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品变形众生相,思困境突围法》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品变形众生相,思困境突围法》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品变形众生相,思困境突围法
-------必修下第六单元联读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在前面单篇精读教学和比较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同学们对于本单元不同篇目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艺术手法等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本节课主要通过联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这五篇小说,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与行为,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思考人生如何突围,从而进一步体悟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共生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1.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探究悲剧命运的根源。(语言建构与运用)
2.梳理面对困境的不同表现,思考人生如何突围。(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3.分享身边变形故事,借鉴小说技法,尝试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联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这五篇小说,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与行为,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思考人生如何突围,从而进一步体悟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共生关系。
教学过程
【温故导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第六单元五篇小说所涉及的古今中外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域社会环境中普通人的命运。五篇作品的主人公们虽然活动于不同的社会舞台、历史场景,但无一例外他们都身陷困境,面对困境他们有不同的表现,在对人物在困境中表现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五篇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前后也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困境,他们又是如何做的,这节课我们将作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一:析“变形”之表现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五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思考:五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就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变化与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
同学甲:祥林嫂由勤劳、朴实、善良、温顺的劳动妇女变成愚昧、麻木、失魂落魄的木偶人;
同学乙:林冲由善良、忍辱苟安、听由天命、安分守己、委曲求全、谨小慎微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成为残忍、凶狠的草莽英雄;
同学丙: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扭曲成孤僻封闭的“套中人”;
同学丁:格里高尔与成名之子由人化为虫。
师:他们的变化,我们如果加以归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他们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形体之变,如格里高尔与成名之子由人化虫;灵魂之变,如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沦为失魂落魄的“木偶人”,仗义隐忍的林教头突变为残忍凶猛的草莽英雄,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扭曲成孤僻封闭的“套中人
师:我们了解了人物之变,造成他们变形、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活动二:探“变形”之原因
请小组讨论(四人为一组),讨论人物变形、变异的原因?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明确:
1、祥林嫂:封建礼教;
2、林冲:权臣无视法度、肆意妄为、打破社会运行秩序,施以陷害、倾轧;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3、别利科夫:沙皇专制统治下守旧的思想、道德观念;
4、成名:封建君权、贪虐官吏对底层读书人的多重压迫;
5、格里高尔:工业文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对人心灵的异化。
学习活动三:思“变形”之突围
面对困境,他们是如何做的,有无反抗?如果有反抗,他们反抗的效果如何?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可行的实现人生突围的有效途径呢?分为五个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后完成下面表格
困境之反抗 突围之途径
《祝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促织》
《变形记》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1、祥林嫂反抗表现:“逃婚”“撞头”“ 捐门槛”“叩问灵魂”;祥林嫂突围途径:反思(传统)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改变社会观念,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2、林冲反抗表现:手刃仇敌以暴制暴;林冲突围途径:建立现代民主法律制度,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等。
老师总结拓展:同是反抗,祥林嫂与林冲反抗方式不同,反抗的结果也不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祥林嫂用封建思想对抗封建秩序,这是她抗争失败的内在原因; 林冲最终虽然跳出了当时的环境,进入了“梁山”这一新的环境,但是终究是搭上了自己的前途和家人的命运。这让我们看到了小人物反抗封建势力力量的羸弱。
3、 别利科夫反抗表现:没有反抗;别里科夫突围途径:打破根深蒂科固的守旧的思想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新事物、新观念等。
4、 成名反抗表现:成名无力反抗,作者采用虚构想象的手法安排成名之子变形促织,方解人生之困;成名突围途径:建立现代民主、法律制度,彰显公平、正义等。
5、 格里高尔反抗表现: 格里高尔变身为甲壳虫的反抗不构成现实意义;格里高尔突围途径:审视“异化”之成因,反思人类现代化道路,借助各种文化资源实现人的幸福等。
老师总结:同为人变虫,它们变形的原因不同,反映的主题有何异同?提示;
同:以荒诞的艺术手法、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一个厚重的主题——异 化,揭示了在不合理的制度下小人物所遭受的灵魂和生理的双重摧残;
异:《促织》反应了封建社会人祸对人性的摧残,《变形记》了现代工业社会物化对人性的摧残;
学习活动四:分享“变形”之故事
在我们当今社会,你观察到了哪些“变形“的故事,他们是否实现了人生的突围?请与同学生们分享交流,从而体验感触社会生活,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提升审美品位。
预设:
在素质教育下,某些地方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现在人们时时刻刻离不开手机,出现的低头族,手机控;主播、网红为了博眼球,不正常的猎奇;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将人异化,成为金钱的奴隶;对于权力和欲望的追逐使人异化等等。
总结:面对变形、变异现象,我们要理智看待;面对困境,我们要积极面对,想办法突围;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困境与挫折,我们应该怎么面对?(以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想办法突围)
齐读课件上的文字!
【人生感悟】(齐读)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勇于面对,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在磨砺中成长,在挑战中超越。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磨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成就自己的精彩。一路向前,向阳而生!
【课堂小结】
本单元五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大多是社会造成的,在困境中,形象产生了种种变形、变异;而人物形象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人物的命运,既成长于环境,也受制于环境。面对困境,他们有反抗想突围,可贵的不是反抗的结果,而是反抗突围本身,是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依旧燃烧的生命之光。
【作业布置】
我们读小说,常常会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或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小说往往取材于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
请记述自己观察到的一段“变形与突围”的故事,或者发挥合理想象虚构一个这样的故事,尝试创作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小说,题目自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