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马鞍山市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治学主张“博学”,即“多闻”“多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人。孔子的“博学”
思想源自其人性论观点,“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人性本来都是相似的,只是因为后天
习染而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差别。所以,在孔子看来,通过“学”,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
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孔子之所以重“学”,是因为学可以去弊。《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
子与仲由的一段对话:“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
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种品德之所以产生了六种弊端,原因在于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
不能去除各种鄙陋无知,因受蒙蔽而做事盲目,学则可以增加人的见识,提高人的辨别、分析、自我控制
能力,从而葆有自身的德性。由此,“去弊成德”是孔子提倡“博学”的目的所在。认识到“学”的重要性,
孔子更加强调“好学”“乐学”。“好学”“乐学”是“博学”的前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
语·学而》),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够使他们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与获得感,
求学的人只有具有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地勤奋努力。孔子的“博学”思想主要体
现在其所学内容上,主张知识的积累和拓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其学习内容多是
继承、积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文明而有所得。在“诗”“礼”“乐”以及“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的基础上,主张“博学于文”(《论语·雍也》),并将其拓展为“文、行、忠、信”(《论语·述
第 1页/共 9页
而》)四个方面。
孟子则不同,主张“约学”,认为学习只要提纲挈领,掌握要旨即可。孟子的“约学”思想源自其人
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对人之善端的存养,应该向内求,而不必向外学更多的知识。所以孟
子“约学”的过程就是保养人之善端并扩而充之的过程,从逻辑上包含“求放心”“由博返约”“深适自
得”三个过程。孟子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治学、求学就是求得失
去的良善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心本有的,但这四心也只是端倪
而已,“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人应该将治学功夫用于求放心之上。然而“耳目之官
不思,而弊于物”(《孟子·告子上》),“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人的本心是善的,由于人
追求耳目之欲,压抑了本心,丧失了良心。求得丧失的良心更要养心,克制、减少欲望。“求放心”的过程
就是“除恶养善”的过程,需要人内心中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时
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
(摘编自祖国华《为学:先秦儒家的德性圆满之道》)
材料二:
博学和自我反省的关系,同时涉及更广义上的学与思。前面提到的思虑、个体的反省等等,都属广义
上的思。关于学和思之间的关系,荀子有一个简要的概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
子·劝学》)从早到晚,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的学习过程更有收获。学离不开“思”,学与思无法
相分。从逻辑上说,这里需要区分广义上的学和狭义上的学。广义上的“学”包括学和思两个方面,前面
提到的博学和自我反省都属广义上的“学”。
荀子肯定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握之上,从学和思的关系来看,这里涉及
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和个体的创造性思考这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能对已有的知识经
验一无所知,如果从无出发,所提出来的看法可能只是重复已有的,不会有什么新的意义。掌握了前人已
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这一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在这一意义上,“思”以“学”为基础。另一个方面,如果
仅仅停留在“学”之上,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那就只是囿于前人之知。荀子提到“思”不能离开
“学”,主要是肯定创造性的思考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积累的掌握之上。这一看法与前面提到的博学和
自我反省之间的关联相互呼应。
(摘编自杨国荣《荀子的修身思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博学”的治学主张要求多听、多看,掌握广博的知识,该思想源自其人性论观点。
B. 求学的人能够不断地勤奋努力的学习,必须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C. 孔子的“博学”思想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就是学习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且有所收获。
第 2页/共 9页
D. 从逻辑上说,“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博学”和“自我反省”都属于广义上的“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这句话表明后天的习染会让人和人之间产生差别这一观点。
B. 材料一引用《论语·阳货》中孔子与仲由的一段对话,是为了证明“学可以去弊”的观点。
C. 孟子的“约学”主张与其人性本善的观点密不可分,他认为学习就是保养并扩充人的善端。
D. 荀子认为创造性思考需要了解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对其一无所知,学习本身就没有新意。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公冶长》)
B.“(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王粲《英雄记钞》)
C.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D.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政》)
4.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梳理荀子对学与思关系的看法。
5. 先秦儒家的为学思想对当下的青少年学习有哪些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我知道,我若想到达目的地,今天就不能再
走那么多路了。因此我那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卖掉我的外套。我把外套脱了下来,试着学习没有外套应该怎
么生活。我用胳膊夹起外套,开始挨个儿地去收衣服的店看。
那个地方可是一个最理想的买卖旧衣的地方,那儿的旧衣店多极了,而且店老板都站在门口等待着顾
客。但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
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
由于胆怯,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店
旁的围墙边长着有刺的荨麻,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
帽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那些钥匙什么样的都有,足以打开这世间所有的门。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间又低又小的屋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线显
得更阴暗。我的心从进来时就一直打着鼓。突然,一个丑陋不堪的老头从一个很脏的小屋中冲了出来,一
把抓住我的头发。他长得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
第 3页/共 9页
命,而且带着一身的酒气。在他刚出来的那个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单盖着的床,
屋里也有一扇小窗子,窗外是荨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
“喂,你进来干什么?”那老头龇着一嘴的牙问我,那难听的鼻音让人毛骨悚然:“喂,你进来干什么?
