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第三章)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越大,表示通过其横截面的电量越多
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电流就越小
C.通电时间越短,电流越大
D.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电流越大
2.(2024·北京市朝阳区高二期末)某实验小组用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测量电流,通过试触发现被测电流超过量程。但是实验室提供的电流表规格都是相同的,为了测量出该电流值,小组中的同学分别设计了改装电流表的四种电路方案,其中一定不可行的是( )
3.(2024·龙岩市高二期中)有四盏灯,接入如图的电路中,RL1=RL4=1 Ω,RL2=3 Ω,RL3=6 Ω,把电路接通后,通过四盏灯的电流之比I1∶I2∶I3∶I4为( )
A.1∶3∶6∶1 B.3∶2∶1∶3
C.3∶1∶2∶3 D.6∶3∶2∶6
4.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0.6 A,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 A;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R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 A
B.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 A
C.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
D.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 A
5.(2023·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是内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3 mA的表头,将它改装成0~15 V的电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并联一个阻值为102 Ω的定值电阻
B.需要串联一个阻值为4 900 Ω的定值电阻
C.改装后,指针半偏时,表示测量的电压为7.5 V,表头两端的电压也为7.5 V
D.由于表头的满偏电流太小,所以改装后的电压表不能直接接在输出电压为12 V的电源两端
6.(2023·中山市高二期末)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描绘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滑动变阻器R接于恒压电源(带开关)上,电源的输出电压为U,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则( )
A.接通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a端
B.接通电路后,滑片P置于R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C.接通电路后,滑片P由R的中点向b端滑动,电压表的示数可能为
D.接通电路后,滑片P由R的中点向a端滑动,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
7.(2023·重庆一中月考)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装备之一,如图所示,某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探头的原理为电阻分压,a、c间的电阻是c、d间的电阻的n-1倍,某次测量中输出端数字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输入端的电压为( )
A.nU B.
C.(n-1)U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2023·乐山市高二月考)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的金属电阻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若将电阻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
B.常温下,若将电阻丝从中点对折,电阻变为
C.加在电阻丝上的电压从0逐渐加大到U,则在任意状态下的的值不变
D.若把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丝的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9.(2024·大连市高二期中)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2=30 Ω,通过R1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R1的阻值大小是20 Ω
B.当S1、S2、S3均闭合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则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0.3 A
C.当S1、S2、S3均闭合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则电源电压是6 V
D.当S1闭合,S2、S3断开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15 A,则R3两端电压是2 V
10.某一网络电路中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3 A,I1=2 A,R1=10 Ω,R2=5 Ω,R3=30 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通过R3的电流为1.5 A,方向从a→b
B.通过R3的电流为0.5 A,方向从b→a
C.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5 A,电流从左向右流过电流表
D.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5 A,电流从右向左流过电流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11分)(2024·广州市高二阶段考试)(1)(2分)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由于金属丝直径很小,不能使用普通刻度尺,应使用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________ 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 mm。
(2)(1分)如果测出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l、直径d和金属丝接入电路时的电流I和其两端的电压U,就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以上实验中直接测出的物理量来表示电阻率,其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___。
(3)(3分)在此实验中,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4 Ω,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选用了如下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电压约4.5 V
