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 2024-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这都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劳动者的变化,已不是蓝领、白领、金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当下,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了粮食增产,现代医学科技渐渐普惠大众,这都使更多劳动者的健康和营养得到保障。老弱病残虽然不是直接的劳动者,但如果他们的疾病能够得到治疗,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也能间接改善劳动者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教育科技(特别是这些年数字技术)的兴起,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跻身劳动者行列,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了劳动者的一些急难险重的岗位,这能大大减少人类劳动的风险,使人可以更加安全、舒适地劳动。可以预见,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劳动力将取代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人类将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这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生物技术与基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跟进,诸如生产新器官、大脑记忆体、骨干、皮肤等医第 1页/共 9页药产品,加之健康护理服务不断完善,在减少病痛的基础上,使人类的寿命得到了普遍延长。这都有可能激活劳动者的活力,潜在地延长劳动者的有效劳动时间。总而言之,我们体会到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的“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开放的存在。劳动与人也不是终极定义,而是一个发展和开放的体系。数字智能科技对人的积极影响揭示了人在持续进化,我们有可能对人进行重新定义,人和劳动都将会有新的内涵。(摘编自邵春堡《劳动力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材料二:近年来,人们享受着数字劳动带来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被数字平台和智能算法遮藏的危机。数字劳动是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由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共同创造的劳动新形态。在数字劳动中,作为劳动者的用户和数字平台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单纯。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反思数字劳动。第一,用户主体被异化。数字劳动依托数字平台,以创造价值为目的。当下,用户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抖音等平台更新状态、图片、轨迹,平台将用户更新的内容生成数据,这使得平台上的用户拥有了“数字身体”。“数字身体”具有经济价值,有时候还会对现实身体产生数据霸权,从而控制人的行为。此外,数字劳动主体在线分享、点赞、发帖、转发等行为,隐含了情感倾向、伦理道德原则与消费理念等。你是否发现,每次打开熟悉的 APP,都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推送?这是因为,平台会不断监控用户兴趣、浏览内容、社会关系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以一种定制化的方式共享给更多用户。这种把用户注意力和意识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行为,也被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而在此过程中,用户自身情感状态和影响力往往会被隐蔽地让渡给数字平台,但并不会因此得到相应的报酬。故而,用户的主体性被遮蔽,甚至被异化。第二,休闲时间劳动化。数字劳动场所也发生了变化,工作地点从“工厂”扩展至“生活世界”,社会成为工厂的一种功能,即社会的工厂化。社会工厂的形成,导致数字劳动具有了娱乐性与生产性的双重维度,工作和娱乐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在此意义上,数字劳动重构了娱乐与工作的界限,对生活世界的时间进行了侵蚀和掠夺。为获得更多利润,企业会尽可能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或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996”“007”等工作模式正成为许多打工人无法避免的困境。因此,数字加速主义正在诞生,数字劳动不再是简单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是把休闲时间变成了劳动时间。第三,数字平台的规训力量。作为人和生活世界的技术中介,数字平台通过量化、提取的方式,将生活简化为可被记录和交换的数据和商品。数字劳动尽可能利用算法攫取非物质生产劳动中的信息交流、情感、认知、合作等一般智力要素,进而将这些要素在用户持续生成、复制和反复使用一系列数字化过程中升值。对于更广大的层面而言,数字平台可以通过分类识别各类人员、数字劳动行为和结构偏好,重塑社第 2页/共 9页会和经济系统的劳动方式。更有甚者,数字平台通过信息收集与整合、判断与决策、执行和反馈,塑造了强大的数字劳动秩序。