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言文知识训练第 12课时 活板(北宋·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1.词语解释(1)板.印.书籍:(2)有布.衣.毕昇:(3)蜡和纸灰之类冒.之:(4)则字平如砥.:(5)一板已自.布字:(6)更.互.用之:(7)讫.再火令药熔:(8)殊.不沾污:2.通假字(1)活板.:(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3)药稍镕.:3.一词多义(1)就: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2)若:不若.燔土 若.止印三二本4.词类活用(1)火.烧令坚: 用作 ,意为23/93文言文知识训练(2)用讫再火.令药镕: 用作 ,意为(3)则以纸帖.之: 用作 ,意为5.重点句子翻译(1)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译文:(2)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译文:(3)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译文:(4)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译文:(5)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译文:6.问题探究(1)《活板》一文有些语句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活字印刷的特点,请找出一处,仿照示例加以说明。[示例] “薄如钱唇”,写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点。(2)[同作者·沈括] 结合下文,分析两文在选材和主题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选自沈括《梦溪笔谈》24/93文言文知识训练答案第 12课时,《活板》1.(1)指雕版印刷 (2)平民 (3)覆盖 (4)磨刀石 (6)交替,轮流 (7)完毕 (8)根本2.(1)同“版” (2)同“以” (3)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3.(1)靠近 (2)完成 (3)如,像 如果4.(1)名词 状语 用火 (2)名词 动词 用火烤 (3)名词 动词 用标签标出5.(1)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的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2)松脂和蜡等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3)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4)不用木头刻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粘在一起,(拆版时)不容易拿下来。(5)不如用胶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的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6.(1)两文都介绍了古代的科学技艺(活板和指南针),都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新精神。(2)两文都介绍了古代的科学技艺(活板和指南针),都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新精神。13/4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12:活板(PDF版,含答案).pdf 课时12(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