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三)(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B细胞、记忆细胞和吞噬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因子可由辅助T细胞合成、分泌,可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特异性结合2.下列关于抗原提呈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抗原提呈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包括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和吞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的起源一定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抗原提呈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提呈给其他免疫细胞3.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点处入侵神经细胞,过程如图所示。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狂犬疫苗是将狂犬病毒接种在地鼠肾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纯化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接种狂犬病疫苗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监控和清除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其运动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4.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到机体后,吞噬细胞与辅助T细胞结合引起辅助T细胞释放白介素-1。白介素-1能刺激辅助T细胞释放白介素-2。白介素-2能刺激辅助T细胞释放更多的白介素-2,也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吞噬细胞与辅助T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提呈给辅助T细胞白介素-2刺激更多白介素-2释放的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不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感染病毒的细胞5.角膜移植是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6.下图为机体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Ⅰ为辅助T细胞,可分泌免疫活性物质B细胞大部分分化为细胞Ⅱ,小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某物质”为抗体,由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当相同抗原刺激Ⅱ时,④过程比③过程更强烈7.如图所示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两种淋巴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为受刺激的辅助T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乙为浆细胞,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物质M为抗原,由甲摄取、处理后传递给乙物质M为细胞因子,能促进乙细胞的增殖、分化8.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在细胞结构、活性物质和功能活动模式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某些物质既可作为神经递质,又可作为激素,还可参与免疫反应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都需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引起相应反应某些类型的细胞是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所共有的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都仅作用于临近细胞9.2020年9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版流感疫苗接种指南:三价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及以上人群接种;三价减毒活疫苗,用于3~17岁人群;四价灭活疫苗,可用于3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市民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去相应疾控中心预约接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中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一般不会致病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摄取、加工处理疫苗,并提呈抗原浆细胞可通过特异性识别疫苗后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某些疫苗通过分批多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10.禽流感可以采用血清疗法,该法是将康复病人的血液制备成血清进行治疗。科研人员用患禽流感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清,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血清疗法在免疫学上属于主动免疫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实验的自变量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属于本实验的因变量甲的血清用于治疗禽流感患者的效果优于乙的11.“国际肿瘤生物治疗及基因治疗年会”报告中指出,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知道的唯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其中细胞免疫疗法是向癌症患者输入具有抗癌作用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癌细胞或激发机体抗癌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吞噬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提呈到细胞表面吞噬细胞会将抗原提呈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引起辅助T细胞分裂、分化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由于输入的是患者的细胞,所以细胞免疫疗法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12.艾滋病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生成T细胞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题4分,共计16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13.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表示细胞免疫图中甲、乙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质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周期变短14.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15.免疫预防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某种传染病减毒疫苗的接种须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多次注射疫苗能促进浆细胞分化产生记忆细胞该种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该种病原体16.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蛋白的基因捐献者若感染HIV可通过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清除病毒三、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8分)17.(12分)科学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下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4分)图中的免疫过程中,甲细胞表示________________细胞,物质A表示________,物质C表示________。(2)(3分)抗原提呈细胞将________传递给T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________(填“疫苗”或“抗体”)。(3)(5分)上述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18.(12分)IgM和IgG是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的两种抗体,血清中的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感染的指标。如图表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一般特征。(1)(2分)二次及三次免疫中,受抗原刺激后,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M和IgG。两种抗体IgM和IgG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________有关。(2)(8分)人体感染新冠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对新冠病毒患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下。密切接触者 甲 乙 丙 丁IgM - + - +IgG - + + -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其中,首先被感染的最可能是____;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来进一步诊断。(3)(2分)新冠病毒被抗体识别结合后,最终被________清除。19.(10分)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该病因感染HIV而引起。为预防艾滋病,科学家给老鼠注射HIV制剂(减毒HIV+生理盐水)试验成功,但在人体试验失败,如图是HIV制剂引发老鼠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细胞)(1)(2分)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细胞,使人体几乎丧失免疫功能,在宿主细胞内,其遗传物质通过________生成DNA分子,整合进宿主细胞DNA中。(2)(2分)图中物质A是________,⑤是________。(3)(1分)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再次接触HIV时,图中________(填序号)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4)(5分)为检测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对HIV是否具体免疫能力,进行以下实验:①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均分为两组。②第一组每只注射3mL HIV制剂,第二组每只注射________。③两周后,给两组老鼠注射________,随之检测两组老鼠体内相应抗体的水平,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分)近年来,围绕着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1)(1分)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缺(丧)失。