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课时《多愉快》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课时《多愉快》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多愉快》
第七课
第二课时
(湘教版)一年级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
在彝族舞蹈律动中熟悉歌曲《多愉快》的旋律,感知彝族音乐欢快、简洁、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认识乐器碰铃和沙锤,积累音乐知识。
积极参与舞蹈、声势动作、打击乐器伴奏、演唱等丰富的音乐活动, 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多愉快》。
尝试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合作完成情境表演,感受表演带来的乐 趣 。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四季如春的云南省有一个云南民族博物馆。 它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与展示场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 民族博物馆。今天,这里有一个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博览会,将展出西南地区 各少数民族的艺术和文化。你看!会展中心还有一个舞台,邀请了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小朋友都来表演。
新课导入
首先表演的是傣族的小朋友,这个音乐你们熟悉吗 让我们跟随傣族的小朋友一起跳起来吧!
我们继续跟着博览会的小导游往前走。哇!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 独特的民族文化展示。你想表演哪个民族 第一组的哈尼族可以边唱边跳;第二组的纳西族可以走T台秀,展示哈尼族服饰;第三组傈僳族可以展示劳动工具。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咦 博览会中的这个民族我们还不大了解,他们的舞蹈和服饰好独 特呀!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呀
原来是彝族。让我们跟随彝族的小朋友一起跳一跳彝族的舞蹈吧!
随乐参与表现
请同学们欣赏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体验恒拍。
这里的小朋友经常聚在一起跳舞,让我们也一起去感受一下他们的舞蹈动作吧!
表现歌曲
请同学们随乐学习彝族舞蹈动作,熟悉音乐结构。
注意动作:前摆手,双手在前, 一上一下交替摆动;荡裙,双手在两侧, 模仿捏住裙摆前后摆动;高摆手,双手高举在头顶,一左一右交替摆动。
表现歌曲
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按照老师讲的动作设计完整来一遍。
第一、二遍,前摆手(第一乐句)+手牵手大字步走圈(第 二乐句);第三、四遍,荡裙(第一乐句)+手牵手大字步走圈(第二乐句);
第五、六遍,高摆手(第一乐句)+手牵手大字步走圈(第二乐句)。
了解背景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以及能歌善舞的民族,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耿直豪爽。请同学们轻轻坐下来,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吧!
认识乐器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乐器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大鼓、小鼓
双响筒
认识乐器
请同学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用以下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认识乐器
同学们了解这些打击乐器的分类吗?
散响类:双响筒、铃鼓、沙锤、串铃等乐器。这些乐器音量小,声音散。
皮革类:各种鼓类乐器,如大鼓、小鼓, 一般有共鸣声,声音低沉,音量较大。
金属类:三角铁、碰铃、碰钟等乐器,最大特点是有延绵音、清脆。
认识乐器
同学们将碰铃与沙锤归类,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类呢?
