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模块检测卷(一)(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右脚受钉子刺激后引起屈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请根据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此过程属于反射屈反射的反射弧涉及多个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①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②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左脚所示的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以保证身体平衡2.下图为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膜电位变化和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关系,其中GNa表示膜对Na+的通透性,GK表示膜对K+的通透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在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变化动作电位值下降的原因是膜对Na+的通透性下降若神经纤维处于高Na+环境,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会变大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3.如图是人体产生痛觉和吗啡等药物止痛机理的示意图,其中P物质是痛觉神经递质,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对抗疼痛。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痛觉中枢兴奋后,促进C神经元释放内啡肽,从而抑制疼痛,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抑制A神经元释放P物质,导致B神经元兴奋性下降,从而阻止痛觉产生吗啡依赖成瘾后,如果停用吗啡,内啡肽分泌量增加,导致痛觉更强烈4.失血性休克极易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或死亡,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类急危重症;及时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血容量扩充剂,其中的羟乙基淀粉是一种高分子溶质,能够显著提升血浆渗透压,帮助组织液回到血管中,发挥良好的扩容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K+和Cl-静脉注射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可引发组织水肿内环境中渗透压稳定时,机体一定处于健康状态组织液渗入血浆的量与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5.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其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所以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会上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后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6.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调节的结果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7.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释放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①水盐调节紊乱 ②体温调节紊乱 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④生长发育迟缓 ⑤性腺发育迟缓①③④ ①②③④⑤①②④⑤ ②④⑤8.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常见模型,A和C分别表示某种物质,B为A的靶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若A为促甲状腺激素,则C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若A为神经递质,B为胰岛B细胞,则C分泌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若B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C为抗利尿激素,则C调节水盐平衡方式为体液调节若C为肾上腺素且参与体温调节,则A可能是神经递质,B所在组织可能是效应器9.如图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某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且该患者同时进行了该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清除,导致乙阶段抗原数量减少由曲线③④可知,抗体的数量与T细胞数量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甲阶段病毒核酸大量复制,需要该患者体内提供模板和ATP若核酸检测为阴性而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正感染病毒,且未康复10.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11.生长素运输管道形成假说的核心观点是极性运输的生长素增多总是伴随着分枝的增多,而独脚金内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降低生长素的运输从而减少分枝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除激素的作用外,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独脚金内酯可能是通过抑制生长素的主动运输来减少分枝的发生由题意可知,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对植物分枝发生方面具有拮抗作用与独脚金内酯相比,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时间较短,效果较差12.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乙烯和脱落酸对野生型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拟南芥黄化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乙烯的合成途径出现阻碍脱落酸能促进突变体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但不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小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二、多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题4分,共计16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13.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胶质细胞。研究表明,该细胞能将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过多的钾通过主动运输泵入细胞内,保障神经元的正常活动,且其细胞质膜上存在与神经元相同的神经递质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结构类似,由营养中心胞体和起连接作用的树突和轴突组成脑中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并释放能量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减弱会影响钾在神经元细胞内外的分布,从而增加脑的兴奋性存在于海马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也参与信息的传递、调节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14.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15.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研究发现,一些感染柯萨奇B型病毒的患者会诱发糖尿病,柯萨奇病毒能使机体产生与靶细胞结合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能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柯萨奇B型病毒的表面可能具有与胰岛B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的物质柯萨奇B型病毒在胰岛B细胞内增殖,导致其裂解而不能合成胰岛素,从而诱发糖尿病16.根的向触性能促进植物的根弯曲并绕过障碍物。有研究指出,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这与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以及差异性细胞伸长有关(如图,凹面处阴影区域生长素含量较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重力和障碍物是引起根尖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生长素能催化细胞代谢反应从而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两次弯曲生长均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是障碍物引起的根主动弯曲三、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8分)17.