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章末检测试卷 (课件 练习,共2份) 鲁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章末检测试卷 (课件 练习,共2份) 鲁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千里江山图》是宋代画家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下列关于成画工序涉及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
选项 成画工序 化学知识
A. 以绢为画布 蚕丝是绢的主要成分,属于纤维素
B. 以水墨描底,画出粉本 炭黑是墨的主要成分,炭黑和石墨结构相同
C. 以孔雀石上绿色 碱式碳酸铜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常温易分解
D. 以蓝铜矿上青色 蓝铜矿含重金属元素,可避免作品被虫蛀
2.(2023·江西九江高一期末联考)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B.乙烯分子的电子式:
C.丙烷分子的结构简式:
D.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
3.(2023·福建三明高一期中联考)某有机物为,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
①能发生加成反应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取代反应 ④能发生中和反应 ⑤能发生氧化反应
A.全部 B.只能发生①③④
C.除⑤外都能 D.除④⑤外都能
4.有关苯的结构和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是同一种物质,说明苯分子中碳碳双键、碳碳单键交替排列
B.苯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完全,燃烧时冒浓烟,说明苯组成中含碳量较高
C.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离出苯,苯是无色无味的液态烃
D.向2 mL苯中加入1 m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5.下列所学有机物性质和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烯和苯都易发生取代反应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D.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6.下列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都是C4H10O,其中不能被氧化为同碳原子数醛的是 (  )
① ② ③(CH3)2CHCH2OH
④(CH3)3COH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利用这一性质可鉴别棉和蚕丝
B.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产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工业上通过催化裂化来缓解
C.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为乙醇,生活中常用玉米、高粱来酿酒
D.氢化植物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工业上常用植物油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制取
8.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混合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
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和乙炔
C.在110 ℃和一定压强条件下,该混合气体与足量氧气混合,总混合气燃烧前后体积不变
D.若混合气体由CH4和C2H4组成,则其体积比为1∶3
9.下列有关叙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选项 叙述 结论
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二者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键
B. 甲烷和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l2反应 二者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 乙酸和葡萄糖都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二者所含的官能团相同
D.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二者褪色的本质不同
10.(2024·武汉高一期末)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原理错误的是 (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家务劳动: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少量水垢 乙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B. 学农活动:帮助果农在储存水果的仓库中放置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砖瓦 乙烯是水果催熟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除去乙烯
C. 社区服务:回收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
D. 实践活动:用糯米酿制米酒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11. (2024·广东佛山高一期中)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酒精中加入少量钠块,有气泡产生 酒精中含有水
B. 将石油裂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溶液褪色 石油裂解产生了乙烯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变性
D.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完全水解
12.下列物质除杂的过程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
选项 A. B. C. D.
物质(杂质) CO2(H2S) 碳粉(MnO2) 乙酸(乙醇) 硝基苯(NO2)
除杂试剂 CuSO4溶液 浓盐酸 新制CaO NaOH溶液
除杂方法 洗气 加热后过滤 蒸馏 分液
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蓝是指靛蓝,它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还原性染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它的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
B.它的分子式为C14H10N2O2
C.它可以与溴水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它不属于烃类
14.(2024·北京朝阳高一期末)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性,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
下列有关抗坏血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分子中的官能团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
D.抗坏血酸与脱氢抗坏血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15.已知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1 mol A能与1 mol NaHCO3发生反应
B.1 mol A能与2 mol金属Na反应
C.A能在加热且有Cu存在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D.A既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也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2分)有机化合物A(C4H10O)可用作增塑剂、溶剂等。A可以发生如图转化。
已知:Ⅰ.R1—CHCH—R2;
Ⅱ.R3—CHCH—R4R3—CHO+R4—C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A→B的反应类型是       。
(3)A→C的转化中Na的作用是      。
(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
(5)F的结构简式是         。
(6)写出A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10分)下表是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已知球棍模型中的棍代表单键或双键):
甲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空间填充模型为
乙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丙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金属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丁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
丁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1)(1分)甲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所得产物的名称是           。
