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影子的变化》测试提升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一、知识广场(每空1分,共10分)1. 影子的产生是由于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的物体,部分光被阻挡,在物体后面形成的( )区域。2. 在探究影子大小与物体到光源距离的关系实验中,要保持( )和( )不变,改变物体到光源的距离。3.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 )有关,影子的长短变化与太阳的( )有关。4. 皮影戏表演时,艺人通过改变( )与( )的距离,以及皮偶的( ),来控制影子的大小和形状。5. 利用影子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影子的长度来估算( )。二、判断大厅(每题2分,共20分)1. 只要光源的强度足够大,物体的影子就会消失。( )2.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形状一定相同。( )3. 在灯光下,用手做出各种形状,手的影子形状只与手的形状有关,与光源位置无关。( )4. 一天中,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和长短都不同。( )5. 当物体与光源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光屏越近,影子越大。( )6. 改变物体的摆放角度,影子的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 )7. 日晷是利用影子方向的变化来计时的工具。( )8. 小孔成像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9. 夜晚,汽车大灯照射前方的树木,树木离大灯越远,影子越小。( )10. 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离光源近,一个离光源远,离光源近的物体影子大,离光源远的物体影子小。( )三、选择乐园(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关于影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影子的颜色取决于物体的颜色B. 影子的大小与光源的颜色有关C. 影子的形状可能与物体的形状不同2. 在研究影子长短与光源高度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改变光源的颜色B. 改变光源的高度C. 改变物体的形状3. 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 )。A. 先变长后变短B. 先变短后变长C. 保持不变4. 用手电筒从正上方照射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在桌面上的影子是( )。A B C5. 下列现象中,( )不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形成影子的原理。A. 激光准直B. 日食现象C. 潜望镜6. 当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固定时,要使物体的影子变大,应该( )。A. 使物体靠近光屏B. 使物体远离光屏C. 改变光源的颜色7. 小明在早上8点、中午12点、下午4点分别测量了同一根旗杆的影子长度,测量结果可能是( )。A. 8米、2米、6米B. 2米、8米、6米C. 6米、8米、2米8. 夜晚,我们在路灯下行走,当走向路灯时,影子会( )。A. 变长B. 变短C. 不变9. 古代的圭表是利用( )来计时的。A. 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B. 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C. 物体影子的形状变化10. 用手电筒从不同方向照射一个正方体,影子不可能是( )。A B C11. 影子的方向与( )相反。A. 物体的方向B. 光源的方向C. 观察者的方向12. 要使物体的影子变得最长,物体应该( )。A. 离光源近一些,离光屏远一些B. 离光源远一些,离光屏近一些C. 离光源近一些,离光屏近一些13. 下列关于影子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的形状改变,影子的形状可能改变B. 光源的位置改变,影子的方向一定会改变C. 只要物体和光源存在,影子的大小就不会改变14. 当我们在阳光下奔跑时,我们的影子会( )。A. 一直跟着我们,方向和长短不断变化B. 有时候会消失C. 方向不变,长短变化15. 在灯光下,把一个圆形纸片旋转,观察它的影子,影子的形状( )。A. 始终是圆形B. 会发生变化C. 一直是椭圆形四、问题城堡(每题4分,共20分)1. 简述影子大小与物体到光源距离、物体到光屏距离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种关系。2.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请举例说明。3. 解释为什么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4.