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应用(课件 学案,共2份)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应用(课件 学案,共2份)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分离定律的应用
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显隐性。用表现A、B性状的个体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且子代数量足够多。
1.定义法(或杂交法)
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若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2.自交法
若AA,则A为纯合子,无法判断显隐性。
若A既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B既有A,又有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方法1适用于纯种,方法2适用于杂种,若不知是否纯合,可综合两种方法来判断。
例1 (2024·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扇贝的壳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采用杂交的方法对壳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1:橘黄色与枣褐色个体杂交,F1全部为橘黄色;
实验2:实验1的F1与枣褐色个体杂交,后代橘黄色∶枣褐色=1∶1;
实验3:橘黄色与橘黄色个体杂交,后代橘黄色∶枣褐色=3∶1。
上述实验中,能够判断壳色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有几项(  )
A.0 B.1 C.2 D.3
例2 玉米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选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二、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
区分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原则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实验鉴别方法有三种:
1.测交法(常用于动物的鉴别,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
结果分析
2.自交法(常用于植物的鉴别)
待测个体

结果分析
3.花粉鉴别法
杂合子的某些性状可以从花粉的比例直接鉴定,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待测个体
 ↓产生配子
结果分析
例3 (2019·全国Ⅱ,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授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例4 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已知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交配
C.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交配
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型即可分辨
三、杂合子(Aa)连续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植物的自交是指自花授粉或同株异花授粉。
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所有不同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以进行交配。
1.自交的相关计算
(1)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当杂合子(Aa)自交n代后,后代中的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纯合子(AA+aa)所占比例为1-,其中AA、aa所占比例分别为(1-)×。当n无限大时,纯合子比例接近100%。这就是自花授粉植物(如豌豆)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子的原因。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比例 1- - - + -
(2)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图
2.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例如,某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3,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3。
(1)列举交配组合
可利用棋盘法进行列表统计,以防漏掉某一交配组合。自由交配的方式有4种,列表分析如下:
♀ ♂ 1/3AA 2/3Aa
1/3AA 1/3AA(♂)×1/3AA(♀) 1/3AA(♂)×2/3Aa(♀)
2/3Aa 2/3Aa(♂)×1/3AA(♀) 2/3Aa(♂)×2/3Aa(♀)
每种交配方式计算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后,再用加法合并后计算。
(2)列举配子比例
另外,也可利用棋盘法列出雌、雄配子的比例进行解答,先计算含A雄配子的比例为1/3+2/3×1/2=2/3,含a雄配子的比例为1-2/3=1/3,含A雌配子和含a雌配子的比例也分别为2/3和1/3。列表分析如下:
雌配子 雄配子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提示:自由交配问题用配子比例法解答更简单些。
例5 (2024·绍兴高一期末)某种昆虫的翅型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长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后F1均为长翅个体,F1相互交配后F2中长翅∶短翅=3∶1。让F2长翅个体相互交配后,F3中短翅个体所占比例为(  )
A.1/6 B.1/9 C.1/12 D.1/16
例6 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  )
A.1∶2∶1 B.4∶4∶1
C.3∶2∶1 D.9∶3∶1
四、特殊情况下的性状分离比
1.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显现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例如,红花的基因型为AA,白花的基因型为aa,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开粉红花。这种情况下,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而是1∶2∶1。
2.致死现象
(1)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配子的现象。
(2)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夭折的现象。
如:Aa×Aa
 ↓
∶aa
3 ∶ 1
3.从性遗传
(1)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性状表现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又称性控遗传。例如,牛、羊角的遗传,人类秃顶的遗传,蝴蝶颜色的遗传等。
(2)从性遗传的本质:表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性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等)。
4.共显性
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
IAIB―→AB型血(共显性);ii―→O型血。
前后代遗传的推断及概率运算比完全显性要复杂。
例7 (2024·湖州高一调研)金鱼草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表型均为粉红花,F1自交产生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植物花色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
B.亲本正交与反交得到的F1基因型相同
C.F2中红花与粉红花杂交的后代表型相同
D.F2中粉红花自交产生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
例8 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某基因型为Aa的自花授粉植株,A对a为不完全显性,若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1/3致死,其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  )
A.4∶1 B.3∶7
C.9∶6∶1 D.3∶5∶2
1.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的方法是(  )
①显、隐性已知,鉴定一匹马是否为纯种
②判断猫毛色的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玉米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小麦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自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自交、测交
2.(2024·温州高一期中)南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是单性花,果皮的绿色和金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甲(果皮绿色)和乙(果皮金黄色)两株南瓜,下列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子代的表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甲或乙植株自交
B.甲、乙植株分别自交
C.甲植株自交并与乙植株杂交
D.甲、乙植株正反交
3.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A.5∶1、5∶1 B.8∶1、8∶1
