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期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小语同学写的课文阅读感想,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翻开语文课本,我们能了解到: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为祖国“两弹”事业“鞠躬尽①(瘁 悴),死而后已”却鲜为人知的邓稼先,为我们 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锲而不舍钻研古典的闻一多,以及面对丰 ②(绕 饶)的土地发出“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誓言的端木蕻良……他们的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他们就如同一盏明灯、一个指南针, 引领着我们成长。(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鲜( )为人知 锲( )而不舍(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2分) ① ②2.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留心观察街上商店的招牌,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们语言简洁, 内涵丰富。请你说说下面店名的含义。(2分)“好又多”(超市名)3.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在“寻找最美对联”活动中,语文老师出示了一副对联,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3分)上联:读书滋逸气下联:阅世益豪下联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字是① (迈/情),原因是:②。这副对联适合挂在③ (书房/客厅)。4.下面是小文同学在活动中写的一段文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上下文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生活中我与语文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语文为我擦泪;欢乐时,语文为我舞蹈; ; ; _;成功时,语文为我喝彩;失败时,语文给我鼓励。语文学习能培养高雅的情趣,积淀丰厚的底蕴,语文学习应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文学小组在语文课本中收集了很多古诗名句,请你将下面语段中空缺的古诗名句补充完整。(8分)从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苦乐悲欢。王维《竹里馆》中的“①,② ",让人感受到月照竹林的自然情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③ ,④ ",让人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木兰诗》中的“双兔傍地走,⑤ ”以兔为喻,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岑参《逢入京使》中的“⑥ ,凭君传语报平安”,让人感受到作者思念亲人又不想让亲人牵挂的复杂情感;韩愈《晚春》中的 “⑦ ,⑧”,借百花盛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太行山上那片林①巍巍太行,铁骨铮铮,处处都是坚毅和刚强。②马三小,一位无腿的退伍老兵,在太行山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种树 二十三年。他以坚强不屈的精神,为这座山增添了一抹抹新绿。③夏季的太行山,阳光炽热,绿色鲜亮耀眼。我们一行人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 县秀林镇马峪村,拜访马三小。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双腿装着假肢,银丝满头,脸上刻 满多年风吹日晒的沧桑,眼中却闪动着坚韧而动人的光彩。④马三小为何投身这场“战斗” 这要从他的军营生活说起。⑤1969年秋天,马三小从家乡来到福建某部参军,因自己对蚂蝗咬伤处理不当,患 上了败血症。1973年,就在马三小回到家乡准备大干一场时,他的病情恶化,又患上严 重的脉管炎,右小腿被截肢。病魔无情,到了2004年,左腿也不得不被截肢。⑥被病痛折磨多年的马三小痛苦彷徨,一度心情压抑。但他始终记得部队首长的一句话:“军人面前没有困难,只有战场,绝不能做逃兵!”对呀,他是退伍军人,也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不能倒下,家庭需要他!孩子们需要他!他不能让一只蚂蝗打趴下!⑦坚定了生活信心的马三小,找到了新的人生寄托——种树。2000年,马三小看 到一则山东农民靠在山上种树致富的新闻。正发愁不知道干什么的马三小望着村前村 后的大片荒山,内心被触动了:我身残志不残,当兵时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克服困难去种 树应该没问题。⑧病情一稳定,他就找到村干部,希望义务看护村外一条沟渠,条件是可以在附近 的荒山上植树。村委会答应,在不影响村民耕地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集体的沟边、路边、 荒坡、荒滩种树。村委会的支持,让马三小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有了美好生活的盼头。⑨但是,家里穷得叮当响,买树苗的钱从哪儿来 马三小就去捡废品,五毛一块地 攒起来,买了几十棵树苗运回来,托村里的年轻人帮忙扛上山。⑩马峪村地处太行山腹地,举目四望,漫山遍野都是石头。在这样的石头山上挖坑 种树,对健全人来说都是一桩辛苦事,更何况一位残疾人 刚开始,马三小还有一条好 腿,在单拐的辅助下,还勉强可以。第二条腿被截肢以后,无腿的他看到三个孩子还没 有成家,决心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他要用行动告诉孩子们: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就这样,马三小开始了他“无腿植树”的艰难历程。每天早上,马三小5点起床, 装上假肢,在双拐上绑好撬棍、铁镐等总共几十斤重的工具,拄拐步行去植树点。到了 上山的路口就要把这些工具卸下来,捆绑在后背上,开始“无腿的攀登”。 种树要先挖坑。用镐先刨,再用锹一点一点往外铲,不好铲的碎石就用手挖出, 要是碰到大块石头,就只能用钢钎一点点撬。辛辛苦苦挖一天,才能挖出三四个树坑。 下雨天更难,山上无处避雨,下山回家躲雨得花一个多小时,怕是人没到家雨就停了,他 索性冒雨接着干。 靠着这满沟茂密的树木,马三小当初种树致富的理想实现了吗 2008年,马三小的故事被电视台报道,他很快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其中最受用的是县林业局免费提供的树苗。与此同时,他种下的第一批树也成材了。有木材商听闻后赶来收购,出价不低,马三小却给找上门来的人们一个相同且干脆的答案:“不卖。” 为什么 马三小说:“因为这些树,我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心,如果我再用它们给 自己换钱,就太不应该了。退伍老兵的待遇也越来越高,我现在不愁吃也不愁穿,知足 了。”他决定,以后要将树木全部捐献给国家。 受马三小的精神鼓舞,当地居民、石家庄市民、年轻学生纷纷来到山里,挥起铁锨和镐头,把这一带的沟里沟外都植上苗木。马三小二十三年的个人植树行为,变成了当地群众的集体行动。生命之绿就这样溢满了太行山。 我们离开时,车从马三小种下的林荫道穿过。车走老远,身后的马三小还在拄着双拐目送我们,坚定的身影挺立在太行山间。(作者:谭国伦。