碰铃属金属类,沙锤为散响类
舞动乐器
同学们听音乐《多愉快》,选择以下节奏型随乐用乐器伴奏。
金属类乐器(碰铃)的音色更适合演奏长音,散响类乐 器(沙锤)的音色更适合演奏短音。
学唱歌曲
老师边拍手(恒拍)边按歌曲节奏读歌词: 唱起来 ,跳起 来 ,大家多愉 快 - 。手拉手儿转起 来 ,好像花儿朵朵 开。请同学们认真听。
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学生齐读歌词
请同学们再按乐句接龙读歌词
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再次安静聆听音乐,请你尝试给这首歌曲取一个歌名。悄悄告诉大家,歌名就藏在歌词中哟,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多愉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叫《多愉快》,是一首四川彝族 儿歌。
歌曲学唱
请同学们跟范唱哼唱歌曲
歌曲学唱
现在,请同学们后背挺直,口腔打开,让我们带着兴奋的情绪,边唱边表演歌曲。
情境表现
火把节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也是最具浓郁民族特色的盛大节日。你瞧!在博览会舞台上,正在展示彝族火把节的活动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情境表现
“多愉快”火把节要开始啦,同学们想用什么方式参与这盛大的火把节呢 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组成不同的小组。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民族博览会的演出中结束了愉快的一天。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远不止我们在课堂上认识的这些,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建议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西南地区,去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吧!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第七课教学设计
课题 《多愉快》 单元 第七课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和《多愉快》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 乐作品,音乐风格各不相同,但都带着鲜明的舞蹈性元素。傣族歌曲《金孔 雀轻轻跳》柔美抒情,从傣族人民的生活情境出发,引领学生感受傣家秀美 的景色和独特的风俗人情。通过模仿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领略傣族音乐与 舞蹈的美,并学会用简单的舞蹈动作参与音乐表现。
学习 目标 1. 在彝族舞蹈律动中熟悉歌曲《多愉快》的旋律,感知彝族音乐欢快、简洁、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认识乐器碰铃和沙锤,积累音乐知识。 2. 积极参与舞蹈、声势动作、打击乐器伴奏、演唱等丰富的音乐活动, 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多愉快》。 3. 尝试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合作完成情境表演,感受表演带来的乐 趣 。
重点 学习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并用自然、 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合作完成情境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情境创设:同学们,在我们四季如春的云南省有一个云南民族博物馆。 它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与展示场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 民族博物馆。今天,这里有一个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博览会,将展出西南地区 各少数民族的艺术和文化。你看!会展中心还有一个舞台,邀请了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小朋友都来表演。 师:首先表演的是傣族的小朋友,这个音乐你们熟悉吗 让我们跟随傣族的小朋友一起跳起来吧! 1.复习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 复习哈尼族歌曲《其多列》、纳西族歌曲《阿里里》、傈僳族歌曲《保护小羊》。 师:我们继续跟着博览会的小导游往前走。哇!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 独特的民族文化展示。你想表演哪个民族 第一组的哈尼族可以边唱边跳(播 放音乐《其多列》),第二组的纳西族可以走T台秀,展示哈尼族服饰(播放 音乐《阿里里》),第三组傈僳族可以展示劳动工具(播放音乐《保护小羊》)。 3.导入彝族舞蹈学习。 师:咦 博览会中的这个民族我们还不大了解,他们的舞蹈和服饰好独 特呀!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呀 师:原来是彝族。让我们跟随彝族的小朋友一起跳一跳彝族的舞蹈吧! 二 、学习彝族舞蹈 1. 随乐学习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大字步),体验恒拍。(循环播放《多 愉快》旋律,也可以播放《快乐的诺苏》A 主题音乐) 师:这里的小朋友经常聚在一起跳舞,让我们也一起去感受一下他们的 舞蹈动作吧! (1)学习大字步基本动作。 (2)加入圆圈的队形练习。 2. 随乐学习彝族舞蹈动作(前摆手、荡裙、高摆手),熟悉音乐结构。 主要动作:前摆手,双手在前, 一上一下交替摆动;荡裙,双手在两侧, 模仿捏住裙摆前后摆动;高摆手,双手高举在头顶,一左一右交替摆动。 