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 3 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使学生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秦朝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公元前230年
秦发动统一战争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秦灭六国
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
221年
秦统一
公元前207年
刘邦入咸阳
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起义
【阶段特征】
1.政治: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秦朝暴政导致其短命而亡。
2.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统一度量衡和车轨。
3.思想: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紜、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荀子·王制篇》
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1.秦统一的原因
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历代秦国重臣 原身份
百里奚 虞国人
商鞅 魏国人
张仪 魏国人
李斯 楚国人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一、秦的统一
咸阳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建立秦朝
2.秦统一的过程
喊赵薇去演戏
思考:
面对辽阔的帝国,秦朝采用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3.拓展疆域
西到陇西
东至东海
北抵长城
南濒南海
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南方:南平百越,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道”,辖管西南夷
专制主义
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一种管理方式,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实行垂直管理。
(1)概念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2)基本内容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地方制度郡县制
三皇
五帝
始皇帝
简要说明
皇帝制度有哪些特征?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特点)
皇位世袭。
(1)称号的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2)特点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度
皇 帝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军务(虚有其位)
奉 常
郎中令
卫 尉
太 仆
典 客
宗 正
治粟内史
廷 尉
将作少府
宗庙礼仪教化
宫中警卫
宫门警卫
宫廷车马
司法、首都警卫
少数民族、外交事务
皇室宗族
国家 财政
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
(3)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2)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1)比较完备,三公九卿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度
作用: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作用有限)
朝议制度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郡守(行政)
郡尉(军事)
监御史(监察)
县长/令(行政)
县尉(军事)
县丞(刑狱)
三老(教化)
啬夫(赋税)
游徼(治安)
里正(赋税)
亭长(地方治安及公文传递)





起源:春秋战国,列国陆续出现。
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
(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官吏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中央集权

郡守
(行政)
(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尉
(军事)
监御史
(监察)

县令/长
(地方最高长官)
县丞
(行政、刑狱)
县尉
(军事、治安)

三老(教化)
有秩(司法)
游徼(治安)
啬夫(赋税)


朝议制度
(1)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形成重要环节);
(3)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2)历代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史料:郡县制有何意义?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建立基础
官吏产生方式
中央与地方关系
历史作用
相同点
血缘
地域
世袭
任免
地方独立性强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①目的:巩固统治
②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
郡县制和与分封制的异同
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
贵族政治
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官僚政治
车同轨
书同文
同货币
度量衡
明法度
编户籍
徙豪强
治风俗
修道路
炼铜人
焚诗书
坑儒生
2.经济文化的统一
3.秦统一的意义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邹纪万:《秦汉史》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北抵长城
南濒南海
东达大海
西到陇西
3.秦统一的意义
(1)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3)促进了民族交往交融交流;
(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3.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4.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5.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秦始皇
焚书坑儒
修阿房宫
泰山封禅
修建长城
秦陵兵马俑
秦朝肉刑
1.秦的暴政
04
秦直道,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03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02
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秦帝国的“四大工程”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为完成“四大工程” ,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三百万。
01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
1.秦的暴政
秦朝刑罚:
死刑
枭首: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木示众
弃市:在闹市当众处死
斩:分砍头和腰斩两种
车裂:五马分尸
定杀:即将犯人投入水中淹死
生埋:又称活埋或坑杀
绞:用绳子将犯人勒死
肉刑
黥刑:也叫墨刑,是在犯人脸上刺字
劓刑:割去犯人的鼻子
刖刑:斩去犯人的左右脚,或左右趾。
一人有罪,灭绝其宗族。族刑有时株连到父族、母族、妻族。
连坐
连坐:一人有罪,全家、邻里或有关之人同受刑罚。
族诛
抽胁:可能是指抽筋拔骨
铁桎
束颈的铁钳
1.秦的暴政
2.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由农民发起的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由其推动起来的全国性反秦战争,终于推翻了秦王朝。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评论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仅当了46天的秦王便素车白马,以绳系颈,捧着御玺符节,向刘邦投降,秦朝自此灭亡。
2.陈胜吴广起义
(1)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不属于农民起义。
(2)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3.楚汉之争
【合作探究】
秦朝二世而亡,但它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年。应如何评价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积极:
消极: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1)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大作用。
(1)皇帝专制独裁,容易导致暴政,激发阶级矛盾,破坏生产力。
(3)明清之前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2)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讨论: 秦是否亡于法家思想、 严刑峻法? 请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之。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韩非子与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即学即练
1.秦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地方,如“河南地”、五岭等,人心不稳,与中原文化差异又大。为此,秦朝通过设置郡县,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这说明秦朝在上述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 )
A.增进华夏认同观念 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对边地的控制 D.扩大统治版图
2.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任官赐印制度,无论朝廷大臣还是地方小吏皆是如此。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秦《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官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说明秦朝( )
A.官印成为权力唯一凭证 B.中央权力趋于强化
C.官员任免程序十分复杂 D.法律制度比较严苛
C
B
即学即练
3.2023年1月秦始皇陵博物院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籠3处;兵器秘(柄)多处、弓弩箭館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考古发掘( )
A.反映了当时部分历史面貌 B.明确了武器种类与配属
C.展示出秦朝强大军事实力 D.弄清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4.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大致粟石三十钱左右。秦朝统一全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六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可能是源于( )
A.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 B.法家统治思想阻碍农业发展
C.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 D.长期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凋敝
A
C
即学即练
5.秦惠王十三年,秦朝攻占巴蜀地区,“以张若为秦国守,移民万家实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六年“徙北河榆中三万家”。秦朝这一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活动( )
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
6.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栎阳,颁布了一些政令。宣布率一万人或一郡来降者,封万户;开放故秦园囿池苑令民耕种;蜀汉民由于军役负担较重,免除两年租税;关中从军之士兵,免除其家一年负担。上述政令的实施( )
A.表明黄老无为思想受到尊崇 B.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繁荣
C.稳定了汉朝初期的统治秩序 D.为楚汉战争胜利积蓄了力量
B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