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23:小石潭记(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23:小石潭记(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文言文知识训练
第 23课时,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文学文化常识
柳宗元,字 ,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 ”之一,有《柳
河东集》传世。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之后,寄
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 ”。
2.词语解释
(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3)俶.尔.远逝: (4)往来翕.忽.:
(5)悄怆幽邃.:
3.古今异义
全石以.为.底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2)乐: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5.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用作 ,意为
(2)潭西.南.而望: 用作 ,意为
47/93
文言文知识训练
6.特殊句式
(1)乃记之而去。 句
(2)斗折蛇行。 句
7.重点句子翻译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8.中心概括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文中描绘了小石潭的 ,渲染了凄
寒幽怆的氛围,表现出作者 。
9.问题探究
(1)小石潭本是永州一无名小潭,却因柳宗元诗情画意的笔调而闻名古今。结合全文说说柳
宗元描写山水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2)[同手法·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有被贬谪的经历,但两人
又有着不同的胸怀意趣,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人当时各自的心情。
48/93文言文知识训练答案
第 23课时,《小石潭记》
1.子厚 唐宋八大家 永州八记
2.(1)格外(2)静止不动的样子(3)忽然 (4)轻快迅疾的样子 (5)深
3.把……作为…… 认为
4.(1)大约 可以,能 (2)为……高兴 欢乐
5.(1)名词 状语 向西 (2)名词 状语 向西南
6.(1)省略 (2)省略
7.(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
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5)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
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8. 水、石、树木、游鱼 在贬居时孤凄悲凉
9.(1)①移步换景。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
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②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从听觉、
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描绘。“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动静结合。
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
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感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
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③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冽,有
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④侧面描写,
烘托景色。第二段无一字写水,却将水的清澈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2)欧阳修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被贬后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
乐的思想。柳宗元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抒发了在寂寞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24/4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