(摘编自张灿《多维反思数字劳动》)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农业科技、医学科技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体质和智能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质量。B. 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类寿命,可激活劳动者的活力,潜在地延长了有效劳动时间。C. 数字劳动以数字平台为场域,使用户主体拥有数字身体,相对于现实身体,数字身体更能控制人 行为。D. 数字劳动尽可能攫取平台上情感、认知等要素,并在用户持续数字化运作过程中实现对要素的利用与升值。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新劳动力,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将取代部分急难险重的工作,这让人们探索智能劳动更有动力。B. 依据恩格斯的观点,未来劳动者的内涵可能会超越“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等范畴。C. 数字劳动具有娱乐性与生产性的双重维度,社会变得工厂化,这使得工作地点从“工厂”扩展至“生活世界”。D. 两则材料都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具体生动、贴近生活的事例,呈现了数字科技发展塑造的新型劳动样态。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 )A. 教育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兴起,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得到发展,劳动者能够即时学习。B. AI翻唱孙燕姿歌曲说明无论人的情绪多么复杂,AI都可能以细腻表达叩击灵魂深处,取代人类歌声。C. ChatGPT拓展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边界,在许多岗位上有望取代人类,这促使劳动者提升劳动力。D. 随着医疗水平和粮食供给 改善,中国人平均寿命增长至 2023年的 77.3岁,我国人口数量平稳增长。4. 两则材料对“劳动者”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5. 请依据材料,从数字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这一角度简要分析以下材料。某公司员工小 A在上午 11点下单,半小时后,便收到“外卖已送达”的送餐提示;加班至晚上 10点,他打开网约车平台,5分钟内坐上了回家的车;洗漱过后,小 A如往常一样刷着手机,各大 APP 推送的内容正是他最近关注的话题,他看到一个关于“效率提升”的知识付费项目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于是立即购买了该课程。第 3页/共 9页(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枪口上的小花周海亮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他喜欢将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插进他的枪口。他们一直驻扎在战壕。真正的驻扎,整整半年,吃在那里,睡在那里,警戒在那里,思乡在那里。战壕又深又宽,兵们横七竖八地睡着,如同古墓里复活的全副武装的干尸。战壕前方,空旷的原野一览无余。草绿得失真,花开得灿烂,土拨鼠从洞穴里探出憨厚的脑袋,野兔红色或者灰色的眼睛机警地闪动。一切那般宁静美好,看不出任何战争的迹象。可是他们不敢离开战壕半步,长官说,对方的狙击手藏在岩石的缝隙里,藏在土拨鼠的洞穴里,藏在草尖上,藏在花粉间,藏在尘埃中,藏在阳光里,狙击手无处不在,他们是死神的使者。他不相信。他不敢不相信。每一天他们都高度紧张,然而战争迟迟没有打响。战壕的边缘,开满蓝色的小花。花五瓣,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小花晶莹剔透,如同巧匠精雕细琢而成。他探出脑袋,向小花吹一口气,花儿轻轻摇摆,淡黄色的花粉飘飘洒洒,蜜蜂飞过来了,嗡嗡叫着,捋动着细小的长满绒毛的腿。他笑了。他不知道小花的名字。他想起故乡。故乡开满这种不知名的小花。初夏时,整个草原和整个河畔,全都是蓝的。有时候,他和她手拉手在花间奔跑,笑着,闹着,一起跌倒在地,让淡蓝的影子轻洒全身。还有时候,黄昏,他坐在木屋前,看她款款走来。她的头发高高挽起,两手在阳光下闪出微蓝的光芒。她提着长裙,赤着脚,长裙上落满淡蓝色的小花。天空掠过浮云,炊烟升起,一头牛在远方唱起低沉深情的曲子。他将小花小心地摘下,小心地插进枪口,小花在枪口上盛开,蜜蜂嗡嗡飞来,绕着花儿盘旋。他笑。他冲小花吹一口气,小花轻轻抖动。淡黄色的花粉,纷纷扬扬。长官不喜欢他这样做。长官说枪不是花瓶,枪的唯一作用,是杀人。他知道。可是他喜欢那些小花,更喜欢用小花装扮枪口,装扮战壕。他从战壕里探出脑袋,他看到海洋般的小花终将草原覆盖,没有狙击手。他看不到。长官说,再这样做的话,把你送回家。家乡有和蔼的奶牛,笔直的炊烟,淡蓝色的小花和小花般芬芳的她。他想回家。可是,他不能回家。每一天,趁长官不注意,他仍然将小花插进枪口。夜里他抱着开花的步枪睡觉,梦里花儿开满全身。他幸福得不想醒来。他必须醒来。他们终于发现了敌人,十几个人趁着夜色,爬行在淡蓝色的花丛之间,他们拖着长长的第 4页/共 9页步枪,头盔涂抹成花朵的蓝色,眼神充满令人恐惧的杀气。长官冲他摆摆手,他起身。长官再冲他摆摆手,他将枪口捅进射击孔。长官又冲他摆摆手,他的枪口,便瞄准了离他最近的头盔。这动作他和长官演练过很多次,只要他扣动扳机,对方的头盔就会多出一个圆圆的小洞。死去之前对方甚至连轻哼一声的机会都没有,他百发百中。他在等待最后的命令。他看到枪口的小花。他愣了一下。刚才他忘记了小花。因为紧张,因为恐惧,更因为兴奋。他该将小花摘下,轻轻插进口袋,然后,端起枪,向敌人瞄准。那么美丽的小花,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那么美丽的小花,如同娇嫩的姑娘。小花会被射出枪膛的子弹击得粉碎或者烧成灰烬,这太过残忍。他的嘴角轻轻抽动。长官的手向下劈去。他扣动了扳机,可是他迟疑了一下,或许一秒钟,或许半秒钟,或许四分之一秒钟、八分之一秒钟……他迟疑,然后,扣动扳机。