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载脂蛋白(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可运载脂类物质,如胆固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属于磷脂,可参与动物细胞细胞膜的构成B.高温可使ApoA-1的肽键断裂,使其空间结构改变、功能丧失C.ApoA-1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中的O可能来自氨基酸的羧基D.与脂类物质结合后的ApoA-1可催化脂类物质的水解,防止其在血管中堆积2.下列运输过程中,需要被转运物质与转运蛋白相结合的是( )A.乙醇进入胃壁细胞 B.水分子进入肾小管细胞C.I 进入甲状腺细胞 D.胰岛素分泌出胰岛B细胞3.已知果蝇的白眼性状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W基因(红眼基因)突变为w基因所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白眼果蝇中雌果蝇多于雄果蝇B.白眼雄果蝇的子代中,雌果蝇都是白眼C.红眼雄果蝇的子代中,雌果蝇都是红眼D.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一定能找到等位基因4.研究发现,人的细胞中,核DNA会存在复制和转录的相互排斥,即DNA在复制时会通过一些机制抑制转录的进行。下列对该机制的推测,成立的是( )A.复制和转录需要的酶在与DNA结合的位点上存在竞争B.复制和转录所需的原料相同,存在竞争C.复制和转录所需的酶相同,存在竞争D.复制和转录的碱基互补配对相同,存在竞争5.位于常染色体上的D基因控制着某农作物的高产性状。植株甲的染色体结构如图所示,已知至少含一条正常的该染色体的农作物才能存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图示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图中两条染色体应出现在同一配子中 D.若植株甲自交,则其子代均为高产植株6.甲、乙、丙分别为人体内环境的不同成分,其中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丙为淋巴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属于体液的一部分,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是乙B.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甲的含量增多,乙的含量减少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7.图1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其膜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是图1中方框部位的放大图,已知该部位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A.图1中的刺激可引起c点持续兴奋B.图2中a点时无离子通过神经元C.图2中b点对应的电位的高低与细胞膜内外的Na+浓度差有关D.图3中,兴奋只能从N传递至M8.冬季,当人们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寒冷的室外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活动加强,增加机体产热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神经兴奋性提高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使肌糖原水解加快 D.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使机体散热减少9.若患者体内存在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抗体,则会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肌无力。已知CHRNA1、CHRNB1等基因的表达可促进AChR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前膜为神经元的突触小体的膜B.上述病症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防御功能失调引起的C.抗AChR抗体通过降低突触间乙酰胆碱的浓度而使疾病发生D.降低CHRNA1、CHRNB1等基因的表达强度有利于缓解肌无力10.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C.油菜素内酯是由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D.不同激素的绝对含量往往决定了植物器官的生长发育11.自然界的种群数量总是处于不断变动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比非生物因素强B.食物和天敌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C.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羘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往往越大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12.种群密度处于某个适宜的范图时,其种群数量会增长,过分稀疏和过分拥挤都可对种群发展产生负作用。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初始密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图说明种群的延续需要以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初始密度大于d时,种内竟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上升D.初始密度为c时的种群数量约为K/213.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可以将群落分为不同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中的爬行动物表皮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B.森林群落中的灌木、乔木、草本植物等适应环境的方式均相同C.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D.一个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越多,种间竞争越大14.柑橘木虱是柑橘的害虫之一。农业技术员常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或引人它的天敌—跳小蜂(一种寄生蜂)对柑橘木虱进行治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B.性别比例失调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引入的跳小蜂和柑橘木虱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D.对柑橘木虱的治理应在柑橘木虱数量达到K/2时进行15.研究人员调查了M、N两个山体的山鼠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已知两个山体环境条件相似,且N山体6月到8月有明显的野猪活动痕迹,M山体没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样方法B.若食物、空间条件足够充裕,则山鼠数量呈“J”形增长C.推测野猪与山鼠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D.6月到8月山鼠数量下降的原因是死亡率升高1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发生演替后,其外貌和物种组成会发生变化B.演替自初期至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提升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要经历苔藓阶段和草本阶段D.