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课 探索宇宙(教材P54~56)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 探索宇宙 课型 新授课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7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涉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教科书用丰富的资料展示了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重要的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从中感受到科学家对待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本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然后就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以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开展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科学考察技术和方法不断改进,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激励着人类不断探索宇宙。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了解,让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到科学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分析 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现象,并不是完整的,学生还没有更深入地探索宇宙中更多的天体,也没有系统地进行梳理、归纳、排列,或者说还没有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探索宇宙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难度不太大。所以,就学生已知的、初步的理性思维和搜集材料的能力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月球、地球等天体的了解),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用恰当的方法处理所得信息上。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科学思维能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探究实践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态度责任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通过改进技术与工具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梳理和提炼。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教师准备:宇宙知识相关网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聚焦 1.引入:自从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我们身处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教学提示:出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登封观星台的图片。)如果把人类有意识地观测和记录天体作为探索宇宙的开端,那么到今天,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2.提问: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一步步探索宇宙的吗?科技的进步是如何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的?(预设:一开始通过肉眼观测天象,到后来通过望远镜等仪器进行观察;科技发展到后期,人们通过发射火箭,离开地球进入太空观察宇宙。)3.揭题:没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发生了改变,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宇宙的。(板书:探索宇宙)【设计意图】从古老的天文台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人类观察宇宙的历史之悠久。对人类如何探索宇宙,科技怎样发挥作用进行提问,调查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了解人类探究宇宙进程的兴趣。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或提供拓展资料及相关网站。)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时间点和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尝试对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寻找答案。2.提问:如果按发生的时间顺序对资料进行梳理,你们能想到哪些表现方法?(预设:列表格;画时间轴。)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结合课前从不同途径收集到的资料与课本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按一定的表现方式清晰地展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探索二: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1.过渡: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对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进行梳理。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对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进行梳理。探索与研讨 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 1.提问:回顾本单元我们认识的“宇宙”,你们有了哪些新的感受?(预设:宇宙是运动变化且不断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2.小结:宇宙浩瀚而神秘,从古至今,人类有意识地观测天象、研究天体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不断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宇宙。3.布置任务:观看一部有关宇宙的纪录片,如《宇宙时空之旅》《太阳系的奇迹》《旅行到宇宙边缘》或科幻片《星际迷航》等,写一篇观后感或有关宇宙的科幻小短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课前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提升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中,将教材提供的资料与学生收集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梳理和提炼,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上,激励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处理所得信息并合理地展示自己的发现。另外,本课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激励着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可以通过播放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太空探索的历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生活,热爱科学。课后作业 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为此建立的研究天象的场所是( )。A.天文台 B.天星监 C.观天台2.下列与我国主要的探月工程无关的是( )。A.“嫦娥”系列工程 B.“玉兔”号月球车 C.“天宫”空间站参考答案1.A 2.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程基本信息版本 教科版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二学期课题 《探索宇宙》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课后练习一、填空题。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人类对于宇宙的________也发生了改变。2.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________,并由此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时间概念。3.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________。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 )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A.中国 B.美国 C.英国2.人类制作的( ) 能冲出地球。A.多级加速火箭 B.单级火箭 C.焰火3.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人是( )。A.费俊龙、聂海胜 B.杨利伟 C.加加林4.1609年,(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A.牛顿 B.伽利略 C.列文 虎克5.第一位从太空遥望地球的中国人是( )。A.加加林 B.杨利伟 C.聂海胜6.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的望远镜是( )。A.光学望远镜 B.空间天文望远镜 C.射电望远镜三、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1.人类最早为飞天梦想而献身的人是明朝万户----陶成道。( )2.外星人是人类对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统称。( )3.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宇宙的边界。( )4.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 )5.人类在太空建设空间站,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长时间的太空实验和科学观测。( )四、连线题。请将各类航天器的名称与用途连线。天宫一号 探月卫星神舟十号 月球车嫦娥一号 宇宙飞船玉兔号 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五、简答题。1.你想去月球旅行吗 试想一下,你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2.谈谈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参考答案一、1.方法 认识2.天象 日 月 年3.