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驿路梨花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驿路梨花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受到古今众多文人墨客的推崇,古往今来描写梨花的诗句很多,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带雨”、苏轼的“梨花淡白柳深清”、辛弃疾的“只在梨花风雨处”、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等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哀牢山的那片美丽的梨花林,走进乡村,发现美好。
新课导入
驿路梨花
——遇见梨花,发现美好




1.速读课文,抓住记叙要素,感知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精妙。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4.悟读课文,学习梨花精神。
彭荆风(1929年-2018年),江西
萍乡人。1929年出生,只读过两年初中,后辍学。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创作形式丰富,涵盖小说、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电影文学剧本等。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
作者简介
《驿路梨花》一文是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
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写作背景
预习检测
湖南卫视准备拍摄“走进乡村,发现美好”微电影,同学们将在老师带领下走进西南哀牢山瑶族村落,参与拍摄。
【拍摄剧本】《驿路梨花》
【拍摄道具】小茅屋——旅馆
【拍摄项目】寻找最美代言人
构思最优小剧情
探访最佳取景地
命名茅屋传承美
情景任务
我饱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之苦后,情不自禁地想抒发我对以往在云南边地与朴实、纯洁的少数民族诚挚相处时的思念,对美好未来的呼唤!我只想发现和传播生活中的美,这就是我为何要写驿路梨花。 ——彭荆风
出现次序 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 做好事的原因/目的 时间
1 “我”和老余 被收留, 修葺小茅屋 受到哈尼姑娘的感动 第二天早上
(十年后)
2 瑶族 老人 被收留,送粮食 修葺小茅屋 诚实守信 方便路人 前一天晚上
(十年后)
3 梨花 妹妹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 姐姐的接班人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4 解放军 盖小茅屋 向雷锋同志学习 十多年前
5 梨花 照料小茅屋 被解放军战士感动了 茅屋盖好后 —出嫁前
1.略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哪些角色 他们分别与小茅屋发生过什么故事
【任务一】:寻找最美代言人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梨花妹妹
解放军
姐姐梨花
2.谁是最美代言人?
【提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谁就是今天的主角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
【任务二】:构思最优小剧情
【剧情设计】
1.结合茅屋建设过程,梳理时间顺序;2.按照文章故事发展情节,拟出写作顺序 3.比较这两种剧本,哪种拍摄效果好呢?
人物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 梨花
时间 顺序
文章 顺序
5
4
3
1
2
1
2
3
4
5
①修建
③接替
⑤修葺
②照料
④送米
平铺直叙、波澜不惊
解放军
梨花
姑娘
哈尼小姑娘
瑶族老人
“我”和老余
时间顺序
三次悬念
两次误会
①这是什么人
的房子呢
②到底谁是房
子的主人呢
③解放军为
什么盖房子
①误会老人是主人
老人说自己
也是过路人
②误会小姑娘是主人
小姑娘说房子
是解放军盖的
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我”和老余
瑶族
老人
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
梨花
姑娘
文章顺序
【点拨提示】
【任务三】:探访最佳取景地
纵观全剧,“梨花”毫无疑问是最好的表现电影主题的元素,剧本(课文)中有多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请找出来品析,体会其作用。
第4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第6段: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第37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第27段 这天夜里,我睡得很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
希望之美点明文题
意境之美
烘托心情
映衬之美
衬托人物
诗意之美
象征之美
升华主题
文题的含义
标题一语双关,以物喻人梨花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
文未的作用
“驿路梨花处处开”语出陆游诗,借用诗句,增添文化韵味。是全文线索,照应文题,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深化主题。
【点拨提示】
【任务四】:命名茅屋传承美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为了传承雷锋精神,助力乡村旅游,当地百姓准备开一家茅屋旅馆,请我们摄制组为旅馆取个好听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花路馨居:
解放军战士以雷锋为榜样,为方便过路人,建造了小茅屋。
小茅屋建于梨花林中,一个叫梨花的姑娘在解放军走后长期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送米,“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等。小茅屋是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的成果。
既点明了小茅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也
指代小茅屋带给人的温馨舒适之感。
雷锋驿站:
梨花旅店:
互助小筑:
驿路梨花为谁开,雷锋旅馆等你来
"驿路梨花处处开",这盛放的不仅是自然界的洁白,更是人性深处的纯粹。善意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每一个为他人"虚掩柴扉"的细节里。
在这个快速流转的时代,"驿站精神"恰似一盏不灭的灯。当我们抱怨现代社会冷漠时,可曾想过自己是否愿意做第一个点亮火把的人?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谁是小屋主人"之问,实则是叩击心灵的诘问:当我们享受前人栽树的荫凉时,是否记得为后人浇灌一片新绿?
愿你们在未来的旅程中,既能成为寻觅温暖的旅人,更要做传递星火的使者。让善意的接力在你们手中绵延成永不凋零的春天。
教师寄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