(2)(6分)CTLA-4是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当T细胞质膜表面的________识别到抗原信号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提呈细胞的B7分子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被激活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________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________病,以维持免疫稳态。(3)(2分)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中,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CTLA-4,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并使辅助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辅助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见图:由图结果推测,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分)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研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免疫器官的关系:现将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甲组________被破坏;乙组________被破坏;丙组________被破坏。单元检测卷(三)1.A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B细胞、记忆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而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错误;细胞因子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不会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特异性结合,D错误。]2.C [免疫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和吞噬细胞,A、B正确;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是抗原提呈细胞,但不一定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提呈给其他免疫细胞,D正确。]3.D [免疫监控和清除是包括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接种狂犬病疫苗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作用),A错误;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狂犬疫苗不能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且抗体不能直接消灭病毒,抗体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其他免疫细胞消灭,C错误;神经冲动是从轴突末端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从图中可以看出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D正确。]4.C [病毒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暴露,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提呈给辅助T细胞,A正确;辅助T细胞释放白介素-2,该物质能刺激辅助T细胞释放更多的白介素-2,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病毒营寄生生活,当病毒入侵靶细胞后,机体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重新暴露出病毒,病毒和抗体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并最终被清除,D正确。]5.B [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的“异物”,与受体之间存在免疫反应,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浆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用药物抑制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C错误;“免疫赦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D错误。]6.B [Ⅰ为辅助T细胞,可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A正确;B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B错误;“某物质”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故为抗体,其本质为分泌蛋白,释放方式为胞吐,C正确;④过程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当相同抗原刺激Ⅱ时,④过程比③过程反应更强烈、迅速,D正确。]7.D [体液免疫中涉及的淋巴细胞有辅助T细胞、B细胞,辅助T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因此甲为受抗原刺激的辅助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乙为B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物质M是细胞因子,其作用于乙细胞(B细胞),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D正确。]8.D [某些物质既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又可以作为激素,还可参与免疫反应,如肾上腺素,A正确;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都属于信号分子,作用方式都是与特异性受体直接接触引起相应反应,B正确;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可以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也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参与神经调节,C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并不是仅作用于临近的细胞,D错误。]9.C [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具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一般不会导致机体患病,A正确;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疫苗后,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摄取、加工处理疫苗,并提呈抗原,B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由于二次免疫反应的反应速度快,强度更大,所以疫苗通过分批多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D正确。]10.C [用康复病人的血液制备成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则血清疗法为注射相应抗体进行治疗,在免疫学上属于人工被动免疫,A错误;对照实验应用正常人的血清进行实验,目的是排除血清中其他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不是控制自变量,B错误;由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血清稀释度,因变量是抗原—抗体反应强度,C正确;由图示可知,乙的血清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明显高于甲的,因此乙的血清用于治疗禽流感患者的效果优于甲的,D错误。]11.B [吞噬细胞属于抗原提呈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提呈到细胞表面,A正确;吞噬细胞会将抗原提呈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由于是细胞免疫疗法,所以会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B错误;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C正确;细胞免疫疗法是利用患者自身的抗癌细胞进行治疗,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和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12.B [HIV无细胞结构,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A错误;消灭HIV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B正确;曲线CD段,体内HIV浓度逐渐增大,而T细胞浓度逐渐减小,由于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都会降低,C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其需要转移到胸腺发育成熟,D错误。]13.ACD [图中物质戊可与抗原结合,应该为抗体,故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代表的免疫结果为丙细胞裂解、死亡,故虚线表示细胞免疫,A正确;图中甲细胞为辅助T细胞,辅助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乙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记忆细胞受到相应抗原刺激会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14.BCD [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治疗该病的过程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进而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15.ABD [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A正确;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体内抗体水平降低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可多次注射疫苗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B正确;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C错误;该疫苗是病原体的减毒疫苗,故该种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该种病原体,D正确。]16.CD [T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正确;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据此推测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B正确;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中CCR5基因不表达,细胞表面缺少CCR蛋白,C错误;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T细胞表面缺少CCR蛋白,HIV不能侵染T细胞,感染HIV后抗体和HIV结合,最终由吞噬细胞清除,D错误。]17.(1)激活的细胞毒性T 细胞因子 抗体(2)抗原 疫苗(3)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解析 (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表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物质A为激活的辅助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物质C为浆细胞释放的抗体。(2)吞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后展示于细胞质膜表面供辅助T细胞识别,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因此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其属于疫苗,注入机体能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或者抗体一般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的优点。18.