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素质终期评价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第一部分1.(12 分)⑴①即(1 分) ②融(1 分) ⑵B(3 分) ⑶D(3 分) ⑷示例: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塑造自我的人格,才能共同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2 分)⑸示例:“中国路”是指我国在宇宙探索、深海探索、中国高铁及跨海大桥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就。(2 分)二、第二部分2.(共 7 分,每空 1 分)⑴浊酒一杯家万里 ⑵燕然未勒归无计 ⑶会挽雕弓如满月 ⑷西北望 ⑸了却君王天下事 ⑹赢得生前身后名 ⑺算平生肝胆3.(4 分)⑴√⑵×⑶√⑷×4.(3 分)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战未休”表达了作者对孙权的赞赏和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讽刺。5.(3 分)⑴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⑵做。 ⑶同“德”,感恩、感激。6.(4 分)⑴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⑵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7.(2 分)B8.(2 分)示例:玩游戏要限制时间,陷入沉迷则有害。(生活中其他事例也可)9.(3 分)B10.(4 分)能,应该放在第⑤段。理由示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通过举办多种读书活动,吸引年轻人阅读经典,这与文本一第⑤段的观点“应拓宽路径,形成读经典的浓厚氛围”相符合。11.(4 分)文本一作者认为数字化阅读会影响青少年阅读经典;文本二作者认为可以利用数字化阅读拓展阅读空间。12.(4 分)①小老头儿; ②被“我”提拔的手下; ③收纸皮; ④竞争职位 ⑤忘恩负义(没良心)13.(4 分)因为想到了自己提拔的人要跟自己竞争职位,心中产生恨意,所以暗自称老人为“老家伙”;为了实现“化敌为友”“趋利避害”才称其为“大爷”。14.(4 分)“我”虽精于算计但善于反思。“小老头”善良、勤劳、懂感恩。三、第三部分15.写作(40 分)一类文(35 分—40 分):素材典型,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完整,文从字顺。二类文(30 分—34 分):素材较平淡,不够新颖,主题唯一,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文(25 分—29 分):素材平淡,主题不够鲜明,语言重复啰嗦。四类文(24 分以下):文不对题,文章不完整。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素质终期评价九年级语文试卷2025.1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生号,并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3.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答题卡。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题1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抵达(甲)向上,冲上九霄,从300公里到4亿公里,中国人的宇宙探索抵达了曾经可望不可ⅱ的浩瀚苍穹(乙)向下,潜入深海,中国载人潜水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洋最深处探索更多的未知。向山而行,翻越崇山峻岭,中国高铁以非比寻常的速度抵达一个个偏远山寨。向海而行,跨越广袤海洋,中国跨海大桥以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创造,抵达创新高峰。中国人民心怀梦想,脚步不停,开辟出一条条“中国路”,实现了追寻千百年的目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的精神早已深深「6g入中国人的血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华儿女。新时代,淬炼自强不息的君子品格,仍是世人共同推崇的高尚人格,其内涵与时偕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自强不息,假如这样,才能共同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才能不断塑造自我的人格。(1)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2分)①可望不可jⅱ()②rong()入(2)文段中加点字表述有误的一项(3分)A.“九霄”的意思是天之极高处,“霄”应读作“xiāo”。B.“载人潜水器”中“载”意思是装载、承载,应读作“zi”。C.“瞩目”中“瞩”的意思是注视,应读作“zhǔ”。D.“潜移默化”中“潜”意思是隐藏,不露在表面,应读作“qián”。(3)甲、乙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4)文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⑤)“中国路”在文段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6页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一14题48分)一、古诗文阅读。(14分)(一)古诗默写(7分)2.根据提示或要求,补全下面横线上所缺的内容。(7分)一字一句总关情。古人写作诗词,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我们可以从范仲淹《渔家做·秋思》“1)一,2)”中读出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情感;也可以从《江城子·密州出猎》“3),(4)一,射天狼”中读出苏轼为国杀敌,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亦可以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⑤),〔6)”中读出辛弃疾为朝廷收复失地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还可以从《满江红(小住京华)》“(7),因人常热”中读出秋瑾为理想、为他人而付出的真挚情感。(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4分)(1)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南乡子”是词牌名。(2)诗人登上北固亭,看到了神州的美丽风光和长江的滚滚江水。(3)“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借用了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的意思是曹操和刘备是敌对的双方。4.“战未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三)文言文阅读(11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就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1语文九年级期末答案.docx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