喂,噜噜,噜噜!”
他一连串的话,把我吓呆了,尤其是他从嗓子眼里冒出的最后那几个让人听不懂的词,我吓得连话都
不会说了,可是老头却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说:“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他好容易才说出最后这个
“噜噜”,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
“我想问您一下,”我一边发抖一边说,“您要不要买外套?”
“喂,让我看看吧!”老头叫道,“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看!”
说着说着,他放开了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然后戴上了眼镜,我觉得那眼镜也并不能
让他的眼睛明亮多少。
“喂,你准备卖多少钱?”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钱!”
“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
“喂,我的心肝,”老头叫道,“喂,我的手和脚,不可以!十八便士。噜噜!”
每当他说这两个字时,他的眼睛都有掉出来的可能。他说话总用一种腔调,就像一阵风,先从底下刮
上来,然后再从上面刮下去,我觉得这么比喻是最恰当的。
“行,”我说道,我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士吧!”
“喂,”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架子上,一边叫,“你给我出去!喂,嚼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害怕过,可是我还是苦苦哀求他,说我只需要钱,不需要东西。我可以
出去,像他要求的那样,在外边等。我出了房子,找到一个阴凉的角落坐了下来。我在那里坐了不知有多
久,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而我就那么呆坐着,等着他出来给我钱。
我现在想,希望再不要与什么酒鬼做生意了。从孩子们骂他的话中我才知道:他正是以酒鬼之名名闻
当地的。那些孩子一会儿一会儿地来找他,大声地骂他。这让他非常气愤,于是时不时地冲出来追那些孩
子,而孩子们一见他出来拔腿就跑。他有时气极了,就把我也当作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嘴里嘟囔着说要把
我撕成八块。可忽然又想起我是谁,便又重新返回屋里。那些孩子看见我衣衫不整,而且又那么耐心和老
实地待在店外面,以为我是这间店里的人,总是朝我扔石头,或用别的方法折磨我。
那个老头用各种方法想让我跟他换东西。他要么拿出一根鱼竿,要么拿出一把提琴,要么就是一顶尖
尖的帽子,要么就拿出一根笛子。但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
求他要么给我钱,要么还我衣服。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从门口露出那张可怕的脸喊道:“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
第 4页/共 9页
“不行,”我说,“那样我就要被活活饿死了。”
“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吧?”
“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我说,“可我真的需要钱呀!”
“喂,噜——噜!”我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这时的样子,他那奸诈的脑袋从门后探了出来盯着我:“四
便士,总可以了吧?”
