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课件 练习,共2份)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卷(课件 练习,共2份)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四)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成
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均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
2.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然后运送至相应器官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均可促进果实的发育
植物失水时气孔的关闭受脱落酸的调控
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可能不同
3.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④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另一侧用单侧光照射。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示②③中的生长素均发生了横向运输
图中①胚芽鞘直立生长,②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③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若固定④中的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若将④中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4.“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是元代农书《农桑辑要》中记载的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技术。该项操作通过去除植株顶端优势,塑造株型,改善种植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分配营养,多结铃、结大铃。去除顶端优势、调节营养物质分配都与生长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
棉花植株顶芽细胞中,存在“色氨酸→……→生长素”的代谢途径
打去“冲天心”,利于“旁条”合成生长素,促进“旁条”生长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5.现有三种未知浓度的生根粉(2,4-D)溶液,农技人员利用这三种生根粉溶液处理玫瑰插条,两周后统计插条的平均生根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玫瑰插条的年份、发育状况均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浓度Y不一定是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
若将浓度X稀释一倍重复上述实验,其平均生根数一定小于8
实验结果表明,2,4-D对玫瑰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6.种子萌发和休眠的“植物激素三因子”调控机理假说,其模型如图所示,其中GA、CK和ABA分别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据图可知,GA存在生理活性浓度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通过第3、4组对照可知,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促进作用
CK在种子萌发时和ABA起到协同作用
图示结果不能说明CK和ABA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效应
7.油菜素甾醇类(BR)在第16届国际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FGSA)会议上,被列入植物激素的范畴,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等非常广泛的生理作用,研究发现:中低浓度的BR能促进植物气孔开放;高浓度的BR能促进脱落酸(ABA)的合成,诱导植物气孔关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R对植物调节也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可用切除法来探究植物体BR的合成部位
对农作物施用外源BR溶液要注意浓度范围
BR和生长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
8.生长素及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
给果树适时喷施适量且适宜浓度的NAA有利于保果,提高果实产量
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
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
9.黄瓜为雌雄同株植物,性别受基因表达、环境和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长日照、高温条件能促进黄瓜雄花产生,而短日照、低温条件能促进雌花形成。生长素和乙烯可促进黄瓜雌花的分化,赤霉素可促进黄瓜雄花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黄瓜植株上花的性别与性染色体无关,与雌花和雄花中mRNA的差异有关
长日照和短日照影响黄瓜花的性别可能与相关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为提高产量,可施加乙烯利提高黄瓜雌花的比例,使其多开雌花
赤霉素只能由植物细胞合成分泌
1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浸泡法探究NAA促进杨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果要比IAA稳定
幼嫩杨树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衰老枝条
需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药液中来观察其生根状况
同一浓度下设置重复组,减少误差
11.荔枝的冬梢是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的因素之一。“出冬梢、春无花,夏无果”,幼龄树早花或花量大是造成花而不实的弊病根源。研究表明,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施用对荔枝具有一定的控梢促果的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浓度/(mg·L-1) 对照 500 1 000 2 000 3 000
花穗长度/cm 22.02 19.4 16.59 15.85 15.78
每穗平均花量/朵 1 238 1 079 1 023 630 317
雌花比率% 10.06 11.74 11.79 30.14 46.42
抽穗率% 93.73 91.46 86.87 54.97 53.71
乙烯利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
若遇到连续阴雨影响向日葵授粉,可通过喷施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防止减产
实验浓度范围内,乙烯利能抑制花穗伸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荔枝经处理后,雌花比率随抽穗率的提高而提高
12.木棉花是广东省省花、广州市市花,每年元宵节刚过,木棉树就开始开花,花冠红艳、树干壮硕,犹如壮士风骨,广州满街都种有木棉花作为行道树,象征着广东人的精神风貌。常常截顶或修枝整形,促使树冠丰满美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参与木棉开花的调控
木棉能够感受光信号传递信息
树干截顶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发育
春夏季细胞分裂快慢不同引起树干中年轮形成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题4分,共计16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
13.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
上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因为其无法合成生长素
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成活率
14.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下图乙,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甲图在重力作用下c点生长素极性运输到d点,使d点浓度变大抑制生长
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400(mg·L-1)