(10分)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3分)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突触前膜将Ach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2)(2分)有机磷杀虫剂可以抑制________酶的活性,使中毒者的突触间隙积累大量的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________,瞳孔收缩。(3)(5分)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①据图分析,C5a与C5aR1结合后可激活________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导致ALS的发生。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肌细胞破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2分)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差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寒冷可引起皮肤冷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皮肤的________。在此调节过程中,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除了上述的毛细血管外,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2)(4分)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________激素的作用下增强分泌活动。调查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在温暖的室内更有“精气神”,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3)(1分)跑操结束,同学们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至正常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具有________的特点。(4)(3分)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3分)在一个健康人体内,一般也有病毒存在,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未感到不适,这归功于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如图表示人体对抗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图中序号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相关物质,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其中B为辅助T细胞。根据图中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2)(2分)F细胞受到病毒抗原的刺激,在辅助T细胞分泌的a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其中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填图中字母)细胞。图中属于二次免疫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3)(7分)b为颗粒酶和穿孔素等,能迅速进入靶细胞并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由此判定E为________细胞,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细胞A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分)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在草莓果实发育至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1)(3分)ABA和IAA等激素通过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从而对植物体生命活动起着________作用。这些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显著,体现了植物激素________的特点。(2)(4分)科研人员测量草莓果实发育至成熟过程中果实内IAA和ABA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果实发育初期,在发育着的________________中合成IAA,促进草莓果实由小绿变成大绿。由大绿果到全红果的过程中,两种激素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果实逐渐成熟。图1(3)(6分)为了进一步研究ABA和IAA在草莓果实成熟中的相互作用,用大绿果期的草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①据图2分析,IAA抑制果实成熟,理由是与对照组相比IAA处理组_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效应表现为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②结合图2和图3推测,果实成熟后期,ABA能够通过________,使果实由纯白变为全红。③综上分析,草莓果实成熟是两种激素________的结果。模块检测卷(一)1.D [反射需建立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基础上,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图示表明,屈反射的反射弧涉及一个传入神经,B错误;右脚受钉子刺激后,右腿伸肌舒张,屈肌收缩,①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②处可检测到动作电位,C错误;右脚离地,重心落在左脚上,左脚所示的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以保证身体平衡,D正确。]2.B [动作电位下降的原因是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引起K+外流,B错误;高Na+环境使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会变大,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两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正确。]3.D [痛觉产生的部位在躯体感觉中枢,而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题干信息: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对抗疼痛;据图可知,A神经元兴奋能释放P物质,P物质和P物质受体结合,导致B神经元兴奋,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痛觉中枢兴奋后,促进C神经元释放内啡肽,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抑制A神经元兴奋,这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题干信息: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促进A神经元K+外流,抑制A神经元兴奋,导致A神经元不能释放P物质,从而使P物质不能与P物质受体结合,B神经元兴奋性下降,从而阻止痛觉产生,C正确;题干信息:吗啡也是一种镇痛药,则吗啡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吗啡成瘾是由于长期使用吗啡后使体内内啡肽的分泌量减少,一旦突然停止使用会使P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导致痛觉更强烈,D错误。]4.D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A错误;静脉注射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可帮助组织液回到血管中,并不会引发组织水肿,B错误;内环境稳态即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仅渗透压稳定时,机体不一定处于健康状态,C错误;组织液渗入血浆的量大于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D正确。]5.B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机体产热增加,耗氧量增加,A正确;激素由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B错误;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中相关激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后其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C正确。]6.B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但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同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使人增加饮水,可见,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A、C正确;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7.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受阻,导致水盐调节紊乱,①正确;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体温调节紊乱,②正确;垂体与血糖平衡调节关系不大,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不会导致血糖浓度逐渐降低,③错误;垂体能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④正确;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促进性腺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性腺发育迟缓,⑤正确。]