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我用我那发抖的手从他爪子一样的手里接
过了钱。太阳已落山了,我是那么的饿和渴,于是又花了三便士,才恢复了过来。我趁着精神不错,于是
又跛着腿向前走了七英里。
这天晚上,我仍然睡在一堆干草上。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
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我走的路两边都是蛇麻地和苹果园,那正是一个
苹果成熟的季节,而在一些蛇麻地中,已经有人在工作了。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
睡在这蛇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本章内容是,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尽种种坎
坷,最终到达了姨奶奶贝茨小姐的家,并受到了热情款待。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这几句表明
大卫昨天走了很多路,显得疲惫困乏。
B. 那个地方正好有很多旧衣服店,但大卫来回走了好几趟,发现并没有适合卖衣服的店,只好找到街角一
家不起眼的店卖掉自己的外套。
C. 从孩子们骂店主的话中,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这才感到害怕,后悔与酒鬼做生意,但由于
急需钱解决温饱而又不得不坚持。
D. 酒鬼老头把大卫当作骂他的小孩,于是冲出屋子抓住大卫的头发,当得知大卫要卖衣服时,他松开了大
卫,并爽快地和大卫做成了买卖。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描写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如酒鬼对“我”的蛮横态度的描写,以及孩子们对“我”
的态度的描写。
B. 小说从第一天早上写到第二天早上,从城里写到乡村,描绘了各类人物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
风貌。
C.“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这一句环境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等待的
第 5页/共 9页
时间之长。
D.“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这句话从儿童的视角来写蛇麻,凸显了大
卫内心的愉悦。
8. 小说是如何刻画酒鬼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从节选的这部分的内
容来看,大卫的行为能给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节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
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三: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
孔子过泰山 A 侧 B 有妇人哭于墓者 C 而哀 D夫子式而听之 E 使 F 子路问之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末”的本义为“树根和树梢”,文中的意思与“本末倒置”中的“本末”意思相同。
第 6页/共 9页
B.“道”,文中的意思是“方法”,与《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的“道”意思基本相同。
C.“庶”的本义为“众多”。“庶人”与“天子”相对,和“庶民”意思相同,指平民百姓。
D.“小子”是古时老师对学生 称呼,文中“小子”是孔子对子路的称呼,并无轻视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孔子谈的是君子要注重修身的道理。从自己做起,自己心诚,对人恭敬,这是立身处世和管
理政事的根本。
B. 材料二中,作者以学习对象为主语,运用推演逻辑,由近及远、由内而外地“倒叙”出“八条目”,强
调过程的循序渐进。
C. 材料二中,作者提出要彰明美德,亲近爱抚百姓,修养自身品德,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与材料
一的观点基本一致。
D. 材料三中,妇人宁可死于虎口也不愿离开没有苛政 地方,用反衬的方法突出苛酷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
猛的社会现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2)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1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梳理概括“修身”与“平天下”之间的关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罢中书舍人①
白居易
自惭拙宦叨清贵②,还有痴心怕素餐。
或望君臣相献替③,可图妻子免饥寒。
性疏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
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更拟觅何官。
【注】①作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上书言河北军事不被采用,自请去外地任职,于长庆二年七月
十四日被罢中书舍人,除授杭州刺史。②清贵,皇帝侍从之官。③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
事兴革。
15. 下列对这首诗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出于自谦,将自己的为官经历称为“拙宦”,并以“怕素餐”体现自己为国为民的雄心。
B. 虽被罢免,但白居易仍对君臣共议国事的其乐融融、妻子儿女免于饥寒的安定生活有所渴望。
第 7页/共 9页
C. 尾联诗人表明自己一点都没能报答天子宠信,心怀愧疚,从侧面表达了诗人赤诚的报国情怀。
D. 本诗与《钱塘湖春行》写于同一年,但心情完全不同,分别体现在朝为官的无奈和外任为官的闲适。
16. 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请结合全诗,谈谈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体
现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行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几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
子“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相
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出苏轼当年的
闺房之乐,寥寥数字,勾勒出亡妻在自己心目留存的温柔美好的印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好奇心?好奇心是从事科学研究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力;好奇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
主要驱动力。
那么,好奇心从何而来?好奇是一种天性。德斯蒙德·莫里斯曾经说,一切哺乳类都有强烈的探索冲
动,它们从来不知道下一餐来自何方。它们必须熟悉能够寻觅到食物的每一个角落,尝试一切可能的机会,
密切注意幸运的机会……它们必须随时保持高水准的好奇心。所以 A 能够让它获得比没有好奇心的种
类更大的生存机遇,这就是自然选择的一个结果。
①人类好奇心当然源自动物的本能。②实际上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③本能地同样拥有很强的好奇心。
④但是,成年人的好奇心去哪儿了呢?⑤你看看这些成语——“刨根问底”“天真无邪”“求知若渴”