登封观星台二、1.A [解析]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A [解析]火箭有单级和多级之分,多级火箭就是把火箭一级一级地接在一起,第一级燃料用完之后把箭体抛弃,减轻负担,然后第二级开始工作,燃料用完之后再把第二级拋弃……因此,从理论上讲,多级火箭比单级火箭能获得更大的速度,故多级加速火箭能冲出地球。3.C [解析]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4.B [解析]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开创了天文观测的新纪元。5.B [解析]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6.C [解析]专门接收天体发 出的无线电波的望远镜是射电望远镜.。三、1.√ [解析]人类对宇宙 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没有中断。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陶成道是最早为飞天梦而献身的人。2.√3.X [解析]哈勃望 远镜已经发现了离我们150亿光年的天体,但还没有观测到宇宙的边界。4.√ 5.√四、天宫一号 探月卫星神舟十号 月球车嫦娥一号 宇宙飞船玉兔号 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五.1.答:想。我们需要准备:充足的氧气、水、食物、既能防寒又能抗热的衣服、通讯设备等。2.答: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1)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多次卫星发射任务,并且为外国提供发射服务。(2)我国研制发射了各种型号的卫星,如气象卫星、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对地观察遥感卫星等。(3)从2003年起至今,我国多次进行载人航天实验。杨利伟成为第一个飞人太空的中国人,翟志刚成为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首次入住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天宫空间站。(4)我国成功实施“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等项目,对月球表面进行了探测。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程基本信息版本 教科版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二学期课题 《探索宇宙》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课程基本信息学习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科学思维能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探究实践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态度责任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课前学习任务自古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请同学们搜集资料,搜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学习任务二】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学习任务三】对各小组所梳理、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推荐的学习资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6张PPT)(教科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 7.探索宇宙01学习目标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板书设计06作业布置学习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科学思维能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探究实践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态度责任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自从仰望星空的那一刻,人类就对我们身处的宇宙充满了好几和浓厚的兴趣。如果把人类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录天体作为探索宇宙的开端,到今天,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聚 焦新课导入宇宙浩瀚无穷,还在不断膨胀。从古至今,我们人类是如何探索浩瀚的宇宙的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的?新课导入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探 索新课讲解用肉眼观察用望远镜观察用火箭运载(在地球上)(在地球上)(在地球上)用航天器观察(在太空中)(在太空中)航天人观察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反射望远镜空间望远镜空间站探测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新课讲解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航天时代新课讲解第一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为了更好地观测,专门建立了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天文台。新课讲解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登封观星台新课讲解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日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但是古时候的人们不能解释这一奇怪的现象,于是赋予了日食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后来人类通过观察逐渐破除了迷信,解开了这个谜题。新课讲解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以来,人类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对宇宙的探索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所观测的宇宙空间不断扩大。现在,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更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宇宙的信息。新课讲解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可放大一千倍的望远镜。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伽利略手绘月球图新课讲解17世纪研制的光学显微镜望远镜长达46米,使用时必须吊在桅杆上。新课讲解人类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对宇宙的探索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所观测的宇宙空间不断扩大。现在,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更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宇宙的信息。射电望远镜新课讲解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20世纪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人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进行观察。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类取得了“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人们获得越来越多来自宇宙的信息,所观测的宇宙空间也不断扩大。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眼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FAST技术 南仁东探测到是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新课讲解第三阶段:航天时代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入了航天时代。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开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测任务,其中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为了更好的观测宇宙,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送到太空。人类还在太空建设空间站,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长时间的太空实验和科学观测。新课讲解1957年10月,前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上了天,宣告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入航天时代。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新课讲解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月球的表面。新课讲解天体发出的许多信息,如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广阔。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成就产生很大影响。新课讲解新课讲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开发初期原本是被作为高拟真结构测试体,但在挑战者号完成初期测试任务后,被改装成正式的轨道载具,并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行任务首航。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代号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务时,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上面的一个O形环失效,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并且在升空后73秒时,爆炸解体坠毁。机上的7名宇航员都在该次意外中丧生。