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言文知识训练答案第 5课时,《狼》1. (1)连接、紧跟 (2)跟从 (3)处境困迫,为难 (4)看,视 (5)覆盖、遮盖 (6)解除,卸下 (7)凶狠注视的样子 (8)突然 (9)狡猾 (10)一会儿2.(1)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几何学 (3)罢了 耳朵3.(1)仅,只 停止 (2)神情、态度 打算 (3)攻击 敌人 (4)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把4.(1)名词 状语 像狗似的 (2)名词 动词 上前 (3)名词 动词 挖洞5.(1)倒装 省略 (2)省略 (3)倒装6.(1)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2)骨头已经投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3)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打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4)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5)时间长了,那只狼似乎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6)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7)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7.贪婪 凶狠 狡诈8.(1)屠户开始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想以给狼扔骨头的方法阻止狼的追赶;后来,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果断杀掉两狼。(2)①相同点:《狼》中“屠惧,投以骨”“屠大窘”写出了屠户遇到狼时的害怕。“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杀狼时的机智勇敢。“链接材料”中“樵者窘迫”写出了樵者的害怕。“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写出了樵者杀虎时的机智勇敢。②不同点:屠户面临狼的步步紧逼,非常危险的情况下,当时就果断地杀了狼。而“链接材料”中樵夫脱险后,本来没有必要冒险回去杀虎,他这样做,是为了为民除害,令老虎不能再去伤害其他人。这种为他人设想的精神,值得嘉许,也值得学习。6/42文言文知识训练第 5课时: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词语解释(1)缀.行甚远:(2)一狼仍从.:(3)屠大窘.:(4)顾.野有麦场:(5)苫.蔽.成丘:(6)弛.担持刀:(7)眈.眈.相向:(8)屠暴.起:(9)狼亦黠.矣:(10)而顷.刻.两毙:2.古今异义(1)一狼径去.古义: 今义:(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 今义:(3)止增笑耳.古义: 今义:9/93文言文知识训练3.一词多义(1)止: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2)意: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敌:恐前后受敌. 盖以诱敌.(4)以: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投以.骨4.词类活用(1)其一犬.坐于前: 用作 ,意为(2)狼不敢前.: 用作 ,意为(3)一狼洞.其中; 用作 ,意为5.特殊句式(1)投以骨。 句和 句(2)一狼洞其中。 句(3)意暇甚。 句6.重点句子翻译(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译文:(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文:(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译文:(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译文:(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译文:10/93文言文知识训练7.中心概括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 、 和 的本性。8.问题探究(1)在与狼较量的过程中,屠户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同体裁·寓言] 阅读蒲松龄《狼》与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屠户和樵者面对凶狠、贪婪的野兽时态度和行为有何异同。有樵者①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②而缭曲③,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④,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⑤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注] ①樵者:打柴的人。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缭曲:曲折。④窦:洞。⑤窒:堵住。11/9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5:狼(清·蒲松龄)(PDF版,含答案).pdf 课时5(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