(1)B(淋巴)细胞和记忆(B) 抗体的空间结构(2)三人均已产生相应抗体 丙 抗体要在感染后3~5天才能检测出 核酸检测(3)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解析 (1)能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的有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初次免疫过程中,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而再次免疫过程中,主要是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同时B细胞也可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抗体和抗原能发生特异性结合,两种抗体IgM和IgG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抗体的空间结构有关。(2)由表中抗体检测可知:乙、丙和丁三人都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因此判断这三人已被感染。据图可知,免疫过程中IgM抗体出现较早,而IgG抗体出现较晚,丙体内已无IgM抗体,但仍有IgG抗体,说明丙感染时间较早,此时IgM抗体已经没有了。图中显示甲未产生抗体,有可能感染时间过短,还未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要在感染后3~5天才能检测出,因此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可通过核酸检测判断甲是否携带新冠病毒,从而判断其是否被感染。(3)新冠病毒被抗体识别结合形成沉淀,最终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清除。19.(1)T 逆转录(2)细胞因子 浆细胞(3)④(4)①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若干只 ②3 mL生理盐水 ③适量且等量HIV制剂 第一组大鼠抗体量明显大于第二组大鼠解析 (1)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目标是T细胞。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在宿主细胞内,其遗传物质通过逆转录生成DNA分子,整合进宿主细胞DNA中。(2)分析题图,物质B表示抗体,⑤是浆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③是B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②是辅助T细胞。(3)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再次接触HIV时,④(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4)为检测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对HIV是否具有免疫能力,实验需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等。故步骤如下:①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老鼠若干只,均分为两组。②第一组每只注射3 mL HIV制剂,第二组每只注射3 mL生理盐水作对照。③两周后,给两只老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HIV制剂。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且速度快,因此随之检测两组老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预期结果是:第一组老鼠体内的抗体量明显大于第二组。20.(1)监视 (2)受体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CTLA-4与B7 自身免疫 (3)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辅助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 (4)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胸腺 骨髓 骨髓和胸腺解析 (1)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缺(丧)失。(2)当细胞毒性T细胞质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提呈细胞的B7分子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被激活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CTLA-4与B7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以维持免疫稳态。(3)由图示分析可知,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辅助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4)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共45张PPT)单元检测卷(三)(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A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B细胞、记忆细胞和吞噬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细胞因子可由辅助T细胞合成、分泌,可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解析: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B细胞、记忆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而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错误;细胞因子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不会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特异性结合,D错误。2.下列关于抗原提呈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提呈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B.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包括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和吞噬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的起源一定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抗原提呈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提呈给其他免疫细胞C解析:免疫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和吞噬细胞,A、B正确;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是抗原提呈细胞,但不一定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提呈给其他免疫细胞,D正确。3.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点处入侵神经细胞,过程如图所示。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狂犬疫苗是将狂犬病毒接种在地鼠肾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纯化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DA.接种狂犬病疫苗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监控和清除B.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D.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其运动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解析:免疫监控和清除是包括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接种狂犬病疫苗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作用),A错误;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狂犬疫苗不能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且抗体不能直接消灭病毒,抗体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其他免疫细胞消灭,C错误;神经冲动是从轴突末端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从图中可以看出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D正确。A.接种狂犬病疫苗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监控和清除B.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D.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其运动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4.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到机体后,吞噬细胞与辅助T细胞结合引起辅助T细胞释放白介素-1。白介素-1能刺激辅助T细胞释放白介素-2。白介素-2能刺激辅助T细胞释放更多的白介素-2,也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与辅助T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提呈给辅助T细胞B.白介素-2刺激更多白介素-2释放的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C.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不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D.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感染病毒的细胞C解析:病毒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暴露,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提呈给辅助T细胞,A正确;辅助T细胞释放白介素-2,该物质能刺激辅助T细胞释放更多的白介素-2,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病毒营寄生生活,当病毒入侵靶细胞后,机体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重新暴露出病毒,病毒和抗体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并最终被清除,D正确。5.角膜移植是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C.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D.“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B解析: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的“异物”,与受体之间存在免疫反应,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浆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用药物抑制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C错误;“免疫赦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D错误。6.下图为机体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A.Ⅰ为辅助T细胞,可分泌免疫活性物质B.B细胞大部分分化为细胞Ⅱ,小部分分化为浆细胞C.“某物质”为抗体,由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释放D.当相同抗原刺激Ⅱ时,④过程比③过程更强烈解析:Ⅰ为辅助T细胞,可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A正确;B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B错误;“某物质”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故为抗体,其本质为分泌蛋白,释放方式为胞吐,C正确;④过程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当相同抗原刺激Ⅱ时,④过程比③过程反应更强烈、迅速,D正确。