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图甲中a、b、c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
15.植物激素在果实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一年结实两次,第一季为春果,第二季为秋果。科研人员研究了圣佩德罗型无花果春、秋两个幼果期以及盛花期和盛花后期雌花中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互拮抗
由图可知,两种幼果中,春果的生长素含量较高,秋果中脱落酸含量较高
据图推测,两种激素的浓度配比更有利于秋果的生长,秋果的产量可能较高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通过施加生长素来提高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产量
16.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通常表现为黄叶,称为黄化苗。光照影响幼苗叶色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光敏色素是光合色素的一种,在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相对比较丰富
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光照环境下,胞吞进入细胞核的光敏色素,抑制HY5降解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
黑暗条件下,可能抑制细胞分裂素的降解,导致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形成黄化幼苗
三、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8分)
17.(12分)水稻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里。此现象与生长素有关,科学家针对此现象开展下列研究。
(1)(5分)生长素的元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在水稻幼苗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2)(2分)生长素的含量调节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横放的水稻幼苗中,茎背地生长和根向地弯曲生长,________(填“根”或“茎”)的生长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3)(5分)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如图),检测根尖4 mm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ng·g-1·FW) 背光侧(ng·g-1·FW)
光强(100μmol·m-2·s-1) 63 184 498
黑暗 0 341 344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水稻根发生负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18.(12分)如下图1为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图2为横置根部生长素分布和生长素作用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IAA和GA都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
(2)(3分)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________,该实验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时,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________,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3分)图1中信息显示,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4)(2分)图2显示根部B侧生长素作用为________,对应浓度为________(用图2中字母表示)。
(5)(3分)若图2曲线为胚芽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分)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些问题:
(1)(1分)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________作用。
(2)(1分)根据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
(3)(2分)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
(4)(7分)研究发现生长素(IAA)或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①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适宜的喷施浓度,进行实验时,每个实验组至少设置3个平行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结果。根据图丙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分)科学家开展了外施NAA、IBA、2,4-D三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对拟南芥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1)(3分)与生长素相比,NAA、IBA、2,4-D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个)等优点。
(2)(4分)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至少需配制________组培养基,外施三种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后,对主根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
(3)(4分)为进一步探究某浓度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区域,研究人员对主根分生区和伸长区长度分别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如下图。
分析图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研究发现,NAA能够与一种位于根细胞膜上的蛋白ABPI结合促进细胞伸长,而2,4-D能够与另一种蛋白Rx结合促进细胞分裂。由此可见,不同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通过与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后,开启不同的信号通路,进而对细胞分裂或伸长产生影响。
单元检测卷(四)
1.B [植物的生长是由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引起的,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是植物向光生长,A错误;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成,B正确;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方,使尖端下方的细胞伸长,C错误;一般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D错误。]
2.B [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进行细胞分裂部位,如根尖,然后运送至相应器官,A正确;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植物失水时脱落酸能引起气孔关闭,从而削弱蒸腾作用,以帮助植物度过不良环境,C正确;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可能不同,如根对生长素反应比较敏感,茎对生长素反应比较迟钝,D正确。]
3.D [②中由于单侧光照,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③中去除了尖端,生长素在琼脂块中不能横向运输,A错误;①中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胚芽鞘直立生长,②中生长素可透过琼脂片,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③中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放琼脂块一侧(左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胚芽鞘背光(向右)弯曲生长,B错误;若固定④中的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只有在纸盒开口转到光源侧时,才会受到光的照射,相当于接受来自右侧的光照射,所以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若植株和纸盒一起旋转,植株仍是在纸盒开口转到光源侧时,才会受到光的照射,而植株和纸盒是相对静止的,故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D正确。]