候鸟的迁入、迁出属于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群落演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11分)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高浓度CO2环境(即温室效应)中,会使作物的气孔发生适应性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为验证上述结论,科研工作者以棉花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所示,其中m为正常CO2浓度,2m为正常CO2浓度的2倍。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培养条件 光合速率/相对值I m条件下培养若干天 24Ⅱ 2m条件下培养若干天 34Ⅲ 在2m条件下培养30天,再移入m条件下培养7天 18(1)Ⅰ、Ⅱ组中的“若干天”均应设置为______________天,这样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CO2被植物固定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固定生成的产物经还原后生成有机物,该还原过程需要光反应生成的______________(答出2个)等物质的参与。(3)结合题意分析,表中Ⅲ组的光合速率小于Ⅰ组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为缓解温室效应,我们应该增加植树造林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18.(10分)组胺刺激可以引发小鼠产生痒觉,使小鼠产生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会抑制痒觉信号传递。回答下列问题:(1)抓挠可以引起小鼠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细胞对______________(填一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使感受器细胞产生兴奋。触觉、痛觉感受器的激活对痒觉信号的传递起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2)组胺刺激后,小鼠机体内的痒觉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_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痒觉信号通过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从上一神经元传递至下一神经元。(3)为证明PTEN蛋白在痒觉信号传递中的作用,以健康小鼠和敲除PTEN蛋白基因小鼠为材料进行实验,简单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19.(10分)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蛋白(GLUT4)来摄取葡萄糖。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经过一系列信号传递来促进细胞内储存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及相关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______________细胞的分泌活动旺盛,使胰岛素水平升高。分泌后的胰岛素通过______________进行运输,与靶细胞结合发挥效应。(2)图中囊泡最可能来自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时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GLUT4结合。(3)人体内胰岛素含量较低,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图中“?”处发生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答出2点)。20.(10分)科研人员对某陆生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的植物种类变化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其中T1~T8表示演替过程中不同的时期,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T1~T8时期,该群落进行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不同于另外一种演替类型,该演替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答出2点)。(2)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________。该群落在T1~T8时期,植物群落结构逐渐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3)该群落中动物是否具备垂直结构?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21.(11分)某二倍体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B基因控制色素前体物质的合成,b基因没有上述功能;D基因控制黑色的生成,d基因控制灰色的生成,已知Y染色体上没有体色相关基因。现让纯合灰色个体(♀)与纯合白色个体(♂)杂交,得到F1,F1中雌性均为黑色,雄性均为灰色,F1杂交得F2,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F2 雄性 雌性黑色 灰色 白色 黑色 灰色 白色600 598 399 602 599 398(1)该种昆虫控制体色的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2)题干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F1自由交配得F2,F2雌性个体中杂合子的占比为______________。(3)已知该种昆虫的另一对相对性状红眼、白眼分别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E、e控制。现有纯种(XEY、XeY也视为纯合子)的红眼和白眼雌雄昆虫,请从中选择亲本,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E、e与X、Y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排除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的可能,写出杂交的实验方案,预期结果及结论。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1.C【解析】胆固醇属于固醇,A项错误。高温不会使ApoA-1的肽键断裂,B项错误。ApoA-1具有运输功能,不具有催化功能,D项错误。2.C【解析】乙醇进入胃壁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或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胰岛素分泌出胰岛B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吐,上述过程均不需要被转运物质与转运蛋白相结合。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3.C【解析】白眼果蝇中雄果蝇多于雌果蝇,A项错误。白眼雄果蝇的子代中,雌果蝇也可能为红眼,B项错误。Y染色体也是X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Y染色体上没有W基因的等位基因,D项错误。4.A【解析】人的细胞中,核DNA复制和转录的原料、所需要的酶都不相同,两者的碱基互补配对不完全相同,B、C、D项不符合题意。5.D【解析】图示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染色结构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项错误。图中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正常情况下不应出现在同一配子中,C项错误。6.D【解析】甲、乙、丙分别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A项错误。摄入蛋白质过少时,甲的含量会减少,乙的含量会增多,B项错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液,即乙和丙,C项错误。7.C【解析】结合图1、图3分析,图1中的刺激不会引起c点持续兴奋,A项错误。图2中a点时,K 、Na 等离子均通过神经元,B项错误。图3中M为突触前神经元,N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从M传递至N,D项错误。8.C【解析】肌糖原不能水解,C项错误。