C.6∶1、9∶1 D.5∶1、8∶1
4.(2021·浙江1月选考,19)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型
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
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
5.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结合下表信息,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项目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男孩可能为秃顶
B.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C.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婚配,生一个秃顶男孩的概率为1/2
D.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婚配,生一个秃顶女孩的概率为0
6.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①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②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③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④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精析
例1 C
例2 C [当非甜和甜玉米都是纯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不符合题意;当其中有一个植株是杂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B不符合题意;非甜与甜玉米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出现两种性状,则说明非甜和甜玉米中有一个是杂合子,有一个是隐性纯合子,此时非甜玉米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若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玉米是隐性纯合子,C符合题意;非甜与甜玉米杂交,若后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不符合题意。]
例3 B
例4 C [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bb)交配。若子代全为黑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是杂种(Bb)。]
例5 B [由题意分析可知,长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后F1均为长翅个体,F1相互交配后F2中长翅∶短翅=3∶1,所以长翅为显性性状。假设用A/a表示控制翅型的基因,所以F1基因型为Aa,F2中长翅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让长翅个体相互交配,即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配子A=1/3×1+2/3×1/2=2/3,配子a=2/3×1/2=1/3,所以F3中短翅个体所占比例为:aa=1/3×1/3=1/9,B正确。]
例6 C [F1中的基因型为1RR、2Rr、1rr,去掉黄果番茄(rr)后,则RR∶Rr=1∶2,1/3RR自交后代为1/3RR,2/3Rr自交后代为1/6RR、1/3Rr、1/6rr,可得F1中的红果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3∶2∶1。]
例7 C [用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应该是杂合子,且表现为粉红花,说明金鱼草红花与白花的显隐性关系为不完全显性,A正确;亲本正交与反交得到的F1基因型相同,B正确;F2中红花为纯合子,粉红花为杂合子,二者杂交后代有红花也有粉红花,表型不同,C错误;F1自交产生F2,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D正确。]
例8 D
跟踪训练
1.B
2.C [甲或乙植株若都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确定显隐性,A、B错误;甲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绿色为显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甲植株为纯合子,再甲、乙植株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金黄色=1∶1或只出现金黄色,则金黄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为绿色,则绿色为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C正确;若该显性性状的植株为杂合子,与隐性植株正反交,后代的结果都有显性也有隐性,且显性和隐性比例为1∶1,不能判断,D错误。]
3.D
4.C [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型,B正确;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鼠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D正确。]
5.D
6.C [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约1/3的有尾猫,则无尾对有尾为显性,且显性基因纯合致死,①错误;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②正确;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所以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③错误;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无尾)∶aa(有尾)=1∶1,其中无尾猫约占1/2,④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②④,故选C。](共44张PPT)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应用
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显隐性。用表现A、B性状的个体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且子代数量足够多。
1.定义法(或杂交法)
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若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2.自交法
若A A,则A为纯合子,无法判断显隐性。
若A 既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B 既有A,又有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方法1适用于纯种,方法2适用于杂种,若不知是否纯合,可综合两种方法来判断。
例1 (2024·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扇贝的壳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采用杂交的方法对壳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1:橘黄色与枣褐色个体杂交,F1全部为橘黄色;
实验2:实验1的F1与枣褐色个体杂交,后代橘黄色∶枣褐色=1∶1;
实验3:橘黄色与橘黄色个体杂交,后代橘黄色∶枣褐色=3∶1。
上述实验中,能够判断壳色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有几项
A.0 B.1 C.2 D.3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1中,橘黄色和枣褐色个体杂交,后代均为橘黄色,说明橘黄色是显性性状;实验2中,后代中橘黄色∶枣褐色=1∶1,为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显隐关系;实验3中,橘黄色和橘黄色个体杂交,后代为橘黄色和枣褐色,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橘黄色为显性性状,故能判断壳色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有2项,C正确。
例2 玉米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选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当非甜和甜玉米都是纯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不符合题意;
当其中有一个植株是杂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B不符合题意;
非甜与甜玉米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出现两种性状,则说明非甜和甜玉米中有一个是杂合子,有一个是隐性纯合子,此时非甜玉米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若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玉米是隐性纯合子,C符合题意;
非甜与甜玉米杂交,若后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不符合题意。
二、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
区分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原则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实验鉴别方法有三种:
1.测交法(常用于动物的鉴别,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
结果分析
若后代只有一种类型,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有两种类型,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自交法(常用于植物的鉴别)
待测个体