B.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0.125 Ω
C.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约3 k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 Ω
E.开关、导线等
在以下可供选择的实验电路中,应该选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选择的接法为________接法(选填“内”或“外”),此接法测得的电阻值将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被测电阻的实际阻值。
(4)(2分)根据所选实验电路图,在实物图中完成其余的连线。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在________(选填“最左”或“最右”)端。
(5)(2分)根据所选量程,某次实验两电表的示数如图,则读数分别为________ V和________ A。
(6)(1分)若某次实验测得接入电路金属丝的长度为0.810 m,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为0.81×10-6 m2,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为4.1 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12.(8分)某同学利用图甲中的电路测量电流表A的内阻RA(约为5 Ω),图中R1是滑动变阻器,R2是电阻箱,S1和S2为开关。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10 mA。
(1)(2分)请根据电路图连接图乙中的实物图;
(2)(2分)断开S2,闭合S1,调节R1的阻值,使A满偏;保持R1的阻值不变,闭合S2,调节R2,当R2的阻值如图丙所示时,A恰好半偏。若忽略S2闭合后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则可知RA=________ Ω;
(3)(2分)考虑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则电流表的内阻RA的测量值R测和真实值R真相比,R测______(填“>”或“<”)R真;
(4)(2分)将(2)中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作为该表内阻,若要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则需与该电流表串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 Ω的电阻。
13.(10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8 Ω,R2=4 Ω,R3=6 Ω,R4=3 Ω。
(1)(5分)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2)(5分)当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U=42 V时,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14.(12分)如图所示,A、B两点间电压恒为12 V,定值电阻R1=2.4 kΩ,R2=4.8 kΩ。
(1)(6分)若在a、b之间接一个C=100 μF的电容器,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求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
(2)(6分)若在a、b之间接一个内阻RV=4.8 kΩ的电压表,求电压表的示数。
15.(13分)(2023·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月考)有一个表头G,满偏电流Ig=500 mA,内阻Rg=200 Ω,将它改装成1 A和10 A两种量程的电流表和一种量程的电压表,如图所示。
(1)(6分)求R1、R2的阻值;
(2)(7分)若R3=900 Ω,求改装成的电压表量程。
章末检测试卷(第三章)
1.D
2.A [串联电路分压但电流相同,则当用A项图中该电路继续测量超过量程的电流时,电流表流过的电流依然超过量程,故A错误;并联电路分流但电压相同,则当用并联电路测量超过量程的电流时,只要另外一并联支路分流适当,就能够使得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在量程范围之内,故B、C、D正确。]
3.B [RL2与RL3并联,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U=IR,则有I2∶I3=RL3∶RL2=6∶3=2∶1,RL1与RL4串联,电流相等,则有I1=I4=I2+I3,可得I1∶I3=3∶1,所以有I1∶I2∶I3∶I4=3∶2∶1∶3,B正确。]
4.C [当接线柱1和2接入电路时,R1与电流表并联,并联后等效电阻为原来电流表内阻的,则电流表量程扩大为原来的3倍,每1小格表示0.06 A,故A、B错误;当接线柱1和3接入电路时,R1与电流表并联再整体与R2串联,但串联电阻对电流表量程无影响,每1小格表示的电流仍然是0.06 A,故C正确,D错误。]
5.B [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大电阻分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m=Ig(R+Rg),解得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Rg= Ω-100 Ω=4 900 Ω,故A错误,B正确;改装后,指针半偏时,表示测量的电压为7.5 V,此时表头两端的电压为Rg=×100 V=0.15 V,故C错误;虽然表头的满偏电流很小,但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为0~15 V,故改装后的电压表能直接接在输出电压为12 V的电源两端,故D错误。]
6.D [接通电路前,为保证灯泡和电表安全,并联部分电压应从零开始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b端,故A错误;滑片P置于R的中点时,灯泡(含电表)支路和滑动变阻器下半部分电阻并联,并联电阻小于滑动变阻器总阻值的一半,由串联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小于,故B错误;由对B项的分析可知,滑片P置于R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小于,滑片P由R的中点向b端滑动,并联部分电阻逐渐减小,分到的电压逐渐减小,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一直小于,故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滑片P由R的中点向a端滑动,并联部分电压逐渐增大,故D正确。]
7.A [Rac和Rcd串联,电流I=,则输出端电压U=IRcd==,即输入电压Uab=Uad=nU,A正确。]
8.BD [常温下,若将电阻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根据电阻定律R=ρ,则电阻变为原来的100倍,A错误;常温下,若将电阻丝从中点对折,长度为原来的一半,面积为原来的2倍,则电阻变为,B正确;电阻丝随着温度变化阻值会发生变化或者在超导状态不成立,C错误;根据超导现象可知,D正确。]