4.C [生长素能调节营养物质分配,因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A正确;顶芽等幼嫩细胞,能利用色氨酸作原料经过一系列过程合成生长素,B正确;顶端优势的形成原因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并积累在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被抑制,打去“冲天心”,能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发育成“旁条”,C错误;生长素等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D正确。]
5.C [玫瑰插条的年份、发育状况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而需要控制各组的无关变量为相同且适宜,A正确;在三组2,4-D浓度中,浓度Y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效果最好,但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浓度Y,B正确;若浓度X大于最适浓度,稀释一倍后重复上述实验﹐其平均生根数有可能大于或等于8,C错误;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浓度X和Y的平均生根数较多,浓度Z的平均生根数较少,说明2,4-D对玫瑰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6.D [据5、6、7、8组可知,不存在GA时,种子均不萌发,说明GA存在生理活性浓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A错误;由图中第3组和第4组实验可知,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ABA的有无,结果3组休眠,而4组萌发,说明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B错误;第5、6组对比,无GA和CK时,不管ABA存在与否,种子都休眠;第5、7组比较,无GA和ABA时,不管CK存在与否,种子都休眠,因此图示结果无法说明细胞分裂素(CK)和脱落酸(ABA)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效应,C错误;由第1、2和7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CK并不单独对萌发起作用,由图中第1、3和6组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ABA并不单独对萌发起作用,因此图示结果不能说明CK和ABA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效应,D正确。]
7.B [激素的作用特点之一是微量和高效,BR作为植物激素对植物调节也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植物激素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不能用切除法来探究其合成部位,B错误;中低浓度的BR能促进植物气孔开放;高浓度的BR能促进脱落酸(ABA)的合成,诱导植物气孔关闭,所以农业生产中施用外源BR溶液要在正常浓度范围内,C正确;BR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等非常广泛的生理作用,说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和生长素、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调节有协同作用,D正确。]
8.C [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降低侧芽的生长素含量,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A正确;给果树适时喷施适量且适宜浓度的NAA有利于保果,提高果实产量,若浓度过高会造成落果,B正确;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C错误;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可以促进生根,因此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D正确。]
9.D [黄瓜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雌花和雄花之分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此雌花和雄花中mRNA存在差异,A正确;长日照和短日照影响黄瓜花的性别,可能与相关结构发生变化有关,B正确;乙烯可促进黄瓜雌花的分化,因此施加乙烯利可提高黄瓜雌花的比例,使其多开雌花,C正确;赤霉菌也可以产赤霉素,D错误。]
10.C [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比IAA稳定,A正确;幼嫩杨树枝条分化程度更低,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衰老枝条,B正确;浸泡法是将枝条放在NAA溶液中浸泡0.5~2 h后移出,然后将枝条扦插生根,C错误;同一浓度下设置重复组,减少误差,D正确。]
11.C [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植物激素,而是人工合成的,A错误;若遇到连续阴雨影响向日葵授粉,但向日葵的产量构成是种子,即只有授粉完成才能有种子产生,而喷施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依然无法促进种子的产生,因而不能起到防止减产的作用,B错误;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实验范围内,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后花穗长度均有所降低,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正确;由表格数据无法得出雌花比率与抽穗率之间的关系,D错误。]
12.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可见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参与木棉开花的调控,A正确;木棉能够感受光信号传递信息,B正确;树干截顶能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了侧芽部位生长素的含量,进而促进侧枝生长发育,C正确;春夏季与秋冬季温度不同,使细胞分裂快慢不同引起树干中年轮形成,D错误。]
13.ACD [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题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正确;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C错误;侧芽合成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根尖,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发育成枝条,D错误。]
14.ABC [甲图在重力作用下c点生长素横向运输到d点,A错误;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200~600(mg·L-1)之间,B错误;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能开更多花,结果数量增大,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C错误;图甲中a、b、c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d处抑制生长,D正确。]
15.ABD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果实发育,还可防止落花落果。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互拮抗,A正确;由题图分析可知,两种幼果中春果的生长素含量较高,秋果中脱落酸含量较高,B正确;据题图分析可知,两种激素的浓度配比更有利于春果的生长,春果的产量较高,C错误;秋果的生长素含量少,其产量较低,而春果的生长素含量多,其产量较高,故可以通过施加生长素来提高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产量,D正确。]
16.ACD [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一种,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细胞中比较丰富,但光敏色素不是光合色素的一种,A错误;由图可知,黑暗环境中光敏色素与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的结构不同,推测其接受光信号后,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并且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光敏色素结构改变之后,进入细胞核内,抑制了HY5降解,HY5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B正确;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抑制HY5降解,HY5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C错误;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叶绿素合成,黑暗条件下光敏色素可能是加速了细胞分裂素的降解,导致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形成黄化苗,D错误。]