结果分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3.花粉鉴别法
杂合子的某些性状可以从花粉的比例直接鉴定,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待测个体
 ↓产生配子
结果分析
若产生一种花粉,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花粉,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例3 (2019·全国Ⅱ,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授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实验①中植株甲自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作为亲本的植株甲为杂合子;实验④中植株甲与另一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在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依据实验②③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故选B。
例4 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已知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交配
C.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交配
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型即可分辨

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bb)交配。若子代全为黑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是杂种(Bb)。
三、杂合子(Aa)连续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植物的自交是指自花授粉或同株异花授粉。
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所有不同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以进行交配。
1.自交的相关计算
(1)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比例
(2)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图
2.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例如,某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3,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3。
(1)列举交配组合
可利用棋盘法进行列表统计,以防漏掉某一交配组合。自由交配的方式有4种,列表分析如下:
♀ ♂ 1/3AA 2/3Aa
1/3AA 1/3AA(♂)×1/3AA(♀) 1/3AA(♂)×2/3Aa(♀)
2/3Aa 2/3Aa(♂)×1/3AA(♀) 2/3Aa(♂)×2/3Aa(♀)
每种交配方式计算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后,再用加法合并后计算。
(2)列举配子比例
另外,也可利用棋盘法列出雌、雄配子的比例进行解答,先计算含A雄配子的比例为1/3+2/3×1/2=2/3,含a雄配子的比例为1-2/3=1/3,含A雌配子和含a雌配子的比例也分别为2/3和1/3。列表分析如下:
雌配子 雄配子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提示:自由交配问题用配子比例法解答更简单些。
例5 (2024·绍兴高一期末)某种昆虫的翅型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长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后F1均为长翅个体,F1相互交配后F2中长翅∶短翅=3∶1。让F2长翅个体相互交配后,F3中短翅个体所占比例为
A.1/6 B.1/9
C.1/12 D.1/16

由题意分析可知,长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后F1均为长翅个体,F1相互交配后F2中长翅∶短翅=3∶1,所以长翅为显性性状。假设用A/a表示控制翅型的基因,所以F1基因型为Aa,F2中长翅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让长翅个体相互交配,即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配子A=1/3×1+2/3×1/2=2/3,配子a=2/3×1/2=1/3,所以F3中短翅个体所占比例为:aa=1/3×1/3=1/9,B正确。
例6 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
A.1∶2∶1 B.4∶4∶1
C.3∶2∶1 D.9∶3∶1

F1中的基因型为1RR、2Rr、1rr,去掉黄果番茄(rr)后,则RR∶Rr=1∶2,1/3RR自交后代为1/3RR,2/3Rr自交后代为1/6RR、1/3Rr、1/6rr,可得F1中的红果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3∶2∶1。
四、特殊情况下的性状分离比
1.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显现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例如,红花的基因型为AA,白花的基因型为aa,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开粉红花。这种情况下,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而是1∶2∶1。
2.致死现象
(1)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配子的现象。
(2)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夭折的现象。
如:Aa×Aa
  ↓
∶aa
若显性纯合致死→显性∶隐性=2∶1
若隐性纯合致死→全为显性
3  ∶ 1
3.从性遗传
(1)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性状表现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又称性控遗传。例如,牛、羊角的遗传,人类秃顶的遗传,蝴蝶颜色的遗传等。
(2)从性遗传的本质:表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性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等)。
4.共显性
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
IAIB―→AB型血(共显性);ii―→O型血。
前后代遗传的推断及概率运算比完全显性要复杂。
例7 (2024·湖州高一调研)金鱼草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表型均为粉红花,F1自交产生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物花色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
B.亲本正交与反交得到的F1基因型相同
C.F2中红花与粉红花杂交的后代表型相同
D.F2中粉红花自交产生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