可是晚了。他听到一声极轻的闷响,他的眉心,多出一个散着淡蓝色青烟的小洞。小花那是故乡的名字,也是姑娘的名字。(选自《山东青年》,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开头这两句心理描写表现出这位战士心中理智与情感 冲突。B.“草绿得失真,花开得灿烂,土拨鼠从洞穴里探出憨厚的脑袋,野兔红色或者灰色的眼睛机警地闪动”凸显环境的宁静美好,反衬战争的紧张残酷。C.“他”多次回忆起家乡的风景,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了“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D. 小说结尾“他”因想着“小花”而贻误战机,这一情节揭示了“军人应该摒弃私情,心无旁骛” 主题。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扣人心弦,“他”一遍遍将小花插进枪口的行为、长官的训斥、敌人的潜伏和进攻,都牢牢地抓住了读者。B. 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通过大量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鲜活生动的狙击手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C. 小说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如“那么美丽的小花,半透明,花瓣淡蓝……”等句子表达生动形象,极富美感。第 5页/共 9页D. 小说富有品味空间,同茹志鹃笔下的《百合花》一样,都抹去了战争残酷的一面,能够带给人以温情和思考。8. 请简要概括小说中“他”的人物形象特点。9.“小花”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久之,转中书舍人。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选自辛文房《白居易传》,稍有修改)材料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元和元年 A作乐府 B及诗 C百余篇 D规讽 E时事 F 流闻 G 禁中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B.“会昌初致仕,卒”中的“卒”,指死亡,与《送东阳马生序》“卒获有所闻”中的“卒”意思相同。C.“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第 6页/共 9页D.“委身为贾人妇”中“为”,动词,指成为,与《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为”用法和意思不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才华横溢。材料一中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正是侧面表现这一点。B. 材料中说白居易 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C. 材料二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D. 材料二白居易听闻琵琶有京都声,感慨万千,自叙少时欢乐,而今左迁九江,飘零憔悴。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14. 材料一中,白居易被贬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田舍(其一)文同园林晓气清,篱巷夕阳明。石窦闻寒碓①,烟坡见晚耕。豚蹄供祷赛②,龟壳问阴晴。欲识丰年乐,一村鸡犬声。【注】①碓:舂米的用具。②祷赛:古时农事完毕后举行谢神的祭祀。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围绕“田舍”展开描写,展现农家生活情景,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厌恶。B. 无论晨昏,“园林、篱巷”中都是一派清明景象,反映出农家的祥和美好。C. 颔联视觉与听觉结合,描摹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写出丰年的来之不易。D. 颈联写乡亲们祭祀祈祷、占卜问事,写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6. 这首诗与《归园田居 其一》都是田园诗,两首诗都写到了鸡、犬的叫声,但其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第 7页/共 9页(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连用两个比喻,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酒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也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曹操用“___________”(《短歌行》)来回答“何以解忧”的问题;李清照用“_______________”(《声声慢》)来抵挡“晚来风急”;苏东坡感慨“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念奴娇 赤壁怀古》),以此祭月;杜甫潦倒困苦,更是“_________________”(《登高》),怎能不令人感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跑步作为一种全球普及的运动,因其简便性和具有显著的健康益处而 ① 。在众多跑步爱好者中,关于晨跑和夜跑哪个更好一直未有定论。实际上,晨跑和夜跑各有其独特的优势。晨跑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迅速唤醒身体,为一整天注入活力。早上起来,全身肌肉和器官都还在放松状态,此时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唤醒身体,加快新陈代谢。