17.(1)C、H、O、N 幼芽、幼叶
(2)根
(3)单侧光可能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抑制了背光侧根的生长
解析 (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其合成原料是色氨酸,故其组成元素包含C、H、O、N。在水稻幼苗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幼芽和幼叶。
(2)由于重力作用导致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近地侧生长速度小于远地侧的生长速度,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由于重力作用导致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但近地侧生长速度大于远地侧的生长速度,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此根的向地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由表格数据可知,黑暗条件下,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相近,而单侧光处理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推测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而向光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故出现了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18.(1)信息 (2)加等量蒸馏水 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的误差 (3)促进 IAA+GA 高 (4)抑制 D (5)大于E、小于B
解析 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实验可以分为四组,一组加入适量蒸馏水,一组只加GA,一组只加IAA,一组加GA和IAA,实验的因变量是玉米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1)IAA和GA都是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2)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加等量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实验时,为减少实验的误差,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3)分析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B组中IAA+GA促进作用最为显著。A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1天,B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8天,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与IAA+GA共同作用的那一组相差不大,推测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4)图2显示由于受重力影响,根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B侧生长素作用为抑制,对应浓度为D。(5)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E、小于B。
19.(1)抑制生长
(2)大于m小于2m
(3)大于i
(4)①重复实验,使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误差) ②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但IAA的促进效应较GA明显,且IAA与GA具有协同作用
解析 (1)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从图甲可知,对茎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表现为抑制生长。
(2)根据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其背光侧浓度应比m高,且表现为促进生长,故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2m。
(3)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由于重力影响,其近地侧浓度高于远地侧,且近地侧表现为抑制生长,远地侧表现为促进生长,故若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
(4)①若进一步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适宜的喷施浓度;进行实验时,每个实验组至少设置3个平行组的目的是进行重复实验,使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误差)。
②通过对图丙分析可知: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且同时加入IAA和GA比单独加IAA和GA的茎段平均伸长量大,说明两种激素同时存在时,有明显增效作用,可得出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
20.(1)能人工大量合成、价格便宜、效果稳定
(2)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 主根长度 13 均有抑制作用
(3)和对照组相比,三种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对主根的分生区长度无明显影响,而对伸长区的长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4)相应的受体
解析 (1)NAA、IBA、2,4-D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具有能人工大量合成、价格便宜、效果稳定等优点。
(2)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实验自变量为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为主根长度。对照组可以用一组培养基,其余每种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设置4个实验浓度梯度组别,故总共需要配制1+3×4=13组培养基。实验组的主根长度都比对照组短,推断该三种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对主根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3)由图可知,和对照组相比,三种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对分生区长度无明显影响,而对伸长区的长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故推测,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主要通过抑制伸长区的生长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
(4)研究发现,NAA能够与一种位于根细胞膜上的蛋白ABPI结合促进细胞伸长,而2,4-D能够与另一种蛋白Rx结合促进细胞分裂,说明不同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通过和细胞膜上的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开启不同的信号通路,进而调控相应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分裂或伸长。(共50张PPT)
单元检测卷(四)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B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均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
解析:植物的生长是由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引起的,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是植物向光生长,A错误;
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成,B正确;
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方,使尖端下方的细胞伸长,C错误;
