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言文知识训练答案第 33课时,《鱼我所欲也》1.(1)讨厌,憎恨 (2)祸患,灾难 (3)假如,假使 (4)这种心 (5)丧失 (6)踩踏(7)优厚的俸禄 (8)侍奉 (9)停止 (10)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2.(1)益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2)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豆子3.(1)同“避”,躲避 (2)同“辨”,辨别 (3)同“向”,先前、从前4.(1)比 对于 (2)取得 同“德”,感恩、感激 (3)动词,做 介词,为了5.判断6.(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2)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3)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4)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5)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6)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7)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8)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7.舍生而取义 本心 本心8(1)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或:“舍生而取义者也”“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2)孟子说的“是心”指的是舍生取义的精神。文天祥抗击元军失败被俘后,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最终杀身成仁。他对南宋朝廷的一颗红心,一片忠心,正是孟子所说的“是心”。34/42文言文知识训练第 33课时,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词语解释(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5)蹴.尔而与之:(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9)是亦不可以已.乎:(10)此之谓失其本.心.:2.古今异义(1)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2)一箪食,一豆.羹古义:今义:70/93文言文知识训练3.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乡.为身死而不受:4.一词多义(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2)得: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为:故不为.苟得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5.特殊句式鱼,我所欲也。 句6.重点句子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译文:(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译文:(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译文:(8)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71/93文言文知识训练7.中心概括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 ”罢了。8.问题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任意写出一种即可)(2)[同主题·人格修养] 说说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丹心”是否属于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是心”?为什么?72/9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33:鱼我所欲也(PDF版,含答案).pdf 课时33(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