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解释[学习目标] 1.简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2.举例说明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3.认同在探究实验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的重要性。一、杂交实验的材料和基本程序1.豌豆花的结构和发育(1)豌豆花的结构(2)豌豆花的发育受精卵形成________,________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2.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没有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________,而且豌豆花冠的形状便于进行人工________以及人工________等操作。(2)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________和________。(3)豌豆具有多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状。(4)豌豆的生长期较短,产生的种子数量______。3.性状与相对性状(1)性状:生物的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2)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______________,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4.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程序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父本和母本↓对母本人工_____: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________隔离:以防外来花粉授粉↓人工________:雌蕊成熟时将父本成熟的花粉放到母本雌蕊的柱头上↓再________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的判断正误(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狗的长毛与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3)豌豆是自花且闭花授粉的植物,为了杂交,需要在父本花粉未成熟时去掉雌蕊( )任务一:豌豆杂交实验操作如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步骤①是________________,应该在母本的________________时进行,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然后套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是____________,在步骤①1~2天后进行。1.相对性状的“两同一不同”2.两次套袋的“三同”与“一不同”1.许多生物具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金鱼草的红花和白花B.豌豆的绿豆荚和黄子叶C.小麦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D.曼陀罗的紫茎和绿茎2.(2024·杭州高一期中)如图是豌豆杂交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应在开花后进行B.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C.该杂交实验中花腋生豌豆为父本,花顶生豌豆为母本D.①②操作后母本均需套袋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2.实验常用符号及含义符号 P F1 F2 × ↓含义 自交 母本 父本 产生下一代3.实验分析(1)P具有____________的纯种。(2)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________性状,未能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称为________性状。(3)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分离比大致为3∶1。4.正、反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正、反交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正误(1)显性性状是子代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是子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2)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孟德尔用纯种紫花豌豆与纯种白花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相同的( )任务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中选出4株豌豆,是否一定是3株紫花和1株白花植株?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定义法:具有某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交配,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性状分离法:具有某一相同性状的亲本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如圆形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圆形和皱形,新出现的皱形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某一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大致为3∶1,则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3.(2024·宁波高一检测)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A.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B.圆形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形豌豆与皱形豌豆分别占3/4和1/4C.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D.开红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只出现红花一种性状4.(2023·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一期中)某种植物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紫花植株(植株甲)进行实验。下列能够判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实验是( )A.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未出现性状分离B.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均为紫花C.用植株甲给白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白花与紫花的比例为1∶1D.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三、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1)性状是由____________(后来称为基因)控制的。(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________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3)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_。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F1中,基因又恢复为________。(4)在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但各自独立、____________。(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F1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________。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1)亲本的基因型P:紫花PP×白花pp。(2)F1的分析①F1的基因型:________,表型:________。②F1的雌配子:P和p,雄配子:P和p。(3)用棋盘法推出F2的结果F2雌配子 雄配子 1/2P 1/2p1/2P 1/4PP(紫花) ______(紫花)1/2p ________(紫花) 1/4pp(白花)3.相关概念(1)等位基因:控制一对________________的一对基因。(2)纯合子:由两个____________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3)杂合子:由两个____________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4)基因型:控制性状的____________类型。(5)表型:具有特定____________的个体所能表现出来的________。判断正误(1)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2)杂合子和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型也不同(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基因型为Pp,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任务三: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请分析F2中开紫花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各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你认为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应具备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遗传学基本概念间的联系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相关数量关系(1)F1(Pp)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P∶p=1∶1,其中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P∶p=1∶1,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P∶p=1∶1。但是,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2)F2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PP∶Pp∶pp=1∶2∶1。(3)F2的表型种类及比例:显性∶隐性=3∶1。5.如图表示某紫粒玉米植株上所结玉米穗的一面,据此可推断( )A.玉米穗的另一面黄色玉米粒居多B.玉米是自花授粉植物C.黄色玉米都是纯合子D.紫色玉米都是杂合子6.(2024·嘉兴高一期中)山羊的黑毛与白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下列遗传图解所做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黑毛是显性性状B.亲本白毛羊是纯合子C.F1中白毛羊与亲本白毛羊的基因型不相同D.F2中白毛羊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答案精析一、梳理教材新知1.(2)胚 胚珠2.(1)纯种 去雄 授粉 (2)观察 计数 (3)稳定、可区分(4)多3.(1)形态 生理生化 (2)不同表现形式4.去雄 套袋 授粉 套袋判断正误(1)√ (2)× (3)×提示 (2)狗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3)豌豆杂交时,需要在母本花粉未成熟时去掉雄蕊,父本豌豆不需要去掉雌蕊,杂交时需要父本的花粉。探究核心知识人工去雄 花粉尚未成熟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人工授粉落实思维方法1.B [豌豆的绿豆荚和黄豆荚属于一对相对性状,黄子叶和绿子叶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2.A [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应在开花前(花粉尚未成熟时)进行,防止其进行自花授粉,A错误;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对母本去雄后套袋,待花粉成熟时再进行人工授粉并套袋,B正确;该杂交实验中花腋生豌豆为父本(取其花粉),花顶生豌豆为母本(去雄,接受花粉),C正确;①②的操作后,都要对母本的雌蕊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二、梳理教材新知2. ♀ ♂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3.(1)相对性状 (2)显性 隐性 (3)性状分离判断正误(1)× (2)× (3)√提示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时,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F1未能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2)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探究核心知识1.不一定;因为3∶1的性状分离比是在对F2中所有紫花与白花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后分析得出的数量关系,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3∶1,否则有可能偏离这一比例。