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影子的变化在艺术表演中有哪些应用?5. 当光源围绕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五、科学探究(8分)同学们想要探究影子的形状与物体形状、光源照射角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1. 准备三个不同形状的物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一个手电筒作为光源,一块白色墙壁作为光屏。2. 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正方体,观察并记录正方体在墙壁上影子的形状。3. 依次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圆柱体和球体,重复步骤2。(1)这个实验中有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2分)(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至少写出两点,3分)(3)通过实验,可能会得出什么结论?(3分)六、拓展长廊(每题6分,共12分)1. 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科技中利用影子原理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工作原理。2. 假设你是一名舞台设计师,要为一场童话剧设计一些利用影子效果增强舞台表现力的场景,请描述你的设计思路。答案及解析一、知识广场1. 不透明;黑暗: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无法穿过,从而在物体后方形成黑暗的影子区域。2. 光源;物体;在探究单一变量对影子大小的影响时,需保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物体到光源的距离,以准确得出两者关系。3. 位置;高度:太阳在天空位置的改变,导致光线照射物体的方向改变,从而使影子方向变化;太阳高度影响光线与地面夹角,进而影响影子长短。4. 皮偶;光源;姿势:皮影戏艺人通过调整皮偶与光源距离改变影子大小,改变皮偶姿势改变影子形状,为表演增添丰富效果。5. 时间:如古代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和方向变化规律来估算时间,现代也可依据类似原理大致推算时间。二、判断大厅1. ×:只要有光和不透明物体,光沿直线传播被物体阻挡就会形成影子,与光源强度无关。2. ×:不同光源位置和角度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下,影子形状可能不同。3. ×:手影形状不仅与手的形状有关,还与光源位置密切相关,光源位置改变,手影形状和方向会改变。4. √:一天中太阳位置和高度不断变化,所以不同时间同一物体影子方向和长短都不同。5. ×:当物体与光源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光屏越远,影子越大;离光屏越近,影子越小。6. √:改变物体摆放角度,物体各部分与光线夹角改变,影子形状可能改变。7. ×:日晷是利用阳光下晷针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化来计时的工具,不只是方向。8. √:小孔成像中,物体发出的光沿直线穿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倒立实像;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被物体阻挡形成,二者原理相同。9. √:夜晚汽车大灯照射树木,树木离大灯越远,光线发散程度小,影子越小。10. √:两个相同物体,离光源近的物体,光线发散角度大,影子大;离光源远的物体,光线发散角度小,影子小。三、选择乐园1. C:影子是光被物体阻挡形成的黑暗区域,通常为黑色,与物体颜色无关;影子大小与光源颜色无关,而与物体和光源、光屏的距离等有关;影子形状可能因物体摆放和光源照射角度与物体形状不同。2. B:研究影子长短与光源高度关系,应改变光源高度,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光源颜色、物体形状等。3. B:一天中早晨太阳高度低,影子长,随着太阳升高影子变短,中午最短,下午太阳高度降低,影子又变长,即先变短后变长。4. A:手电筒从正上方照射圆锥体,圆锥体底面投影在桌面上,影子是圆形。5. C:激光准直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引导方向;日食是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影子原理;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工作,不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形成影子。6. B:光源与物体距离固定时,物体远离光屏,光线在光屏上发散范围变大,影子变大;靠近光屏影子变小,改变光源颜色不影响影子大小。7. A:早上8点太阳高度低,影子长;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高,影子短;下午4点太阳高度降低,影子变长,所以可能是8米、2米、6米。