8.B [如果A为促甲状腺激素,则C为甲状腺激素,它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正确;若C为胰岛素,由于C(胰岛素)由B(胰岛B细胞)分泌,而B受A(神经递质)调节,所以B分泌C过程的调节方式应为神经调节,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过程受神经调节,但抗利尿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为体液调节,C正确;如果C为肾上腺素,则B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其分泌活动受神经调节,此时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D正确。]9.B [③T细胞和④抗体都是在乙阶段后期才出现的,此阶段抗体的数量较少,因此乙阶段抗原数量减少,并不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清除而引起的,A错误;据图可知,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数量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B正确;在甲阶段病毒核酸含量上升,需要该患者体内提供部分酶、ATP和原料等,模板由病毒自身提供,C错误;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体内没有该病毒)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体内存在抗体),说明该个体曾经感染过该病毒,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且已康复,D错误。]10.B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A错误;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不会分泌细胞因子,C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11.D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除了受到激素的作用外,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A正确;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极性运输的生长素增多总是伴随着分枝的增多,而独脚金内酯可以降低生长素的运输从而减少分枝的发生,说明独脚金内酯可能是通过抑制生长素的主动运输来减少分枝的发生,B正确;由题意可知,极性运输的生长素增多总是伴随着分枝的增多,独脚金内酯可以减少分枝的发生,说明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对植物分枝发生方面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相比,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价格便宜、能人工大量合成、作用时间较长,效果稳定等优点,D错误。]12.A [为防止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进行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用乙烯处理时,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叶片的黄化速度和自然状态下的相同,说明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乙烯的信号传递出现障碍,而不是乙烯的合成出现障碍,B错误;对照自然状态下与脱落酸处理下两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说明脱落酸能促进两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C错误;据图分析,乙烯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较快,而用脱落酸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较慢,故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大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D错误。]13.CD [分析题图可知,星形胶质细胞由胞体和树突组成,没有轴突,A错误;星形胶质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不会生成CO2,B错误;星形胶质细胞能将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过多的钾通过主动运输泵入细胞内,若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降低,细胞外K+增多,使静息电位比正常情况下低,当受到外界刺激时,Na+内流易造成电位逆转而产生动作电位,即更易兴奋,从而影响脑的正常活动,C正确;星形胶质细胞细胞质膜上存在与神经元相同的神经递质受体,因此存在于海马区(大脑皮层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也参与信息的传递、调节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D正确。]14.ABD [血糖浓度升高,通过①和②途径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进而使血糖浓度下降,A正确;②和③均有神经支配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的过程,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体现的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人体血糖浓度上升时,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而血糖浓度下降又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故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15.AC [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能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细胞免疫,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原本细胞毒性T细胞是针对柯萨奇病毒的,同时也会识别胰岛B细胞,可推测柯萨奇B型病毒的表面可能具有与胰岛B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的物质,C正确;柯萨奇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与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有关,不是病毒导致胰岛B细胞的裂解,D错误。]16.ACD [重力使根出现向地性,障碍物会引发根的向触性,都是引起根尖部位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A正确;生长素不具有催化作用,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B错误;图中两次弯曲生长,凹面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另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表现出促进作用,C正确;据题意可知,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推测根是主动弯曲的,D正确。]17.(1)外正内负 钾离子外流 胞吐(2)乙酰胆碱酯 兴奋(3)①巨噬 ②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解析 (1)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此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引起膜外阳离子高于膜内;Ach是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2)据图可知,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而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积累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3)①据图可知,C5a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激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导致ALS的发生。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肌细胞破裂。18.(1)散热量(热量散失) 汗腺、骨骼肌、肝脏等 (2)促甲状腺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作用时间比较长 (4)低温刺激会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解析 (1)位于皮肤的冷感受器可感受到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经处理后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的散热量。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主要有汗腺、毛细血管、骨骼肌、肝脏等。(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增强分泌活动。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在温暖的室内更有“精气神”,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还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3)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因此跑操结束后,同学们的呼吸、心跳等并不会立即恢复至正常水平。(4)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低温刺激会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19.