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07 力(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07 力(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7 力
一.如何把握力的概念?
【方法技巧】(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2)力是成对出现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施加的力。每个力都有一对相互依存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独立的一个力是不存在的,在研究力的时候,我们把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两种方式:一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通过推、拉、挤、压等作用而产生的作用;二是彼此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不接触也会发生相互吸引作用;三是相互接触物体间也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只有它们之间发生形变时才会有力的作用。
【典例剖析】如图所示,质量60kg的甲同学和质量50kg的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乙对甲的推力为______N;乙同学重力的反作用力的施力物是______。(选填“甲同学”、“乙同学”、“滑板”或“地球”)
【答案】 60 乙同学
【解析】
[1]由受力分析可知,甲对乙的推力与乙对甲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由题意可知,甲对乙的推力为60N,故乙对甲的推力也为60N。
[2]乙同学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乙同学受到地球的重力的作用力的同时,地球也受到乙同学的重力的反作用力,施力物体是乙同学。
二.如何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方法技巧】(1)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有两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改变包括物体的体积的变化,是指物体被拉伸、压缩、弯曲和扭转。我们可以通过力的效果感知力的存在。
(2)运动状态通常用速度描述,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只有当物体一直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没有改变。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由快到慢或慢到快,物体的运动的方向改变等都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是运动方向时刻变化,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典例剖析】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如图所示,着陆器启动反推火箭向下喷火减速着陆,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同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答案】 相互 运动状态
【解析】
[1]着陆器启动反推火箭向下喷火减速着陆,地面对火箭一个向上的力,从而减速,故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故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方法技巧】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是:
(1)确定受力物体,为了作图方便,通常用一个方框来表示受力的物体。
(2)确定力的作用点,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一般画在物体的重心。
(3
)画线段反映力的大小。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能粗略反映力的大小,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4)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末端和线段的端点要对齐。并在箭头一旁标上力的符号和数值。
注意:画重力的示意图时,作用点必须画在重心上,且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
【典例剖析】用6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左推木箱,在图中画出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为A点)。
【答案】
【解析】
由图示知,水平推力的方向水平向左,作用点为A,作图如下:
四.如何确定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弹簧测力计受力平衡时所显示的示数就是弹力大小。不要误认为测力计受力平衡时合力为零视为弹力的大小。
【典例剖析】两个相同规格的弹簧测力计以如图(1)所示方式悬挂一个重物,上面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和下面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当对弹簧测力计甲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拉力,使整个装置沿竖直向下做匀速运动时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的示数分别为F3和F4。则F1________F2________F4(前两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表示F、F3、和F4三者关系的等式为F=________。(不考虑空气的作用)
【答案】 大于 等于 2F3-F4
【解析】
[1][2]设两个相同规格的弹簧测力计重力为G,物体的重力为G',由图可知,乙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都悬挂重物,即
F2=F4=G'
挂在墙上的甲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重物,则
F1=G+G'
故F1大于F2,F2等于F4。
[3]如图所示,先运用整体思想,整个装置沿竖直向下做匀速运动,故整个装置受力平衡,将弹簧测力计(甲)和弹簧测力计(乙)及重物看作是整体,受力分析可得
F=G'+2G①
再利用分割思想,只看弹簧测力计(乙)及重物,受力分析可得
F3=F4+G②
下面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4=G'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
F=2F3-F4
五.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方法技巧】(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应先考虑重力,然后是弹性力、摩擦力等,并分析物体在已知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怎样的运动或运动趋势;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确定力,保证力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4)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
(5)检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所画出的力是否正确。
【典例剖析】
1.小渝同学通过查资料得知,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 x,其中k称为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决定, x是弹簧的伸长量。小渝同学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进行探究,弹簧和小球均完全相同,弹簧原长L0=12cm,劲度系数k=0.5N/cm,小球重力为2N,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静止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L3=16cm
B.甲图中弹簧所受合力为2N
C.乙图中弹簧的弹力为4N
D.丙图中细线的拉力是2N
【答案】A
【解析】
AC.结合题意及图示知,甲、乙、丙图中的弹簧完全相同,静止时弹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2N,则弹簧的伸长量
那么静止时各弹簧的长度
L1=L2=L3=L0+ x=12cm+4cm=16cm
故A正确,C错误;
B.甲图中,弹簧处于静止,即处于平衡状态,则受到合力为0N,故B错误;
D.丙图中,将两个小球及弹簧看成一个整体,而弹簧的质量不计,则细线受到的拉力等于两个小球的重力为4N,故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篮球队员小明在进行上抛球训练,不计空气阻力,竖直向上抛出去的篮球(  )
A.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篮球受重力和向上的抛力
B.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篮球只受向上的抛力
C.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篮球只受重力
D.运动到最高点时,篮球不受任何力
【答案】C
【解析】
地球上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竖直上升的篮球受重力作用;竖直向上抛出篮球,篮球之所以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不受竖直向上抛的力。故选C。专题07 力
一.如何把握力的概念?