有删改)文章围绕马三小退伍返乡后的经历写了哪些情节 请你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4分) 参军后因病退伍返乡→病情恶化,被病痛折磨,一度彷徨压抑→找到新的人生寄托——种树 →① → 以残疾之躯坚持种树 →② →他的行为影响并带动了周围的人7.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1)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双腿装着假肢,银丝满头,脸上刻满多年风吹日晒的沧桑, 眼中却闪动着坚韧而动人的光彩。(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2)用镐先刨,再用锹一点一点往外铲,不好铲的碎石就用手挖出,要是碰到大块石 头,就只能用钢钎一点点撬。(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本文主要讲述马三小退伍返乡后种树的故事,第 ~ 段却讲马三小有没有发家致富,是否多余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分内容 (4分)9.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觉得“生命之绿就这样溢满了太行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共11分)老舍先生①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 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 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 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⑤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 下、两下、三下……行了!" ——“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⑥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 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⑦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作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 ……⑧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 “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邀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⑨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作者:汪曾祺。有删改)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11.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④⑤两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 (4分)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3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①贪污解任,自陈②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③左右,中外④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选自《治国不私故人》)【注释】① 坐:因为。②陈:陈述。③秦王: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④中外:指宫内宫外的故人。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1)蒙辞以军中多务 查阅词典法:①讼词,口供;②言辞,文辞;③推 辞,不接受;④告别。(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2)自以为大有所益 词语推断法:开卷有益(3)相寿流涕而去 课内迁移法:旦辞爷娘去(《木兰诗》)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5.甲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请简要分析。(3分)16.甲文中吕蒙与乙文中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 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两文中得到的启示。(3分)(二)阅读下面一首《木兰诗》的选段,完成17~18题。(共4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7.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木兰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18. 赏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句的表达效果(2分)四、名著阅读(5分)19.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1)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从下面《骆驼祥子》 里的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①祥子 ②小福子这部小说以祥子买车时的三起三落为线索来叙述的,请你简要的写出祥子买车时三起三落的经历。五、作文(50分)20.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1)光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点亮了黑暗,也点亮了我们的心灵。请以“你是我的光”为题目,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作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写出人物的精神,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在你的内心深处一定有这样的一个人吧。这个人让你感恩,这个人让你深思,这个人让你感动……请以《这样的你,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③文 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七年级语文月考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1. (1)xiǎn qiè(每空 1 分,共 2 分) (2)①瘁 ②饶(每空 1 分,共 2 分)2. ①商品质量上乘,种类繁多。 2 分,意思对即可3. ①情 ②平仄相对,内容衔接,意境吻合 ③书房(每空 1 分,第②空意思对即可,共 3 分)4. 