(2)甲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物质己,与己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           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1分)乙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 ②有毒 ③难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而使其褪色
(4)丙与丁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丁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
18.(11分)(1)有机溶剂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其中苯、四氯化碳、乙醇、汽油是常见的有机溶剂,能与水互溶的是    ;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
(2)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和CH2CH2或其中的一种,与一瓶Cl2混合后光照,观察到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有少量无色油状小液滴。
①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出该瓶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
②(1分)上述实验中可能涉及的反应类型有                          。
(3)广泛用作农用薄膜的聚氯乙烯塑料是由聚合而成的,其化学方程式是         
               。
(4)电器包装中大量使用的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它是由       (写结构简式)聚合而成的。
19.(10分)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D是具有果香气味的烃的衍生物。A、B、C、D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被省略)。
(1)工业上,由石油获得石蜡油的方法是      ,由石蜡油获得A是      变化。
(2)A→B的反应类型是      ;写出反应B+C→D的化学方程式:             。
(3)丁烷是由石蜡油获得A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之一,写出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20.(12分)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工业溶剂,具有低毒性,有甜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属于一级易燃品,应储存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火源。实验室一般通过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来制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甲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小火均匀地加热3~5 min。
③待乙试管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乙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得乙酸乙酯产品。
(1)写出上述实验中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乙试管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
(2)步骤②中需要用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                        
                                             。
(3)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下列3组实验。实验开始时先用酒精灯微热甲试管中的试剂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乙试管并测其有机层的厚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组号 甲试管中试剂 乙试管中试剂 有机层的厚度/cm
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L-1浓硫酸 饱和Na2CO3 溶液 3.0
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
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
①实验C中a=    。
②分析实验    (填字母)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③已知:乙酸的密度为1.05 g·cm-3,乙醇的密度为0.789 g·cm-3,实验A收集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为2.464 g,则该反应中产品的产率为    (产率=×100%)。
答案精析
1.D [蚕丝属于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炭黑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B不符合题意;碱式碳酸铜加热易分解,C不符合题意;蓝铜矿含重金属元素,虫子是蛋白质,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D符合题意。]
2.A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电子式为,B错误;丙烷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C错误;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D错误。]
3.A [①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正确;②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正确;③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正确;④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正确;⑤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羟基、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正确。]
4.B [和是同一种物质,说明苯分子中不是碳碳双键、碳碳单键交替排列,故A错误;苯的分子式为C6H6,含碳量高,不易燃烧完全,燃烧时冒浓烟,故B正确;苯具有芳香气味,故C错误;四氯化碳与苯互溶,向2 mL苯中加入1 m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不分层,故D错误。]
5.A [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不易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6.D [分子中不含有—CH2OH结构不能被氧化为醛,①④符合题意。]
7.C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所以利用灼烧可鉴别棉和蚕丝,故A正确;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产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催化裂化可以将重油转化为汽油等轻质油,故B正确;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解反应,故C错误;植物油通常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氢化植物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故D正确。]
8.C [由图像可知,混合气体平均分子组成为C1.6H4,则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由氢原子平均数可知,另一气态烃中氢原子数目为4,可能含有C2H4或C3H4等,A不符合题意;C2H2中氢原子数目小于4,不可能含有C2H2,B不符合题意;在110 ℃条件下,生成的水为气体,燃烧前后总体积不变,C符合题意;若混合气体由CH4和C2H4组成,令甲烷物质的量为x mol、乙烯物质的量为y mol,根据平均C原子数目可得=1.6,整理得x∶y=2∶3,D不符合题意。]
9.D [苯中无碳碳双键,A错误;甲烷与Cl2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与Cl2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二者反应类型不同,B错误;乙酸含有—COOH,显酸性,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含有—CHO,与Cu(OH)2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错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使KMnO4(H+)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二者本质不同,D正确。]
10.A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少量水垢,利用了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乙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项错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吸收乙烯,减慢水果腐败的速率,B项正确;制备米酒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乙醇,D项正确。]