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F1未能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例如,紫花豌豆×白花豌豆→F1全是紫花,则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落实思维方法3.B4.D [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未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确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不符合题意;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均为紫花植株,即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没有出现不同性状,不能确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不符合题意;用植株甲给白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也无法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不符合题意;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D符合题意。]三、梳理教材新知1.(1)遗传因子 (2)成对 (3)分离 一个 一对 (4)互不融合 (5)随机 1∶12.(2)①Pp 紫花 (3)1/4Pp 1/4Pp3.(1)相对性状 (2)基因相同 (3)基因不同 (4)基因组合(5)基因型 性状判断正误(1)× (2)× (3)×提示 (1)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例如,基因型为Pp的植株自交后代中PP∶Pp∶pp=1∶2∶1。(2)基因型不同的显性个体表型可能相同,例如,Pp和PP的表型都为紫花。(3)F1产生的雌配子P∶p的比例为1∶1,雄配子P∶p的比例为1∶1,但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探究核心知识1.F2中开紫花(PP和Pp)豌豆中纯合子(PP)占1/3,杂合子(Pp)占2/3。2.F1个体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雌(或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个体存活率相等;基因间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性状表现不受特殊环境的影响。落实思维方法5.C6.D [由遗传图解可知,白毛羊与白毛羊杂交后代出现黑毛羊,因此黑毛是隐性性状,白毛是显性性状,A错误;设控制羊毛色的基因用A/a表示,F1中黑毛羊的基因型是aa,白毛羊的基因型是Aa,则亲本白毛羊的基因型是Aa,为杂合子,B错误;亲本和F1中白毛羊的基因型都为Aa,C错误;F1中白毛羊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F2中白毛羊的基因型有AA(1/3)和Aa(2/3),D正确。](共75张PPT)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解释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学习目标1.简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2.举例说明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3.认同在探究实验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的重要性。内容索引一、杂交实验的材料和基本程序三、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课时对点练杂交实验的材料和基本程序一1.豌豆花的结构和发育(1)豌豆花的结构梳理 教材新知(2)豌豆花的发育受精卵形成 , 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胚珠2.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没有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 ,而且豌豆花冠的形状便于进行人工 以及人工 等操作。(2)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 和 。(3)豌豆具有多个 的性状。(4)豌豆的生长期较短,产生的种子数量 。纯种去雄授粉观察计数稳定、可区分多3.性状与相对性状(1)性状:生物的 、结构和 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2)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 ,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形态生理生化不同表现形式4.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程序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父本和母本↓对母本人工 :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隔离:以防外来花粉授粉↓人工 :雌蕊成熟时将父本成熟的花粉放到母本雌蕊的柱头上↓再 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的去雄套袋授粉套袋(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狗的长毛与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3)豌豆是自花且闭花授粉的植物,为了杂交,需要在父本花粉未成熟时去掉雌蕊( )××√提示 狗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提示 豌豆杂交时,需要在母本花粉未成熟时去掉雄蕊,父本豌豆不需要去掉雌蕊,杂交时需要父本的花粉。任务一:豌豆杂交实验操作如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步骤①是 ,应该在母本的 时进行,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然后套袋,目的是 ;步骤②是 ,在步骤①1~2天后进行。探究 核心知识人工去雄花粉尚未成熟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授粉核心归纳1.相对性状的“两同一不同”核心归纳2.两次套袋的“三同”与“一不同”1.许多生物具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金鱼草的红花和白花B.豌豆的绿豆荚和黄子叶C.小麦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D.曼陀罗的紫茎和绿茎√落实 思维方法豌豆的绿豆荚和黄豆荚属于一对相对性状,黄子叶和绿子叶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2.(2024·杭州高一期中)如图是豌豆杂交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应在开花后进行B.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C.该杂交实验中花腋生豌豆为父本,花顶生豌豆为母本D.①②操作后母本均需套袋√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应在开花前(花粉尚未成熟时)进行,防止其进行自花授粉,A错误;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对母本去雄后套袋,待花粉成熟时再进行人工授粉并套袋,B正确;该杂交实验中花腋生豌豆为父本(取其花粉),花顶生豌豆为母本(去雄,接受花粉),C正确;①②的操作后,都要对母本的雌蕊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梳理 教材新知2.实验常用符号及含义符号 P F1 F2 ___ × __ __ ↓含义 _____ ______ ______ 自交 _____ 母本 父本 产生下一代 ♀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3.实验分析(1)P具有 的纯种。(2)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 性状,未能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称为 性状。(3)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 ,分离比大致为3∶1。4.正、反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正、反交是相对而言的。相对性状显性隐性性状分离(1)显性性状是子代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是子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2)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孟德尔用纯种紫花豌豆与纯种白花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相同的( )××√提示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时,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F1未能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提示 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任务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中选出4株豌豆,是否一定是3株紫花和1株白花植株?为什么?探究 核心知识提示 不一定;因为3∶1的性状分离比是在对F2中所有紫花与白花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后分析得出的数量关系,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3∶1,否则有可能偏离这一比例。2.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提示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F1未能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例如,紫花豌豆×白花豌豆→F1全是紫花,则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核心归纳(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定义法:具有某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交配,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性状分离法:具有某一相同性状的亲本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如圆形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圆形和皱形,新出现的皱形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某一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大致为3∶1,则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3.(2024·宁波高一检测)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A.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B.圆形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形豌豆与皱形豌豆分别占3/4和1/4C.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D.开红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只出现红花一种性状√落实 思维方法4.(2023·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一期中)某种植物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紫花植株(植株甲)进行实验。下列能够判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实验是A.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未出现性状分离B.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均为紫花C.用植株甲给白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白花与紫花的比例为1∶1D.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未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确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不符合题意;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均为紫花植株,即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没有出现不同性状,不能确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不符合题意;用植株甲给白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也无法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不符合题意;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D符合题意。三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1)性状是由 (后来称为基因)控制的。(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 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3)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F1中,基因又恢复为 。梳理 教材新知遗传因子成对分离一个一对(4)在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但各自独立、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F1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 。互不融合随机1∶1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1)亲本的基因型P:紫花PP×白花pp。(2)F1的分析①F1的基因型: ,表型: 。②F1的雌配子:P和p,雄配子:P和p。