(1)免疫器官 (2)H ⑤⑦⑧ (3)激活的细胞毒性T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肿胀、溶解,以致死亡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提呈给其他免疫细胞 (4)与相应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答案合理即可)解析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图中大写字母代表免疫细胞,小写字母代表免疫活性物质,即图中没有体现免疫器官。(2)图中细胞H分泌的物质c为抗体,说明细胞H是浆细胞,则可知细胞F代表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大部分)和记忆B细胞(小部分)。当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可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从而发生二次免疫,图中记忆细胞包括细胞D(记忆T细胞)和细胞G(记忆B细胞),即图中二次免疫的生理过程包括⑤⑦⑧。(3)能激活靶细胞中相关的酶系统,说明细胞E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功能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肿胀、溶解,以致死亡。图中细胞A是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是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提呈给其他免疫细胞。(4)c代表抗体,抗体与相应的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能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0.(1)信息 调节 微量高效 (2)种子(或果实) ABA含量逐渐增加,IAA含量逐渐降低 (3)①绿果个数明显增加 拮抗 ②抑制IAA的合成 ③共同调控解析 (1)激素属于信息(信号)分子,对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植物激素的含量很少但作用显著,体现了微量高效的特点。(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图1由大绿果到全红果的过程中,ABA的含量增加,IAA的含量降低,从而使果实逐渐成熟。(3)①由图2可知,IAA处理组以绿果为主,没有多红和全红果,说明IAA抑制果实成熟;而ABA处理组全红果个数较多,绿果所占比例较低,说明ABA可促进果实成熟,两种激素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效应表现为拮抗。②图3中,ABA处理组中IAA含量降低,说明在果实成熟后期,ABA能够抑制IAA的合成,从而使果实变红。③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共48张PPT)模块检测(一)(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D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右脚受钉子刺激后引起屈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请根据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此过程属于反射B.屈反射的反射弧涉及多个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①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②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D.左脚所示的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以保证身体平衡解析:反射需建立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基础上,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图示表明,屈反射的反射弧涉及一个传入神经,B错误;右脚受钉子刺激后,右腿伸肌舒张,屈肌收缩,①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②处可检测到动作电位,C错误;右脚离地,重心落在左脚上,左脚所示的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以保证身体平衡,D正确。A.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此过程属于反射B.屈反射的反射弧涉及多个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①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②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D.左脚所示的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以保证身体平衡2.下图为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膜电位变化和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关系,其中GNa表示膜对Na+的通透性,GK表示膜对K+的通透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A.在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变化B.动作电位值下降的原因是膜对Na+的通透性下降C.若神经纤维处于高Na+环境,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会变大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解析:动作电位下降的原因是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引起K+外流,B错误;高Na+环境使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会变大,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两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正确。A.在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变化B.动作电位值下降的原因是膜对Na+的通透性下降C.若神经纤维处于高Na+环境,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会变大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3.如图是人体产生痛觉和吗啡等药物止痛机理的示意图,其中P物质是痛觉神经递质,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对抗疼痛。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A.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痛觉中枢兴奋后,促进C神经元释放内啡肽,从而抑制疼痛,这属于负反馈调节C.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抑制A神经元释放P物质,导致B神经元兴奋性下降,从而阻止痛觉产生D.吗啡依赖成瘾后,如果停用吗啡,内啡肽分泌量增加,导致痛觉更强烈解析:痛觉产生的部位在躯体感觉中枢,而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题干信息: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对抗疼痛;据图可知,A神经元兴奋能释放P物质,P物质和P物质受体结合,导致B神经元兴奋,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痛觉中枢兴奋后,促进C神经元释放内啡肽,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抑制A神经元兴奋,这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题干信息: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促进A神经元K+外流,抑制A神经元兴奋,导致A神经元不能释放P物质,从而使P物质不能与P物质受体结合,B神经元兴奋性下降,从而阻止痛觉产生,C正确;题干信息:吗啡也是一种镇痛药,则吗啡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吗啡成瘾是由于长期使用吗啡后使体内内啡肽的分泌量减少,一旦突然停止使用会使P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导致痛觉更强烈,D错误。4.失血性休克极易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或死亡,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类急危重症;及时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血容量扩充剂,其中的羟乙基淀粉是一种高分子溶质,能够显著提升血浆渗透压,帮助组织液回到血管中,发挥良好的扩容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K+和Cl-B.静脉注射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可引发组织水肿C.内环境中渗透压稳定时,机体一定处于健康状态D.组织液渗入血浆的量与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A错误;静脉注射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可帮助组织液回到血管中,并不会引发组织水肿,B错误;内环境稳态即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仅渗透压稳定时,机体不一定处于健康状态,C错误;组织液渗入血浆的量大于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D正确。5.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其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所以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会上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B.