7.如图所示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两种淋巴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A.甲为受刺激的辅助T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乙为浆细胞,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物质M为抗原,由甲摄取、处理后传递给乙D.物质M为细胞因子,能促进乙细胞的增殖、分化解析:体液免疫中涉及的淋巴细胞有辅助T细胞、B细胞,辅助T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因此甲为受抗原刺激的辅助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乙为B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物质M是细胞因子,其作用于乙细胞(B细胞),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D正确。8.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在细胞结构、活性物质和功能活动模式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些物质既可作为神经递质,又可作为激素,还可参与免疫反应B.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都需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引起相应反应C.某些类型的细胞是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所共有的D.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都仅作用于临近细胞D解析:某些物质既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又可以作为激素,还可参与免疫反应,如肾上腺素,A正确;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都属于信号分子,作用方式都是与特异性受体直接接触引起相应反应,B正确;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可以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也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参与神经调节,C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并不是仅作用于临近的细胞,D错误。9.2020年9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版流感疫苗接种指南:三价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及以上人群接种;三价减毒活疫苗,用于3~17岁人群;四价灭活疫苗,可用于3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市民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去相应疾控中心预约接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中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一般不会致病B.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摄取、加工处理疫苗,并提呈抗原C.浆细胞可通过特异性识别疫苗后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D.某些疫苗通过分批多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C解析: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具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一般不会导致机体患病,A正确;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疫苗后,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摄取、加工处理疫苗,并提呈抗原,B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由于二次免疫反应的反应速度快,强度更大,所以疫苗通过分批多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D正确。10.禽流感可以采用血清疗法,该法是将康复病人的血液制备成血清进行治疗。科研人员用患禽流感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清,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A.血清疗法在免疫学上属于主动免疫B.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实验的自变量C.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属于本实验的因变量D.甲的血清用于治疗禽流感患者的效果优于乙的解析:用康复病人的血液制备成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则血清疗法为注射相应抗体进行治疗,在免疫学上属于人工被动免疫,A错误;对照实验应用正常人的血清进行实验,目的是排除血清中其他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不是控制自变量,B错误;由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血清稀释度,因变量是抗原—抗体反应强度,C正确;由图示可知,乙的血清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明显高于甲的,因此乙的血清用于治疗禽流感患者的效果优于甲的,D错误。A.血清疗法在免疫学上属于主动免疫B.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实验的自变量C.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属于本实验的因变量D.甲的血清用于治疗禽流感患者的效果优于乙的11.“国际肿瘤生物治疗及基因治疗年会”报告中指出,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知道的唯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其中细胞免疫疗法是向癌症患者输入具有抗癌作用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癌细胞或激发机体抗癌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吞噬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提呈到细胞表面B.吞噬细胞会将抗原提呈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引起辅助T细胞分裂、分化C.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D.由于输入的是患者的细胞,所以细胞免疫疗法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解析:吞噬细胞属于抗原提呈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提呈到细胞表面,A正确;吞噬细胞会将抗原提呈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由于是细胞免疫疗法,所以会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B错误;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C正确;细胞免疫疗法是利用患者自身的抗癌细胞进行治疗,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和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A.吞噬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提呈到细胞表面B.吞噬细胞会将抗原提呈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引起辅助T细胞分裂、分化C.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D.由于输入的是患者的细胞,所以细胞免疫疗法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12.艾滋病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生成T细胞的结果解析:HIV无细胞结构,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A错误;消灭HIV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B正确;曲线CD段,体内HIV浓度逐渐增大,而T细胞浓度逐渐减小,由于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都会降低,C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其需要转移到胸腺发育成熟,D错误。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生成T细胞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题4分,共计16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13.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D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表示细胞免疫B.图中甲、乙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质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周期变短解析:图中物质戊可与抗原结合,应该为抗体,故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代表的免疫结果为丙细胞裂解、死亡,故虚线表示细胞免疫,A正确;图中甲细胞为辅助T细胞,辅助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乙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记忆细胞受到相应抗原刺激会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表示细胞免疫B.图中甲、乙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质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周期变短14.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C.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BCD解析: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治疗该病的过程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进而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15.免疫预防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某种传染病减毒疫苗的接种须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B.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C.多次注射疫苗能促进浆细胞分化产生记忆细胞D.该种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该种病原体ABD解析: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A正确;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体内抗体水平降低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可多次注射疫苗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B正确;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C错误;该疫苗是病原体的减毒疫苗,故该种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该种病原体,D正确。16.