新课讲解100多年来,无数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 迄今为止,有500多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但同时,也有十多位航天员在发射时和返回以身殉职,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新课讲解小结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第一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第三阶段:航天时代日月年天文台-登封观星台托勒密 哥白尼伽利略南仁东火箭: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索器、宇航员太空第一人-加加林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朗新课讲解新课讲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新课讲解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新课讲解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8日成立钱学森新课讲解“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返回式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成功新课讲解“神州五号”载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绕地新课讲解“玉兔”号传回月球照片“玉兔”号月球车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着陆新课讲解“玉兔”号月球车首张月球背面图片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并释放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拍摄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新课讲解对接示意图“天宫”号空间站2021年6月17日完成对接新课讲解天宫---空间站天宫一号(Tiangong-1),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它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空间站(Space Station)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新课讲解着陆火星科学影像图“祝融号”火星车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着陆新课讲解“祝融”号火星车天问一号天问---火星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祝融号火星车火星表面移动过程视频是人类首次获取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过程影像。新课讲解时间 工程 意义 时间 工程 意义2003.10 神舟五号 中国载人航天梦想实现 2011.09 天宫一号 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中国探月工程2005.10 神舟六号 我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并参与空间实验 2007.10 “嫦娥”一号2008.09 神舟七号 宇航员在太空首次出舱活动 2010.10 “嫦娥”二号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 2011.11 神舟八号 在太空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两次 2013.12 “玉兔”号月球车 驶抵月球表面,绕嫦娥三号拍照传回2021.06 神州十二号 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 2020.11 “嫦娥”五号 12月1日在月球正面着陆,17日携带月球样品返回着陆神舟、天宫、嫦娥、玉兔分别对应了我国的载人航天、太空空间站、探月工程。根据规划,我国还将建设新的空间站,深入探测月球和火星,未来,我国宇航员还要登月考察。新课讲解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发射,搭载航天员陈冬、刘洋(女)、蔡旭哲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整体呈T字构型,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将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组合体管理、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等各项任务。新课讲解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新课讲解新课讲解迄今为止,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此,我们有理由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当然,宇宙是无穷无尽的,科学家们也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让我一同期待,五星红旗在宇宙的更多地方飘扬。小结新课讲解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理解程度。——卡尔·萨根回顾本单元我们认识的《宇宙》,你有了哪些新的感受?拓 展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时间 1609年以前 1609年~1957年 1957年以后主要探索方法 □肉眼□望远镜等工具□进入太空观测 □肉眼□望远镜等工具□进入太空观测 □肉眼□望远镜等工具□进入太空观测获得有关宇宙的信息 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观测范围有什么变化?你还有什么发现?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确定了时间、方向及历法、解释日食太阳黑子、月球和一些行星的表面与盈亏、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天体发出的信息,如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科学考察技术和方法不断改进,对宇宙观察范围越来越大,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研 讨2.在太空探索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长征系列月球车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运载火箭天宫系列探月卫星天舟系列空间实验室(中国空间站)玉兔号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货运飞船3.综合实际,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天文类的实践活动?参观天文馆探访天文台观察天文现象关注天文信息参加天文学社团航天日4.24随堂练习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为此建立的研究天象的场所是( )。A.天文台 B.天星监 C.观天台2.下列与我国主要的探月工程无关的是( )。A.“嫦娥”系列工程B.“玉兔”号月球车C.“天宫”空间站AC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完成对应课时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探索宇宙实验记录单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第______组一、阅读资料卡一,完成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表格:时间 1609年以前 1609年~1957年 1957年以后主要探索方法 □肉眼□望远镜等工具□进入太空观测 □肉眼□望远镜等工具□进入太空观测 □肉眼□望远镜等工具□进入太空观测获得有关宇宙的信息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观测范围有什么变化?你还有什么发现?二、阅读资料卡二,将我国重大太空探索工程与工程代号进行连线:货运飞船天问一号天问一号月球车运载火箭载人飞船长征系列神舟系列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天舟系列天宫系列货运飞船火星探测器空间实验室(中国空间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古时候,人类就已经把目光对准了天空。他们用肉眼观察和记录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观察到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现象,并确定了时间、方向及历法。为了更好地观测,专门建立了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天文台。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日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但是古时候的人们不能解释这一奇怪的现象,于是赋予了日食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后来人类通过观察逐渐破除了迷信,解开了这个谜题。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把自制望远镜对准星空,首次用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和一些行星的表面与盈亏,还惊讶地发现银河原来竟是由无数恒星组成。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20世纪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人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进行观察。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类取得了“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人们获得越来越多来自宇宙的信息,所观测的宇宙空间也不断扩大。1957年10月,前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上了天,宣告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入航天时代。为了更好地观测宇宙,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及宇航员等送到太空。人类还在太空建设空间站,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长时间的太空实验和科学观测。天体发出的许多信息,如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广阔。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成就产生很大影响。目前,人类已经开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测任务,其中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迄今为止,有500多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但同时,也有十多位航天员在发射时以身殉职,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7《探索宇宙》学习任务单.doc 3.7《探索宇宙》实验记录单.doc 3.7《探索宇宙》教案.doc 3.7《探索宇宙》课件.ppt 3.7《探索宇宙》课后练习.doc 30岁的哈勃,人类探索宇宙的大功臣,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识.mp4 《探索宇宙》资料卡.docx 为什么要探索宇宙.mp4 人类探索宇宙发展史.mp4 宇宙纪录片,宇宙奥秘,探索宇宙.mp4 新中国70年印迹——“中国航天”谱写星空探索传奇.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