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后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B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机体产热增加,耗氧量增加,A正确;激素由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B错误;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中相关激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后其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C正确。6.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调节的结果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B解析: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但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同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使人增加饮水,可见,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A、C正确;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7.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释放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①水盐调节紊乱 ②体温调节紊乱 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④生长发育迟缓 ⑤性腺发育迟缓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②④⑤C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受阻,导致水盐调节紊乱,①正确;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体温调节紊乱,②正确;垂体与血糖平衡调节关系不大,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不会导致血糖浓度逐渐降低,③错误;垂体能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④正确;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促进性腺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性腺发育迟缓,⑤正确。8.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常见模型,A和C分别表示某种物质,B为A的靶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A.若A为促甲状腺激素,则C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B.若A为神经递质,B为胰岛B细胞,则C分泌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若B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C为抗利尿激素,则C调节水盐平衡方式为体液调节D.若C为肾上腺素且参与体温调节,则A可能是神经递质,B所在组织可能是效应器解析:如果A为促甲状腺激素,则C为甲状腺激素,它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正确;若C为胰岛素,由于C(胰岛素)由B(胰岛B细胞)分泌,而B受A(神经递质)调节,所以B分泌C过程的调节方式应为神经调节,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过程受神经调节,但抗利尿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为体液调节,C正确;如果C为肾上腺素,则B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其分泌活动受神经调节,此时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D正确。A.若A为促甲状腺激素,则C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B.若A为神经递质,B为胰岛B细胞,则C分泌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若B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C为抗利尿激素,则C调节水盐平衡方式为体液调节D.若C为肾上腺素且参与体温调节,则A可能是神经递质,B所在组织可能是效应器9.如图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某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且该患者同时进行了该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A.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清除,导致乙阶段抗原数量减少B.由曲线③④可知,抗体的数量与T细胞数量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C.在甲阶段病毒核酸大量复制,需要该患者体内提供模板和ATPD.若核酸检测为阴性而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正感染病毒,且未康复解析:③T细胞和④抗体都是在乙阶段后期才出现的,此阶段抗体的数量较少,因此乙阶段抗原数量减少,并不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清除而引起的,A错误;据图可知,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数量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B正确;在甲阶段病毒核酸含量上升,需要该患者体内提供部分酶、ATP和原料等,模板由病毒自身提供,C错误;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体内没有该病毒)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体内存在抗体),说明该个体曾经感染过该病毒,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且已康复,D错误。A.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清除,导致乙阶段抗原数量减少B.由曲线③④可知,抗体的数量与T细胞数量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C.在甲阶段病毒核酸大量复制,需要该患者体内提供模板和ATPD.若核酸检测为阴性而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正感染病毒,且未康复10.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B解析: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A错误;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不会分泌细胞因子,C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11.生长素运输管道形成假说的核心观点是极性运输的生长素增多总是伴随着分枝的增多,而独脚金内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降低生长素的运输从而减少分枝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的作用外,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B.独脚金内酯可能是通过抑制生长素的主动运输来减少分枝的发生C.由题意可知,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对植物分枝发生方面具有拮抗作用D.与独脚金内酯相比,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时间较短,效果较差D解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除了受到激素的作用外,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A正确;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极性运输的生长素增多总是伴随着分枝的增多,而独脚金内酯可以降低生长素的运输从而减少分枝的发生,说明独脚金内酯可能是通过抑制生长素的主动运输来减少分枝的发生,B正确;由题意可知,极性运输的生长素增多总是伴随着分枝的增多,独脚金内酯可以减少分枝的发生,说明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对植物分枝发生方面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相比,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价格便宜、能人工大量合成、作用时间较长,效果稳定等优点,D错误。12.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乙烯和脱落酸对野生型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拟南芥黄化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B.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乙烯的合成途径出现阻碍C.脱落酸能促进突变体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但不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D.