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言文知识训练答案第 18课时,《富贵不能淫》1.(1)轲 子舆 亚圣 (2)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2.(1)真正,确实 (2)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教导、训诲 (4)准则,标准 (5)遵从3.成年男子 女子的配偶4.同“汝”,你5.(1)居住 居所 (2)告诫 谨慎 (3)能够 实现 (4)规则 道路6.名词 动词 行冠礼7.(1)判断 (2)省略8.(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2)(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9.讲仁德 守礼法 富贵 贫贱 威武10.(1)(示例)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2)能。因为黔敖侮辱性的施舍伤害了饥饿者的自尊,他没有因饥饿而屈从。而“贫贱不能移”体现的正是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的道理。两者十分契合,所以可以作为事实论据。19/42文言文知识训练第 18课时,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文学文化常识(1)孟子,名 ,字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2)《孟子》,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主要记录 ,为“四书”之一。2.词语解释(1)岂不诚.大丈夫哉:(2)安居而天.下.熄.:(3)父命.之:(4)以顺为正.者:(5)与民由.之:3.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义: 今义:4.通假字往之女.家:5.一词多义(1)居: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2)戒:戒.之曰 必敬必戒.(3)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4)道:妾妇之道.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6.词类活用丈夫之冠.也: 用作 ,意为36/93文言文知识训练7.特殊句式(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句。(2)戒之曰。 句。8.重点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译文:(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译文:(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译文:9.中心概括文章以景春的话开篇,针对景春的观点,孟子进行反驳,论述了“大丈夫”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 ,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被 、 、等外部因素迷惑、动摇、屈服。10.问题探究(1)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2)[同主题·人格修养]下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富贵不能淫》中“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①袂②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注] ①蒙:掩蔽。②袂(mèi):衣袖,袖子。③辑屦(jí jù):趿(tā)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昏花的样子。37/9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18:富贵不能淫《孟子》(PDF版,含答案).pdf 课时18(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