Pp紫花(3)用棋盘法推出F2的结果F2雌配子 雄配子 1/2P 1/2p1/2P 1/4PP(紫花) (紫花)1/2p (紫花) 1/4pp(白花)1/4Pp1/4Pp3.相关概念(1)等位基因:控制一对 的一对基因。(2)纯合子:由两个 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3)杂合子:由两个 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4)基因型:控制性状的 类型。(5)表型:具有特定 的个体所能表现出来的 。相对性状基因相同基因不同基因组合基因型性状(1)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2)杂合子和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型也不同( )××提示 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例如,基因型为Pp的植株自交后代中PP∶Pp∶pp=1∶2∶1。提示 基因型不同的显性个体表型可能相同,例如,Pp和PP的表型都为紫花。(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基因型为Pp,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提示 F1产生的雌配子P∶p的比例为1∶1,雄配子P∶p的比例为1∶1,但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任务三: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请分析F2中开紫花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各是多少?探究 核心知识提示 F2中开紫花(PP和Pp)豌豆中纯合子(PP)占1/3,杂合子(Pp)占2/3。2.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你认为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应具备哪些条件?提示 F1个体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雌(或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个体存活率相等;基因间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性状表现不受特殊环境的影响。核心归纳1.遗传学基本概念间的联系核心归纳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相关数量关系(1)F1(Pp)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P∶p=1∶1,其中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P∶p=1∶1,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P∶p=1∶1。但是,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2)F2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PP∶Pp∶pp=1∶2∶1。(3)F2的表型种类及比例:显性∶隐性=3∶1。5.如图表示某紫粒玉米植株上所结玉米穗的一面,据此可推断A.玉米穗的另一面黄色玉米粒居多B.玉米是自花授粉植物C.黄色玉米都是纯合子D.紫色玉米都是杂合子√落实 思维方法由题图可知,紫粒玉米植株上所结玉米穗上紫色玉米粒多,同时出现了少量的黄色玉米粒,这表明紫色是显性性状,黄色是隐性性状。玉米穗的两面黄色玉米粒所占比例应大体相同,A错误;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B错误;黄色玉米都是隐性纯合子,C正确;紫色玉米是杂合子或纯合子,D错误。6.(2024·嘉兴高一期中)山羊的黑毛与白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下列遗传图解所做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黑毛是显性性状B.亲本白毛羊是纯合子C.F1中白毛羊与亲本白毛羊的基因型不相同D.F2中白毛羊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由遗传图解可知,白毛羊与白毛羊杂交后代出现黑毛羊,因此黑毛是隐性性状,白毛是显性性状,A错误;设控制羊毛色的基因用A/a表示,F1中黑毛羊的基因型是aa,白毛羊的基因型是Aa,则亲本白毛羊的基因型是Aa,为杂合子,B错误;亲本和F1中白毛羊的基因型都为Aa,C错误;F1中白毛羊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F2中白毛羊的基因型有AA(1/3)和Aa(2/3),D正确。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四123456789101112131415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B B A D D C C题号 9 10 11 12 13答案 D C C A D题号 14答案 (1)雄 母 套袋 纯种矮茎 高茎豌豆的雌蕊柱头上 (2)去雄 套袋 (3)纯种高茎雄株与纯种矮茎雌株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题号 15答案 (1)黄色 实验Ⅰ中子代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即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 (2)Gg gg GG、Gg (3)2/3对一对答案题组一 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2023·台州市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2小题。豌豆具有多对易区分的性状,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孟德尔研究豌豆豆荚分节与不分节性状的遗传规律时,将两株不分节豌豆进行杂交,后代表型为不分节∶分节=3∶1。1.下列不是豌豆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的理由是A.子代数目多 B.豌豆花是两性花C.种子留在豆荚内 D.闭花、自花授粉√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豌豆的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种子留在豆荚内,便于各种类型种子的计数;豌豆在自然条件下是严格的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这些是豌豆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的理由。豌豆花是两性花,这不是其为理想材料的理由,因为其他植物也存在两性花,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2.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操作正确的是A.父本需要去除雌蕊B.母本去雄后需要套袋C.母本去雄之后应立即进行授粉D.后代数目统计时应包含父本植株上的种子√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父本为母本提供花粉,不需要去除雌蕊,A错误;母本去雄后需要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B正确;母本去雄之后,需要先套上纸袋,待母本的花成熟时,再进行授粉,C错误;后代数目统计时只包含母本植株上的种子,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3.(2024·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下列各项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家鸡的毛腿和长腿B.家山羊的有角与无角C.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D.桃树的红花和绿叶√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组二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4.(2024·浙江G5联盟高一期中)孟德尔在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没有进行的操作是A.F1在花粉尚未成熟时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处理B.从父本花朵上取下成熟的花粉放到母本花朵的柱头上C.选用纯种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正、反交D.统计F2开紫花和开白花的植株数目并计算分离比√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孟德尔在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F1植株自交,故不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处理,A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5.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并没有出现性状分离,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6.(2024·宁波高一期中)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紫花+白花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紫花×紫花―→紫花,亲代与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杂交实验①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紫花×紫花―→紫花+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所以杂交实验②可以判断显隐性;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紫花×白花―→紫花,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所以杂交实验③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紫花×白花―→紫花+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杂交实验④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组三 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7.下列互为等位基因的是A.B和B B.b和bC.B和b D.B和C√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8.(2024·温州高一期末)下列基因型属于纯合子的是A.Aa B.AABbC.aaBB D.AaBb√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9.基因型为Aa的动物产生的雌、雄配子间的数量关系是A.雌、雄配子数量相等B.雌配子∶雄配子=3∶1C.雌配子A∶雄配子a=1∶1D.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数量多√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基因型为Aa的动物,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种类各有2种,但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0.(2024·绍兴高一期末)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需要满足的条件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F1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C.F1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且活力相同D.F2个体数目足够多,且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1.(2024·宁波高一期末)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一对相对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D.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F2中既有紫花又有白花,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是实验现象,不是假说内容,C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2023·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高一期中)某种植物的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能确定宽叶植株(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B.植株甲与宽叶植株乙杂交,子代均为宽叶C.植株甲与窄叶植株丙杂交,子代均为窄叶D.植株甲与窄叶植株丁杂交,子代宽叶∶窄叶=1∶1√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A正确;植株甲与宽叶植株乙杂交,子代均为宽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一个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植株甲与窄叶植株丙杂交,子代均为窄叶,说明子代所出现的窄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C错误;植株甲与窄叶植株丁杂交,子代宽叶∶窄叶=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3.研究发现R基因是水稻的一种“自私基因”,R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一定比例不含R基因的花粉死亡。现让基因型为Rr的水稻作为亲本自交,F1中rr占1/6。