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谁是最可爱的人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7.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
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历史背景
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事故伤亡和病故等非战斗伤亡2.5万余人),在战斗中负伤22.1万余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
历史背景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战火逐渐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魏巍于1950年12月受命前往朝鲜碧潼战俘营调查美军战俘情况,完成任务后他申请留下来进行战地采访。在朝鲜,他深入连队,亲眼目睹了志愿军战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英勇作战的场景,被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感动。
回国后,为了让祖国人民了解志愿军战士的伟大,魏巍怀着满腔热情创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经典战地通讯。
创作背景
什么是通讯?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或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它的特点
文体知识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长篇小说
《东方》于1982 年荣获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简介
魏巍的《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被称为“中国革命战争三部曲”。
读读写写
梳理文章
思考1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思考2
在他们身上,作者看到了哪些值得赞扬
的方面
思考3
文中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分别表现了什么精神?
思考1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梳理文章
志愿军战士
勾画出文中直接出现“最可爱的人”的语句
最可爱的人
(1)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8)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为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12)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受又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15) 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的确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思考2 在他们身上,作者看到了哪些值得赞扬的方面
品质——纯洁高尚
意质——坚韧刚强
气质——淳朴谦逊
胸怀——美丽宽广
最可爱的人是怎样的?
排比
思考3 文中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分别表现了什么精神?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火中
救朝鲜小孩
防空洞谈话
划分结构
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一部分
(1-3)
第二部分
(4-14)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
(15)
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强调志愿军战士是祖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保卫者,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议论、抒情
记叙
议论、抒情
找出文中的过渡段(句),归纳其作用。
第4段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第9段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第13段
前两句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
承上启下,引出第一个事例。
承接上一个故事,点明对敌人的狠;引出下一个故事,表现对朝鲜人民的爱。
承上启下,引出第三个故事
精读课文
松骨峰战斗
精读“松骨峰战斗”,找出第4-8段所写的事件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二次战役时
松骨峰(书堂站)
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
松骨峰战斗
去切断军隅敌人逃路
打死了300多敌人,使主力聚歼了敌人
战斗结局:
敌败我胜,胜果辉煌
松骨峰战斗
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用以下句式回答:
这是一场_____的战斗,因为_______。
提示:可以从力量对比方面说;
可以从地形上说;
可以从战士们的行为上说;可以从战后的情景说: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
这是一场 _____ 的战斗,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艰 难
先头连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匆占领了一个地形不利的低矮山岗
英勇顽强
这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斗,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敌我力量悬殊、残酷、激烈
敌军装备数量之多、攻势之猛
奋勇杀敌
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
这是一场______的战斗,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久
战斗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
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这是一场______的战斗,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壮
战士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于敌人同归于尽
宁死不屈
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这是一场______的战斗,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烈士们遗体姿势,可以看出烈士们在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后一刻仍与敌人殊死搏斗
惨烈
不怕牺牲
松骨峰战斗
这是一场_____的战斗
艰 难
敌我力量悬殊、残酷、激烈
持 久
悲 壮
惨 烈
壮 烈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英勇顽强
奋勇杀敌
宁死不屈
不怕牺牲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人物:某部先头连(英雄群像)
思想动机:对敌人的恨(抗美)
精神品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照应句子——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
马玉祥火中
救朝鲜小孩
精读“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找出第9-12段所写的事件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
汉江南岸的一个小村
马玉祥
马玉祥烈火中救小孩
敌机袭击,扔燃烧弹
救出小孩
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
分析第11段关于马玉祥救朝鲜孩子的几种描写方法
“火又盛,烟又大”
“满屋子灰洞洞的”
写出当时环境的危险
环境描写
“我能不进去吗 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
心理描写
写出战士从烈火中救朝鲜儿童的思想基础
踹、扑、摸、拉、抓、抱、跳
动作描写
写出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小孩的英勇行为
人物:马玉祥(英雄个人)
思想动机:对朝鲜人民的爱(援朝)
精神品质:国际主义精神
照应句子——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
作者在写马玉祥面对是否要去抢救困在火海中的小孩时,人称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何作用
①先用第三人称“他”叙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突出了叙述的客观性。
②接着,马玉祥用第一人称“我”自述,用设问、反问等手法刻画出马玉祥救朝鲜小孩前的心理,体现了马玉祥舍己为人、无私热爱朝鲜人民的品质。同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
防空洞谈话
精读“防空洞谈话”,找出第13-14段所写的三问三答
一问
一答
二问
二答
三问
三答
你不觉得苦吗
苦,但为了人民的安宁幸福受苦值得。
你想不想祖国啊
想,但要完成祖国人民的托付
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
为祖国人民甘于吃苦、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对人民的忠诚和决心完成使命的高度责任感
崇高的荣誉感
人物:无名战士(英雄个人)
思想动机:对祖国人民的爱(保家卫国)
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
照应句子——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思考3 文中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分别表现了什么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火中
救朝鲜小孩
防空洞谈话
群像
个人
个人
这是一场壮烈的战斗,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体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玉祥烈火中救小孩,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体现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对话,表现志愿军战士对祖国民的爱,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火中
救朝鲜小孩
防空洞谈话
三个事例,各有侧重,既描写英雄群体,又刻画个体,全面展示志愿军的精神风貌,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揭示“最可爱”的内涵,丰富生动,形象感人。
这三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
不能调换顺序。
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是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所以“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
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马玉祥救朝鲜儿童”是这层意思更直接的体现,因此放在第二位。
两个事例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爱国主义精神,在“防空洞中的谈话”这一事例中揭示出来。
三个事例不孤立,第三个事例是前两个事例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原因。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称呼语,亲切自然
排比,描绘了不同身份的人在祖国和平环境中劳动、学习、工作、生活的图景。
祈使句,诚恳的请求
呼应开头,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同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奋战结合起来,能深深地感染并打动读者,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1.最后一段的六个“你”各指什么人 用了什么修辞
2.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
3.为什么写祖国人民和平幸福的生活
4.最后两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它起到什么作用
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父母、夫妻
排比,语气酣畅,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用第二人称“你”更显亲切,易于接受,引起共鸣。
把这种幸福生活和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吃苦联系起来,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的可爱;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议论、抒情
板书
本文主旨
本文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不怕苦、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他们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热情赞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志愿军战士,热爱和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