh阴性者不能多次输入Rh阳性者的血液5.研究发现通过蛋白质工程构建的三特异性抗体可实现对小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特异性抗体是由三种抗体融合得到B.正常小鼠的组织细胞中不会大量表达CD38C.三特异性抗体通过T细胞的活化并释放细胞因子提高对MM的杀伤力D.三特异性抗体与CD28结合抑制T细胞的死亡从而使T细胞维持一定数量6.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黑色素细胞内各种氧化反应,会产生物质X,破坏细胞内生物分子,导致释放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推测物质X为自由基B.树突状细胞可将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摄取处理,机体中起类似作用的免疫细胞还有B细胞、巨噬细胞C.据图分析,细胞毒性T细胞经两条途径共同作用而被激活,激活的T细胞会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D.白癜风病人的黑色素细胞内不是酪氨酸酶的活性低,就是控制酪氨酸酶基因异常,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7.漆器工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制作漆器的原料是从漆树中获得的生漆,生漆中含有的漆酚可使人的皮肤过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漆酚是否过敏与遗传无明显关系且存在个体差异B.接触漆酚引起的过敏症状可以口服漆酚抗体来缓解C.漆酚初次进入机体会被浆细胞识别并产生大量抗体D.对漆酚过敏的人首次接触漆酚一般不出现过敏症状8.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疾病,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会将RNA和蛋白质注入辅助性T细胞中B.人体感染HIV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会立即迅速下降C.AIDS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会降低D.可通过检测核酸或者抗体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HIV9.巴斯德将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天取样给健康家兔注射。开始几天被注射的家兔都会发病,但如果将匀浆放置10~14天(过期匀浆)将失去使健康家兔患病的作用。如果再给这些被注射了过期匀浆但没有发病的家兔(简称M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M兔也不会发病。随后巴斯德利用“过期匀浆”救活了一个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狂犬病毒表面的包膜其主要成分为保护病毒内部核酸的蛋白质外衣B.M兔体内不发生针对狂犬病毒这一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C.注射新鲜匀浆的M兔不会发病的原因是记忆T细胞将病毒清除D.巴斯德用“过期匀浆”救活了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体现了疫苗的预防作用10.免疫耐受指的是免疫系统不再对一些特异性的抗原产生细胞免疫或者体液免疫。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发现三组中只有甲组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检测三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组大鼠在肝移植后出现免疫耐受B.据图分析可知,IL-2可抑制甲组大鼠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免疫排斥涉及的细胞免疫过程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发挥作用D.免疫细胞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11.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介导肿瘤清除的重要细胞因子。临床治疗时多采用静脉多次给药,但会导致IL-12在到达肿瘤部位前刺激、活化免疫细胞,产生副作用。研究人员利用患者自身体内IL-12天然受体设计了一种封闭IL-12活性的药物pro-IL-12,该药物在外周无活性;某些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切割pro-IL-12,释放IL-12的生物活性,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肿瘤细胞的抗原刺激后在胸腺增殖、分化B.对患者静脉多次进行IL-12给药的操作属于主动免疫疗法C.患者免疫系统会将pro-IL-12识别为外来抗原而将其清除D.基质金属蛋白酶应为肿瘤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质12.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在志愿者中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以此来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A(接种前未检出 HPV的DNA) A1 对照剂 7 863 83A2 疫苗 7 848 4B(接种前检出 HPV的DNA) B1 对照剂 1 125 126B2 疫苗 1 121 125A.接种该疫苗后,一旦HPV入侵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B.免疫过程中,B细胞被辅助性T细胞呈递的信号激活后进行增殖、分化C.B1组与B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该疫苗效果不佳,不建议应用D.A2组中少数出现癌前病变的患者不一定是HPV患者13.(不定项)mRNA疫苗是人工制备的一段可编码抗原蛋白的核酸序列,导入人体内经过一系列过程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如图为某mRNA-脂质纳米颗粒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纳米颗粒与人体细胞膜相同,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B.抗原呈递细胞可依据靶向部件精准识别疫苗,随后启动特异性免疫C.mRNA疫苗与靶细胞融合后,其中mRNA可整合到细胞核DNA中D.可针对多个抗原设计mRNA疫苗,预防多重病毒亚型或多种传染病14.病毒L含有多种表面抗原,为研究人体对病毒L的免疫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让病毒L感染小鼠(甲),一段时间后,小鼠(甲)患病恢复。小鼠(甲)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L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该过程中引起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有 。 (2)用病毒L感染小鼠(乙),然后从已经恢复健康的小鼠(甲)体内提取血清并注射到小鼠(乙)体内,小鼠(乙)未患病,原因是 。 (3)病毒L会引起机体患肿瘤,物质X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研究人员研发了灭活病毒L疫苗,为研究物质X、灭活病毒L疫苗及两者联合治疗对病毒L引起的肿瘤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以肿瘤模型小鼠为材料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组 别 处理 方式 实验结果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 T细胞所占的比例 肿瘤 体积1 + +++++2 注射物质X ++ +++3 注射灭活 病毒L疫苗 +++ +++4 +++++ +注:“+”越多,表示数值越大。①表中第1、4组的处理方式分别是(对注射用量不作要求) 。 ②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专题过关检测练题组一1.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手段。如图表示首次使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A和物质B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细胞①②③⑤都能识别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C.细胞②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③结合有利于细胞③的活化D.细胞⑤能在机体被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迅速分泌抗体答案 D 2.乙型肝炎病毒(HBV)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膜厚7 nm,由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称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③可诱导靶细胞裂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和呈递抗原S蛋白的功能B.细胞②和细胞④都是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时发挥的作用相同C.经N过程形成的细胞⑦,其细胞膜上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D.细胞⑦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能与HBV结合并抑制其侵染细胞答案 B 3.(创新考·垂体—肾上腺轴与免疫调节)《自然》杂志发表了清华大学研究新发现:脑—脾神经环路直接调控疫苗诱导的抗体免疫应答,这类免疫调节机制简称“脑—脾神经轴”,如图所示。CRH神经元也是掌控垂体—肾上腺轴的上游神经元,其兴奋可导致肾上腺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下丘脑CRH神经元通过血液循环传递信号给脾神经B.据图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C.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升高血糖保证重要器官能量供应,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D.当应激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答案 A 4.为了探究交感神经在情绪应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人员建立情绪应激的动物模型组和用化学制剂6-OHDA选择性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组,并检测了各组小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皮质激素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不会失活B.单独损毁交感神经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抑制C.交感神经损毁能减弱应激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D.长期的情绪应激易诱发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答案 C 5.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我”与“非我”的能力,该能力与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有关。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常依赖靶细胞表面的MHC-抗原复合体来对其进行识别和清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自身细胞表面MHC分子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B.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角膜中没有血管与淋巴管,理论上异体间进行角膜移植不会引起免疫排斥D.癌细胞表面的MHC表达水平下降,有利于细胞毒性T细胞快速对其识别和攻击答案 D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HIV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经过程①将RNA和逆转录酶输入浆细胞B.抗HIV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过程③阻止HIV增殖C.HI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HIV检测的重要依据D.艾滋病患者易患肿瘤的根本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减弱答案 C 7.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标志是一种不受控制和功能失调的免疫反应,涉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持续激活和扩增,它们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同时细胞因子风暴还会导致NO的大量释放,NO具有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CRS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全身性炎症,使人体肿胀、疼痛、发热甚至引发休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原体入侵人体,首先需要突破皮肤、黏膜等B.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人体肿胀是因为炎症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C.CRS属于一种过敏反应D.细胞因子风暴引发人体休克的直接原因可能是NO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答案 C 8.由脂质纳米颗粒包裹流感病毒的mRNA制成的mRNA流感疫苗,可快速进入并激活树突状细胞,从而引起免疫反应。与未修饰的mRNA相比,假尿嘧啶修饰后的mRNA在细胞内不易被核酸酶水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mRNA流感疫苗后,mRNA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B.