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在华夏大地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我们见证了无数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为我们铸就了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而这精神的脊梁,便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更应发扬光大,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统编版)七年级下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七课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学习和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学习目标:道德修养常见考查方式:结合情境事例、古言名画等素材,考查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那么你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有哪些丰富内涵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 生活观察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著精神。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思维点拨“君子和而不同”蕴含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著精神,体现着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蕴含着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好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蕴含着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相关链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探究新知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分享在这个典故中,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求同存异,放下个人恩怨,而廉颇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求和,最终两人摒弃前嫌,携手为赵国的安定团结做出了贡献。浙江杭州某小区业主何某等人申请加装电梯,三楼业主万某因担心通风、采光等问题反对,双方僵持不下。后经区人民法院、住建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调解,从专业角度分析利弊,解读相关规定,最终电梯在原方案基础上适度移位,双方共同监督施工,且未增加移位费用,达成加装电梯共识。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探究新知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内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什么意义?求同、存异的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探究分享“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 相关链接包括“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等八块大型浮雕,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上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体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伟大精神。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记述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看法,呈现出超然自得的魏晋风度。探究新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内涵及意义内涵: 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意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链接《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有二十三万余行,讲述了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玛纳斯》经久流传、生生不息,以史诗的恢宏叙事主题和崇高演述风格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玛纳斯》承载着 的教化思想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相关链接《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生活观察这些艺术作品蕴含着怎样的美好学追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好追求探究新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的美学追求内涵及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内涵作用探究分享“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查阅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卢永根生活中极度节俭。他长期住在80年代的老房子里,家具陈旧,陈设简单。平时穿着朴素,常穿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所用的行李箱也是老旧的。饮食上也不讲究,粗茶淡饭即可。然而,他却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慷慨捐出用于教育事业,以这种反差巨大的方式展现出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泊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俭约自守的高尚品质。名言赏析中华民族有尚俭的传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节用而爱人 ——《论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这些名言都宣扬怎样的生活理念?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在个人修养方面,中和体现为内心的平和与稳定,范仲淹被贬值时依然心系天下,这种豁达正是中和的体现。泰和则是万物安宁的愿景,它蕴含着天地万物和谐安宁太平的美好愿景,在社会层面,中和意味着协调各方关系,找到平衡点,实现共同发展,政府制定政策时需适度平衡,避免极端。以保社会稳定繁荣。探究新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什么内涵?中华民族倡导俭 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 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什么意义?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相关链接《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就是泰和,是天地万物和谐的最理想状态。对于人来讲,“太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板书设计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人文精神的体现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课堂训练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上述精神财富( )①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②彰显了中华民族道德情操的涵养③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唯一精神动力④能够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课堂训练A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了尊道贵德的人文传统,因而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主张“陈力尚贤”“尊贤以崇德”,渐趋形成了尚贤以崇德的思想文化传统。这告诉我们( )A.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中华民族重视对道德情操的涵养B.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中华民族重视对物质享受的追求C.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中华民族重视对生活意义的探索D.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中华民族重视对科学素质的培养D课堂训练①“和而不同”的思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②“和而不同”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③该思想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④孔子学院的标识生动彰显了中华人文精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 孔子学院的标识采用和平鸽与地球两种图案的组合构成一个变体的“汉”字,整个图案包含了“全球、汉语、和平、崛起”四层寓意。该标识既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宣扬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课堂训练4.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美好世界的主张,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蕴含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以下不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的中华文化基因的是(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C.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D.四海一家,天下为公B5.古人云:“欲是深渊。”奢靡之风盛行,使人沉溺于享乐奢侈而不能自拔,丧失了心性之正,导致的是欲壑难填,久而久之就会走上玩物丧志的道路,甚至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而泯灭天良。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要( )A.弘扬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B.树立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C.掌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D.强化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D课堂训练教师小结人文精神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善良,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秉持这份精神,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播撒温暖,让人文之光在未来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谢谢聆听Thanks!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30张PPT 视频素材).pptx 中和、泰和、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思想.mp4 卢永根院士.mp4 文脉华章.mp4 玛纳斯.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