同时,早上起来,体内的糖类经过一夜的代谢,正处于缺乏的状态。此时进行适当的锻炼,身体会消耗脂肪来补充能量,有助于减脂瘦身。 ② 。由于身体经过一夜的休息,肌肉僵硬、心血管系统也不在状态,这时进行充分的热身尤为重要。热身运动可以包括轻松的步行、慢跑以及针对大肌肉群的动态拉伸等。夜跑对白天忙碌的人来说,是放松身心、减轻一天压力的方式。晚上,身体已经完全活跃,肌肉和关节不再那么僵硬,这也有助于进行更有强度的训练。晚上跑步时特别需要注意环境、光线和安全问题,必要时可佩戴反光条等跑步装备。晨跑和夜跑各有优势,关键在于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作出选择。跑步 ③ ,更是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好习惯。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19. 下列句子中的“休息”和“由于身体经过一夜的休息”中的“休息”,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官吏少做一些恶,有利于人民的休息。”B. 深夜,妈妈看到小明屋里的灯还亮着,关切地说:“这么晚了,还没休息?”C. 在远足拉练中,同学们热情高涨,但当我们走累时,也要适当休息。D.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第 8页/共 9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 160年前,发明地铁的英国人查尔斯·皮尔逊恐怕很难想到,一个解决交通难题的“脑洞”,竟能推广到全球。在那个工商业急速发展的年代,大量人口涌入伦敦市中心,满街的马车将城市围得 ① ,于是地铁作为一个大胆的建议被提了出来。历经多年的论证,政府终于批准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建设。地铁通车当天就有 4万多名乘客 ② ,来体验这种新奇的交通方式。在此之后,地铁更是以 ③ 的速度推进城市化的进程,重塑城市的面貌和市民的生活。对中国人而言,四通八达的地铁更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 60年代,中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通车,轰隆向前的不仅是新技术产生的美好生活,还寓意着穿行首都地下的仪式感。几十年后,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承建他国城市的地铁,当制造、使用盾构机成为中国人的“看家本领”,当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地铁设备的代名词,作为一种新技术想象的地铁持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四、写作(60 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以己度人观物看事,而产生重重误会,当我们有机会窥得本来面貌,才不由发出一声“原来是这样”的感慨。请选取你成长过程中让你有此种感触的人、事、物,以“原来是这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第 9页/共 9页1. C2. A3. C4. 材料一认可劳动者的进步,认为劳动者能利用数字智能科技,全面提升自己素质。材料二担心在数字时代,劳动者被异化,休闲时间被侵占,劳动秩序也被重塑。5.“半小时后”“5分钟内”等时间词及“送餐提示”,体现了数字技术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各大 APP”“网约车平台”等的使用及“购买了该课程”,体现了数字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推送的内容正是他最近关注的话题,他看到一个关于‘效率提升’的知识付费项目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体现了数字技术使得劳动者拥有了“数字身体”,主体性被遮蔽,甚至可能被异化。6. D7. D8.①枪法精湛;②淳朴坚韧;③思念家乡和亲人;④向往美好生活;⑤心怀不忍,矛盾犹豫。9.①“小花”是小说的线索,“插小花-吹小花-思小花-惜小花”的情节叙述集中紧凑;②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小花”让主人公思绪万千,也让他分心迟疑最后牺牲;③具有丰富意义,它不仅是现实中的小花,更代表他思念的家乡、亲人和美好的生活;④“小花”与步枪代表的残酷、暴力形成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10. ADF11. B12. D13. (1)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朝廷授予他杭州刺史的官职。(2)于是撰写了一首长诗,作歌用来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14.①宰相认为他越职奏事;②厌恶他的人传言他品行不好;③得罪权贵,招致打击报复。15. A16.①本诗写“鸡犬声”,是以鸡犬的热闹衬托丰收后农家热闹和喜庆的氛围。②《归园田居》写“鸡犬声”,既表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以“鸡犬声”打破环境的清静,动静结合,表现了田园的生机与活力。17.①. 羁鸟恋旧林 ②. 池鱼思故渊 ③. 唯有杜康 ④. 三杯两盏淡酒 ⑤. 一尊还酹江月⑥. 潦倒新停浊酒杯18.①受到人们普遍欢迎 ②晨跑要注意充分热身 ③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19. C20.①水泄不通 ②蜂拥而至 ③前所未有21. 20世纪 60年代,中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通车,轰隆向前的不仅是穿行首都地下的仪式感,还寓意着新技术带来的美好生活。22. 三个排比句节奏和谐、感情充沛,增强了表达的气势,表现出作者对中国地铁技术走向世界的自豪、赞叹之情。23.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