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Rr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R∶r=2∶1B.R基因会使1/2不含R基因的花粉死亡C.F1中水稻的基因型和比例为RR∶Rr∶rr=2∶3∶1D.F1随机交配产生F2,F2中rr占1/9√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现让基因型为Rr的水稻作为亲本自交,Rr产生的雌配子的比例为R∶r=1∶1,F1中rr占1/6,可推知雄配子中r占1/3,可推测Rr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R∶r=2∶1,A正确;由A选项分析可知,R基因会使1/2不含R基因的花粉死亡,B正确;Rr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为R∶r=1∶1,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为R∶r=2∶1,故F1中的基因型和比例为RR∶Rr∶rr=(1/2×2/3)∶(1/2×2/3+1/2×1/3)∶(1/2×1/3)=2∶3∶1,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4.(2024·杭州高一期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适当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了下列实验:验证“豌豆植株的高茎性状对矮茎性状为显性”。(1)请完善实验步骤。第一步:用剪刀剪去未成熟的纯种高茎豌豆花中的____蕊(作为____本),并_____。第二步:待纯种高茎豌豆的雌蕊成熟时,用毛笔蘸取_________豌豆植株的成熟花粉,并涂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将此高茎豌豆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种下,所得植株全部为高茎。实验结论:豌豆植株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雄母套袋纯种矮茎高茎豌豆的雌蕊柱头上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_____和_____。(3)科研人员认为仅凭上述实验步骤和结果还不足以严密验证以上结论,故在此基础上应再补充一组相应的杂交实验。补充实验选择的杂交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去雄套袋纯种高茎雄株与纯种矮茎雌株答案15.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实验Ⅰ: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授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实验Ⅱ:将植株B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实验Ⅲ: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上,进行授粉。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上述三组实验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表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实验 紫红色玉米粒 黄色玉米粒Ⅰ 587 196Ⅱ 0 823Ⅲ 412 396(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色实验Ⅰ中子代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即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从实验Ⅰ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说明黄色为隐性性状。答案(2)用G代表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g代表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植株B的基因型为___。实验 Ⅰ 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为________。(3)实验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GgggGG、Gg2/3实验Ⅰ为基因型为Gg的个体自交,后代紫红色玉米粒为1/3GG、2/3Gg,即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答案第2课时 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对性[学习目标] 1.解释分离定律的实质。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显性的相对性。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一、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1.测交法验证(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材:F1与____________。(3)预测分析:Pp×pp―→____________,表明解释正确。(4)实验过程及结果:F1(紫花)×白花―→85株紫花、81株白花,两者比例接近_____________。(5)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遗传图解3.分离定律的内容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______________互相独立、互不融合,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________的配子中,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另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另一个。判断正误(1)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验F1的基因型( )(2)孟德尔对该实验结果解释的核心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3)在F1的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之间进行人工授粉属于演绎推理环节( )(4)因为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因此假说成立( )任务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请归纳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方法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孟德尔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进行实验,发现问题→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2.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不同基因型个体杂交组合分析亲本组合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型及比例AA×AA AA 全是显性AA×Aa AA×Aa=1∶1 全是显性AA×aa Aa 全是显性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aa×aa aa 全是隐性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2)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1.(2024·杭州高一期中)“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F2的高茎∶矮茎=3∶1,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内容C.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分离现象的本质D.推断将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该过程属于“验证”2.(2024·绍兴高一期末)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利用F1测交实验验证性状遗传的基本假说。测交实验后代出现紫花∶白花=1∶1的直接原因是( )A.F1产生2种配子且比例为1∶1B.F1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C.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数量相等D.F1产生的2种配子间能随机结合二、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分类 概念 举例 图解 解释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__________的现象。在生物界,完全显性现象比较普遍 豌豆花色 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__________, 就足以使它所控制的性状得以完全地表现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______________的现象 金鱼草的花色 F1的性状表现介于双亲之间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____________ 人的ABO血型 IA与IB不存在_______性关系,两者_______,各自发挥作用判断正误(1)显性性状的表现既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基因与内外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表现为不完全显性的遗传,F2的表型可直接反映它的基因型( )(3)ABO血型中,IA与i这两个基因表现为共显性( )任务二:不完全显性如果纯种红花与纯种白花杂交,那么F2的表型只有红花和白花,比例约为3∶1。你认为该分析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 F1的表型 F2表型比 典型实例完全显性 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 3∶1 豌豆植株的花色、茎的高矮遗传等不完全显性 双亲的中间类型 1∶2∶1 金鱼草的花色遗传、人的天然卷发等共显性 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1∶2∶1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混花毛马等3.下列有关遗传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A.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B.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不符合分离定律C.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切生物的遗传4.(2024·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一期中)下列性状的遗传现象中,属于不完全显性现象的是( )A.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B.A型的父亲和B型的母亲生出一个AB型的女儿C.纯合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杂交,子代全部为黄色豌豆D.粉红花金鱼草自交,子代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答案精析一、梳理教材新知1.(1)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隐性纯合子 (3)1Pp∶1pp(4)1∶1 (5)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是正确的3.等位基因 不同判断正误(1)× (2)√ (3)× (4)×提示 (1)测交法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3)在F1的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之间进行人工授粉属于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实验验证环节。(4)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但若证明假说成立,还需通过测交实验验证。探究核心知识(1)自交法:F1自交 子代性状分离比3∶1 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测交法:F1测交 子代性状比1∶1 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3)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最直观的方法——花粉鉴定法①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的颜色,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颜色。②结果:大约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花粉为红褐色。落实思维方法1.C [孟德尔发现F2的高茎∶矮茎=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观察现象、提出问题”,A错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B错误;推断将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该过程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内容,D错误。]2.A二、梳理教材新知完全一致 显性基因 中间类型 粉红花 双亲的性状 显隐 互不遮盖判断正误(1)√ (2)√ (3)×提示 (3)ABO血型中,IA与IB这两个基因表现为共显性。探究核心知识不一定正确;因为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完全显性,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或1∶3);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不完全显性,F2的表型可能有3种,比例约为1∶2∶1。落实思维方法3.C [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有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4.D(共69张PPT)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第2课时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对性学习目标1.解释分离定律的实质。