11.D [酒精和水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向酒精中加入少量钠块,有气泡产生,不能说明酒精中含有水,故A错误;石油裂解产物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含不饱和烃,不一定是乙烯,故B错误;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盐析过程,蛋白质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还存在淀粉,淀粉未完全水解,故D正确。]
12.C [硫化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二氧化碳不反应,洗气可分离,故A正确;加热时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碳粉不反应,然后过滤分离,故B正确;乙酸与CaO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C错误;二氧化氮与NaOH溶液反应后,与硝基苯分层,然后分液分离,故D正确。]
13.B [靛蓝分子中苯环上有4种氢原子,故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A正确;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10N2O2,B错误;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正确;该有机物中除含有C、H两种元素外,还含有N、O元素,因此不属于烃,D正确。]
14.D [抗坏血酸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A、B正确。]
15.C [A中含有羧基,1 mol A能与1 mol NaHCO3发生反应,A项正确;羟基、羧基都可与钠反应,则
1 mol A能与2 mol金属Na反应,B项正确;A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则A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C项错误;A中含有羧基,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又含有羟基,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项正确。]
16.(1)羟基 (2)取代反应 (3)作还原剂
(4)H2O+CH3CHCHCH3↑
(5) (6)+O22H2O+2CH3CH2COCH3
解析 A的分子式是C4H10O,该物质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已知信息Ⅰ的反应生成D,D发生已知信息Ⅱ的反应生成E(C2H4O),则E是CH3CHO,逆推可知D是CH3CHCHCH3,A是。A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A分子中含有羟基,与金属Na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产生的C为。D是CH3CHCHCH3,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F是,以此解答。(3)与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H2,在该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所以A→C的转化中Na的作用是作还原剂。(6)A为,与氧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H2COCH3和H2O。
17.(1)1,2 二溴乙烷 (2)4 (3)②③ (4)酯化(或取代)反应
CH2CH—COOH+C2H5OHCH2CH—COOC2H5+H2O 
(5)nCH2CH—COOH
解析 由甲、乙、丁的文字叙述和对应模型,可确定有机物甲、乙、丁分别为CH2CH2、、CH2CH—COOH(丙烯酸);因为丙能与Na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丙结构中含有—OH,丙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8-72(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46,可确定丙为C2H5OH(乙醇)。(2)CH2CH2与H2加成生成乙烷(CH3CH3),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当n=4时,烷烃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3)乙是苯(),它具有的性质是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的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与液溴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18.(1)乙醇 苯、汽油
(2)①不正确,因为CH2CH2也可以与Cl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黄绿色逐渐褪去,生成的CH2Cl—CH2Cl也是油状小液滴
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
(4)
解析 (1)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汽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2)乙烯可以和氯气发生反应,而甲烷也可以和氯气发生反应;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甲烷和氯气发生的是取代反应。(3)聚氯乙烯塑料是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形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聚苯乙烯的单体为苯乙烯,结构为。
19.(1)分馏(蒸馏) 化学 (2)加成反应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3)CH3CH2CH2CH3、
解析 (1)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为乙烯;工业上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进行高温裂解制取乙烯,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2)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乙醇,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果香气味的乙酸乙酯。
20.(1)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导气、冷凝、防倒吸
(2)减少反应物的挥发,增大产率 (3)①3 ②AC ③80%
解析 (1)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乙试管中长玻璃导管可以导气、冷凝、防倒吸。(2)乙醇、乙酸均易挥发,步骤②中用小火均匀加热,可以减少原料损失。(3)①根据变量控制的原则,实验C中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为3 mL。②只有A、C中加入硫酸,且A中为浓硫酸,则实验A、C中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③3 mL乙醇的质量为3 mL×0.789 g·cm-3=2.367 g,n(C2H5OH)=≈0.05 mol,2 mL乙酸的质量为2 mL×1.05 g·cm-3=2.1 g,n(CH3COOH)==0.035 mol,乙醇过量,乙酸完全反应理论上生成乙酸乙酯的质量为0.035 mol×88 g·mol-1=3.08 g,该反应中产品的产率为×100%=80%。(共67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三)
第3章
<<<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A B A D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C B D  C
(1)羟基 (2)取代反应 (3)作还原剂
(4) H2O+CH3CH==CHCH3↑ (5)  
(6) +O2 2H2O+2CH3CH2COCH3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2 二溴乙烷 (2)4 (3)②③ (4)酯化(或取代)反应 
CH2==CH—COOH+C2H5OH CH2==CH—COOC2H5+H2O 
(5)nCH2==CH—COOH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乙醇 苯、汽油
(2)①不正确,因为CH2==CH2也可以与Cl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黄绿色逐渐褪去,生成的CH2Cl—CH2Cl也是油状小液滴 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 (4)
1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分馏(蒸馏) 化学 (2)加成反应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3)CH3CH2CH2CH3、
1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导气、冷凝、防倒吸
(2)减少反应物的挥发,增大产率 (3)①3 ②AC ③80%
2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成画工序 化学知识
A 以绢为画布 蚕丝是绢的主要成分,属于纤维素
B 以水墨描底,画出粉本 炭黑是墨的主要成分,炭黑和石墨结构相同
C 以孔雀石上绿色 碱式碳酸铜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常温易分解
D 以蓝铜矿上青色 蓝铜矿含重金属元素,可避免作品被虫蛀