示例:相聚时,语文为我举杯 分别时,语文为我祝福(每空 2 分,符合要求即可,共 4 分)5. ①深林人不知 ②明月来相照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 ④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安能辨我是雄雌 ⑥马上相逢无纸笔 ⑦草树知春不久归 ⑧百般红紫斗芳菲(每空 1 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 8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27 分)(一)(共 16 分)6. ①捡废品,攒钱,买树苗 ②收到社会各界的关心,退伍老兵待遇提高,不再想卖树换钱,决定把树木捐给国家(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7. (1)示例一:运用外貌描写,(1 分)写马三小残疾的双腿、满头的白发和脸上沧桑的皱纹,而“眼中却闪动着坚韧而动人的光彩”,揭示了老人内心的坚强和不屈,形成了外在衰老与内在坚韧的鲜明对比,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感染力。 (1 分)(意思对即可,共 2 分)示例二:运用神态描写,(1 分)写他坚韧的眼神,表现出老人虽身体残疾、年纪大,但仍坚毅刚强,流露出作者对他的赞扬、崇敬之情。 (1 分)(意思对即可,共 2 分)(2)“刨”“铲”“挖”“撬”这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挖坑的困难,(1 分)从侧面烘托出马三小坚持种树的不易和执着,凸显出他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 (1 分)(意思对即可,共 2 分)8. 不多余。 (1 分)这样写照应前文中种树让马三小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的情节,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同时,升华了文章主题,凸显了马三小老人淡泊名利和甘于奉献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扬、敬佩之情。(3 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9. 一方面,指由马三小带动的参与种树的人数之多和在太行山上种下的树木的面积之大,因此树木的绿溢满了太行山;(2 分)另一方面象征着马三小通过在太行山上种树,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实现了自身价值;(1 分)同时体现出马三小的“植绿”事迹和精神感染着大家。 (1 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二)(共 11 分)10. “一盆一盆”“一身热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 分)表现了老舍先生和夫人爱花成性、不辞辛苦,也体现了老舍先生生活情趣高雅。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3 分)11. 这两段写老舍先生对白石先生的理解和对其生活习惯的尊重,体现了他对白石先生的敬重和关怀,(2 分)从侧面表现了老舍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高雅情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12. ①从老舍先生爱侍弄花、爱收藏精品画作可以看出他情趣高雅;②从老舍先生亲自为客人倒茶,招待文联的同仁吃饭可以看出他热情好客;③从他阻拦别人把白石老人接出去住可以看出他善解人意、关心他人;④从请盲艺人到市文联演唱,关注盲艺人的生存,可以看出他善良仁厚和自觉保护民间技艺的责任感。(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 4 分)— 1 —{#{QQABKYAo4gqYgBRACA6KB0U2CQgQkJKSLaoOgRAUqAQDQRNAFAA=}#}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一)(共 11 分)13. (1)③ (2)益处,好处 (3)离开(每空 1 分,共 3 分)14.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 、 我 难 道 想 让 你 研 究 儒 家 经 典 成 为 专 掌 经 学 传 授 的 学官 那 ( 意思对即可,每空2分,共4分)15. 甲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出吕蒙学识进步。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意思对即可,3 分)16. 相同之处:都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 (1 分)启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好的建议,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3 分)(二)(共 4 分)17. C(2 分)18. 用 夸 张 的 手 法 写 出 了 勋 位 之 高 , 赏 赐 之 多 , 从 侧 面 反 映 木 兰 的 英 勇 和 战 功 卓 著 。 (意思对即可 2 分)四、名著阅读(5 分)19. (1)①示例: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他努力奋斗,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但是好景不长,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留给他的只有三匹骆驼。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他更加努力赚钱,结果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虎妞死于难产,祥子将虎妞给他买的车子卖掉,用来给虎妞办理丧事。 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沦为一具行尸走肉。 祥子从一个努力勤奋的青年,堕落为一个自暴自弃的人,祥子的遭遇印证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②示例:小福子美丽坚强、勤俭善良,她先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 父亲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为了两个弟弟不被饿死,小福子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 祥子承诺等他混得好些就娶小福子,但小福子后来被父亲卖掉,最后上吊自杀。 一个勤俭善良的姑娘,最后却走向自杀的绝路,小福子的死印证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原著相关内容 3 分,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 分,言之成理即可,共 5 分)(2)示例:我不赞同。 (1 分)一个人能不能很好地生存,不仅仅取决于他自己是否努力,也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祥子,本是本分之人,立志买车,做独立劳动者。 车被抢,钱被敲诈,卖车葬妻,以及小福子自杀等一连串事件,导致祥子逐渐变成一个流氓地痞无产者。 祥子的命运悲剧显然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4 分)(观点 1 分,结合原著相关内容分析 4 分,言之成理即可,共 5 分。 如果回答“赞成”且言之有理,最高给 2 分)五、作文(50 分)20. 略。— 2 —{#{QQABKYAo4gqYgBRACA6KB0U2CQgQkJKSLaoOgRAUqAQDQRNAF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春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docx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