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科学第二单元综合培优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原子结构B.节水标志C.甲烷分子结构 D.足球烯结构2.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铈属于金属元素 B.铈的元素符号是Ce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D.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3. “乌牛早”是永嘉著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 C10H68O46)。据研究表明单宁酸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和抗炎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B.单宁酸属于混合物C.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D.单宁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4.青少年摄入的锌不足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锌,已知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纯净物B.葡萄糖酸锌中氢、氧质量比为11:7C.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4.3%D.每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都含有11个氢气分子5.首先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汤姆生 C.玻尔 D.卢瑟福6.英雄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课堂”用实验药品乙酸钠(CH3COONa)演示了神奇的“冰雪”实验。下列关于乙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C、H、O、Na四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是 82gC.氧、钠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7.选项中的图示表示构成物质的模型,“●”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可以表示单质的是( )A.B.C. D.8.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电子 D.中子9.阳春四月,杭州龙井地区的茶农又开始忙碌起来,西湖龙井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是一种纯净物B.1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38:26:23D.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0. 已知一个NO2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都具有相同氮原子和氧原子)。若以一个氮原子质量的1/14作为标准,可计算出 的相对分子质量(用m、n表示)为 ( )A.14n/(m-n)B.28n/(5m-3n)C.14n/(3n-5m) D.14n/(5m-2n)11.氖气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很难找到替代的产品。如图是氖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氖气的化学式为Ne B.氖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C.氖气是由氖分子构成的D.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1812.学习科学必须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A.SO2、CO2中均含有氧分子B.KMnO4 、K2MnO4 中锰元素化合价相同C.Mg、Mg2+的化学性质不相同D.Na'、Mg2+、A1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13.某研究团队制得了,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属于金属元素 B.1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共含有35个电子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15.有一包含有杂质的硫酸铵((NH4)2SO4)样品,经过分析可知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可能含有的下列物质是(括号内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A.NH4HCO3(18%)B.NH4NO3(35%)C.CO(NH2)2(47%) D.NH4Cl(26%)16.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A.1:4 B.4:1 C.3:2 D.2:317.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无机材料,如植入生物体内的生物陶瓷材料HAP(化学式为Cam(PO4)nOH),已被医疗上用于修补人的骨骼和牙组织.HAP的化学式中n等于( )A.(2m+1)/3B.(3m﹣1)/2C.(2m﹣1)/3 D.(m+1)18.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 ,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A.a-2+3 B.a-2-3 C.a+2+3 D.a+2-319.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B.能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五个氧原子20.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如图是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丙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化学式可写为C3H7O2NB.在构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中,氢原子最小C.丙氨酸属于混合物D.丙氨酸中C、O 元素质量比为9:8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21.小明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A 14 14 14B 26 30 24C 14 14 18D 14 18 14(1)表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2)已知微粒B是铁元素的一种微粒,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B的符号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22.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用化学符号表示:①2个铁离子 ②O2中4的意义, ③SO3中“3”的意义 ;④写出构成食盐(氯化钠)的微粒符号 23.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作为燃料使用。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甲烷分子可表示为(1)甲烷的化学式为 (2)每个甲烷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3)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4.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2)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铭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3)②号元素和④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A.质子数相同 B.中子数相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5.建立模型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请用我们已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如图1模型所表示的物质是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图2中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26.国产一线自主品牌新能源电动汽车“比亚迪”海豹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其反应原理为:LiFePO4FePO4+Li。该电池具有容量大、续航能力强的特点。(1)LiFePO4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已知LiFePO4中Li的化合价为+1,Fe的化合价为+2,则FePO4中P的化合价为 。27.新能源汽车中常使用锂电池,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1)锂属于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2)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已知锂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锂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氧化锂,其化学式为 。28.如图为电解水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的状态,电源负极为 (填“a”或“b”),乙试管中检验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理论上实验结束后甲乙两支试管排出水的体积之比为 ,而实际操作时甲乙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偏大的原因是 。根据电解水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A.从宏观上分析: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C.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29.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它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将投入到杭州亚运会电动车锂电池的生产中。(1)从物质分类角度判断,草酸亚铁晶体是一种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草酸亚铁晶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0.某样品可能由铁、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得该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1∶8;若该样品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则一定不含 ;若该样品由三种物质混合而成,则一定含有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16分)31.为破解原子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探索。1897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有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填序号);(2)反映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3)上述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对你有哪些启示? (写出一点即可)。32.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1)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可多选)A.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C.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33.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原子核带2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来如乙图所示。【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是 。四、综合题(共3题,共26分)34.余姚梁弄果农种植蓝莓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每年5、6月是蓝莓丰收的时节,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细胞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1)在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变 色。(2)花青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花青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28.7克花青素中含有 克碳元素。