【方法技巧】(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2)力是成对出现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施加的力。每个力都有一对相互依存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独立的一个力是不存在的,在研究力的时候,我们把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两种方式:一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通过推、拉、挤、压等作用而产生的作用;二是彼此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不接触也会发生相互吸引作用;三是相互接触物体间也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只有它们之间发生形变时才会有力的作用。
【典例剖析】如图所示,质量60kg的甲同学和质量50kg的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乙对甲的推力为______N;乙同学重力的反作用力的施力物是______。(选填“甲同学”、“乙同学”、“滑板”或“地球”)
二.如何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方法技巧】(1)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有两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改变包括物体的体积的变化,是指物体被拉伸、压缩、弯曲和扭转。我们可以通过力的效果感知力的存在。
(2)运动状态通常用速度描述,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只有当物体一直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没有改变。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由快到慢或慢到快,物体的运动的方向改变等都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是运动方向时刻变化,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典例剖析】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如图所示,着陆器启动反推火箭向下喷火减速着陆,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同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三.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方法技巧】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是:
(1)确定受力物体,为了作图方便,通常用一个方框来表示受力的物体。
(2)确定力的作用点,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一般画在物体的重心。
(3)画线段反映力的大小。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能粗略反映力的大小,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4)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末端和线段的端点要对齐。并在箭头一旁标上力的符号和数值。
注意:画重力的示意图时,作用点必须画在重心上,且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
【典例剖析】用6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左推木箱,在图中画出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为A点)。
四.如何确定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弹簧测力计受力平衡时所显示的示数就是弹力大小。不要误认为测力计受力平衡时合力为零视为弹力的大小。
【典例剖析】
两个相同规格的弹簧测力计以如图(1)所示方式悬挂一个重物,上面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和下面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当对弹簧测力计甲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拉力,使整个装置沿竖直向下做匀速运动时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的示数分别为F3和F4。则F1________F2________F4(前两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表示F、F3、和F4三者关系的等式为F=________。(不考虑空气的作用)
五.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方法技巧】(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应先考虑重力,然后是弹性力、摩擦力等,并分析物体在已知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怎样的运动或运动趋势;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确定力,保证力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4)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
(5)检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所画出的力是否正确。
【典例剖析】
1.小渝同学通过查资料得知,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 x,其中k称为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决定, x是弹簧的伸长量。小渝同学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进行探究,弹簧和小球均完全相同,弹簧原长L0=12cm,劲度系数k=0.5N/cm,小球重力为2N,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静止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L3=16cm
B.甲图中弹簧所受合力为2N
C.乙图中弹簧的弹力为4N
D.丙图中细线的拉力是2N
2.如图所示,篮球队员小明在进行上抛球训练,不计空气阻力,竖直向上抛出去的篮球(  )
A.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篮球受重力和向上的抛力
B.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篮球只受向上的抛力
C.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篮球只受重力
D.运动到最高点时,篮球不受任何力专题07 力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的物块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块受到水平桌面的支持力本质上也是弹力,下列关于该支持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支持力的作用点在水平桌面上
B.支持力是由于水平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C.支持力是由于物块A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D.该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水平桌面发生形变
【答案】B
【解析】
A.物块受到水平桌面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物块,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所以该支持力的作用点在物块A上,故A错误;
BC.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该支持力是由于水平桌面受到物块A的压力而产生了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支持力;而物块A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是物块A对桌面的压力。故B正确,C错误;
D.该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A下表面发生形变,而使水平桌面发生形变的是物块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把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小丽用手给弹簧另一端施加水平向右的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拉伸越长,小丽感觉越吃力;松手后,弹簧恢复原来形状这说明(  )
A.力不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改变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弹簧发生了塑性形变
D.手对弹簧施力时,手受到向右的弹力
【答案】B
【解析】
A.小丽用手给弹簧另一端施加水平向右的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拉伸越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拉伸越长,小丽感觉越吃力,说明手对弹簧施加力的同时,弹簧对手施加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符合题意;
C.弹簧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称为弹性形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对弹簧施力时,手受到向左的弹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图是运动员跳水的情景,下列关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使跳板发生形变 B.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一定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D.可以改变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答案】A
