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2025年3月11日,“意公子”短视频博主吴敏捷作为政协代表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在“意公子”主页上是这样介绍:“把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里那些打动我们的人事物,带进当下人们的生活。”“意公子”在全网有3500万粉丝,作品播放被60亿次。吴敏婕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穿越千年而不变的。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介的紧密结合能够为文化传播赋能。”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原因,帮助学生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中汲取促进健康成长的精神养分,塑造理想人格,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道德修养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能够归纳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和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方法,积极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责任意识总议题: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分议题一:思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之因分议题二:寻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之策教材P62生活观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参考答案:(1)领悟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2)《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了文化自信。(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与同学分享你的观后感。参考答案:(1)六尺巷”的故事。(2)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①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做到文明有礼,以礼待人。②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③促进社会和谐,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团结友爱的传统。④促进社会和谐,国家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导向。⑤促进社会和谐,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就如何理解和谐展开讨论。教材P63探究与分享小结:1.▲我们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如何践行中华人文精神?“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万物共同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这句话强调了和谐共处、包容并蓄的重要性。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四海之内皆兄弟””,出 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释义: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点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新课讲解分议题二:寻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之策“意公子”说,读苏轼让我感受到人在天地间是如此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们要学会与自己和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和羡乎?”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分议题二:寻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之策“意公子”说,庄子教导我要尊重和欣赏万物的多样性和美好性,要遵循自然规律。“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主张“循天之道”、“顺物之性”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自然现象,要按照事物的本性去对待它。分议题二:寻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之策请用一个词概括意公子读苏轼和庄子的收获?分议题二:寻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之策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P63——P64)(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表现: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雨果的名言: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强调了亲善和文明对于营造和谐氛围的重要作用。事例:洪涝救灾过程中,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受灾的家庭转移物资、照顾老人和儿童。同时,周边城市的志愿者迅速集结,带来了急需的救援物资和设备。政府部门也高效协调,组织力量进行排水、抢修基础设施。企业纷纷捐款捐物,展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和谐景象,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①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分歧和矛盾时,应心平气和地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②倡导公平正义。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确保规则公平,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③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帮助他人、关爱困难群体等,传递温暖和爱心,营造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④加强教育宣传。让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小培养人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发现问题笔记区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发现问题笔记区六尺巷工作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安徽桐城市从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注入基层治理,创新推出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方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被写入2023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坚持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谈一谈:结合材料,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吴德宇探究与分享2024年9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举办了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发布仪式以“筑梦中国少年行”为主题,通过生动鲜活的事迹短片、真诚动人的故事讲述、形式多样的舞台呈现,重点推介了7名(组)好少年的事迹,并对其他43名(组)好少年的事迹进行了集中发布。“新时代好少年”每年评选一次。入选的好少年,有的热心公益,有的关爱他人,有的热爱科学,有的勇于创新,有的乐观向上,有的爱护环境,有的传承文化,有的勤学善思……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体现了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宝贵品格和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的担当精神。他们是当代青少年身边的榜样,是弘扬时代新风、争当时代新人的先锋。思考:(1)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这些“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启示我们应如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新课讲解2.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P63-64笔记区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立己达人,兼善天下。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做法熏陶教化凝聚示范课堂小结练习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这表明( )①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②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③我们要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④我们要向榜样学习,积极进取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A练习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需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 )①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练习河南新乡一个小男孩名叫光年,他在电视里看到患癌症的小朋友因做化疗头发全都掉光了,这个小朋友最想要的就是一头长发。光年看到后,决定留长头发捐给有需要的小朋友。截至2023年5月,光年已经捐出长约35厘米的头发。以下对光年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B.勇担使命,久久为功C.明辨善恶,懂得自我省察和慎独D.学习榜样,见贤思齐A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