一般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D错误。
2.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然后运送至相应器官
B.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均可促进果实的发育
C.植物失水时气孔的关闭受脱落酸的调控
D.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可能不同
B
解析: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进行细胞分裂部位,如根尖,然后运送至相应器官,A正确;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植物失水时脱落酸能引起气孔关闭,从而削弱蒸腾作用,以帮助植物度过不良环境,C正确;
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可能不同,如根对生长素反应比较敏感,茎对生长素反应比较迟钝,D正确。
3.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④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另一侧用单侧光照射。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A.图示②③中的生长素均发生了横向运输
B.图中①胚芽鞘直立生长,②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③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C.若固定④中的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若将④中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解析:②中由于单侧光照,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③中去除了尖端,生长素在琼脂块中不能横向运输,A错误;
①中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胚芽鞘直立生长,②中生长素可透过琼脂片,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③中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放琼脂块一侧(左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胚芽鞘背光(向右)弯曲生长,B错误;
若固定④中的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只有在纸盒开口转到光源侧时,才会受到光的照射,相当于接受来自右侧的光照射,所以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若植株和纸盒一起旋转,植株仍是在纸盒开口转到光源侧时,才会受到光的照射,而植株和纸盒是相对静止的,故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D正确。
A.图示②③中的生长素均发生了横向运输
B.图中①胚芽鞘直立生长,②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③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C.若固定④中的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若将④中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4.“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是元代农书《农桑辑要》中记载的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技术。该项操作通过去除植株顶端优势,塑造株型,改善种植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分配营养,多结铃、结大铃。去除顶端优势、调节营养物质分配都与生长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
B.棉花植株顶芽细胞中,存在“色氨酸→……→生长素”的代谢途径
C.打去“冲天心”,利于“旁条”合成生长素,促进“旁条”生长
D.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C
解析:生长素能调节营养物质分配,因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A正确;
顶芽等幼嫩细胞,能利用色氨酸作原料经过一系列过程合成生长素,B正确;
顶端优势的形成原因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并积累在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被抑制,打去“冲天心”,能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发育成“旁条”,C错误;
生长素等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D正确。
5.现有三种未知浓度的生根粉(2,4-D)溶液,农技人员利用这三种生根粉溶液处理玫瑰插条,两周后统计插条的平均生根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C
A.玫瑰插条的年份、发育状况均会影响实验的
结果
B.浓度Y不一定是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2,
4-D浓度
C.若将浓度X稀释一倍重复上述实验,其平均生根数一定小于8
D.实验结果表明,2,4-D对玫瑰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玫瑰插条的年份、发育状况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而需要控制各组的无关变量为相同且适宜,A正确;
在三组2,4-D浓度中,浓度Y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效果最好,但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浓度Y,B正确;
若浓度X大于最适浓度,稀释一倍后重复上述实验﹐其平均生根数有可能大于或等于8,C错误;
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浓度X和Y的平均生根数较多,浓度Z的平均生根数较少,说明2,4-D对玫瑰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A.玫瑰插条的年份、发育状况均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B.浓度Y不一定是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
C.若将浓度X稀释一倍重复上述实验,其平均生根数一定小于8
D.实验结果表明,2,4-D对玫瑰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6.种子萌发和休眠的“植物激素三因子”调控机理假说,其模型如图所示,其中GA、CK和ABA分别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A.据图可知,GA存在生理活性浓度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B.通过第3、4组对照可知,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促进作用
C.CK在种子萌发时和ABA起到协同作用
D.图示结果不能说明CK和ABA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效应
解析:据5、6、7、8组可知,不存在GA时,种子均不萌发,说明GA存在生理活性浓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A错误;
由图中第3组和第4组实验可知,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ABA的有无,结果3组休眠,而4组萌发,说明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B错误;
第5、6组对比,无GA和CK时,不管ABA存在与否,种子都休眠;第5、7组比较,无GA和ABA时,不管CK存在与否,种子都休眠,因此图示结果无法说明细胞分裂素(CK)和脱落酸(ABA)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效应,C错误;
由第1、2和7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CK并不单独对萌发起作用,由图中第1、3和6组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ABA并不单独对萌发起作用,因此图示结果不能说明CK和ABA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效应,D正确。