用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应该是杂合子,且表现为粉红花,说明金鱼草红花与白花的显隐性关系为不完全显性,A正确;亲本正交与反交得到的F1基因型相同,B正确;
F2中红花为纯合子,粉红花为杂合子,二者杂交后代有红花也有粉红花,表型不同,C错误;
F1自交产生F2,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D正确。
例8 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某基因型为Aa的自花授粉植株,A对a为不完全显性,若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1/3致死,其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
A.4∶1 B.3∶7
C.9∶6∶1 D.3∶5∶2

由于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
1/3致死,所以亲本产生的雄配
子比例为A∶a=3∶2,雌配子
比例为A∶a=1∶1,所以自交
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
由于A对a为不完全显性,所以后代表型比例为3∶5∶2。
雄配子 雌配子 3A 2a
1A 3AA 2Aa
1a 3Aa 2aa
1.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的方法是
①显、隐性已知,鉴定一匹马是否为纯种
②判断猫毛色的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玉米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小麦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自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自交、测交
跟踪训练

1
2
3
4
5
6
跟踪训练
显、隐性已知时,用测交法可鉴别一匹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子;用杂交法可以判断猫毛色的显、隐性关系;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玉米抗病品种的纯合度;用自交法检验小麦的基因型时,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很可能是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1
2
3
4
5
6
2.(2024·温州高一期中)南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是单性花,果皮的绿色和金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甲(果皮绿色)和乙(果皮金黄色)两株南瓜,下列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子代的表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A.甲或乙植株自交
B.甲、乙植株分别自交
C.甲植株自交并与乙植株杂交
D.甲、乙植株正反交
跟踪训练
1
2
3
4
5
6

跟踪训练
甲或乙植株若都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确定显隐性,A、B错误;
甲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绿色为显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甲植株为纯合子,再甲、乙植株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金黄色=1∶1或只出现金黄色,则金黄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为绿色,则绿色为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C正确;
若该显性性状的植株为杂合子,与隐性植株正反交,后代的结果都有显性也有隐性,且显性和隐性比例为1∶1,不能判断,D错误。
1
2
3
4
5
6
3.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A.5∶1、5∶1 B.8∶1、8∶1
C.6∶1、9∶1 D.5∶1、8∶1
跟踪训练

1
2
3
4
5
6
跟踪训练
玉米间行种植,进行随机授粉,
可利用配子法计算:由于AA∶
Aa为1∶2,则A配子占2/3,a配
子占1/3。配子随机结合利用棋
盘法:
即A_∶aa=8∶1;豌豆为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间行种植并不会改变豌豆的自交,子一代aa的概率=2/3×1/4=1/6,A_的概率=1-1/6=5/6,即A_∶aa=5∶1。
雌配子 雄配子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1
2
3
4
5
6
4.(2021·浙江1月选考,19)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型
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
色个体
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
与鼠色个体
跟踪训练

1
2
3
4
5
6
跟踪训练
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
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型,B正确;
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
1
2
3
4
5
6
跟踪训练
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鼠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D正确。
1
2
3
4
5
6
5.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结合下表信息,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非秃顶的两人婚配,
后代男孩可能为秃顶
B.秃顶的两人婚配,后
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C.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婚配,生一个秃顶男孩的概率为1/2
D.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婚配,生一个秃顶女孩的概率为0
跟踪训练

1
2
3
4
5
6
项目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跟踪训练
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二者婚配,后代男孩的基因型为BB或Bb,因此可能为秃顶,A正确;
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二者婚配,后代女孩的基因型为Bb或bb,可能为秃顶,B正确;
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二者婚配,后代的基因型为Bb,若为男孩则表现为秃顶,若为女孩则表现正常,因此生一个秃顶男孩的概率为1/2,C正确;
1
2
3
4
5
6
跟踪训练
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二者婚配,所生女孩有可能秃顶,D错误。
1
2
3
4
5
6
6.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①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②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③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④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跟踪训练

1
2
3
4
5
6
跟踪训练
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约1/3的有尾猫,则无尾对有尾为显性,且显性基因纯合致死,①错误;
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②正确;
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所以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③错误;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无尾)∶aa(有尾)=1∶1,其中无尾猫约占1/2,④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②④,故选C。
1
2
3
4
5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