1.《千里江山图》是宋代画家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下列关于成画工序涉及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蚕丝属于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炭黑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B不符合题意;
碱式碳酸铜加热易分解,C不符合题意;
蓝铜矿含重金属元素,虫子是蛋白质,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D符合题意。
20
答案
2.(2023·江西九江高一期末联考)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B.乙烯分子的电子式:
C.丙烷分子的结构简式:
D.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电子式为 ,B错误;
丙烷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C错误;
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D错误。
20
答案
3.(2023·福建三明高一期中联考)某有机物为 ,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能发生加成反应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取代反应 ④能发生中和反应
⑤能发生氧化反应
A.全部 B.只能发生①③④
C.除⑤外都能 D.除④⑤外都能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①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正确;
②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正确;
③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正确;
④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正确;
⑤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羟基、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4.有关苯的结构和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 是同一种物质,说明苯分子中碳碳双键、碳碳单键
交替排列
B.苯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完全,燃烧时冒浓烟,说明苯组成中含碳量较高
C.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离出苯,苯是无色无味的液态烃
D.向2 mL苯中加入1 m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液体
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和 是同一种物质,说明苯分子中不是碳碳双键、碳碳
单键交替排列,故A错误;
苯的分子式为C6H6,含碳量高,不易燃烧完全,燃烧时冒浓烟,故B正确;
苯具有芳香气味,故C错误;
四氯化碳与苯互溶,向2 mL苯中加入1 m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不分层,故D错误。
20
答案
5.下列所学有机物性质和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和苯都易发生取代反应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D.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不易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6.下列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都是C4H10O,其中不能被氧化为同碳原子数醛的是
①        ②
③(CH3)2CHCH2OH  ④(CH3)3COH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分子中不含有—CH2OH结构不能被氧化为醛,①④符合题意。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利用这一性质可鉴别棉和
蚕丝
B.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产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工业上通过催化裂化来
缓解
C.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为乙醇,生活中常用玉米、高粱来酿酒
D.氢化植物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工业上常用植物油与氢气发生加成反
应制取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所以利用灼烧可鉴别棉和蚕丝,故A正确;
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产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催化裂化可以将重油转化为汽油等轻质油,故B正确;
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解反应,故C错误;
植物油通常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氢化植物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故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8.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混合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
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和乙炔
C.在110 ℃和一定压强条件下,该混合气体与足量氧气
混合,总混合气燃烧前后体积不变
D.若混合气体由CH4和C2H4组成,则其体积比为1∶3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由图像可知,混合气体平均分子组成为C1.6H4,
则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由氢原子平均数可
知,另一气态烃中氢原子数目为4,可能含有
C2H4或C3H4等,A不符合题意;
C2H2中氢原子数目小于4,不可能含有C2H2,B不符合题意;
在110 ℃条件下,生成的水为气体,燃烧前后总体积不变,C符合题意;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若混合气体由CH4和C2H4组成,令甲烷物质的量为x mol、乙烯物质的量为y mol,根据平均C原子数目可得=1.6,整理得x∶y=2∶3,D不符合题意。
20
答案
选项 叙述 结论
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二者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键
B 甲烷和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l2反应 二者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 乙酸和葡萄糖都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二者所含的官能团相同
D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二者褪色的本质不同
9.下列有关叙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苯中无碳碳双键,A错误;
甲烷与Cl2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与Cl2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二者反应类型不同,B错误;
乙酸含有—COOH,显酸性,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含有
—CHO,与Cu(OH)2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错误;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使KMnO4(H+)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二者本质不同,D正确。
20
答案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家务劳动: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少量水垢 乙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B 学农活动:帮助果农在储存水果的仓库中放置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砖瓦 乙烯是水果催熟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除去乙烯
C 社区服务:回收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
D 实践活动:用糯米酿制米酒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10.(2024·武汉高一期末)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原理错误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择题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少量水垢,利用了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乙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项错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吸收乙烯,减慢水果腐败的速率,B项正确;