9.AC [根据图像可知,R1的阻值大小是R1== Ω=20 Ω,选项A正确;当S1、S2、S3均闭合时,R1和R2并联,R3被短路,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则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I2=I=×0.5 A=0.2 A,电源电压是U=I=0.5× V=6 V,选项B错误,C正确;当S1闭合,S2、S3断开时,则只有R2和R3串联,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15 A,则R2两端电压是U2=0.15×30 V=4.5 V,R3两端电压是U3=6 V-4.5 V=1.5 V,选项D错误。]
10.BC [R1两端电压U1=I1R1=2×10 V=20 V, R2两端电压U2=I2R2=(I-I1)R2=1×5 V=5 V,R3两端电压U3=U1-U2=(20-5) V=15 V,则I3== A=0.5 A,且电流从b流向a,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I2-I3=0.5 A,方向从左到右,故B、C正确。]
11.(1)0.01 0.640 (2) (3)甲
外 小于 (4)见解析图 最左
(5)2.15 0.16 (6)4.1×10-6 Ω·m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
金属丝的直径为0.5 mm+0.01 mm×14.0=0.640 mm
(2)根据R=及R=ρ
解得ρ=
(3)因待测电阻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电路,即甲电路;
因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电流表的测量值大于电阻上的实际电流,故此接法测得的电阻值将小于被测电阻的实际阻值。
(4)连线如图所示;
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节到最大,故滑片应置在最左端。
(5)由题意可知,电压表量程为0~3 V,每一小格表示0.1 V,则电压表读数为2.15 V;
电流表量程为0~0.6 A,每一小格表示0.02 A,则电流表读数为0.16 A。
(6)根据R=ρ,可得ρ=,代入数据可得ρ=4.1×10-6 Ω·m。
12.(1)见解析图 (2)4.9 (3)<
(4)295.1
解析 (1)根据电路图连接题图乙中的实物图如图所示;
(2)电阻箱R2的读数为R2=4×1 Ω+9×0.1 Ω=4.9 Ω,若忽略S2闭合后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则电流表的内电阻等于R2,可知RA=4.9 Ω;
(3)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与R2并联,电路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变大,电流表半偏时流过R2的电流大于流过电流表的电流,R2的电阻阻值小于电流表内阻,由此可知电流表内阻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4)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分压电阻,
串联电阻阻值R=-RA= Ω-4.9 Ω=295.1 Ω。
13.(1)14 Ω (2)见解析
解析 (1)设R3、R4并联后电阻为R34,则R34== Ω=2 Ω
R1、R2和R34串联,总电阻R=R1+R2+R34=14 Ω
(2)根据欧姆定律I=,得干路电流I= A=3 A
由于R1、R2串联在干路上,通过R1、R2的电流I1=I2=3 A
设通过R3、R4的电流分别为I3、I4,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I3+I4=3 A
=,解得I3=1 A,I4=2 A。
14.(1)8×10-4 C (2)6 V
解析 (1)设电容器上的电压为UC,则UC=U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CUC
解得Q=8×10-4 C
(2)电压表与R2并联后电阻为
R并=
则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
UV=U
代入数据解得UV=6 V。
15.(1)180 Ω 20 Ω (2)0~1 000 V
解析 (1)当公共端与1 A端接入电路时,量程I1=1 A,此时电阻R1和R2串联,再与表头并联,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R1+R2=Rg
整理得R1+R2=200 Ω
当公共端与10 A端接入电路时,量程I2=10 A,此时电阻R1与表头串联后再与R2并联,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Ig(Rg+R1)=(I2-Ig)R2
整理得R1+200 Ω=19R2
解得R1=180 Ω,R2=20 Ω
(2)将表头与R1、R2视为整体,总电阻为R==100 Ω
则改装后电压表最大值为
U=I1(R+R3)
解得U=1 000 V
则改装后电压表量程为0~1 000 V。(共42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中的电流越大,表示通过其横截面的电量越多
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电流就越小
C.通电时间越短,电流越大
D.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电流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3
14
15
2.(2024·北京市朝阳区高二期末)某实验小组用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测量电流,通过试触发现被测电流超过量程。但是实验室提供的电流表规格都是相同的,为了测量出该电流值,小组中的同学分别设计了改装电流表的四种电路方案,其中一定不可行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串联电路分压但电流相同,则当用A项图中该电路继续测量超过量程的电流时,电流表流过的电流依然超过量程,故A错误;
并联电路分流但电压相同,则当用并联电路测量超过量程的电流时,只要另外一并联支路分流适当,就能够使得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在量程范围之内,故B、C、D正确。
13
14
15
3.(2024·龙岩市高二期中)有四盏灯,接入如图的电路中,RL1=RL4=1 Ω,RL2=3 Ω,RL3=6 Ω,把电路接通后,通过四盏灯的电流之比I1∶I2∶I3∶I4为
A.1∶3∶6∶1
B.3∶2∶1∶3
C.3∶1∶2∶3
D.6∶3∶2∶6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RL2与RL3并联,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U=IR,则有I2∶I3=RL3∶RL2=6∶3=2∶1,RL1与RL4串联,电流相等,则有I1=I4=I2+I3,可得I1∶I3=3∶1,所以有I1∶I2∶I3∶I4=3∶2∶1∶3,B正确。
14
15
4.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0.6 A,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 A;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R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 A
B.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 A
C.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
D.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当接线柱1和2接入电路时,R1与电流表并联,并联后等效电阻为原来电流表内阻的 ,则电流表量程扩大为原来的3倍,每1小格表示0.06 A,故A、B错误;
