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32:湖心亭看雪(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32:湖心亭看雪(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文言文知识训练
第 32课时,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
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1.文学文化常识
张岱,字 ,号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以清淡天真之笔,写
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境深远。著有《 》《西湖梦寻》等。
2.词语解释
(1)是日更.定.矣:
(2)余拏.一小舟:
(3)拥.毳衣炉火:
(4)雾凇沆.砀.:
(5)舟.子.喃喃曰:
3.一词多义
(1)一: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2)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大:见余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用作 ,意为
(2)是金陵人,客.此: 用作 ,意为
5.特殊句式
(1)与余舟一芥。 句
(2)拉余同饮。 句
6.重点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68/93
文言文知识训练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7.中心概括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 的雅趣。湖、雪、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
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痴迷于 ,痴迷
于 ,流露出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情态。
8.问题探究
(1)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的“痴”的?由此可看出作者什么性格?
(2)[同手法·情景交融]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
景,篇末感怀。《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两文也是如此,《记承天寺夜游》强调“闲”,
《湖心亭看雪》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69/93文言文知识训练答案
第 32课时,《湖心亭看雪》
1.宗子 陶庵 陶庵梦忆
2.(1)晚上八时左右 (2)撑(船) (3)裹、围 (4)白汽弥漫的样子 (5)船夫
3.(1)全 数词 (2)白色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3)表示程度,非常 大的,跟“小”
相对
4.(1)名词 动词 下大雪 (2)名词 动词 客居
5.(1)倒装 (2)省略
6.(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
雪。
(3)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
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
人影罢了。
(4)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5)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7.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8.(1)作者挑了一个别人都不会选择的天气和时间去看雪,舟子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更定”时,“独”往看雪等地方看出了作者的“痴”。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立独行、不
随俗流的性格。
(2)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
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
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33/4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