35.某品牌儿童咀嚼钙片的标签内容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后回答下列问题。XX儿童咀嚼钙片(50片装) 【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 【功效】补钙 【规格】2g/片,钙片中含碳酸钙80%。 【用法】嚼食(1)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一岁以后的儿童每天补钙应该不小于0.6g。若这些钙全部来自于该咀嚼钙片,则每日至少服用几片?36.清明节吃“青团”是湖州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1)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2)计算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3)5.84 克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的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葡萄糖(C6H12O6)中的碳元素质量相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是两个质量的比值,单位是1不是g。【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铈,铈元素名称含有 “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e,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写,不是“g”,故C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铈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8,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单宁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解答】A. 单宁酸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错误;B. 单宁酸属于纯净物,B错误;C. 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C正确;D. 单宁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错误;故答案为:C4.【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分析;B、根据元素质量等于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是元素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分析;D、根据化学式中数字含义分析;【解答】A、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含有多种物质因此属于混合物;B、 葡萄糖酸锌中氢、氧质量比为 ,选项错误;C、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选项正确;D、 化学式中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每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都含有 22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选项错误;故选:C。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解答】首先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故答案为:B。6.【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除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A、由乙酸钠的化学式可知,乙酸钠(CH3COONa)由C、H、O、Na四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故B错误;C、乙酸钠中氧元素、钠元素的质量比为(16×2):23=32:23,故C错误;D、乙酸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16×2):23=24:3:32:23,因此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A。7.【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的类别结合微观微粒示意图和反应示意图进行考查是较为常见的形式,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正确;B、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错;D、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8.【答案】C【解析】【分析】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解答】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故选C9.【答案】C10.【答案】D【解析】【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所以NO2相对分子质量=,只要根据题给条件求一个氮原子质量即可求解。【解答】 一个NO2分子质量是n千克,一个N2O5分子质量是m千克,所以2个NO2分子比1个N2O5分子刚好少1个氧原子,所以一个氧原子质量为n-2m;则一个氮原子的质量为:m-(n-2m)×2=5m-2n;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则N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选D。11.【答案】C【解析】【分析】A.稀有气体直接由原子构成;B.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结合“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判断;C.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判断;D.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氖气的化学式为Ne,故A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则氖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C.氖气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图片可知,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18,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2.【答案】C【解析】【分析】不能说一种分子中含有其他分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解答】A.氧分子构成氧气,有氧气的物质中含有氧分子,、 中不含有氧分子,故A错误;B. 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7 价和+6 价,故B错误;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正确;D. 原子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1和12以及13,故D错误;故答案为:C。13.【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的种类分析。B、根据离子的带电情况分析。C、根据离子的结构分析。D、根据离子的结构分析。【解答】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N5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5=35;N5-中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A. N是一种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 1个N5-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C. 1个N5-共含有的质子数=7×5=35,故正确;D. 1个N5-共含有的电子数=7×5+1=36,故错误。故答案为:C。14.【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和物质构成的关系判断;(2)注意原子和原子团的区别;(3)电子带负电荷;(4)根据化合物定义判断。【解答】A.构成物质的微粒除分子外,还有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故A错误;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错误;C.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故C错误;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最少含有两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D。15.【答案】A【解析】【分析】两种氮肥混合时,混合物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介于两种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而样品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说明另一种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小于20%,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解答】 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设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分别为a、b,则12×(a+b):16×(a+2b)=5:12,则a:b=1:4.故选A。17.【答案】C【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在 Cam(PO4)nOH 中,Ca元素化合价为+2价,P的化合价为+5价,O的化合价为-2价,OH根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2)m+(+5)n+(-2)×4n+(-1)=0,解得:。故选C。1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答】 A的质子数为a ,则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A2-的核外电子数为a+2;设B原子的质子数为x,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x,则B3+核外电子数为x-3,由于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即有a+2=x-3,得x= a+2+3 ,选项C正确。故选C。1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来分析解答。【解答】①表示的是氢元素和一个氢原子;②表示的是亚铁离子,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③表示的是铜元素、一个铜原子和铜这种物质,铜由铜元素组成;④表示的是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两个磷原子和五个氧原子构成的;⑤表示的是铁离子,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质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⑥表示的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选B。20.【答案】C【解析】【分析】 A.根据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分析;B.根据常见的原子分析;C.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解答】 A.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其化学式为C3H7O2N,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在构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碳、氢、氮、氧)中,氢原子最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C.丙氨酸中只含有丙氨酸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丙氨酸中C、O元素质量比为(12×3):(16×2)=9:8,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1.【答案】AD;Fe2+;D22.【答案】2Fe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有三个氧原子;Na+ Cl-【解析】【分析】根据化学用语分析;【解答】 ①每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2个铁离子 表示为; ② 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标在化学式该元素正上方,正负在左,数字在右,O2中4的意义 表示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③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SO3中“3”的意义 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有三个氧原子 ; ④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构成氯化钠的微粒符号是。