制备米酒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乙醇,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酒精中加入少量钠块,有气泡产生 酒精中含有水
B 将石油裂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溶液褪色 石油裂解产生了乙烯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变性
D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完全水解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24·广东佛山高一期中)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酒精和水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向酒精中加入少量钠块,有气泡产生,不能说明酒精中含有水,故A错误;
石油裂解产物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含不饱和烃,不一定是乙烯,故B错误;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盐析过程,蛋白质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还存在淀粉,淀粉未完全水解,故D正确。
20
答案
12.下列物质除杂的过程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项 A B C D
物质(杂质) CO2(H2S) 碳粉(MnO2) 乙酸(乙醇) 硝基苯(NO2)
除杂试剂 CuSO4溶液 浓盐酸 新制CaO NaOH溶液
除杂方法 洗气 加热后过滤 蒸馏 分液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硫化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二氧化碳不反应,洗气可分离,故A正确;
加热时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碳粉不反应,然后过滤分离,故B正确;
乙酸与CaO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C错误;
二氧化氮与NaOH溶液反应后,与硝基苯分层,然后分液分离,故D正确。
20
答案
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蓝是指靛蓝,它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还原性染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的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
B.它的分子式为C14H10N2O2
C.它可以与溴水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它不属于烃类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靛蓝分子中苯环上有4种氢原子,故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A正确;
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10N2O2,B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正确;
该有机物中除含有C、H两种元素外,还含有N、O元素,因此不属于烃,D正确。
20
答案
14.(2024·北京朝阳高一期末)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性,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
下列有关抗坏血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分子中的官能团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
D.抗坏血酸与脱氢抗坏血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抗坏血酸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A、B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5.已知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A能与1 mol NaHCO3发生反应
B.1 mol A能与2 mol金属Na反应
C.A能在加热且有Cu存在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D.A既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也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中含有羧基,1 mol A能与1 mol NaHCO3发生反应,A项正确;
羟基、羧基都可与钠反应,则1 mol A能与2 mol金属Na反应,B项正确;
A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则A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C项错误;
A中含有羧基,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又含有羟基,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项正确。
20
答案
16.有机化合物A(C4H10O)可用作增塑剂、溶剂等。A可以发生如图转化。

已知:Ⅰ. R1—CH==CH—R2;
Ⅱ.R3—CH==CH—R4 R3—CHO+R4—C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非选择题
(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A→B的反应类型是     。
(3)A→C的转化中Na的作用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非选择题
羟基
取代反应
作还原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的分子式是C4H10O,该物质与浓硫酸
混合加热发生已知信息Ⅰ的反应生成D,
D发生已知信息Ⅱ的反应生成E(C2H4O),
则E是CH3CHO,逆推可知D是CH3CH==CHCH3,A是 。A
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A分子中含有羟基,与金属Na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产生的C为 。D是CH3CH==CHCH3,分子
20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
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F是 ,
以此解答。
与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和H2,在该反应
中Na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所以A→C的转化中Na的作用是作还原剂。
20
答案
非选择题
(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6)写出A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非选择题
H2O+CH3CH==CHCH3↑
+O2
2H2O+2CH3CH2COCH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为 ,与氧气在催化剂加
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H2COCH3和H2O。
20
答案
非选择题
17.下表是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已知球棍模型中的棍代表单键或双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20
答案
甲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空间填充模型为
乙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丙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金属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丁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
丁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1)甲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所得产物的名称是     。
(2)甲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物质己,与己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20
答案
1,2 二溴乙烷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由甲、乙、丁的文字叙述和对应模型,可确定有机物甲、乙、丁分别为CH2==CH2、 、CH2==CH—COOH(丙烯酸);因为丙能与Na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丙结构中含有—OH,丙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8-72(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46,可确定丙为C2H5OH(乙醇)。CH2==CH2与H2加成生成乙烷(CH3CH3),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当n=4时,烷烃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20
答案
(3)乙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 ②有毒 ③难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而使其褪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20