“童言无忌”等等,⑥都是来形容孩子的;⑦他们曾经也很好奇,⑧但长大之后似乎与这些词相距甚远。
⑨这大概是因为与我们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特征有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想告诉大家, B ,但是我
们对某一个领域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知识越多。往往就越有兴趣;对于某事物了解得越多,对于其未知
部分的好奇心就越强烈。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19. 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第 8页/共 9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有“动态相册”“生活之镜”之称。探访特
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航拍万里山河,带来诗意之旅;聚焦稀世文物,诠释工匠精神……
移动传播时代,纪录片主动拥抱数字科技,微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等新形式 ① ,以节奏明
快、信息密集、细节突出等特点打动观众。此外,纪录片还与其他视听节目融合,出现“纪录片+剧情演绎
”“纪录片+综艺”等跨界类型。无论哪一种纪录片,真实始终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相较于人们在实际
生活中的经历,纪录片带来的感受更加丰富,也更具美学价值。画面细节考究,旁白精炼恰当,精心设置
的影音元素,往往能给观众带来 ② 的体验。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注重用声音营造现场感,
电锯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与影像结合,将文物修复的现场环境、修复师的工作状态传达给观众。
纪录片的情节不能预先编排,人物角色不能提前设计,生活情境难以预测,有价值的素材 ③
。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录片呈现什么样的情境、选取什么样的素材,传递出创作者的深刻思考,绝不仅仅
是真实生活的“搬运工”。
纪录片让人们更好观察世界,理解自己。记录者的镜头收近一些,能感受一草一木的盛衰荣枯;镜头
拉远一些,可阐释历史大势的潮落潮起。纪录片带我们穿过时光,跨越山河,也鼓励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拥
抱人生。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 主要意思,四个句子构成整句。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的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变世界几乎难以做到,这是否意味着人应该将精力放在改变自己上?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字。
第 9页/共 9页
1. C
2. D
3. B
4.①“思”以“学”为基础,“思”离不开“学”。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
掌握了前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也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
识的把握之上。②“学”也离不开“思”。荀子认为仅仅停留在“学”之上,没有“思”,对整个认识没
有新的推进,那么也只是被前人的知识困住。
5.①提倡“博学”:孔子认为,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于
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主张“除恶
养善”:孟子认为人心本善,只是由于追求耳目之欲而丧失了本心,因此,需要“求放心”,即找回失去
的本心。这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
说,启示他们应该时常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培
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强调“思辨”:荀子认为,学习不能离开思考,思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
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盲目接受知识。
6. A
7. B
8.①环境烘托。作者描写了店内破旧、阴暗、乱糟糟的环境,以此烘托酒鬼生活的不如意。
②动作描写。如“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的动作描写,写出了酒鬼的凶狠。
③肖像描写。如“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写出酒鬼又老又寒
酸的特点;又如“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等描写,形象地写出酒鬼说话时的神态。
④语言描写。作者抓住酒鬼说话带有严重的鼻音“噜噜”和语无伦次等特点进行了生动描写,形象鲜明。
9.①坚持目标,毫不动摇。大卫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卖掉,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店主耐心周旋,软磨硬泡,
直至目标实现。
②身处困境,充满希望。大卫一路跋涉,露宿野外,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从“美美地睡了一觉”,
把“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看成“一个个伙伴”可以看出。
③讲求方法,适时变通。为了卖掉外套,大卫挑选了不起眼的店铺;在和店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再坚
持十八便士的价格,使交易得以完成。
10. BDE
11. B
12. B
13. (1)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担忧这件事呢!
(2)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14.“修身”的目的是“平天下”,“平天下”以“修身”为根本。
15. A
16.①“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是“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②“自惭拙宦叨清贵”意为“惭愧自己不
善为官叨扰了高官贵人”,“不休更拟觅何官”意为“不罢休的话还想寻得什么样的官来做呢”,体现白
居易对“上书言河北军事不被采用”的愤懑。③“怕素餐”,指“怕自己无功受禄,不劳而食”,体现了
“自请去外地任职”的心理原因。④颈联写道:我性格疏放哪里能够久久承奉皇上的恩德,命运不好本来
就知道成事很艰难。体现白居易“被罢中书舍人”的内在原因。
17.①. 修我矛戟 ②. 与子偕作 ③. 就有道而正焉 ④. 自知者明 ⑤. 小轩窗 ⑥.正梳妆
18. A拥有好奇心 B我们 好奇心是天生的
19.③同样本能地拥有很强的好奇心;
⑥大部分都是来形容孩子的;
⑨这大概与我们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特征有关。
20. 应运而生 身临其境 稍纵即逝
21. 纪录片拍摄真实内容;纪录片呈现多样形式;纪录片反映创作理念;纪录片传递人生价值。
22.“访美食,拍山河,聚文物”以此表达纪录片的内容广泛。“展现地域文化,带来诗意之旅,彰显工匠
精神”凝练概括纪录片的众多价值,多项内容铺陈展开。三组六字句,形式整齐一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
感和表现力。
23.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