13
14
15
当接线柱1和3接入电路时,R1与电流表并联再整体与R2串联,但串联电阻对电流表量程无影响,每1小格表示的电流仍然是0.06 A,故C正确,D错误。
5.(2023·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是内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3 mA的表头,将它改装成0~15 V的电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并联一个阻值为102 Ω的定值电阻
B.需要串联一个阻值为4 900 Ω的定值电阻
C.改装后,指针半偏时,表示测量的电压为7.5 V,
表头两端的电压也为7.5 V
D.由于表头的满偏电流太小,所以改装后的电压表不能直接接在输出电
压为12 V的电源两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虽然表头的满偏电流很小,但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为0~15 V,故改装后的电压表能直接接在输出电压为12 V的电源两端,故D错误。
14
15
6.(2023·中山市高二期末)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描绘小
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滑动变阻器R接于恒压电源
(带开关)上,电源的输出电压为U,电表均为理想电
表,则
A.接通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a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接通电路前,为保证灯泡和电表安全,并联部分电压应从零开始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b端,故A错误;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以上分析可知,滑片P由R的中点向a端滑动,并联部分电压逐渐增大,故D正确。
13
14
15
7.(2023·重庆一中月考)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装备之一,如图所示,某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探头的原理为电阻分压,a、c间的电阻是c、d间的电阻的n-1倍,某次测量中输出端数字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输入端的电压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多项选择题
8.(2023·乐山市高二月考)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的金属电阻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若将电阻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若把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丝的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称
为超导现象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电阻丝随着温度变化阻值会发生变化或者在超导状态不成立,C错误;
根据超导现象可知,D正确。
13
14
15
9.(2024·大连市高二期中)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2=30 Ω,通过R1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R1的阻值大小是20 Ω
B.当S1、S2、S3均闭合时,若电流表
的示数为0.5 A,则通过电阻R2的
电流为0.3 A
C.当S1、S2、S3均闭合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则电源电压是6 V
D.当S1闭合,S2、S3断开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15 A,则R3两端电压是2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3
14
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当S1闭合,S2、S3断开时,则只有R2和R3串联,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15 A,则R2两端电压是U2=0.15×30 V=4.5 V,R3两端电压是U3=6 V-4.5 V=1.5 V,选项D错误。
13
14
15
10.某一网络电路中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3 A,I1=2 A,R1=10 Ω,R2=5 Ω,R3=30 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通过R3的电流为1.5 A,方向从a→b
B.通过R3的电流为0.5 A,方向从b→a
C.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5 A,电流从左向右流过电流表
D.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5 A,电流从右向左流过电流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3
14
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非选择题
11.(2024·广州市高二阶段考试)(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由于金属丝直径很小,不能使用普通刻度尺,应使用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_____ 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 m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0.01
0.640
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
金属丝的直径为0.5 mm+0.01 mm×14.0=0.640 mm
(2)如果测出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l、直径d和金属丝接入电路时的电流I和其两端的电压U,就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以上实验中直接测出
的物理量来表示电阻率,其表达式为ρ=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在此实验中,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4 Ω,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选用了如下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电压约4.5 V
B.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0.125 Ω
C.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约3 k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 Ω