7.油菜素甾醇类(BR)在第16届国际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FGSA)会议上,被列入植物激素的范畴,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等非常广泛的生理作用,研究发现:中低浓度的BR能促进植物气孔开放;高浓度的BR能促进脱落酸(ABA)的合成,诱导植物气孔关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R对植物调节也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可用切除法来探究植物体BR的合成部位
C.对农作物施用外源BR溶液要注意浓度范围
D.BR和生长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
B
解析:激素的作用特点之一是微量和高效,BR作为植物激素对植物调节也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
植物激素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不能用切除法来探究其合成部位,B错误;
中低浓度的BR能促进植物气孔开放;高浓度的BR能促进脱落酸(ABA)的合成,诱导植物气孔关闭,所以农业生产中施用外源BR溶液要在正常浓度范围内,C正确;
BR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等非常广泛的生理作用,说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和生长素、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调节有协同作用,D正确。
8.生长素及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
B.给果树适时喷施适量且适宜浓度的NAA有利于保果,提高果实产量
C.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
D.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
C
解析: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降低侧芽的生长素含量,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A正确;
给果树适时喷施适量且适宜浓度的NAA有利于保果,提高果实产量,若浓度过高会造成落果,B正确;
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C错误;
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可以促进生根,因此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D正确。
9.黄瓜为雌雄同株植物,性别受基因表达、环境和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长日照、高温条件能促进黄瓜雄花产生,而短日照、低温条件能促进雌花形成。生长素和乙烯可促进黄瓜雌花的分化,赤霉素可促进黄瓜雄花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瓜植株上花的性别与性染色体无关,与雌花和雄花中mRNA的差异有关
B.长日照和短日照影响黄瓜花的性别可能与相关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C.为提高产量,可施加乙烯利提高黄瓜雌花的比例,使其多开雌花
D.赤霉素只能由植物细胞合成分泌
D
解析:黄瓜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雌花和雄花之分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此雌花和雄花中mRNA存在差异,A正确;
长日照和短日照影响黄瓜花的性别,可能与相关结构发生变化有关,B正确;
乙烯可促进黄瓜雌花的分化,因此施加乙烯利可提高黄瓜雌花的比例,使其多开雌花,C正确;
赤霉菌也可以产赤霉素,D错误。
1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浸泡法探究NAA促进杨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果要比IAA稳定
B.幼嫩杨树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衰老枝条
C.需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药液中来观察其生根状况
D.同一浓度下设置重复组,减少误差
C
解析: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比IAA稳定,A正确;
幼嫩杨树枝条分化程度更低,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衰老枝条,B正确;
浸泡法是将枝条放在NAA溶液中浸泡0.5~2 h后移出,然后将枝条扦插生根,C错误;
同一浓度下设置重复组,减少误差,D正确。
11.荔枝的冬梢是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的因素之一。“出冬梢、春无花,夏无果”,幼龄树早花或花量大是造成花而不实的弊病根源。研究表明,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施用对荔枝具有一定的控梢促果的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浓度/(mg·L-1) 对照 500 1 000 2 000 3 000
花穗长度/cm 22.02 19.4 16.59 15.85 15.78
每穗平均花量/朵 1 238 1 079 1 023 630 317
雌花比率% 10.06 11.74 11.79 30.14 46.42
抽穗率% 93.73 91.46 86.87 54.97 53.71
A.乙烯利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
B.若遇到连续阴雨影响向日葵授粉,可通过喷施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防止减产
C.实验浓度范围内,乙烯利能抑制花穗伸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D.荔枝经处理后,雌花比率随抽穗率的提高而提高
解析: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植物激素,而是人工合成的,A错误;若遇到连续阴雨影响向日葵授粉,但向日葵的产量构成是种子,即只有授粉完成才能有种子产生,而喷施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依然无法促进种子的产生,因而不能起到防止减产的作用,B错误;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实验范围内,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后花穗长度均有所降低,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正确;由表格数据无法得出雌花比率与抽穗率之间的关系,D错误。
12.木棉花是广东省省花、广州市市花,每年元宵节刚过,木棉树就开始开花,花冠红艳、树干壮硕,犹如壮士风骨,广州满街都种有木棉花作为行道树,象征着广东人的精神风貌。常常截顶或修枝整形,促使树冠丰满美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参与木棉开花的调控
B.木棉能够感受光信号传递信息
C.树干截顶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发育
D.春夏季细胞分裂快慢不同引起树干中年轮形成
D
解析: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可见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参与木棉开花的调控,A正确;
木棉能够感受光信号传递信息,B正确;
树干截顶能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了侧芽部位生长素的含量,进而促进侧枝生长发育,C正确;
春夏季与秋冬季温度不同,使细胞分裂快慢不同引起树干中年轮形成,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题4分,共计16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
13.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
B.上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C.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因为其无法合成生长素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成活率
ACD
解析: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
题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正确;
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C错误;
侧芽合成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根尖,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发育成枝条,D错误。
14.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下图乙,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C
A.甲图在重力作用下c点生长素极性运输到d点,
使d点浓度变大抑制生长