答案
②③
乙是苯( ),它具有的性质是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的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与液溴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4)丙与丁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20
答案
酯化(或取代)反应
CH2==CH—COOH+C2H5OH
CH2==CH—COOC2H5+H2O
nCH2==CH—COOH
18.(1)有机溶剂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其中苯、四氯化碳、乙醇、汽油是常见的有机溶剂,能与水互溶的是   ;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20
答案
乙醇
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汽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苯、汽油
(2)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和CH2==CH2或其中的一种,与一瓶Cl2混合后光照,观察到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有少量无色油状小液滴。
①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出该瓶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可能涉及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20
答案
不正确,因为CH2==CH2也可以与Cl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黄绿色逐渐褪去,生成的CH2Cl—CH2Cl也是油状小液滴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乙烯可以和氯气发生反应,而甲烷也可以和氯气发生反应;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甲烷和氯气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20
答案
(3)广泛用作农用薄膜的聚氯乙烯塑料是由 聚合而成的,其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20
答案
聚氯乙烯塑料是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形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电器包装中大量使用的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 ),
它是由     (写结构简式)聚合而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选择题
20
答案
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聚苯乙烯的单体为苯乙烯,结构为 。
19.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D是具有果香气味的烃的衍生物。A、B、C、D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被省略)。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工业上,由石油获得石蜡油的方法是     ,由石蜡油获得A是   变化。
分馏(蒸馏)
化学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为乙烯;工业上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进行高温裂解制取乙烯,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20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2)A→B的反应类型是     ;写出反应B+C→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成反应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乙醇,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果香气味的乙酸乙酯。
20
答案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3)丁烷是由石蜡油获得A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之一,写出它的同分异构
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2CH2CH3、
20.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工业溶剂,具有低毒性,有甜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属于一级易燃品,应储存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火源。实验室一般通过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来制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甲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
再加入几片碎瓷片。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小火均匀地加
热3~5 min。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③待乙试管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乙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得乙酸乙酯产品。
(1)写出上述实验中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试管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导气、冷凝、防倒吸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乙试管中长玻璃导管可
以导气、冷凝、防倒吸。
(2)步骤②中需要用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减少反应物的挥发,增大产率
乙醇、乙酸均易挥发,步骤②中用小火均匀加热,可以减少原料损失。
(3)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下列3组实验。实验开始时先用酒精灯微热甲试管中的试剂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乙试管并测其有机层的厚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实验组号 甲试管中试剂 乙试管中试剂 有机层的厚度/cm
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 L-1浓硫酸 饱和Na2CO3 溶液 3.0
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
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①实验C中a=  。
3
实验组号 甲试管中试剂 乙试管中试剂 有机层的厚度/cm
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 L-1浓硫酸 饱和Na2CO3 溶液 3.0
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
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
根据变量控制的原则,实验C中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为3 mL。
②分析实验   (填字母)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C
实验组号 甲试管中试剂 乙试管中试剂 有机层的厚度/cm
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 L-1浓硫酸 饱和Na2CO3 溶液 3.0
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
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只有A、C中加入硫酸,且A中为浓硫酸,则实验A、C中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③已知:乙酸的密度为1.05 g·cm-3,乙醇的密度为0.789 g·cm-3,实验A收集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为2.464 g,则该反应中产品的产率为   (产率=×100%)。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80%
实验组号 甲试管中试剂 乙试管中试剂 有机层的厚度/cm
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 L-1浓硫酸 饱和Na2CO3 溶液 3.0
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
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3 mL乙醇的质量为3 mL×0.789 g·cm-3=2.367 g,n(C2H5OH)= ≈0.05 mol,2 mL乙酸的质量为2 mL×1.05 g·cm-3=2.1 g,n(CH3COOH)= =0.035 mol,乙醇过量,乙酸完全反应理论上生成乙酸乙酯的质量为0.035 mol×88 g·mol-1=3.08 g,该反应中产品的产率为× 100%=8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