【解析】
A.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故A正确;
B.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故B错误;
C.运动员对跳板产生压力时,开始形变小压力小于重力,故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故C错误;
D.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改变的是跳板的运动状态不是改变运动员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4.2022年3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至2022年4月15日,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2年4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答案】B
【解析】
A.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 2021年5月15日是农历四月初四,而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即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B错误,故B符合题意 ;
C.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电磁波不仅能传递声音信息,还能传递图像信息,“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5.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舰载机歼﹣15在着舰时,机腹后方的尾钩会牢牢抓住阻拦索,使飞机在短短12s的时间内,由500km/h的航速至稳稳地停在航母的甲板上,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如图所示是飞机起飞时的情景,设置在飞机后方的是偏流板,请你猜想使用偏流板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 运动状态 见解析
【解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机腹后方的尾钩会牢牢抓住阻拦索,使飞机在短短12s的时间内,由500km/h的航速至稳稳地停在航母的甲板上,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设置在飞机后方的是偏流板,能改变飞机高温尾气的流动方向,避免伤及飞机后方的人员和其他飞机。
6.如图是某科技小组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将船浮在室内游泳池的水面上,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稀硫酸或稀盐酸。打开漏斗的活塞,流下的液体与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静止在水面上的喷气船,在气流喷出后能前进,这一现象说明力能______;
(2)若小船匀速前进,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是______。其中使小船前进的力是______。   
【答案】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见解析 喷出的气体对小船的反作用力
【解析】
(1)[1]气体喷出后,小船受到了喷出气体对小船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2][3]小船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喷出的气体对小船的反作用力和水对小船的阻力;在水平方向上物体既然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肯定都存在一个相互作用力,即小船对喷出的气体的力与喷出的气体对小船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使小船前进的力是喷出的气体对小船的反作用力。
7.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和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所受合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实验,他们先让小车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设法用弹簧秤在水平方向上分别向左、右对小车施加拉力。拉力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分别如图的A、B、C、D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1)由A、B两图可知:______。
(2)由C、D两图可知:______。
【答案】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
【解析】
(1)[1]由图A、B可知,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不变,由此可知: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2)[2]由图C、D可知,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由此可知: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如图所示为某班教室中悬挂的电扇。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电扇未开启时,天花板对吊扇的拉力______电扇的重力,电扇开启正常工作时,天花板对吊扇的拉力______电扇的重力(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等于 小于
【解析】
[1]电风扇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固定杆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拉力F甲=G。
[2]电风扇转动时,风扇叶对空气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风扇叶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此时风扇叶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天花板对吊扇向上的拉力为F乙、空气对扇叶施加的向上的力F′,风扇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静止,所以
G=F乙+F′
那么F乙三、作图题
9.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均为A点)。
(1)弹簧所受竖直向下的拉力是25N,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弹簧受的拉力;
(2)用150N的力向上提起一桶水;
(3)用6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左推木箱;
(4)用与地面成30°角的100N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
【答案】(1)(2)(3)(4)
【解析】
(1)弹簧所受竖直向下的拉力是25N,力的作用点为A点,以A为起点,沿竖直方向向下画一条有向线段,在末尾标上力的方向,图上标记力的名称和大小,如图
(2)用150N的力向上提起一桶水,力的作用点为A点,以A为起点,沿竖直方向向上画一条有向线段,在末尾标上力的方向,图上标记力的名称和大小,如图
(3)用6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左推木箱,力的作用点为A点,以A为起点,沿水平方向向左画一条有向线段,在末尾标上力的方向,图上标记力的名称和大小,如图
(4)用与地面成30°角的100N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力的作用点为A点,以A为起点,沿斜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在末尾标上力的方向,图上标记力的名称和大小,如图
10.攀岩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如图甲是一名攀岩运动员拉着绳子停在峭壁上的情景。图乙是这一时刻的简化图,请你以重心O为作用点,在图乙中画出。
(1)运动员所受的重力;
(2)峭壁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3)绳子对运动员的拉力。
【答案】
【解析】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把多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1)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作用在运动员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2)峭壁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作用在运动员的重心,方向垂直支持面向上;(3)绳子对运动员的拉力,作用在运动员的重心,方向沿着绳子向上;如图
四、实验题
11.嫦娥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国人必将登上神秘美丽的月球。假如你从地球带了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盒刻有“100g”的钩码登上月球表面,做了“探究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
次数 1 2 3 4 5
质量m/kg 0.2 0.3 0.4 0.5 0.6
重力G/N 0.4 0.6 0.8 1.0 1.2
(1)选取已知质量的钩码为测量物体,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_____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N;
(2)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钩码重力G和质量m的关系图像______;
(3)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
【答案】 静止 0.2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解析】