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显性的相对性。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内容索引一、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二、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课时对点练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一1.测交法验证(1)目的: 。(2)选材:F1与 。(3)预测分析:Pp×pp―→ ,表明解释正确。(4)实验过程及结果:F1(紫花)×白花―→85株紫花、81株白花,两者比例接近 。(5)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梳理 教材新知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隐性纯合子1Pp∶1pp1∶1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是正确的2.遗传图解3.分离定律的内容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 互相独立、互不融合,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的配子中,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另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另一个。等位基因不同(1)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验F1的基因型( )(2)孟德尔对该实验结果解释的核心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提示 测交法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3)在F1的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之间进行人工授粉属于演绎推理环节( )(4)因为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因此假说成立( )××提示 在F1的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之间进行人工授粉属于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实验验证环节。提示 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但若证明假说成立,还需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任务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请归纳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方法有哪些?探究 核心知识提示 (1)自交法:F1自交 子代性状分离比3∶1 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测交法:F1测交 子代性状比1∶1 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3)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最直观的方法——花粉鉴定法①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的颜色,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颜色。②结果:大约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花粉为红褐色。核心归纳1.孟德尔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进行实验,发现问题→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核心归纳2.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不同基因型个体杂交组合分析亲本组合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型及比例AA×AA AA 全是显性AA×Aa AA×Aa=1∶1 全是显性AA×aa Aa 全是显性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aa×aa aa 全是隐性核心归纳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2)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1.(2024·杭州高一期中)“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F2的高茎∶矮茎=3∶1,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内容C.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分离现象的本质D.推断将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该过程属于“验证”√落实 思维方法孟德尔发现F2的高茎∶矮茎=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观察现象、提出问题”,A错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B错误;推断将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该过程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内容,D错误。2.(2024·绍兴高一期末)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利用F1测交实验验证性状遗传的基本假说。测交实验后代出现紫花∶白花=1∶1的直接原因是A.F1产生2种配子且比例为1∶1B.F1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C.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数量相等D.F1产生的2种配子间能随机结合√二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梳理 教材新知分类 概念 举例 图解 解释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________的现象。在生物界,完全显性现象比较普遍 豌豆花色 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________,就足以使它所控制的性状得以完全地表现完全一致显性基因分类 概念 举例 图解 解释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 的现象 金鱼草的花色 F1的性状表现介于双亲之间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___________ 人的ABO血型 IA与IB不存在_____性关系,两者 ,各自发挥作用中间类型粉红花双亲的性状显隐互不遮盖(1)显性性状的表现既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基因与内外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表现为不完全显性的遗传,F2的表型可直接反映它的基因型( )(3)ABO血型中,IA与i这两个基因表现为共显性( )×√√提示 ABO血型中,IA与IB这两个基因表现为共显性。任务二:不完全显性如果纯种红花与纯种白花杂交,那么F2的表型只有红花和白花,比例约为3∶1。你认为该分析正确吗?为什么?探究 核心知识提示 不一定正确;因为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完全显性,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或1∶3);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不完全显性,F2的表型可能有3种,比例约为1∶2∶1。核心归纳类型 F1的表型 F2表型比 典型实例完全显性 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 3∶1 豌豆植株的花色、茎的高矮遗传等不完全显性 双亲的中间类型 1∶2∶1 金鱼草的花色遗传、人的天然卷发等共显性 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1∶2∶1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混花毛马等3.下列有关遗传学的观点,正确的是A.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B.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不符合分离定律C.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切生物的遗传√落实 思维方法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有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4.(2024·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一期中)下列性状的遗传现象中,属于不完全显性现象的是A.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B.A型的父亲和B型的母亲生出一个AB型的女儿C.纯合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杂交,子代全部为黄色豌豆D.粉红花金鱼草自交,子代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A型的父亲和B型的母亲生出一个AB型的女儿,为共显性,B错误;纯合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杂交,子代都为黄色豌豆,说明黄色对绿色为完全显性,C错误;粉红花金鱼草自交,子代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说明亲本为杂合子,子代的红花和白花为纯合子,杂合子的表型不同于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为不完全显性,D正确。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三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C D C A B A A题号 9 10 11 12答案 D C D C题号 13答案 (1)液泡 显性 实验一中红花玫瑰和白花玫瑰杂交后代全部为红花(或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红花) 完全显性 (2)测交 基因型(或配子类型及比例) (3)分离 RR (4)实验一与实验二亲本红花的基因型不同(或实验二亲本红花基因型为Rr,实验一亲本红花基因型为RR) 2/3题号 14答案 (1)黑色 CaCd、CaCd (2)白化 (3)Ca>Cc>Cb>Cd (4)10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题组一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内容1.下列关于孟德尔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后,预期了测交结果才进行杂交实验B.测交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去雄的操作C.测交不能用白花豌豆作母本D.测交过程中需要两次套纸袋的操作√1234567891011121314测交实验过程中,F1与隐性纯合子无论哪个作母本结果都相同,即正、反交结果相同,C错误。答案2.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让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结果能验证的是①F1的基因型 ②F1产生配子的类型 ③F2的基因型 ④F1产生配子的比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测交法可用于鉴定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测交后代均为显性个体,则其为纯合子,若测交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其为杂合子,故让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结果能验证F1的基因型,但不能验证F2的基因型,①正确,③错误;根据测交子代的表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比例,②④正确,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3.(2023·金华高一质检)下列不属于基因分离定律内容的是A.等位基因相互独立B.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C.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组合√123456789101112131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不属于分离定律的内容,故选D。答案4.(2024·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为显性性状,糯性为隐性性状。纯合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稀碘液呈蓝黑色,纯合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稀碘液呈红褐色。利用纯合的非糯性品系和糯性品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下列可为“配子形成时发生了基因分离”提供直观证据的是A.F1水稻自交,后代表现为非糯性∶糯性=3∶1B.F1水稻测交,后代表现为非糯性∶糯性=1∶1C.用稀碘液处理F1水稻的花粉,发现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为红褐色D.用稀碘液处理亲代非糯性品系的花粉,发现所有的花粉都被染成蓝黑色√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用稀碘液处理F1水稻的花粉,发现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为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配子形成时发生了基因分离,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5.