8. B:夜晚走向路灯,人与路灯距离减小,光线发散角度增大,影子变短。9. A:圭表通过测量表影长短,结合节气和日期对应关系计时,主要利用物体影子长短变化。10. C:正方体无论从哪个方向用手电筒照射,影子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等,但不可能是圆形。11. B:影子方向与光源方向相反,因为光是直线传播,被物体阻挡后在相反方向形成影子。12. A:物体离光源近,光线发散角度大,影子大;离光屏远,光线在光屏上发散范围更大,影子变得更长。13. C:物体形状改变,影子形状可能改变;光源位置改变,影子方向通常会改变;物体和光源存在时,改变物体与光源或光屏的距离,影子大小会改变。14. A:在阳光下奔跑,太阳位置相对人不断变化,所以影子方向和长短不断变化,且始终存在。15. B:在灯光下旋转圆形纸片,纸片与光线夹角不断变化,影子形状会发生变化,不一定始终是圆形或椭圆形。四、问题城堡1. 答案:影子大小与物体到光源距离、物体到光屏距离的关系为:物体到光源距离越近,影子越大;物体到光源距离越远,影子越小。在物体到光源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到光屏距离越远,影子越大;物体到光屏距离越近,影子越小。验证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大小固定的长方体木块、白色墙壁(光屏)。步骤一:探究影子大小与物体到光源距离的关系将白色墙壁作为光屏,固定手电筒位置不变,使手电筒光水平照射在长方体木块上。记录木块在墙壁上影子大小,然后将木块逐渐靠近手电筒,每次移动相同距离,记录影子大小变化。可发现木块离手电筒越近,影子越大;离手电筒越远,影子越小。步骤二:探究影子大小与物体到光屏距离的关系保持手电筒与木块距离不变,改变木块与墙壁距离。记录木块在墙壁上影子大小,然后将木块逐渐远离墙壁,每次移动相同距离,记录影子大小变化。可得出木块离墙壁越远,影子越大;离墙壁越近,影子越小。 解析:先阐述影子大小与两个距离的关系,再通过具体实验步骤说明如何验证这种关系,使原理与实践相结合。2. 答案: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对生活有诸多启示。例如古代人们利用日晷,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来计时,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动。现代生活中,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会考虑不同时间阳光照射角度和影子变化,合理规划窗户位置和大小,以保证室内采光良好。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也会根据阳光和影子情况,合理安排种植间距,确保农作物能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提高产量。 解析:从古代计时到现代建筑设计、农业生产等方面举例说明影子变化对生活的启示,体现科学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答案:小孔成像中,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倒立实像。比如蜡烛火焰上部的光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射到光屏下部,下部的光投射到光屏上部,从而形成倒立像。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部分光被阻挡,在物体后面形成无光的黑暗区域。二者本质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小孔或不透明物体)产生相应现象。 解析:分别阐述小孔成像和影子形成过程,对比说明二者都基于光沿直线传播原理。4. 答案:在艺术表演中,影子变化有多种应用。如皮影戏,艺人通过控制皮偶与光源距离和角度,使皮偶影子大小、形状改变,配合剧情展现各种生动场景。在现代舞台表演中,利用灯光和道具制造不同形状、大小和方向的影子,营造氛围。例如在悬疑剧中,通过变幻的影子增加神秘氛围;在儿童剧中,利用有趣的影子形状吸引孩子注意力,增强舞台表现力和趣味性。 解析:以传统皮影戏和现代舞台表演为例,说明影子变化在艺术表演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5. 答案:当光源围绕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物体影子的方向会随着光源位置改变而不断改变,始终与光源方向相反。影子形状可能会发生变化,若物体是规则形状,如正方体,光源在不同位置照射,影子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形状;若物体是不规则形状,影子形状变化更复杂,且在某些特殊角度可能出现奇特形状。 解析:从影子方向和形状两方面,结合不同形状物体,分析光源圆周运动时影子的变化情况。五、科学探究(1)答案:这个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分别是物体的形状和光源的照射角度。 解析: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子形状与物体形状、光源照射角度的关系,所以这两个因素是变量。