(1)[1]选取已知的钩码为测量物体,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物体受到的钩码与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根据力的相互性,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与弹簧对钩码的拉力大小相等,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2]由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1大格为1N,故分度值为0.2N。
(2)[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找出对应的点连线,如下图所示:
(3)[4]因重力G和质量m的关系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12.小华同学要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他先把一根弹簧平放在桌面上,测得弹簧的长度为, 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下表是他所记录的数据:
钩码个数 1 2 3 4 5
弹力 1.0 2.0 3.0 4.0 5.0
弹簧长度 6.0 8.0 10.0 12.0 14.0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图像__________,由图像可知,竖直悬挂的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它和 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数据推导弹力 和弹簧的长度 (单位:cm)的数学关系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4 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
【解析】
(1)[1]根据表格,对应找到拉力与伸长量
对应的点,分别为(6.0,1.0)、(8.0,2.0)、(10.0,3.0)、(12.0,4.0)、(14.0,5.0)连接这些点并延长到轴,便得到图像。如图所示:
[2]竖直悬挂的弹簧不挂钩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0,由图像可知,拉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
[3]测得长度为平放在桌面上测得的弹簧长度,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因此它和 的长度 不相等。
(2)[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弹簧受到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从1N变为5N时,弹簧长度从6cm被拉成14cm,根据胡克定律(为弹簧受到的拉力,为弹簧的弹性系数,为弹簧的形变量)
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为

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时,弹簧的长度为14cm,则有

求得弹簧的初始长度为
所以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为专题07 力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的物块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块受到水平桌面的支持力本质上也是弹力,下列关于该支持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支持力的作用点在水平桌面上
B.支持力是由于水平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C.支持力是由于物块A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D.该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水平桌面发生形变
2.如图所示,把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小丽用手给弹簧另一端施加水平向右的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拉伸越长,小丽感觉越吃力;松手后,弹簧恢复原来形状这说明(  )
A.力不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改变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弹簧发生了塑性形变
D.手对弹簧施力时,手受到向右的弹力
3.图是运动员跳水的情景,下列关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使跳板发生形变 B.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一定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D.可以改变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4.2022年3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至2022年4月15日,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2年4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二、填空题
5.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舰载机歼﹣15在着舰时,机腹后方的尾钩会牢牢抓住阻拦索,使飞机在短短12s的时间内,由500km/h的航速至稳稳地停在航母的甲板上,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如图所示是飞机起飞时的情景,设置在飞机后方的是偏流板,请你猜想使用偏流板的目的是______
6.如图是某科技小组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将船浮在室内游泳池的水面上,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稀硫酸或稀盐酸。打开漏斗的活塞,流下的液体与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静止在水面上的喷气船,在气流喷出后能前进,这一现象说明力能______;
(2)若小船匀速前进,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是______。其中使小船前进的力是______。   
7.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和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所受合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实验,他们先让小车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设法用弹簧秤在水平方向上分别向左、右对小车施加拉力。拉力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分别如图的A、B、C、D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1)由A、B两图可知:______。
(2)由C、D两图可知:______。
8.如图所示为某班教室中悬挂的电扇。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电扇未开启时,天花板对吊扇的拉力______电扇的重力,电扇开启正常工作时,天花板对吊扇的拉力______电扇的重力(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作图题
9.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均为A点)。
(1)弹簧所受竖直向下的拉力是25N,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弹簧受的拉力;
(2)用150N的力向上提起一桶水;
(3)用6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左推木箱;
(4)用与地面成30°角的100N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
10.攀岩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如图甲是一名攀岩运动员拉着绳子停在峭壁上的情景。图乙是这一时刻的简化图,请你以重心O为作用点,在图乙中画出。
(1)运动员所受的重力;
(2)峭壁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3)绳子对运动员的拉力。
四、实验题
11.嫦娥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国人必将登上神秘美丽的月球。假如你从地球带了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盒刻有“100g”的钩码登上月球表面,做了“探究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
次数 1 2 3 4 5
质量m/kg 0.2 0.3 0.4 0.5 0.6
重力G/N 0.4 0.6 0.8 1.0 1.2
(1)选取已知质量的钩码为测量物体,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_____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N;
(2)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钩码重力G和质量m的关系图像______;
(3)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
12.小华同学要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他先把一根弹簧平放在桌面上,测得弹簧的长度为, 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下表是他所记录的数据:
钩码个数 1 2 3 4 5
弹力 1.0 2.0 3.0 4.0 5.0
弹簧长度 6.0 8.0 10.0 12.0 14.0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图像__________,由图像可知,竖直悬挂的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它和 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数据推导弹力 和弹簧的长度 (单位:cm)的数学关系式为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