B.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
适生长素浓度是400(mg·L-1)
C.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D.图甲中a、b、c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甲图在重力作用下c点生长素横向运输到d点,A错误;
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200~600(mg·L-1)之间,B错误;
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能开更多花,结果数量增大,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C错误;
图甲中a、b、c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d处抑制生长,D正确。
A.甲图在重力作用下c点生长素极性运输到d点,
使d点浓度变大抑制生长
B.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
适生长素浓度是400(mg·L-1)
C.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D.图甲中a、b、c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
15.植物激素在果实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一年结实两次,第一季为春果,第二季为秋果。科研人员研究了圣佩德罗型无花果春、秋两个幼果期以及盛花期和盛花后期雌花中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
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互拮抗
B.由图可知,两种幼果中,春果的生长素含量较
高,秋果中脱落酸含量较高
C.据图推测,两种激素的浓度配比更有利于秋果的生长,秋果的产量可能较高
D.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通过施加生长素来提高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产量
解析: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果实发育,还可防止落花落果。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互拮抗,A正确;
由题图分析可知,两种幼果中春果的生长素含量较高,秋果中脱落酸含量较高,B正确;
据题图分析可知,两种激素的浓度配比更有利于春果的生长,春果的产量较高,C错误;
秋果的生长素含量少,其产量较低,而春果的生长素含量多,其产量较高,故可以通过施加生长素来提高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产量,D正确。
A.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互拮抗
B.由图可知,两种幼果中,春果的生长素含量较高,秋果中脱落酸含量较高
C.据图推测,两种激素的浓度配比更有利于秋果的生长,秋果的产量可能较高
D.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通过施加生长素来提高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产量
16.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通常表现为黄叶,称为黄化苗。光照影响幼苗叶色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
A.光敏色素是光合色素的一种,在植物分生组织
的细胞内相对比较丰富
B.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光照环境下,胞吞进入细胞核的光敏色素,抑制HY5降解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
D.黑暗条件下,可能抑制细胞分裂素的降解,导致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形成黄化幼苗
解析: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一种,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细胞中比较丰富,但光敏色素不是光合色素的一种,A错误;
由图可知,黑暗环境中光敏色素与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的结构不同,推测其接受光信号后,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并且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光敏色素结构改变之后,进入细胞核内,抑制了HY5降解,HY5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B正确;
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抑制HY5降解,HY5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C错误;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叶绿素合成,黑暗条件下光敏色素可能是加速了细胞分裂素的降解,导致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形成黄化苗,D错误。
A.光敏色素是光合色素的一种,在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相对比较丰富
B.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光照环境下,胞吞进入细胞核的光敏色素,抑制HY5降解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
D.黑暗条件下,可能抑制细胞分裂素的降解,导致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形成黄化幼苗
三、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8分)
17.(12分)水稻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里。此现象与生长素有关,科学家针对此现象开展下列研究。
(1)生长素的元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在水稻幼苗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含量调节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横放的水稻幼苗中,茎背地生长和根向地弯曲生长,________(填“根”或“茎”)的生长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H、O、N
幼芽、幼叶

(3)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如图),检测根尖4 mm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ng·g-1·FW) 背光侧(ng·g-1·FW)
光强(100μmol·m-2·s-1) 63 184 498
黑暗 0 341 344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水稻根发生负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侧光可能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抑制了背光侧根的生长
解析:(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其合成原料是色氨酸,故其组成元素包含C、H、O、N。在水稻幼苗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幼芽和幼叶。
(2)由于重力作用导致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近地侧生长速度小于远地侧的生长速度,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由于重力作用导致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但近地侧生长速度大于远地侧的生长速度,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此根的向地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由表格数据可知,黑暗条件下,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相近,而单侧光处理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推测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而向光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故出现了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18.(12分)如下图1为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图2为横置根部生长素分布和生长素作用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A和GA都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