9.A【解析】题中所述的病症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引起的,B项错误。抗AChR抗体通过改变AChR的结构(或数量)而使疾病发生,C项错误。提高CHRNA1、CHRNB1等基因的表达强度有利于缓解肌无力,D项错误。10.D【解析】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是不同植物激素的相对含量,D项错误。11.A【解析】不同时期,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A项错误。12.B【解析】初始密度介于a~b时,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项错误。13.B【解析】森林群落中的灌木、乔木、草本植物等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14.A【解析】性别比例失调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项错误。引入的跳小蜂和柑橘木虱之间为寄生关系,C项错误。对柑橘木虱的治理应在柑橘木虱数量达到K/2前进行,越早效果越好,D项错误。15.C【解析】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A项错误。种群的增长受到气候、食物、空间和天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B项错误。相比于3月到5月,6月到8月山鼠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出生率下降或死亡率上升,D项错误。16.D【解析】候鸟的迁入、迁出属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D项错误。17.(1)37(1分)防止无关变量不一致,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2分)(2)叶绿体基质(1分)ATP、NADPH(2分)(3)2m条件导致作物的气孔开放程度降低,移入m条件中气孔未能及时恢复,且此时失去了高浓度CO 的优势(合理即可,3分)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对CO 的吸收(2分)【解析】(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实验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2)CO 被植物固定的具体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其被固定后生成的产物是C ,C 被还原需要光反应生成的ATP、NADPH等物质的参与。(3)表中Ⅲ组的光合速率小于Ⅰ组的原因可能是2m条件导致作物的气孔开放程度降低,移入m条件中气孔仍未恢复且此时失去了高浓度CO2的优势。18.(1)Na (1分)抑制(2分)(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1分)单向(2分)神经递质(1分)(3)分别对健康小鼠和敲除PTEN蛋白基因小鼠进行等量组胺刺激,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在单位时间内的抓挠次数(合理即可,3分)【解析】(1)刺激可使感受器细胞对Na 的通透性增加。由题意分析可知,抓挠可抑制痒觉。(2)在生物体内,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单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传递。(3)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小鼠是否产生PTEN蛋白,因变量是小鼠在单位时间内的抓挠次数。19.(1)胰岛B(1分)体液(1分)(2)高尔基体(2分)需要(1分)(3)激素一经靶细胞接收并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2分)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转变为非糖物质(答出1点得2分,3分)【解析】(1)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2)图中囊泡最可能来自高尔基体。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需要与被运输物质结合。(3)结合题意可知,经过一系列生理活动之后,血糖浓度下降,因此细胞中的生理活动可能是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20.(1)次生演替(1分)演替起点保留了土壤条件甚至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演替速度较快,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演替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答出1个得1分,2分)(2)物种组成(1分)复杂(1分)在T1~T8时期,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的种类逐渐增加(2分)(3)是(1分)该群落中植物具备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分)【解析】(1)次生演替的演替起点保留了土壤条件甚至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演替速度较快,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演替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2)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该群落在T1~T8时期,植物的种类逐渐增加,因此植物群落结构逐渐复杂。(3)该群落中,植物具备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21.(1)遵循(1分)基因D、d分别控制黑色、灰色的生成,F 中雌性、雄性的体色不同,由此可知,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F 的表型可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2分)(2)BBXdXd、bbXDY(顺序可互换,2分)3/4(1分)(3)实验方案:用纯种的白眼雌性个体和红眼雄性个体杂交,观察子代眼色(1分)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雌性均为红眼,雄性均为白眼,则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2分);若子代中雌性、雄性均为红眼,则基因E、e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2分)【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D、d分别控制黑色、灰色的生成,F 中雌性、雄性的体色不同,由此可知,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F 的表型可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控制体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XdXd、bbXDY,所以F 的基因型分别是BbXDXd、BbXdY,F2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占比是1/16BBXDXd、2/16BbXDXd、1/16bbXDXd、1/16BBXdXd、2/16BbXdXd、1/16bbXdXd,因此F 雌性个体中杂合子的占比为3/4.若基因E、e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种的红眼和白眼雌雄昆虫的基因型分别是XEXE,XeXe和XEY、XeY;若基因E、e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纯种的红眼和白眼雌雄昆虫的基因型分别是XEXE,XeXe和XEYE、XeYe}。用纯种的白眼雌性个体和红眼雄性个体杂交,即XeXe×XEY或XeXe×XEYE,则子代的基因型为XEXe、XeY或XEXe、XeYE,即若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中雌性均为红眼,雄性均为白眼;若基因E、e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子代中雌性、雄性均为红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