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B.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C.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蛋白的基因D.捐献者若感染HIV可通过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清除病毒CD解析:T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正确;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据此推测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B正确;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中CCR5基因不表达,细胞表面缺少CCR蛋白,C错误;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T细胞表面缺少CCR蛋白,HIV不能侵染T细胞,感染HIV后抗体和HIV结合,最终由吞噬细胞清除,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8分)17.(12分)科学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下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免疫过程中,甲细胞表示________________细胞,物质A表示________,物质C表示________。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因子抗体(2)抗原提呈细胞将________传递给T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________(填“疫苗”或“抗体”)。(3)上述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抗原疫苗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解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表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物质A为激活的辅助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物质C为浆细胞释放的抗体。(2)吞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后展示于细胞质膜表面供辅助T细胞识别,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因此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其属于疫苗,注入机体能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或者抗体一般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的优点。18.(12分)IgM和IgG是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的两种抗体,血清中的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感染的指标。如图表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一般特征。B(淋巴)细胞和记忆(B)(1)二次及三次免疫中,受抗原刺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M和IgG。两种抗体IgM和IgG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抗体的空间结构(2)人体感染新冠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对新冠病毒患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下。密切接触者 甲 乙 丙 丁IgM - + - +IgG - + + -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三人均已产生相应抗体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首先被感染的最可能是____;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来进一步诊断。(3)新冠病毒被抗体识别结合后,最终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除。丙抗体要在感染后3~5天才能检测出核酸检测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解析:(1)能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的有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初次免疫过程中,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而再次免疫过程中,主要是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同时B细胞也可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抗体和抗原能发生特异性结合,两种抗体IgM和IgG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抗体的空间结构有关。(2)由表中抗体检测可知:乙、丙和丁三人都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因此判断这三人已被感染。据图可知,免疫过程中IgM抗体出现较早,而IgG抗体出现较晚,丙体内已无IgM抗体,但仍有IgG抗体,说明丙感染时间较早,此时IgM抗体已经没有了。图中显示甲未产生抗体,有可能感染时间过短,还未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要在感染后3~5天才能检测出,因此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可通过核酸检测判断甲是否携带新冠病毒,从而判断其是否被感染。(3)新冠病毒被抗体识别结合形成沉淀,最终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清除。19.(10分)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该病因感染HIV而引起。为预防艾滋病,科学家给老鼠注射HIV制剂(减毒HIV+生理盐水)试验成功,但在人体试验失败,如图是HIV制剂引发老鼠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细胞)T(1)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细胞,使人体几乎丧失免疫功能,在宿主细胞内,其遗传物质通过________生成DNA分子,整合进宿主细胞DNA中。(2)图中物质A是________,⑤是________。逆转录细胞因子浆细胞(3)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再次接触HIV时,图中________(填序号)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4)为检测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对HIV是否具体免疫能力,进行以下实验:①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分为两组。②第一组每只注射3mL HIV制剂,第二组每只注射______________。③两周后,给两组老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随之检测两组老鼠体内相应抗体的水平,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若干只3 mL生理盐水适量且等量HIV制剂第一组大鼠抗体量明显大于第二组大鼠解析:(1)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目标是T细胞。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在宿主细胞内,其遗传物质通过逆转录生成DNA分子,整合进宿主细胞DNA中。(2)分析题图,物质B表示抗体,⑤是浆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③是B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②是辅助T细胞。(3)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再次接触HIV时,④(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4)为检测已注射HIV制剂的老鼠对HIV是否具有免疫能力,实验需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等。故步骤如下:①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老鼠若干只,均分为两组。②第一组每只注射3 mL HIV制剂,第二组每只注射3 mL生理盐水作对照。③两周后,给两只老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HIV制剂。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且速度快,因此随之检测两组老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预期结果是:第一组老鼠体内的抗体量明显大于第二组。20.(14分)近年来,围绕着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1)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缺(丧)失。(2)CTLA-4是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当T细胞质膜表面的________识别到抗原信号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提呈细胞的B7分子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激活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______________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________病,以维持免疫稳态。监视受体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TLA-4与B7自身免疫(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中,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CTLA-4,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并使辅助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辅助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见图:由图结果推测,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辅助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4)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研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免疫器官的关系:现将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甲组________被破坏;乙组________被破坏;丙组____________被破坏。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胸腺骨髓骨髓和胸腺解析:(1)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缺(丧)失。(2)当细胞毒性T细胞质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提呈细胞的B7分子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被激活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CTLA-4与B7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以维持免疫稳态。(3)由图示分析可知,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辅助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4)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检测卷(三).doc 单元检测卷(三).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