(2024·台州高一期末)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的基础是对杂交和自交实验的观察分析B.假说内容包括“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演绎过程是对F1进行测交实验D.实验验证时采用了自交法√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提出问题的阶段,孟德尔进行了两纯和亲本的杂交,以及F1的自交,并对子一代和子二代进行观察分析,A正确;正常情况下,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B错误;演绎过程是根据假说,推理出测交实验结果,而非实际去进行测交实验,C错误;实验验证时采用了测交法,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题组二 基因的显隐关系不是绝对的6.(2024·宁波高一期中)若马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表现为性状分离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型的比例不同√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由题意“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可知,马的毛色的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即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1/4+2/4×1/4=3/8,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16,C错误;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型为淡棕色马与棕色马,比例为1∶1,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7.下列关于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的说法,错误的是A.控制ABO血型的IA、IB和i基因间都存在显隐性关系B.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内外环境均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C.纯合的红花金鱼草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F2表型比例为1∶2∶1D.中年人群中,男性秃顶的人数远多于女性的原因是两性体内性激素不同√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控制ABO血型的IA、IB两个基因之间表现为共显性,A错误;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内外环境均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B正确;金鱼草的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纯合的红花金鱼草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F2表型比例为1∶2∶1,C正确;性激素影响秃顶基因的表达,导致中年人群中男性秃顶的人数远多于女性,D正确。答案8.(2024·湖州高一期末)血型检测是亲子鉴定的依据之一。人类ABO血型与对应的基因型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A、IB、i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A型和B型婚配,后代不会出现O血型C.从AB型可以看出,IA对IB是不完全性显性D.基因型为IAi和基因型为IBi的个体婚配,后代出现三种血型√1234567891011121314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答案IA、IB、i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A正确;基因型为IAi和IBi的个体孕育的子代可能出现四种血型,分别是A型(IAi)、B型(IBi)、AB型(IAIB)、O型(ii),B、D错误;从AB型可以看出,IA和IB是共显性关系,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答案(2023·嘉兴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9、10小题。玉米(2n=20)雌雄同株异花,可自交也可杂交,其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体细胞含有2个A基因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有一个A基因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基因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9.不同叶色的两株玉米杂交产生F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测交可以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B.自花传粉一定是自交,而异花传粉一定是杂交C.F1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F1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D.不同叶色的两株玉米之间的杂交操作需要套袋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测交是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基因型为aa的隐性个体无法成熟,则无法进行测交实验,A错误;同一植株不同花之间进行传粉依然属于自交,B错误;由于该叶色存在不完全显性的情况,因此不能说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0.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自交后所结的一个玉米穗上有700多粒种子(F1),播种后将F1的成熟植株自由交配二代,播种长成F3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F1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B.F2出现不同性状是性状分离的结果C.F3植株产生A基因型的配子占4/5D.F3植株中纯合子占1/2√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aa会在幼苗期后死亡,F1存活个体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则F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深绿色∶浅绿色∶黄色(幼苗致死)=3∶2∶1,A错误;F2是由F1中的深绿色、浅绿色(黄色死亡)自由交配的结果,得到的F2的性状是深绿色、浅绿色,不属于性状分离的现象,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自由交配采用配子法,F1存活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2/3A、1/3a,自由交配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继续自由交配,F2存活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3/4A、1/4a,产生的F3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9∶6∶1,则F3存活植株产生A基因型的配子占3/5+1/5=4/5,C正确;由C选项可知,F3存活植株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3∶2,则纯合子占3/5,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1.(2024·浙江衢温“5+1”联盟高一期中)喷瓜以成熟时可将瓜内的种子连同黏液一起喷出而得名。它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为显性,g对g-为显性。例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喷瓜群体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GG的雄性个体B.雄株和雌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雄株∶雌株=1∶1C.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可能产生1种或2种基因型的配子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低于杂合子√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g是雄株,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因雄株之间不能相互杂交,所以喷瓜群体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GG的雄性个体,A正确;若雄株为Gg-与雌株g-g-杂交的后代:1/2Gg-、1/2g-g-,子代雄株∶雌株=1∶1,B正确;两性植株的喷瓜基因型可能是gg或gg-,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可能产生1种或2种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由于两性植株的喷瓜基因型可能是gg或gg-,它们的随机传粉,就包括了:①gg×gg-、②gg-×gg-、③gg×gg三种杂交方式,杂交①的后代,纯合子杂合子各占一半,杂交②的后代,纯合子杂合子也是各占一半,杂交③的后代,全部为纯合子,因此无论亲本中gg、gg-的比例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纯合子的比例不低于杂合子,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2.(2024·金华高一期末)果蝇的长翅、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若让幼虫在正常环境(25 ℃)中培养,则含有显性基因的幼虫发育为显性性状的成体,不含显性基因的幼虫发育为隐性性状的成体;若让幼虫在35 ℃环境中培养,则均发育为隐性性状的成体。现让两只长翅果蝇杂交得到F1幼虫,将F1幼虫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在25 ℃环境中培养,乙组在35 ℃环境中培养。其中甲组成体果蝇长翅∶残翅=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B.果蝇翅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F1成体果蝇中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共有2种D.甲组F1长翅果蝇中杂合子比例为2/3√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由题意可知,F1甲组长翅(A_)∶残翅(aa)=3∶1,说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A、B正确;F1成体果蝇中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即AA、Aa、aa,其中AA、Aa在35 ℃条件下为残翅,C错误;甲组表型符合分离定律,F1长翅(1/3AA、2/3Aa)果蝇中杂合子(Aa)比例为2/3,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3.(2024·绍兴高一期末)香水玫瑰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科研人员用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呈现红色与花瓣细胞的_____中红色素有关,红花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液泡显性实验一中红花玫瑰和白花玫瑰杂交后代全部为红花(或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红花)完全显性答案花瓣呈现红色与花瓣细胞的液泡中的红色素有关;红花为显性性状,因为实验一中红花玫瑰和白花玫瑰杂交后代全部为红花(或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红花)。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实验二为______实验,可用来检测实验所产生的子代个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测交基因型(或配子类型及比例)子一代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实验二为测交实验,可用来检测实验所产生的子代个体的基因型(或配子类型及比例)。答案(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该玫瑰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实验一的亲本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1234567891011121314分离RR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该玫瑰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因为红花为显性性状,子一代全部为红花,因此实验一的亲本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答案(4)实验一与实验二中都是红花与白花杂交,后代表型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子代中的红花植株相互授粉,产生的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1234567891011121314实验一与实验二亲本红花的基因型不同(或实验二亲本红花基因型为Rr,实验一亲本红花基因型为RR)2/3答案实验一与实验二中都是红花与白花杂交,后代表型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实验一与实验二亲本红花的基因型不同(实验二亲本红花基因型为Rr,实验一亲本红花基因型为RR)。实验二子代中的红花植株(Rr)相互授粉,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2∶1∶1,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4.