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政治中考复习课时训练课时 15 法治精神与法治建设考点 1 自由 平等1.[2024 云南昆明二模]观察漫画,它警示我们( )①法律标定了自由的界限,目的是限制自由②无法治不自由,守底线才享自由③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遵守法律规定④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3 山东潍坊]刻 4个字罚 12万元!游客陈某不听其他游客提醒劝阻,执意在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进行刻画。人民法院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文物保护法等规定,依法对其作出 12万余元赔偿款的处罚。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法律约束③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④遵守社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奖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等获得发展机遇、平等享有发展成果提供了法律保障。这表明( )①妇女群体处处优先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④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5/64政治中考复习课时训练4.[2023 江苏连云港]好友发朋友圈:公交车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这符合平等的要求吗?你会留言( )A.符合,这是法律赋予的特权B.符合,不同情况可以差别对待C.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不符合,同等情况要同等对待考点 2 公平 正义5.[2024 江西]某市人社局将劳动关系矛盾化解与精准就业服务有机衔接,通过“案结事了”有效避免和化解矛盾纠纷,通过“精准帮扶”解决失业人群的就业出路问题。这有利于( )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②引发传统职业变革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行政机关公正司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 广西]H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解决涉老纠纷的新方式,为行动不便、居住偏远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现场调解、巡回审判、当场送达等“家门口”诉讼服务。这些措施( )①保障了公民的政治自由②是对不同情况的差别对待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落实弱势群体享有的特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 河南]用人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新员工;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和窗口;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从总体上看,这些举措有利于( )A.明确人们的行为规范 B.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C.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D.保障人们各方面权益8.天津市见义勇为协会举办了第二十届“津城百姓英雄”事迹表彰活动。这有助于( )A.规范公民权利,实现人人平等B.弘扬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C.维护公共利益,根除社会矛盾D.保证司法公平,实现长治久安46/64政治中考复习课时训练9.[2024 山东烟台]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下列能够体现公平正义要求的是( )①教育部开展 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②国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③消费者在网购后为了得到卖家的感谢回馈,不管产品质量优劣总是给卖家五星好评④国家医保局实行每年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为患者减轻用药负担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 3 全面依法治国10.[2024 山西]2024年 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犯罪率最低、公民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公民体感治安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一个国家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④每个公民要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1.[2024 陕西 A卷]在陕西的田间地头、社区街巷,活跃着一些“法律明白人”。他们借助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依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法治宣传、法律帮扶。他们的做法( )①能确保全面实行良法之治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环境③有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④严厉惩办了违法犯罪分子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47/64政治中考复习课时训练课时 15 法治精神与法治建设考点 1 自由 平等1.[2024 云南昆明二模]观察漫画,它警示我们( )①法律标定了自由的界限,目的是限制自由②无法治不自由,守底线才享自由③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遵守法律规定④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2.[2023 山东潍坊]刻 4个字罚 12万元!游客陈某不听其他游客提醒劝阻,执意在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进行刻画。人民法院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文物保护法等规定,依法对其作出 12万余元赔偿款的处罚。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法律约束③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④遵守社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奖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3.[2023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等获得发展机遇、平等享有发展成果提供了法律保障。这表明( )①妇女群体处处优先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④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58/82政治中考复习课时训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4.[2023 江苏连云港]好友发朋友圈:公交车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这符合平等的要求吗?你会留言( )A. 符合,这是法律赋予的特权 B. 符合,不同情况可以差别对待C. 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不符合,同等情况要同等对待【答案】B考点 2 公平 正义5.[2024 江西]某市人社局将劳动关系矛盾化解与精准就业服务有机衔接,通过“案结事了”有效避免和化解矛盾纠纷,通过“精准帮扶”解决失业人群的就业出路问题。这有利于( )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②引发传统职业变革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行政机关公正司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6.[2024 广西]H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解决涉老纠纷的新方式,为行动不便、居住偏远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现场调解、巡回审判、当场送达等“家门口”诉讼服务。这些措施( )①保障了公民的政治自由②是对不同情况的差别对待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落实弱势群体享有的特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7.[2024 河南]用人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新员工;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和窗口;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从总体上看,这些举措有利于( )A. 明确人们的行为规范 B.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C. 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D. 保障人们各方面权益【答案】B59/82政治中考复习课时训练8.[2024 天津]天津市见义勇为协会举办了第二十届“津城百姓英雄”事迹表彰活动。这有助于( )A. 规范公民权利,实现人人平等 B. 弘扬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C. 维护公共利益,根除社会矛盾 D. 保证司法公平,实现长治久安【答案】B9.[2024 山东烟台]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下列能够体现公平正义要求的是( )①教育部开展 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②国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③消费者在网购后为了得到卖家的感谢回馈,不管产品质量优劣总是给卖家五星好评④国家医保局实行每年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为患者减轻用药负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考点 3 全面依法治国10.[2024 山西]2024年 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犯罪率最低、公民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公民体感治安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一个国家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④每个公民要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11.[2024 陕西 A卷]在陕西的田间地头、社区街巷,活跃着一些“法律明白人”。他们借助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依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法治宣传、法律帮扶。他们的做法( )①能确保全面实行良法之治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环境③有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60/82政治中考复习课时训练④严厉惩办了违法犯罪分子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法律明白人”依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法治宣传和法律帮扶,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②③符合题意;“确保”表述绝对,夸大了“法律明白人”的做法对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①错误;国家机关惩办违法犯罪分子,④错误。知识链接厉行法治的要求(1)国家: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②坚持依法治理,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③努力建设法治政府。④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⑤坚持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共同发挥作用。(2)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3)公民(青少年):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4)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61/8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名师精编】中考道法复习课时训练15:法治精神与法治建设(PDF,含答案).pdf 课时15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