激活后的树突状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浆细胞分裂、分化C.mRNA流感疫苗翻译出的抗原蛋白与B细胞直接接触即可激活B细胞D.假尿嘧啶修饰的mRNA疫苗作用效果比未修饰的RNA疫苗更强答案 D 9.尘螨粪便颗粒中含有的Derp1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抗原,该物质是一种蛋白酶,能切割呼吸道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蛋白组分,改变其通透性,从而侵入机体内环境,引起过敏反应。如图表示Derp1接触皮下抗原呈递细胞(APC)后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显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B.首次接触Derp1所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过敏原结合,因此不会引起过敏反应C.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引起过敏症状D.肥大细胞上吸附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答案 B 10.(不定项)(热门考·B细胞抗原受体)B细胞抗原受体(BCR)是分布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推测记忆B细胞表面也具有BCRB.B细胞也可接收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提供的信号C.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D.不同B细胞表面的BCR可能不同,通常一种BCR只能识别一种抗原答案 ABD 题组二1.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所以我们虽然时刻处于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肿瘤患者与免疫系统三道防线共同实现的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有关B.人体内的白细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第三道防线中一般一个B细胞可针对多种病原体D.人体的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答案 D 2.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机体的调节能力会发生改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的情绪压力会使得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机体更容易罹患癌症B.情绪压力刺激时,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该过程受自主神经支配C.细胞免疫过程中,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D.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都将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答案 B 3.PD-1在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可抑制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科研人员为探究替雷利珠单抗(一种PD-1抑制剂)对肺癌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免疫代谢相关数值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CD4+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CD8+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健康人 684 430患者免疫治疗前 337 225患者免疫治疗后 350 301A.肺癌细胞可通过增加PD-1的表达逃避CD8+T细胞的清除B.CD8+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其可分裂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CD4+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作用,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泌细胞因子D.肺癌患者免疫监视功能异常,使用替雷利珠单抗主要增强患者的体液免疫答案 D 4.人类的一对等位基因D和d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DD或Dd为Rh+,dd为Rh-。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D的天然抗体,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可以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体。此抗体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使其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轻度的新生儿溶血可通过新生儿血浆置换来治疗B.母体产生RhD抗体的抗原是来源于自身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C.血型为Rh-妻子与血型为Rh+丈夫(Dd)生育Rh+孩子后,生二胎时应做基因诊断避免新生儿溶血D.Rh阴性者不能多次输入Rh阳性者的血液答案 B 5.研究发现通过蛋白质工程构建的三特异性抗体可实现对小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特异性抗体是由三种抗体融合得到B.正常小鼠的组织细胞中不会大量表达CD38C.三特异性抗体通过T细胞的活化并释放细胞因子提高对MM的杀伤力D.三特异性抗体与CD28结合抑制T细胞的死亡从而使T细胞维持一定数量答案 A 6.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黑色素细胞内各种氧化反应,会产生物质X,破坏细胞内生物分子,导致释放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推测物质X为自由基B.树突状细胞可将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摄取处理,机体中起类似作用的免疫细胞还有B细胞、巨噬细胞C.据图分析,细胞毒性T细胞经两条途径共同作用而被激活,激活的T细胞会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D.白癜风病人的黑色素细胞内不是酪氨酸酶的活性低,就是控制酪氨酸酶基因异常,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答案 D 7.漆器工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制作漆器的原料是从漆树中获得的生漆,生漆中含有的漆酚可使人的皮肤过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漆酚是否过敏与遗传无明显关系且存在个体差异B.