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4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交配组合 亲代表型 子代表型黑色 银色 乳白色 白化1 黑色×黑色 22 0 0 72 黑色×白化 10 9 0 03 乳白色×乳白色 0 0 30 114 银色×乳白色 0 23 11 12答案(1)从交配组合1可知,____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交配组合 亲代表型 子代表型黑色 银色 乳白色 白化1 黑色×黑色 22 0 0 72 黑色×白化 10 9 0 03 乳白色×乳白色 0 0 30 114 银色×乳白色 0 23 11 12黑色CaCd、CaCd答案从交配组合1可知,黑色×黑色后代中出现了黑色和白化,即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黑色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CaCd×CaCd。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的性状是_____。1234567891011121314交配组合 亲代表型 子代表型黑色 银色 乳白色 白化1 黑色×黑色 22 0 0 72 黑色×白化 10 9 0 03 乳白色×乳白色 0 0 30 114 银色×乳白色 0 23 11 12白化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的性状均为白化。答案(3)4个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用“>”连接)。1234567891011121314交配组合 亲代表型 子代表型黑色 银色 乳白色 白化1 黑色×黑色 22 0 0 72 黑色×白化 10 9 0 03 乳白色×乳白色 0 0 30 114 银色×乳白色 0 23 11 12Ca>Cc>Cb>Cd答案从交配组合1可知,Ca>Cd;从交配组合2可知,Ca>Cc>Cd;从交配组合3可知,Cb>Cd;从交配组合4可知,Cc>Cb。所以,4个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正确顺序是Ca>Cc>Cb>Cd。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4)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____种。1234567891011121314交配组合 亲代表型 子代表型黑色 银色 乳白色 白化1 黑色×黑色 22 0 0 72 黑色×白化 10 9 0 03 乳白色×乳白色 0 0 30 114 银色×乳白色 0 23 11 1210答案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纯合子有CaCa、CcCc、CbCb和CdCd 4种,杂合子有6(4个中选2个)种,共10种。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作业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解释(分值:100分)第1~6题,每题5分;第7~13题,每题6分,共72分。题组一 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2023·台州市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2小题。豌豆具有多对易区分的性状,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孟德尔研究豌豆豆荚分节与不分节性状的遗传规律时,将两株不分节豌豆进行杂交,后代表型为不分节∶分节=3∶1。1.下列不是豌豆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的理由是( )A.子代数目多 B.豌豆花是两性花C.种子留在豆荚内 D.闭花、自花授粉2.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操作正确的是( )A.父本需要去除雌蕊B.母本去雄后需要套袋C.母本去雄之后应立即进行授粉D.后代数目统计时应包含父本植株上的种子3.(2024·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下列各项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家鸡的毛腿和长腿B.家山羊的有角与无角C.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D.桃树的红花和绿叶题组二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4.(2024·浙江G5联盟高一期中)孟德尔在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没有进行的操作是( )A.F1在花粉尚未成熟时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处理B.从父本花朵上取下成熟的花粉放到母本花朵的柱头上C.选用纯种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正、反交D.统计F2开紫花和开白花的植株数目并计算分离比5.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6.(2024·宁波高一期中)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紫花+白花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题组三 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7.下列互为等位基因的是( )A.B和B B.b和bC.B和b D.B和C8.(2024·温州高一期末)下列基因型属于纯合子的是( )A.Aa B.AABb C.aaBB D.AaBb9.基因型为Aa的动物产生的雌、雄配子间的数量关系是( )A.雌、雄配子数量相等B.雌配子∶雄配子=3∶1C.雌配子A∶雄配子a=1∶1D.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数量多10.(2024·绍兴高一期末)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F1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C.F1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且活力相同D.F2个体数目足够多,且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11.(2024·宁波高一期末)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一对相对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D.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12.(2023·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高一期中)某种植物的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能确定宽叶植株(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B.植株甲与宽叶植株乙杂交,子代均为宽叶C.植株甲与窄叶植株丙杂交,子代均为窄叶D.植株甲与窄叶植株丁杂交,子代宽叶∶窄叶=1∶113.研究发现R基因是水稻的一种“自私基因”,R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一定比例不含R基因的花粉死亡。现让基因型为Rr的水稻作为亲本自交,F1中rr占1/6。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Rr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R∶r=2∶1B.R基因会使1/2不含R基因的花粉死亡C.F1中水稻的基因型和比例为RR∶Rr∶rr=2∶3∶1D.F1随机交配产生F2,F2中rr占1/914.(16分)(2024·杭州高一期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适当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了下列实验:验证“豌豆植株的高茎性状对矮茎性状为显性”。(1)请完善实验步骤。第一步:用剪刀剪去未成熟的纯种高茎豌豆花中的______蕊(作为______本),并______。第二步:待纯种高茎豌豆的雌蕊成熟时,用毛笔蘸取____________________豌豆植株的成熟花粉,并涂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将此高茎豌豆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种下,所得植株全部为高茎。实验结论:豌豆植株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和________。(3)科研人员认为仅凭上述实验步骤和结果还不足以严密验证以上结论,故在此基础上应再补充一组相应的杂交实验。补充实验选择的杂交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2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实验Ⅰ: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授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实验Ⅱ:将植株B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实验Ⅲ: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上,进行授粉。上述三组实验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表所示:实验 紫红色玉米粒 黄色玉米粒Ⅰ 587 196Ⅱ 0 823Ⅲ 412 396(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2)用G代表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g代表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植株B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实验 Ⅰ 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答案精析1.B [豌豆的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种子留在豆荚内,便于各种类型种子的计数;豌豆在自然条件下是严格的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这些是豌豆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的理由。豌豆花是两性花,这不是其为理想材料的理由,因为其他植物也存在两性花,故B项符合题意。]2.B [父本为母本提供花粉,不需要去除雌蕊,A错误;母本去雄后需要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B正确;母本去雄之后,需要先套上纸袋,待母本的花成熟时,再进行授粉,C错误;后代数目统计时只包含母本植株上的种子,D错误。]3.B4.A [孟德尔在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F1植株自交,故不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处理,A符合题意。]5.D [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并没有出现性状分离,D符合题意。]6.D [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紫花×紫花―→紫花,亲代与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杂交实验①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紫花×紫花―→紫花+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所以杂交实验②可以判断显隐性;紫花×白花―→紫花,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所以杂交实验③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紫花×白花―→紫花+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杂交实验④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7.C 8.C9.D [基因型为Aa的动物,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种类各有2种,但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D符合题意。]10.C11.C [F2中既有紫花又有白花,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是实验现象,不是假说内容,C符合题意。]12.A13.D [现让基因型为Rr的水稻作为亲本自交,Rr产生的雌配子的比例为R∶r=1∶1,F1中rr占1/6,可推知雄配子中r占1/3,可推测Rr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R∶r=2∶1,A正确;由A选项分析可知,R基因会使1/2不含R基因的花粉死亡,B正确;Rr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为R∶r=1∶1,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为R∶r=2∶1,故F1中的基因型和比例为RR∶Rr∶rr=(1/2×2/3)∶(1/2×2/3+1/2×1/3)∶(1/2×1/3)=2∶3∶1,C正确。]14.(1)雄 母 套袋 纯种矮茎 高茎豌豆的雌蕊柱头上 (2)去雄 套袋 (3)纯种高茎雄株与纯种矮茎雌株15.(1)黄色 实验Ⅰ中子代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即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 (2)Gg gg GG、Gg (3)2/3解析 (1)从实验Ⅰ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说明黄色为隐性性状。(3)实验Ⅰ为基因型为Gg的个体自交,后代紫红色玉米粒为1/3GG、2/3Gg,即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作业2 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对性(分值:100分)第1~7题,每题5分;第8~12题,每题6分,共65分。题组一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内容1.下列关于孟德尔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后,预期了测交结果才进行杂交实验B.测交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去雄的操作C.