E.开关、导线等
在以下可供选择的实验电路中,应该选图____(选填“甲”或“乙”),选择的接法为____接法(选填“内”或“外”),此接法测得的电阻值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被测电阻的实际阻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甲
外
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因待测电阻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电路,即甲电路;
因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电流表的测量值大于电阻上的实际电流,故此接法测得的电阻值将小于被测电阻的实际阻值。
13
14
15
(4)根据所选实验电路图,在实物图中完成其余的连线。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在______(选填“最左”或“最右”)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见解析图
最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连线如图所示;
13
14
15
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节到最大,故滑片应置在最左端。
(5)根据所选量程,某次实验两电表的示数如图,则读数分别为______ V和_____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15
0.16
由题意可知,电压表量程为0~3 V,每一小格表示0.1 V,则电压表读数为2.15 V;
电流表量程为0~0.6 A,每一小格表示0.02 A,则电流表读数为0.16 A。
(6)若某次实验测得接入电路金属丝的长度为0.810 m,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为0.81×10-6 m2,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为4.1 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1×10-6 Ω·m
12.某同学利用图甲中的电路测量电流表A的内阻RA(约为5 Ω),图中R1是滑动变阻器,R2是电阻箱,S1和S2为开关。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10 mA。
(1)请根据电路图连接图乙中的实物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见解析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电路图连接题图乙中的实物图如图所示;
13
14
15
(2)断开S2,闭合S1,调节R1的阻值,使A满偏;保持R1的阻值不变,闭合S2,调节R2,当R2的阻值如图丙所示时,A恰好半偏。若忽略S2闭合后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则可知RA=____ 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9
电阻箱R2的读数为R2=4×1 Ω+9×0.1 Ω=4.9 Ω,若忽略S2闭合后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则电流表的内电阻等于R2,可知RA=4.9 Ω;
(3)考虑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则电流表的内阻RA的测量值R测和真实值R真相比,R测____(填“>”或“<”)R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与R2并联,电路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变大,电流表半偏时流过R2的电流大于流过电流表的电流,R2的电阻阻值小于电流表内阻,由此可知电流表内阻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4)将(2)中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作为该表内阻,若要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则需与该电流表串联一个阻值为______ Ω的电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95.1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8 Ω,R2=4 Ω,R3=6 Ω,R4=3 Ω。
(1)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4 Ω
设R3、R4并联后电阻为R34,则
R1、R2和R34串联,总电阻R=R1+R2+R34=14 Ω
(2)当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U=42 V时,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见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于R1、R2串联在干路上,通过R1、R2的电流I1
=I2=3 A
设通过R3、R4的电流分别为I3、I4,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I3+I4=3 A
13
14
15
解得I3=1 A,I4=2 A。
14.如图所示,A、B两点间电压恒为12 V,定值电
阻R1=2.4 kΩ,R2=4.8 kΩ。
(1)若在a、b之间接一个C=100 μF的电容器,闭合
开关S,电路稳定后,求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8×10-4 C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CUC
解得Q=8×10-4 C
(2)若在a、b之间接一个内阻RV=4.8 kΩ的电压表,求电压表的示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6 V
代入数据解得UV=6 V。
15.(2023·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月考)有一个表头G,满偏电流Ig=500 mA,内阻Rg=200 Ω,将它改装成1 A和10 A两种量程的电流表和一种量程的电压表,如图所示。
(1)求R1、R2的阻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80 Ω 20 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当公共端与1 A端接入电路时,量程I1=1 A,此时电阻R1和R2串联,再与表头并联,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
整理得R1+R2=200 Ω
当公共端与10 A端接入电路时,量程I2=10 A,此时电阻R1与表头串联后再与R2并联,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Ig(Rg+R1)=(I2-Ig)R2
整理得R1+200 Ω=19R2
解得R1=180 Ω,R2=20 Ω
(2)若R3=900 Ω,求改装成的电压表量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0~1 000 V
则改装后电压表最大值为U=I1(R+R3)
解得U=1 000 V
则改装后电压表量程为0~1 000 V。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