接触漆酚引起的过敏症状可以口服漆酚抗体来缓解C.漆酚初次进入机体会被浆细胞识别并产生大量抗体D.对漆酚过敏的人首次接触漆酚一般不出现过敏症状答案 D 8.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疾病,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会将RNA和蛋白质注入辅助性T细胞中B.人体感染HIV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会立即迅速下降C.AIDS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会降低D.可通过检测核酸或者抗体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HIV答案 B 9.巴斯德将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天取样给健康家兔注射。开始几天被注射的家兔都会发病,但如果将匀浆放置10~14天(过期匀浆)将失去使健康家兔患病的作用。如果再给这些被注射了过期匀浆但没有发病的家兔(简称M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M兔也不会发病。随后巴斯德利用“过期匀浆”救活了一个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狂犬病毒表面的包膜其主要成分为保护病毒内部核酸的蛋白质外衣B.M兔体内不发生针对狂犬病毒这一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C.注射新鲜匀浆的M兔不会发病的原因是记忆T细胞将病毒清除D.巴斯德用“过期匀浆”救活了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体现了疫苗的预防作用答案 D 10.免疫耐受指的是免疫系统不再对一些特异性的抗原产生细胞免疫或者体液免疫。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发现三组中只有甲组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检测三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组大鼠在肝移植后出现免疫耐受B.据图分析可知,IL-2可抑制甲组大鼠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免疫排斥涉及的细胞免疫过程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发挥作用D.免疫细胞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答案 B 11.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介导肿瘤清除的重要细胞因子。临床治疗时多采用静脉多次给药,但会导致IL-12在到达肿瘤部位前刺激、活化免疫细胞,产生副作用。研究人员利用患者自身体内IL-12天然受体设计了一种封闭IL-12活性的药物pro-IL-12,该药物在外周无活性;某些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切割pro-IL-12,释放IL-12的生物活性,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肿瘤细胞的抗原刺激后在胸腺增殖、分化B.对患者静脉多次进行IL-12给药的操作属于主动免疫疗法C.患者免疫系统会将pro-IL-12识别为外来抗原而将其清除D.基质金属蛋白酶应为肿瘤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质答案 D 12.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在志愿者中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以此来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A(接种前未检出 HPV的DNA) A1 对照剂 7 863 83A2 疫苗 7 848 4B(接种前检出 HPV的DNA) B1 对照剂 1 125 126B2 疫苗 1 121 125A.接种该疫苗后,一旦HPV入侵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B.免疫过程中,B细胞被辅助性T细胞呈递的信号激活后进行增殖、分化C.B1组与B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该疫苗效果不佳,不建议应用D.A2组中少数出现癌前病变的患者不一定是HPV患者答案 D 13.(不定项)mRNA疫苗是人工制备的一段可编码抗原蛋白的核酸序列,导入人体内经过一系列过程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如图为某mRNA-脂质纳米颗粒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纳米颗粒与人体细胞膜相同,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B.抗原呈递细胞可依据靶向部件精准识别疫苗,随后启动特异性免疫C.mRNA疫苗与靶细胞融合后,其中mRNA可整合到细胞核DNA中D.可针对多个抗原设计mRNA疫苗,预防多重病毒亚型或多种传染病答案 D 14.病毒L含有多种表面抗原,为研究人体对病毒L的免疫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让病毒L感染小鼠(甲),一段时间后,小鼠(甲)患病恢复。小鼠(甲)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L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该过程中引起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有 。 (2)用病毒L感染小鼠(乙),然后从已经恢复健康的小鼠(甲)体内提取血清并注射到小鼠(乙)体内,小鼠(乙)未患病,原因是 。 (3)病毒L会引起机体患肿瘤,物质X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研究人员研发了灭活病毒L疫苗,为研究物质X、灭活病毒L疫苗及两者联合治疗对病毒L引起的肿瘤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以肿瘤模型小鼠为材料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组 别 处理 方式 实验结果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 T细胞所占的比例 肿瘤 体积1 + +++++2 注射物质X ++ +++3 注射灭活 病毒L疫苗 +++ +++4 +++++ +注:“+”越多,表示数值越大。①表中第1、4组的处理方式分别是(对注射用量不作要求) 。 ②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1)防御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2)小鼠(甲)血清中含有抗病毒L的抗体 (3)①注射生理盐水、注射物质X和灭活病毒L疫苗 ②单独使用物质X、灭活病毒L疫苗均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且两者联合治疗时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更加显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