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小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解析:为防止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进行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用乙烯处理时,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叶片的黄化速度和自然状态下的相同,说明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乙烯的信号传递出现障碍,而不是乙烯的合成出现障碍,B错误;对照自然状态下与脱落酸处理下两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说明脱落酸能促进两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C错误;据图分析,乙烯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较快,而用脱落酸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较慢,故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大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D错误。A.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B.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乙烯的合成途径出现阻碍C.脱落酸能促进突变体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但不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D.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小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二、多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题4分,共计16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13.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胶质细胞。研究表明,该细胞能将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过多的钾通过主动运输泵入细胞内,保障神经元的正常活动,且其细胞质膜上存在与神经元相同的神经递质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A.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结构类似,由营养中心胞体和起连接作用的树突和轴突组成B.脑中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并释放能量C.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减弱会影响钾在神经元细胞内外的分布,从而增加脑的兴奋性D.存在于海马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也参与信息的传递、调节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星形胶质细胞由胞体和树突组成,没有轴突,A错误;星形胶质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不会生成CO2,B错误;星形胶质细胞能将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过多的钾通过主动运输泵入细胞内,若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降低,细胞外K+增多,使静息电位比正常情况下低,当受到外界刺激时,Na+内流易造成电位逆转而产生动作电位,即更易兴奋,从而影响脑的正常活动,C正确;星形胶质细胞细胞质膜上存在与神经元相同的神经递质受体,因此存在于海马区(大脑皮层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也参与信息的传递、调节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D正确。A.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结构类似,由营养中心胞体和起连接作用的树突和轴突组成B.脑中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并释放能量C.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减弱会影响钾在神经元细胞内外的分布,从而增加脑的兴奋性D.存在于海马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也参与信息的传递、调节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14.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ABD解析:血糖浓度升高,通过①和②途径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进而使血糖浓度下降,A正确;②和③均有神经支配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的过程,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体现的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人体血糖浓度上升时,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而血糖浓度下降又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故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15.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研究发现,一些感染柯萨奇B型病毒的患者会诱发糖尿病,柯萨奇病毒能使机体产生与靶细胞结合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能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柯萨奇B型病毒的表面可能具有与胰岛B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的物质D.柯萨奇B型病毒在胰岛B细胞内增殖,导致其裂解而不能合成胰岛素,从而诱发糖尿病AC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能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细胞免疫,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原本细胞毒性T细胞是针对柯萨奇病毒的,同时也会识别胰岛B细胞,可推测柯萨奇B型病毒的表面可能具有与胰岛B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的物质,C正确;柯萨奇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与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有关,不是病毒导致胰岛B细胞的裂解,D错误。16.根的向触性能促进植物的根弯曲并绕过障碍物。有研究指出,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这与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以及差异性细胞伸长有关(如图,凹面处阴影区域生长素含量较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DA.重力和障碍物是引起根尖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B.生长素能催化细胞代谢反应从而促进细胞伸长生长C.两次弯曲生长均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是障碍物引起的根主动弯曲解析:重力使根出现向地性,障碍物会引发根的向触性,都是引起根尖部位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A正确;生长素不具有催化作用,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B错误;图中两次弯曲生长,凹面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另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表现出促进作用,C正确;据题意可知,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推测根是主动弯曲的,D正确。A.重力和障碍物是引起根尖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B.生长素能催化细胞代谢反应从而促进细胞伸长生长C.两次弯曲生长均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是障碍物引起的根主动弯曲三、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8分)17.(10分)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外正内负(1)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____,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突触前膜将Ach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2)有机磷杀虫剂可以抑制____________酶的活性,使中毒者的突触间隙积累大量的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________,瞳孔收缩。钾离子外流胞吐乙酰胆碱酯兴奋(3)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①据图分析,C5a与C5aR1结合后可激活________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导致ALS的发生。