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同步训练】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9、P58蓝字、P62)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③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59-P61)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①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②作用: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①体现: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②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体现: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②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上述精神财富 ( A )①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彰显了中华民族道德情操的涵养③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唯一精神动力④能够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上述主张 ( C )①旨在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②有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共处③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④表明我国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历史长河中源起和流转的故事;《非遗里的中国》通过非遗创演秀、沉浸体验等方式多维度呈现非遗的历史底蕴······这些节目的播出有利于 ( B )①体悟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②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尊重外来文化③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某小学在基础课程之外,开设了书法、蜡染、水墨画、葫芦丝等三十余种特色社团课程,在启迪心智、浸润涵养、陶冶情操中滋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该校教育体现了 ( B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5.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搞得如火如荼。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由知识学习、行为实践,内化为品质修养,从而达到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目标。这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B )A.和而不同 B.以文化人 C.俭约自守 D.中和泰和6.以下是某校近期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 ( D )①我们坚守做人的品格 ②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③化解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④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7. 广绣自古受中国画熏陶,近现代又受西方美学观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中西融合、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构图因完整而复杂多变,造型因注重写实、讲究物象大小和远近透视、把油画光影和世俗情韵交融合璧而别具一格。这一风格 ( B )①符合“形具而神生”、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②只追求造型构图的惟妙惟肖而忽略神韵③追求立象尽意,让绣品有美态和神韵 ④将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趋同、合二为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中国的盆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盆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盆景不仅能够让人欣赏形象美,同时超越视觉感受,让人欣赏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引起欣赏者的思想共鸣,让人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美。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D )①个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②化解冲突与矛盾的智慧③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④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从下面漫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D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0.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下列做法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有 ( B )①利用资源时做到物尽其用 ②透支信用卡购买名牌产品③与同学盲目攀比,热衷于高消费 ④按自己的实际需求消费,量入为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智慧11.某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讨论。甲同学:“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请谈谈你对“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的理解。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符合题意即可)乙同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这决定了它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具有什么意义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丙同学:“在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我们仿佛能听见北宋时期市井的喧嚣,并感受到古人生活的烟火气息。宋代美学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对和谐、平衡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生活美的高度赞美。”(3)丙同学对名画《清明上河图》的欣赏评价体现了哪一中华人文精神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丁同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陶渊明的上述诗作体现了怎样的生活理念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同步训练】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9、P58蓝字、P62)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 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 。③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 、凝聚示范作用。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59-P61)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 等诸多方面。(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①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 ,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 ,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②作用: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 提供重要启示。(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 ,成就理想人格。②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 、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①体现: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 与 融为一体。②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体现: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 ,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②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 、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 。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上述精神财富 ( )①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彰显了中华民族道德情操的涵养③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唯一精神动力④能够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上述主张 ( )①旨在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②有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共处③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④表明我国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历史长河中源起和流转的故事;《非遗里的中国》通过非遗创演秀、沉浸体验等方式多维度呈现非遗的历史底蕴······这些节目的播出有利于 ( )①体悟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②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尊重外来文化③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某小学在基础课程之外,开设了书法、蜡染、水墨画、葫芦丝等三十余种特色社团课程,在启迪心智、浸润涵养、陶冶情操中滋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该校教育体现了 (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5.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搞得如火如荼。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由知识学习、行为实践,内化为品质修养,从而达到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目标。这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和而不同 B.以文化人 C.俭约自守 D.中和泰和6.以下是某校近期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 ( )①我们坚守做人的品格 ②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③化解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④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7. 广绣自古受中国画熏陶,近现代又受西方美学观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中西融合、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构图因完整而复杂多变,造型因注重写实、讲究物象大小和远近透视、把油画光影和世俗情韵交融合璧而别具一格。这一风格 ( )①符合“形具而神生”、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②只追求造型构图的惟妙惟肖而忽略神韵③追求立象尽意,让绣品有美态和神韵 ④将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趋同、合二为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中国的盆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盆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盆景不仅能够让人欣赏形象美,同时超越视觉感受,让人欣赏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引起欣赏者的思想共鸣,让人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美。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个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②化解冲突与矛盾的智慧③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④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从下面漫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0.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下列做法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有 ( )①利用资源时做到物尽其用 ②透支信用卡购买名牌产品③与同学盲目攀比,热衷于高消费 ④按自己的实际需求消费,量入为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智慧11.某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讨论。甲同学:“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请谈谈你对“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的理解。乙同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这决定了它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具有什么意义 丙同学:“在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我们仿佛能听见北宋时期市井的喧嚣,并感受到古人生活的烟火气息。宋代美学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对和谐、平衡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生活美的高度赞美。”(3)丙同学对名画《清明上河图》的欣赏评价体现了哪一中华人文精神 丁同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陶渊明的上述诗作体现了怎样的生活理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下册道德与法治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同步测试(学生版) .docx 七年下册道德与法治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同步测试(教师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