动作设计:第一、二遍,前摆手(第一乐句)+手牵手大字步走圈(第 二乐句);第三、四遍,荡裙(第一乐句)+手牵手大字步走圈(第二乐句); 第五、六遍,高摆手(第一乐句)+手牵手大字步走圈(第二乐句)。 3.根据音乐中三个不同的音区参与律动表现(播放《快乐的诺苏》A 主题 音 乐 ) 。 4.观看彝族民族文化相关视频,了解彝族文化。 师小结: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以及能歌善舞的民族,那里的人民热情好 客,耿直豪爽。请同学们轻轻坐下来,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吧! (设计意图:学习彝族舞蹈并加入集体舞设计,能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既 熟悉了歌曲旋律又体验了彝族音乐欢快、简洁、富有感染力的特点。教学设 计关注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有层次地递进,从而让绝大多数学生 能够愉悦地参与活动。考虑到《快乐的诺苏》A 乐段的主题旋律与《多愉快》 的旋律基本一致,且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6次,并分别在三个不同的音区, 所以舞蹈中播放的音乐用《快乐的诺苏》来代替,且根据不同的音区设置了 不同的舞蹈动作。) 三、认识乐器 1. 复习之前学过的乐器。 (1)复习双响筒、铃鼓、大鼓、小鼓。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乐器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2)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用以下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简单了解这些打击乐器的分类(如散响类、皮革类、金属类)及其 特点。 散响类:双响筒、铃鼓、沙锤、串铃等乐器。这些乐器音量小,声音散。 皮革类:各种鼓类乐器,如大鼓、小鼓, 一般有共鸣声,声音低沉,音 量较大。 金属类:三角铁、碰铃、碰钟等乐器,最大特点是有延绵音、清脆。2.认识乐器:碰铃和沙锤。 (1)生自由探索,了解碰铃和沙锤的材质、结构、演奏方式、音色等。 (2)将碰铃与沙锤归类,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碰铃属金属类,沙锤为 散响类) (3)师总结介绍两种乐器。 (4)播放《多愉快》,选择以下节奏型随乐用乐器伴奏。 师生交流总结:金属类乐器(碰铃)的音色更适合演奏长音,散响类乐 器(沙锤)的音色更适合演奏短音。 (5)再次聆听音乐,选择乐器随乐为每个乐句最后一小节伴奏。 (设计意图:《艺术新课标》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课堂不走过场, 不教流程,注重创意实践。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要以音乐学科的形式 进行,音乐学科的知识要用音乐的方法与技能去实践。在本环节中,从复习 学过的乐器到认识新的乐器,再到运用所学的乐器为歌曲《多愉快》伴奏, 充分运用了探索、对比、归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从而拓展了 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他们的鉴赏审美能力。) 四、学唱《多愉快》 1.师示范有节奏地读歌词。 师:边拍手(恒拍)边按歌曲节奏读歌词: 唱起 来 ,跳起 来 ,大家多愉 快 - 。手拉手儿转起 来 ,好像花儿朵朵 开。 2.学生齐读歌词,再按乐句接龙读歌词。 3.聆听歌曲,揭示歌名。 师:请同学们再次安静聆听音乐,请你尝试给这首歌曲取一个歌名。悄 82 悄告诉大家,歌名就藏在歌词中哟,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叫《多愉快》,是一首四川彝族 儿歌。 4. 师生随琴接龙慢速唱,生唱“大家多愉快”这一句,师唱其他部分。 5.师生交换乐句接龙演唱。 6.生慢速完整演唱歌曲后,再用原速完整演唱歌曲。 7.邀请部分同学单独演唱。 五、情境表演 1.创设彝族火把节情境。 师:火把节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 多也是最具浓郁民族特色的盛大节日。你瞧!在博览会舞台上,正在展示彝 族火把节的活动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火把节视频) 2. 分组并围圈集体唱起来、跳起来。(包含彝族舞蹈、身势律动、乐器演 奏、歌曲演唱) 师导言:“多愉快”火把节要开始啦,你想用什么方式参与这盛大的火把 节呢 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组成不同的小组。(舞蹈组、身势律动组、乐 器演奏组、歌曲演唱组) 3.围成圈集体完成表演。 (1)各组分别进行表演(乐器组、舞蹈组、歌唱组等)。 (2)各组根据老师的提示,依次叠加共同表演。 (3)生生评价,老师评价。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参与彝族小 朋友“多愉快”火把节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与老师、同学相互合作进行情境表演,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完成对歌 曲的二次创编,对于学生来说是兴趣所在,也是信心所在。) 六、课堂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民族博览会的演出中结束了愉快的一天。西南 地区的少数民族远不止我们在课堂上认识的这些,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建 议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西南地区,去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