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肌细胞破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噬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解析:(1)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此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引起膜外阳离子高于膜内;Ach是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2)据图可知,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而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积累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3)①据图可知,C5a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激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导致ALS的发生。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肌细胞破裂。18.(12分)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差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可引起皮肤冷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皮肤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调节过程中,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除了上述的毛细血管外,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散热量(热量散失)汗腺、骨骼肌、肝脏等(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__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下增强分泌活动。调查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在温暖的室内更有“精气神”,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3)跑操结束,同学们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至正常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甲状腺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作用时间比较长低温刺激会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解析:(1)位于皮肤的冷感受器可感受到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经处理后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的散热量。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主要有汗腺、毛细血管、骨骼肌、肝脏等。(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增强分泌活动。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在温暖的室内更有“精气神”,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还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3)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因此跑操结束后,同学们的呼吸、心跳等并不会立即恢复至正常水平。(4)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低温刺激会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19.(13分)在一个健康人体内,一般也有病毒存在,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未感到不适,这归功于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如图表示人体对抗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图中序号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相关物质,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其中B为辅助T细胞。根据图中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免疫器官(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2)F细胞受到病毒抗原的刺激,在辅助T细胞分泌的a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其中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填图中字母)细胞。图中属于二次免疫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3)b为颗粒酶和穿孔素等,能迅速进入靶细胞并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由此判定E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细胞A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⑤⑦⑧激活的细胞毒性T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肿胀、溶解,以致死亡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提呈给其他免疫细胞(4)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答案合理即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解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图中大写字母代表免疫细胞,小写字母代表免疫活性物质,即图中没有体现免疫器官。(2)图中细胞H分泌的物质c为抗体,说明细胞H是浆细胞,则可知细胞F代表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大部分)和记忆B细胞(小部分)。当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可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从而发生二次免疫,图中记忆细胞包括细胞D(记忆T细胞)和细胞G(记忆B细胞),即图中二次免疫的生理过程包括⑤⑦⑧。(3)能激活靶细胞中相关的酶系统,说明细胞E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功能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肿胀、溶解,以致死亡。图中细胞A是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是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提呈给其他免疫细胞。(4)c代表抗体,抗体与相应的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能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0.(13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在草莓果实发育至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1)ABA和IAA等激素通过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从而对植物体生命活动起着________作用。这些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显著,体现了植物激素________的特点。(2)科研人员测量草莓果实发育至成熟过程中果实内IAA和ABA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果实发育初期,在发育着的________________中合成IAA,促进草莓果实由小绿变成大绿。由大绿果到全红果的过程中,两种激素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果实逐渐成熟。信息调节微量高效种子(或果实)ABA含量逐渐增加,IAA含量逐渐降低图1(3)为了进一步研究ABA和IAA在草莓果实成熟中的相互作用,用大绿果期的草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①据图2分析,IAA抑制果实成熟,理由是与对照组相比IAA处理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效应表现为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②结合图2和图3推测,果实成熟后期,ABA能够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果实由纯白变为全红。③综上分析,草莓果实成熟是两种激素_______________的结果。绿果个数明显增加拮抗抑制IAA的合成共同调控解析:(1)激素属于信息(信号)分子,对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植物激素的含量很少但作用显著,体现了微量高效的特点。(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图1由大绿果到全红果的过程中,ABA的含量增加,IAA的含量降低,从而使果实逐渐成熟。(3)①由图2可知,IAA处理组以绿果为主,没有多红和全红果,说明IAA抑制果实成熟;而ABA处理组全红果个数较多,绿果所占比例较低,说明ABA可促进果实成熟,两种激素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效应表现为拮抗。②图3中,ABA处理组中IAA含量降低,说明在果实成熟后期,ABA能够抑制IAA的合成,从而使果实变红。③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模块检测卷(一).doc 模块检测卷(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