测交不能用白花豌豆作母本D.测交过程中需要两次套纸袋的操作2.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让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结果能验证的是( )①F1的基因型 ②F1产生配子的类型 ③F2的基因型 ④F1产生配子的比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2023·金华高一质检)下列不属于基因分离定律内容的是( )A.等位基因相互独立B.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C.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组合4.(2024·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为显性性状,糯性为隐性性状。纯合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稀碘液呈蓝黑色,纯合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稀碘液呈红褐色。利用纯合的非糯性品系和糯性品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下列可为“配子形成时发生了基因分离”提供直观证据的是( )A.F1水稻自交,后代表现为非糯性∶糯性=3∶1B.F1水稻测交,后代表现为非糯性∶糯性=1∶1C.用稀碘液处理F1水稻的花粉,发现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为红褐色D.用稀碘液处理亲代非糯性品系的花粉,发现所有的花粉都被染成蓝黑色5.(2024·台州高一期末)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的基础是对杂交和自交实验的观察分析B.假说内容包括“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演绎过程是对F1进行测交实验D.实验验证时采用了自交法题组二 基因的显隐关系不是绝对的6.(2024·宁波高一期中)若马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表现为性状分离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型的比例不同7.下列关于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控制ABO血型的IA、IB和i基因间都存在显隐性关系B.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内外环境均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C.纯合的红花金鱼草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F2表型比例为1∶2∶1D.中年人群中,男性秃顶的人数远多于女性的原因是两性体内性激素不同8.(2024·湖州高一期末)血型检测是亲子鉴定的依据之一。人类ABO血型与对应的基因型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A.IA、IB、i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A型和B型婚配,后代不会出现O血型C.从AB型可以看出,IA对IB是不完全性显性D.基因型为IAi和基因型为IBi的个体婚配,后代出现三种血型(2023·嘉兴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9、10小题。玉米(2n=20)雌雄同株异花,可自交也可杂交,其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体细胞含有2个A基因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有一个A基因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基因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9.不同叶色的两株玉米杂交产生F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测交可以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B.自花传粉一定是自交,而异花传粉一定是杂交C.F1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F1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D.不同叶色的两株玉米之间的杂交操作需要套袋处理10.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自交后所结的一个玉米穗上有700多粒种子(F1),播种后将F1的成熟植株自由交配二代,播种长成F3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F1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B.F2出现不同性状是性状分离的结果C.F3植株产生A基因型的配子占4/5D.F3植株中纯合子占1/211.(2024·浙江衢温“5+1”联盟高一期中)喷瓜以成熟时可将瓜内的种子连同黏液一起喷出而得名。它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为显性,g对g-为显性。例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喷瓜群体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GG的雄性个体B.雄株和雌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雄株∶雌株=1∶1C.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可能产生1种或2种基因型的配子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低于杂合子12.(2024·金华高一期末)果蝇的长翅、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若让幼虫在正常环境(25 ℃)中培养,则含有显性基因的幼虫发育为显性性状的成体,不含显性基因的幼虫发育为隐性性状的成体;若让幼虫在35 ℃环境中培养,则均发育为隐性性状的成体。现让两只长翅果蝇杂交得到F1幼虫,将F1幼虫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在25 ℃环境中培养,乙组在35 ℃环境中培养。其中甲组成体果蝇长翅∶残翅=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B.果蝇翅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F1成体果蝇中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共有2种D.甲组F1长翅果蝇中杂合子比例为2/313.(20分)(2024·绍兴高一期末)香水玫瑰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科研人员用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呈现红色与花瓣细胞的______________中红色素有关,红花为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为__________实验,可用来检测实验所产生的子代个体的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该玫瑰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实验一的亲本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4)实验一与实验二中都是红花与白花杂交,后代表型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子代中的红花植株相互授粉,产生的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14.(每空3分,共15分)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4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交配组合 亲代表型 子代表型黑色 银色 乳白色 白化1 黑色×黑色 22 0 0 72 黑色×白化 10 9 0 03 乳白色×乳白色 0 0 30 114 银色×乳白色 0 23 11 12(1)从交配组合1可知,________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的性状是________。(3)4个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连接)。(4)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答案精析1.C [测交实验过程中,F1与隐性纯合子无论哪个作母本结果都相同,即正、反交结果相同,C错误。]2.C3.D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不属于分离定律的内容,故选D。]4.C [用稀碘液处理F1水稻的花粉,发现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为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配子形成时发生了基因分离,C正确。]5.A [提出问题的阶段,孟德尔进行了两纯和亲本的杂交,以及F1的自交,并对子一代和子二代进行观察分析,A正确;正常情况下,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B错误;演绎过程是根据假说,推理出测交实验结果,而非实际去进行测交实验,C错误;实验验证时采用了测交法,D错误。]6.B7.A [控制ABO血型的IA、IB两个基因之间表现为共显性,A错误;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内外环境均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B正确;金鱼草的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纯合的红花金鱼草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F2表型比例为1∶2∶1,C正确;性激素影响秃顶基因的表达,导致中年人群中男性秃顶的人数远多于女性,D正确。]8.A [IA、IB、i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A正确;基因型为IAi和IBi的个体孕育的子代可能出现四种血型,分别是A型(IAi)、B型(IBi)、AB型(IAIB)、O型(ii),B、D错误;从AB型可以看出,IA和IB是共显性关系,C错误。]9.D10.C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aa会在幼苗期后死亡,F1存活个体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则F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深绿色∶浅绿色∶黄色(幼苗致死)=3∶2∶1,A错误;F2是由F1中的深绿色、浅绿色(黄色死亡)自由交配的结果,得到的F2的性状是深绿色、浅绿色,不属于性状分离的现象,B错误;自由交配采用配子法,F1存活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2/3A、1/3a,自由交配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继续自由交配,F2存活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3/4A、1/4a,产生的F3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9∶6∶1,则F3存活植株产生A基因型的配子占3/5+1/5=4/5,C正确;由C选项可知,F3存活植株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3∶2,则纯合子占3/5,D错误。]11.D12.C [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由题意可知,F1甲组长翅(A_)∶残翅(aa)=3∶1,说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A、B正确;F1成体果蝇中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即AA、Aa、aa,其中AA、Aa在35 ℃条件下为残翅,C错误;甲组表型符合分离定律,F1长翅(1/3AA、2/3Aa)果蝇中杂合子(Aa)比例为2/3,D正确。]13.(1)液泡 显性 实验一中红花玫瑰和白花玫瑰杂交后代全部为红花(或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红花) 完全显性 (2)测交 基因型(或配子类型及比例) (3)分离 RR (4)实验一与实验二亲本红花的基因型不同(或实验二亲本红花基因型为Rr,实验一亲本红花基因型为RR) 2/314.(1)黑色 CaCd、CaCd (2)白化 (3)Ca>Cc>Cb>Cd (4)10解析 (1)从交配组合1可知,黑色×黑色后代中出现了黑色和白化,即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黑色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CaCd×CaCd。(2)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的性状均为白化。(3)从交配组合1可知,Ca>Cd;从交配组合2可知,Ca>Cc>Cd;从交配组合3可知,Cb>Cd;从交配组合4可知,Cc>Cb。所以,4个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正确顺序是Ca>Cc>Cb>Cd。(4)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纯合子有CaCa、CcCc、CbCb和CdCd 4种,杂合子有6(4个中选2个)种,共10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作业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解释.docx 第一章 作业2 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对性.docx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解释.docx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解释.pptx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对性.docx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对性.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