信息
(2)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图1中信息显示,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加等量蒸馏水
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的误差
促进
IAA+GA

(4)图2显示根部B侧生长素作用为________,对应浓度为________(用图2中字母表示)。
(5)若图2曲线为胚芽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
D
大于E、小于B
解析: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实验可以分为四组,一组加入适量蒸馏水,一组只加GA,一组只加IAA,一组加GA和IAA,实验的因变量是玉米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
(1)IAA和GA都是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
(2)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加等量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实验时,为减少实验的误差,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
(3)分析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B组中IAA+GA促进作用最为显著。A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1天,B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8天,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与IAA+GA共同作用的那一组相差不大,推测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
(4)图2显示由于受重力影响,根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B侧生长素作用为抑制,对应浓度为D。
(5)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E、小于B。
19.(11分)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些问题:
C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________作用。
(2)根据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
(3)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
抑制生长
大于m小于2m
大于i
(4)研究发现生长素(IAA)或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①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适宜的喷施浓度,进行实验时,每个实验组至少设置3个平行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结果。根据图丙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复实验,使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误差)
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但IAA
的促进效应较GA明显,且IAA与GA具有协同作用
解析:(1)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从图甲可知,对茎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表现为抑制生长。
(2)根据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其背光侧浓度应比m高,且表现为促进生长,故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2m。
(3)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由于重力影响,其近地侧浓度高于远地侧,且近地侧表现为抑制生长,远地侧表现为促进生长,故若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
(4)①若进一步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适宜的喷施浓度;进行实验时,每个实验组至少设置3个平行组的目的是进行重复实验,使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误差)。
②通过对图丙分析可知: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且同时加入IAA和GA比单独加IAA和GA的茎段平均伸长量大,说明两种激素同时存在时,有明显增效作用,可得出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
20.(13分)科学家开展了外施NAA、IBA、2,4-D三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对拟南芥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1)与生长素相比,NAA、IBA、2,4-D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3个)等优点。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至少需配制______组培养基,外施三种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后,对主根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能人工大量合成、价格便宜、效果稳定
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
主根长度
13
均有抑制作用
(3)为进一步探究某浓度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区域,研究人员对主根分生区和伸长区长度分别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如下图。
分析图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对照组相比,三种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对主根的
分生区长度无明显影响,而对伸长区的长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4)研究发现,NAA能够与一种位于根细胞膜上的蛋白ABPI结合促进细胞伸长,而2,4-D能够与另一种蛋白Rx结合促进细胞分裂。由此可见,不同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通过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__结合后,开启不同的信号通路,进而对细胞分裂或伸长产生影响。
相应的受体
解析:(1)NAA、IBA、2,4-D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具有能人工大量合成、价格便宜、效果稳定等优点。
(2)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实验自变量为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为主根长度。对照组可以用一组培养基,其余每种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设置4个实验浓度梯度组别,故总共需要配制1+3×4=13组培养基。实验组的主根长度都比对照组短,推断该三种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对主根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3)由图可知,和对照组相比,三种生长素类生长
调节剂对分生区长度无明显影响,而对伸长区的
长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故推测,生长素类生长
调节剂主要通过抑制伸长区的生长对拟南芥主根
起作用。
(4)研究发现,NAA能够与一种位于根细胞膜上的蛋白ABPI结合促进细胞伸长,而2,4-D能够与另一种蛋白Rx结合促进细胞分裂,说明不同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通过和细胞膜上的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开启不同的信号通路,进而调控相应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分裂或伸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