23.【答案】CH4;5;-4价24.【答案】③;质子;D【解析】【分析】(1)先确定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分别是什么元素,结合中文名称进行判断。(2)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的质子数排列的,所以原子序数就等于质子数。(3)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一族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解答】(1)由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②是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③是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2)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117号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3)②号元素和④号元素位于同一族,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D。25.【答案】(1)混合物(2)乙【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多组物质组成的叫化合物。(2)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图1可知,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分子,即由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应该为混合物。(2)原子的中间为原子核,它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且带正电荷。a粒子也带正电荷,那么a粒子会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且距离越近,排斥力越大,运动轨迹改变的幅度越大。甚至少数a粒子会发生撞击而沿原路返回,故选乙。26.【答案】(1)7∶8(2)+5(3)分解【解析】【分析】(1)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下角标后的值之比。(2)物质不带电,所以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之和为0。【解答】(1)LiFePO4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4)=7∶8(2)已知在LiFePO4中,Li的化合价为+1价,Fe的化合价为+2价,O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在LiFePO4中,设P的化合价为x价,则有:(+1)+(+2)+x+(-2)×4=0,解得x=+5,故在LiFePO4中,P的化合价为+5价。(1)LiFePO4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4)=7∶8;(2)已知在LiFePO4中,Li的化合价为+1价,Fe的化合价为+2价,O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在LiFePO4中,设P的化合价为x价,则有:(+1)+(+2)+x+(-2)×4=0,解得x=+5,故在LiFePO4中,P的化合价为+5价;27.【答案】(1)金属(2)7(3)Li2O【解析】【分析】锂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写出化学式。【解答】(1)锂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所以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2)元素信息图中,最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故填6.941。(3)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锂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则锂元素的化合价也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锂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氧化锂,其化学式为Li2O,故填Li2O。28.【答案】a;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乙试管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2: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大(合理即可);B29.【答案】纯净物;1:4【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1)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中只含一种物质,因此属于纯净物;(2)草酸亚铁晶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6)=1:4。故答案为:(1)纯净物;(2)1:4。30.【答案】四氧化三铁;氧化铁31.【答案】(1)②(2)A(3)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解析】【分析】(1)原子核带正电荷,α粒子也带正电荷,因此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2)α粒子越靠近原子核,它们受到的排斥力越大,它们的运动轨迹偏转的越厉害;(3)根据自己对原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理解解答。【解答】(1)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它们受到了原子核的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荷,故选②;(2)α粒子越靠近原子核,它们受到的排斥力越大,它们的运动轨迹偏转的越厉害;少数α粒子正面撞击原子核时甚至沿原方向返回,故反映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A;(3)根据题目可知,原子模型不是一下就建立起来的,而是经历了很长时间,历经很多科学家的不断研究而得到的,那么得到的启示为: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32.【答案】(1)A(2)A;D【解析】【分析】(1)根据“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 ”分析即可;(2)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解答】 (1)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A正确;B.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枣糕式模型,卢瑟福能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不是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故B错误;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发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也不全对,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故D正确。故选AD。33.【答案】(1)不会(2)B(3)质子【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解答】(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 则α粒子在各个方向受力平衡,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所以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答案为:B(3) α 粒子就是氦的原子核,电荷数为2, 氮原核电荷数为7,生成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被打出的微粒 核电荷数是2+7-8=1,所以是质子。34.【答案】(1)红色(2)15:11:6(3)287(4)18【解析】【分析】(1)花青素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呈不同的颜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2)原子个数比等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的最简整数比。(3)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下标乘积之和。(4)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乘以物质的质量。【解答】(1)由文中信息可知,花青素遇酸洗物质变红,碱性物质变蓝,醋是酸性的,所以花青素将变红。(2)个数比等于化学式下标之比,故个数比为15:11:6。(3)相对分子质量.(4)碳元素的质量。35.【答案】100;32%;136.【答案】(1)60:5:8(2)C10H10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0+16=146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0/146 × 100%=82.2%(3)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质量=5.84g×120/146=4.8g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6×12/6×12+12+6×16=40%葡萄糖的质量=4.8g/40%=12g【解析】【分析】(1)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10):(1×10):16=60:5:8(2)元素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3)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守恒列式进行计算。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146分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8.0(32.9%)主观题(占比) 98.0(67.1%)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55.6%)主观题(占比) 16(44.4%)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0(27.8%) 54.0(37.0%)实验探究题 3(8.3%) 16.0(11.0%)综合题(共7题,共46分) 3(8.3%) 28.0(19.2%)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20(55.6%) 48.0(32.9%)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 难易度 占比1 普通 (50.0%)2 容易 (50.0%)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1 常见物质的分类 6.0(4.1%) 14,25,292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0(2.1%) 7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5.0(3.4%) 7,124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16.0(11.0%) 21,225 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2.0(1.4%) 136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29.0(19.9%) 3,4,19,20,22,277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6.0(4.1%) 288 元素的概念 0.0(0.0%) 149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0.0(0.0%) 1410 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2.0(8.2%) 7,18,2311 原子的构成 36.0(24.7%) 5,8,12,21,24,25,31,32,3312 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9.0(6.2%) 17,23,2613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55.0(37.7%) 3,4,6,9,15,16,26,29,30,34,35,3614 模型与符号 12.0(8.2%) 1,7,2315 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14.0(9.6%) 13,2216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0(1.4%) 2017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18.0(12.3%) 3,19,2218 元素周期表 18.0(12.3%) 2,11,24,2719 相对分子质量 3.0(2.1%) 1020 相对原子质量 31.0(21.2%) 2,3,27,34,3621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8.0(5.5%) 34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