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阳春三月,百花争艳。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受到古今众多文人墨客的推崇,古往今来描写梨花的诗句很多,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带雨”、苏轼的“梨花淡白柳深清”、辛弃疾的“只在梨花风雨处”、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等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哀牢山的那片美丽的梨花林,走进乡村,发现美好。新课导入驿路梨花——遇见梨花,发现美好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抓住记叙要素,感知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精妙。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4.悟读课文,学习梨花精神。彭荆风(1929年-2018年),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只读过两年初中,后辍学。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创作形式丰富,涵盖小说、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电影文学剧本等。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作者简介《驿路梨花》一文是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写作背景预习检测湖南卫视准备拍摄“走进乡村,发现美好”微电影,同学们将在老师带领下走进西南哀牢山瑶族村落,参与拍摄。【拍摄剧本】《驿路梨花》【拍摄道具】小茅屋——旅馆【拍摄项目】寻找最美代言人构思最优小剧情探访最佳取景地命名茅屋传承美情景任务我饱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之苦后,情不自禁地想抒发我对以往在云南边地与朴实、纯洁的少数民族诚挚相处时的思念,对美好未来的呼唤!我只想发现和传播生活中的美,这就是我为何要写驿路梨花。 ——彭荆风 出现次序 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 做好事的原因/目的 时间1 “我”和老余 被收留, 修葺小茅屋 受到哈尼姑娘的感动 第二天早上(十年后)2 瑶族 老人 被收留,送粮食 修葺小茅屋 诚实守信 方便路人 前一天晚上(十年后)3 梨花 妹妹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 姐姐的接班人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4 解放军 盖小茅屋 向雷锋同志学习 十多年前5 梨花 照料小茅屋 被解放军战士感动了 茅屋盖好后 —出嫁前1.略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哪些角色 他们分别与小茅屋发生过什么故事 【任务一】:寻找最美代言人“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解放军姐姐梨花2.谁是最美代言人?【提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谁就是今天的主角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任务二】:构思最优小剧情【剧情设计】1.结合茅屋建设过程,梳理时间顺序;2.按照文章故事发展情节,拟出写作顺序 3.比较这两种剧本,哪种拍摄效果好呢?人物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 梨花时间 顺序文章 顺序5431212345①修建③接替⑤修葺②照料④送米平铺直叙、波澜不惊解放军梨花姑娘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我”和老余时间顺序三次悬念两次误会①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②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③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 ①误会老人是主人老人说自己也是过路人②误会小姑娘是主人小姑娘说房子是解放军盖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姑娘文章顺序【点拨提示】【任务三】:探访最佳取景地纵观全剧,“梨花”毫无疑问是最好的表现电影主题的元素,剧本(课文)中有多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请找出来品析,体会其作用。第4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第6段: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第37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第27段 这天夜里,我睡得很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希望之美点明文题意境之美烘托心情映衬之美衬托人物诗意之美象征之美升华主题文题的含义标题一语双关,以物喻人梨花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文未的作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语出陆游诗,借用诗句,增添文化韵味。是全文线索,照应文题,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深化主题。【点拨提示】【任务四】:命名茅屋传承美“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为了传承雷锋精神,助力乡村旅游,当地百姓准备开一家茅屋旅馆,请我们摄制组为旅馆取个好听的名字并说明理由。花路馨居:解放军战士以雷锋为榜样,为方便过路人,建造了小茅屋。小茅屋建于梨花林中,一个叫梨花的姑娘在解放军走后长期照料小茅屋。解放军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送米,“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等。小茅屋是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的成果。既点明了小茅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也指代小茅屋带给人的温馨舒适之感。雷锋驿站:梨花旅店:互助小筑:驿路梨花为谁开,雷锋旅馆等你来"驿路梨花处处开",这盛放的不仅是自然界的洁白,更是人性深处的纯粹。善意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每一个为他人"虚掩柴扉"的细节里。在这个快速流转的时代,"驿站精神"恰似一盏不灭的灯。当我们抱怨现代社会冷漠时,可曾想过自己是否愿意做第一个点亮火把的人?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谁是小屋主人"之问,实则是叩击心灵的诘问:当我们享受前人栽树的荫凉时,是否记得为后人浇灌一片新绿?愿你们在未来的旅程中,既能成为寻觅温暖的旅人,更要做传递星火的使者。让善意的接力在你们手中绵延成永不凋零的春天。教师寄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