(2)答案: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需注意:①保持光源与物体、光屏的距离不变,避免因距离变化影响影子形状,只研究物体形状和照射角度对影子形状的影响;②每次照射时,保证光源的强度和颜色不变,以免其他因素干扰实验;③观察和记录影子形状时,尽量在同一位置、同一光线下进行,减少观察误差。 解析:从控制变量、保证光源稳定性和减少观察误差等方面说明实验注意事项。(3)答案:通过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影子的形状既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也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相同照射角度下,影子形状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照射角度下,影子形状也可能不同。例如正方体在不同角度照射下,影子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等;圆柱体在某些角度影子是长方形,某些角度是圆形等。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变量,推测可能得出的关于影子形状与物体形状、光源照射角度关系的结论,并举例说明。六、拓展长廊1. 答案:现代科技中利用影子原理的应用有很多,例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机通过向人体发射X射线,X射线穿过人体不同组织时,由于不同组织对X射线吸收程度不同,在探测器上形成类似影子的影像。计算机对这些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重建人体内部结构图像,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又如3D打印技术,部分3D打印机采用光固化成型原理,通过特定光源照射光敏树脂材料,根据模型的截面形状,利用影子原理使特定区域的树脂固化成型,层层叠加形成三维物体。 解析:以CT技术和3D打印技术为例,详细说明现代科技中如何利用影子原理及其工作过程。2. 设计思路开场奇幻森林场景场景布置:在舞台前方两侧设置多个可调节角度和颜色的聚光灯作为光源。舞台中间放置一些精心制作的树状道具,这些道具的枝干形状奇特,部分树枝上挂着半透明的彩色叶片。在舞台后方设置一块大型的白色幕布作为影子的承接面。影子效果呈现:演出开始,聚光灯开启,将树状道具的影子投射到后方幕布上。通过调整聚光灯的角度,使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不断变化,模拟出风吹动树木的动态效果。同时,改变聚光灯的颜色,从暖黄色逐渐变为蓝紫色,营造出神秘而奇幻的森林氛围,引导观众进入童话的世界。解析:开场利用树影的动态变化和颜色改变吸引观众注意力,快速营造出童话般的奇幻氛围,为整个童话剧定下基调。树状道具的奇特形状和彩色叶片能使影子更加丰富多样,增强视觉效果。2. 魔法变身场景。场景布置:在舞台中央设置一个圆形的升降台,升降台上放置一个外形类似魔法阵的道具,由一些发光线条勾勒出神秘图案。在舞台上方高处设置多个隐藏式的投影仪作为光源。影子效果呈现:当主角站在升降台上开始魔法变身时,投影仪开启,将各种奇幻的光影图案投射到主角身上,其影子在舞台地面和后方幕布上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状。例如,影子可能先呈现为一只小鸟,随着魔法的施展,逐渐变化为一只凤凰,象征着主角的蜕变。同时,升降台缓缓升起,影子的大小也随之变大,增强变身的震撼效果。解析:利用投影仪投射奇幻光影图案到主角身上,使影子形状随剧情变化,生动地展现魔法变身的过程。升降台的使用不仅增加了空间层次感,还通过影子大小的变化强化了魔法的力量感和戏剧性。梦境场景场景布置:在舞台上方悬挂一些透明的薄纱,薄纱上绘制着一些模糊的梦幻元素,如星星、云朵等。在舞台下方设置一排隐藏式的地灯作为光源,地灯可以调节亮度和颜色。影子效果呈现:当剧情进入梦境部分,地灯亮起,将薄纱上的图案影子投射到舞台地面和演员身上。地灯的亮度调至柔和,颜色以浅蓝色和淡粉色为主,营造出梦幻般的色彩氛围。演员在薄纱下舞动,他们的身影与薄纱的影子相互交织,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同时,通过控制地灯的闪烁频率,模拟出梦境中光影的虚幻闪烁效果。解析:薄纱上的梦幻图案影子与演员身影交织,配合柔和的灯光颜色和闪烁效果,打造出如梦如幻的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童话中梦境的虚幻与美妙。战斗场景场景布置:在舞台两侧设置大功率的射灯作为光源,舞台中间放置一些可移动的盾牌和刀剑道具,这些道具的表面有特殊的纹理设计。在舞台后方设置一块凹凸不平的金属幕布,用于反射和扭曲影子。影子效果呈现:当剧中角色展开战斗时,射灯开启,强烈的光线将盾牌和刀剑道具的影子投射到金属幕布上。由于金属幕布的凹凸不平,影子会发生扭曲和变形,增加战斗的紧张感和混乱感。同时,通过快速移动道具和改变射灯角度,使影子的动作更加激烈和不规则,模拟出激烈战斗的场景。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与影子相呼应,增强战斗场景的表现力。解析:利用金属幕布对影子的扭曲变形以及快速变化的影子动作,配合演员的表演,生动地展现战斗的紧张与激烈,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