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11:爱莲说(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11:爱莲说(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文言文知识训练
第 11课时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学文化常识
(1)周敦颐,字 ,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宋朝 思想的开
山鼻祖,著有 《通书》等。
(2)说,是古代一种 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
上不拘一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淤泥而不染.:
(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3.一词多义
(1)请: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2)者:可爱者.甚蕃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远: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用作 ,意为
5.特殊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句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句
6.重点句子翻译
21/93
文言文知识训练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7.中心概括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它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现
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 和 ,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问题探究
(1)本文是以莲喻志,那么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2)[同手法·托物言志]《爱莲说》与《马说》两篇文章都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分
别概括它们各自表达了怎样的“志”。
22/93文言文知识训练答案
第 11课时,《爱莲说》
1.(1)茂叔 儒家理学 《太极图说》 (2)议论性
2.(1)多 (2)只 (3)沾染(污秽) (4)更加 (5)耸立的样子 (6)靠近玩弄 (7)

3.(1)清水 清芬 (2)……的花 ……的人 (3)远传 从远处
4.名词 动词 横生枝蔓
5.(1)判断 (2)省略
6.(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我(却)唯独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
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
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4)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
(5)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6)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7.坚贞不渝 鄙弃 厌恶
8.(1)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
牡丹是反面衬托。
(2)(示例)《马说》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批判;《爱
莲说》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12/4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